一、传承发展创新民族文化的意义?
传统文化的精髓在于洞彻规律的方法论。
创新?
宇宙老祖宗都给你鼓捣了一遍,现在还在量子来量子去,你说创新?
说的是说法创新吧。换句话说就是把老祖宗的表达用现代人听得懂的话说出来,这倒是必要的。
说法创新的前提是传承。那为什么要传承传统文化呢?
三字经弟子规二十四孝这种文化糟粕有啥可传承的,不过就是社会自调节产生稳定结构而诞生的思维圈套,或者说洗脑设计。
而老祖宗真正牛逼的文化,在于阐述世间万物的规律,甚至万物规律的本源。
试想,一个人如果掌握了世间存在的所有客观规律,他能做到什么?
毛泽东打仗大战略上从来阳谋,为什么?因为他说的就是客观规律,说的就是即将发生。
为什么有些人能把股市当提款机,因为他知道股市就是这样运行的。
绝大部分人被动的深陷规律中,看透小规律的身陷大规律,看透大规律的未毕能摆脱规律。
传统文化的精髓在于洞彻规律的方法论。
这个方法论也并不是我们的传统文化一家独有。佛教为什么能在中国壮大,因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与佛法异曲同工,可惜后来被政治化利用。
所以我们要弘扬的并不是传统文化,而是让每个人能够能动的去寻找规律,按照规律做事。
不要整天瞎想,啥都不做,导致个体上自我消耗,群体上相互消耗,社会上结构失调,国际上利益纷争,类群上相杀相减。
所以回到问题,传承民族文化的意义是什么?
首先,我们传承民族文化的原因在于,目前没有任何一个文明或者说民族,能够拥有中华传统文化这样准确而又牛逼的底蕴。传统文化的对规律阐述和探索的正确性,是我们传承的前提。
传承的目的,是为了加快历史进程,让人类可以更早的走到规律中安排好人类要去的地方。
或许是仙界,或许是解脱,或许是共产主义。
每个人都了解规律的去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每个人都完成着自己的角色,大家相生相长,终究会到达我们最终的地方。
二、传承民族文化的意义是什么?
地球上万千生物归根到底活着就是为了自己基因的传承,人类也不例外。每种生物都有不同的亚种,而人类的种族之间的区别就是各自不同的文化,文化的传承就是这个种族能够延续的根本原因,一个种族文化的衰败同时也预示着这个种族即将被淘汰
三、为什么要传承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手艺?
不请自来!
多方面因素吧。
1.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最根本的东西是这个民族的文化、精神。一个没有文化、精神传承的民族,只能说是一群人简单的聚居,而不能称之为民族或者国家。这是一个民族或者国家的根。
2.艺术需要。传统文化或手艺中包含很多精妙的技艺。现代机器可以做很多精致细节、惟妙惟肖的产品,但是不能赋予作品灵魂,而灵魂却是一件艺术品独一无二的最核心的点。现代发达的工业体系只能做流水线产品,而绝对做不出来艺术品。所以我们需要去继承这些东西,以免技艺流失。
我大概就想到这两点。
四、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有怎样的新视角和新方法?
就如同每一个人有优点与缺点一样,每一个民族文化都有优秀之处与缺憾之处。
优秀的文化不需要保护,也会被其他民族吸收与融合。这种吸收与融合,不是仅仅被汉族文化吸收与融合,还会被世界其他遥远的民族借鉴与融合。例如中国古代文化吸收了二胡、琵琶,以及新疆的歌舞文化艺术等等。
不算优秀,但是具有鲜明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也会被吸收与融合。例如国内的锅盔与烧饼的技艺,就是由历史上的新疆传播过去的。
一些与其他民族文化具有共同特点的少数民族文化,会自然而然的融汇入主流文化群体之中,无需保护,因为其本身永远也不会消失,只是泯然众人而已。
至于少数民族文化之中的落后习俗与文化,即便是少数民族自己恐怕也不愿意保护与传承下去,例如彝族抓娃子习惯,藏族人皮唐卡艺术等。
在现在影像保存技术如此发达的情况下,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其实没有什么问题。
五、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内涵和核心是什么?有哪些是大体完整的传承下来的?
首先可确认一点,历史上曾经消亡的事物(不论主动或被动),现时需要去保护的事物,都不可能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核心。
中华文化之所以能够血脉相承,是因为其自身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人们想灭都灭不掉……那些能集中体现中华文化强大生命力的事物,才是传统文化应该传承的核心,例如汉字和中医。
近代以来,受西方文明入侵的影响,中国的精英阶层都曾力主废除汉字和中医,并且倾尽举国之力去研究和实践,最终却没能将此二者废除。不是不想废,而是没办法废,老百姓不让废,因为汉字和中医都自带体系,都有强大的生命力。
当然,传统也就意味着存在弊端。汉字也好,中医也好,都有许多基本问题没能解决,导致它们频频被国人吐糟,攻击,甚至是诅咒……因此,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不在于继承和保护,而在于解决它们现存的问题,让传统文化完成现代化。
历史上,汉族文明一直是先进文明、强势文明,周围民族和国家相对落后、弱势。国人向来都是以我为主,去吸收外族文化中的有用部分,并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运用自己的学术用语,去对外族文化加以阐释,最后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
现在呢,西方文明强势,中华文明相对弱势,事情就反过来了,我们要用西方的话语体系,把自己原有的东东讲清楚。例如,汉字和中医的现代化,都是根据西方人的思维方式,运用西方人的学术用语,把有关汉字、中医(乃至语言文字、人体医学)的一些基本问题阐释清楚。讲不清楚,就会被认为是落后的、过时的、不科学的……这个过程至今远未完成。它涉及到思维方式的根本转变,不是学贯中西就能解决的,需要时间去积累和沉淀……
在面对传统文化时,我们要多点自信,不能再像前人一样妄自菲薄。
例如,语言、文字的性质和起源问题,我们一直没解决,西方至今也没能解决……这个最基本的问题没解决,语言学和文字学都不可能成为真正的科学……我们不能因为迷信西方,直接搬用西方语言文字理论来指导汉字的研究实践,更不能拿它来否定中国的传统理论……还有,西方语言文字学是在研究字母文字基础上发展来的,其中一些基本论断(如“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仅仅适用于表音文字,不能适用于早于字母文字存在的象形文字。
再如,字母文字有字母文字的发展规律,汉字有汉字的发展规律,在没搞清楚二者起源发展规律的情形下,我们不能妄言汉字是落后的、过时的文字,更不应去倡导废除汉字……
汉字需不需要改革?汉字应该怎样改革?这些问题,都应该根据汉字起源发展的规律来确定。所以……传承汉字的核心工作,是静下心来搞基础研究,科学系统地揭示汉语和汉字起源发展的过程及规律。
这个问题解决了,有关汉字的所有问题都将迎刃而解,有关汉字的所有争论都将平息!
六、一个民族的传承是血统重要还是文化重要?
文化。
1945年,日倭投降时,在中国留下了十几万遗孤。这些日本遗孤大部分被中国人抚养长大,并且大部分被划为汉族。如果血统比文化重要,干嘛要把这些日本人纳入中国,还纳入汉族?
有胡人汉化的例子,反之也有汉人胡化的例子。明朝李东阳写过一首诗《鲜卑儿》
鲜卑胡,汉儿是汝奴。
夫为汝耕,妇为汝织纑。
使汝温饱相歌呼,胡为虐彼无宁居?
汉土著鲜卑汝客,作一疋绢一斛粟。
为汝击,贼使汝乐,胡为疾彼同剽掠?
高丞相,三军主,能胡言,能汉语。
胡为爪牙汉肝腑,奸雄桀骜不足数,犹能虎视中原土。
君不见鲜卑小儿难共事,河南行台徵不至。
诗中提到的高丞相指的是北齐的开国皇帝高洋他爹高欢。高欢曾担任北魏的丞相。“胡为爪牙汉肝腑”,意思就是高欢为胡化的汉人。诗中“鲜卑儿”这个头衔,显然扣给了北齐高家。血统上,北齐高家是汉人;文化上,北齐高家是鲜卑儿。
另一方面,明朝的时候,鲜卑人早已融入华夏,彻底成为汉人。拓拔慕容宇文这些姓氏早已收录到汉人的百家姓中。李东阳写这首诗不是鄙夷鲜卑血统,不是鄙夷拓拔慕容宇文这些源自鲜卑的姓氏,而是鄙夷汉人胡化。
华夏并不搞血统论,反倒是蛮族侵略后大都会按照人种,搞等级划分、血统论、种族歧视。例如胡元搞的四等人,满清搞的牛录八旗。华夏则是教化蛮夷、用夏变夷,讲究宽容、平等、以德服人。例如朱元璋在《讨元檄文》里写道:“归我者永安于中华,背我者自窜于塞外。”,“如蒙古、色目,虽非华夏族类,然同生天地之间,有能知礼义,愿为臣民者,与中夏之人抚养无异。”例如同盟会的《讨满檄文》写道:“维尔胡人,尔在汉土。尔为囚徒,既审斯义,宜知天命,宜返尔部落,或变尔形性,愿化齐民,尔则无罪,尔乃获赦宥。”哪怕是日倭,在抗战胜利后,留在中国的日本遗孤也大都被好好的抚养长大。
也许有人觉得是文化强大的民族靠文化传承,文化落后的民族靠血脉传承。然而文化落后的民族传着传着就串了。
肃慎=>秽貊=>挹娄=>靺鞨=>女真=>满洲
猃狁=>犬戎=>匈奴=>东胡=>突厥=>蒙古
说到蒙古,13世纪的蒙古人被称为“世界征服者”。蒙古的扩展,可谓一时显赫。可惜蒙古打到哪就分封到那,分封到哪就分裂到那,分裂到哪就融入到那。扒一扒蒙古当年的各个汗国,有被突厥化的,有被印度化的,有被基督化的,有被斯坦化的,当然也有“归我者永安于中华”的,自然亦有“背我者自窜于塞外”的。欧洲有句谚语:剥开每个俄罗斯人的皮肤,里面都住着一个蒙古鞑靼人。从散播文化的角度看,蒙古是失败的;从散播血统的角度看,蒙古倒是很成功。
七、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前提是什么?
前提是知道什么是精华,什么是糟粕,不要把糟粕当精华,了解传统文化前,先阅读《学会提问-批判性思维指南》,不要急于阅读像《道德经》、《金刚经》、《菜根谭》、《弟子规》这样误导性极强的著作,顺便一提。传统经典适合有强判断力的成年人阅读,不适合少年儿童阅读。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