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东北历史像一个谜?穿成线的东北历史应该是什么样的?

万里旅行网 2023-03-31 13:46 编辑:yyns 83阅读

关于历史线和原因方面,

@冬蛰意@yeke sayid

已经做了很全面的回答,在此就不再赘述。以下我将试着从东北古代民族及其所建立政权的角度做些解答。也算是给自己最近一段时间所读所学做些总结,给对东北、东北少数民族感兴趣的同学一点启发。

首先,题主的问题:

“东北历史又是中国历史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长春人也几乎完全不知道这个事”


从中能感受出题主对东北被教材冷落的愤愤不平。东北历史重要吗?当然重要,完全有把握说:东北史在古代中国边疆史相关典籍里所占笔墨绝对是最多的。别的不说,三燕、北魏、大辽不说,高句丽、渤海国不说,单说金、元、清,就够中原的史官写上几千年了。对比看看大理、吐蕃、西夏、突厥、朝鲜这些。再想想古代南方的百越地区,你能回答出其中哪怕是3个民族的名字吗?

东北历史从初中历史就开始提及过一些,但大都......古代史如北魏孝文帝改汉姓鼓励与汉族通婚;高句丽好太王碑用汉文书写,近现代如大书特书张学良的西安事变却将他老爹一笔带过等等。像

@Hasuran Li

sifu说的:因为不重要,不care,其实是有道理的。边疆就是边疆,永远是配角,历史是由中原汉人书写的,这或许也是诸多少数民族首领都将入主中原作为毕生理想的原因之一吧!

正文:


感觉东北史像个迷的原因可能有三:

①民族及部落众多,一直在不断融合中。有些民族地名音译后造成混淆,文言文尚且如此,现代汉语更甚。如沃沮和勿吉、夫余与秽貘之前一直没搞清。

②史料少(对比中原史),不重视,准确度低,造成现代有些史料的观点无法被定论。

③较偏远,一直被中原放养,地域划分不清楚,让人不能直观感受。


所以弄清了东北古代民族不断战争吞并和分化融合的过程,就算弄清了东北史的一半。

下图为参考部分史书及地图后自制的思维导图,遵循了主流的观点(肃慎-满洲一支)和部分新颖观点。标注“国”的为政权,未标注的为部落或民族,标注“族”的为后来演化成的现代民族,线断处为民族融合消失或政权灭亡。


曾经活跃在古中国各地的上百个民族几千年来已逐渐消融在历史长河里,慢慢形成今天的56个民族。其中与东北古代少数民族有直接和间接关系的有以下民族:蒙古族、满族、朝鲜族、锡伯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赫哲族、土族(一说吐谷浑后裔,待考证)。再加上汉和回,东北这片土地上共孕育了十个民族。

这片土地上定居的人口在十年前就超过了1亿,这片土地上有据可查的人类文明能够上溯到几万年前。这片土地上每个人的身上多多少少都存在着一些诸如契丹、鲜卑、靺鞨、秽貘等古老先人的基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融合始终是大势所趋,你是汉人,我是满人,我们都是中国人。

但那些曾经埋藏在远古烽烟深处的记忆,连同那座始终屹立在《山海经》里的不咸山一样。无论世代流转,无论岁月尘封,依然会在今天东北人的脸上绽放笑容,依然会在子孙后辈的血脉里轮回重生。

==================================

部分参考资料:

《后汉书·东夷传》

《后汉书·夫余传》

《金史》

《蒙古秘史》

《旧唐书·渤海靺鞨传》

《新唐书·渤海传》

《后汉书·鲜卑传》

《史记》

《松漠纪闻》

《三国志·魏志·东夷传》

《中国历史地图集》

《梁书》

《魏书·高句丽传》

《好大王碑文》

《山海经》

《清史稿·太祖记》

《满文老档》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