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作为国学的经典作品,缺陷有哪些?

万里旅行网 2023-02-15 02:42 编辑:yyns 127阅读

《古文观止》作为国学的经典作品,缺陷有哪些?

《古文观止》是清代吴楚材、吴调侯选编的古代散文选本,当时主要是供学塾使用的文学读本,也就是教材。《古文观止》收自东周至明代的文章222篇古文,题名“观止”是指该书所选的都是名篇佳作。许多人认为《古文观止》选择的文章都是语言精炼、短小精悍、便于传诵的佳作。然而,《古文观止》的缺陷也是十分明显的,现在我就来介绍一下。

首先,《古文观止》选择的先秦文章过多。《古文观止》一共222篇,其中《周文》就占据了56篇,《战国文》又占据17篇,整个先秦时期的文章占据了73篇,是全书的三分之一。先秦时期,中国的散文还处于萌芽阶段,该时期的散文作品优秀的还比较有限,而《古文观止》选择如此多,难免质量会不足。如《周文》中大量选了《左传》文章,如《周郑交质》《石F谏宠州吁》《臧僖伯谏观鱼》《郑庄公戒饬守臣》《臧哀伯谏纳郜鼎》《齐桓下拜受胙》等篇章质量就严重不足。

《古文观止》的目录

其次,虽然先秦文章选择占据了三分之一,但是诸子百家的作品却一篇没有选,这无疑就是这个致命的缺陷。儒墨道法四家都留下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如孟子的《性善论》《寡人之于国也》《天时不如地利》、庄子的《逍遥游》《齐物论》、荀子的《劝学》《王道》、墨子的《非攻》《兼爱》等。这些作品都是中国思想界、文化界的经典,《古文观止》居然一片也没有选择。在《楚辞》内容方面,选择了《卜居》《宋玉对楚王问》两篇,对于千古名篇《离骚》《湘夫人》《山鬼》《国殇》《涉江》《招魂》以及宋玉的《神女赋》《高唐赋》《九辩》等没有选入。

《古文鉴赏辞典》的目录

第三,汉魏赋被无情忽略。汉赋是中国古代的文学代表作品之一,出现了著名的“汉赋四大家”,优秀的代表作有贾谊的《吊屈原赋》《f鸟赋》、淮南小山的《招隐士》、枚乘的《七发》、司马相如的《天子游猎赋》、东方朔的《答客难》《非有先生论》、扬雄的《甘泉》《河东》《羽猎》《长杨》四赋、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二京赋》《归田赋》、赵壹的《刺世嫉邪赋》、蔡邕的《述行赋》、祢衡的《鹦鹉赋》。曹魏的时期的赋比较著名的有《洛神赋》,王璨的《登楼赋》等。然而,《古文观止》却没有收录任一篇汉魏赋。

汉赋四大家

第四,南北朝时期的散文被忽略。南北朝时期,是中国骈文最发达的时期,出现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散文作品,如庾信的《哀江南赋》、江总的《恨赋》《别赋》、鲍照的《登大雷岸与妹书》、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丘迟的《与陈伯之书》、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等。但是《古文观止》收录的南北朝文章只有《北山移文》一篇,可见《古文观止》对南北朝的文章是多么忽视。

《古文鉴赏辞典》的目录

第五,没有入选南宋时期的散文。在散文领域,北宋有唐宋八大家之中的六位,因此备受重视,但是南宋时期也出现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如岳飞的《五岳盟祠记》、诤臣胡铨的《成午上高宗封事》、辛弃疾的《美芹十论》《九议》、陈亮的《上孝宗星帝第一书》、陆游《老学庵笔记》《入蜀记》、洪迈的《容斋随笔》、罗大经的《鹤林玉露》、周密的《武林旧事》等。但是《古文观止》没有选南宋时期的一篇文章。

最后,由于作品的历史局限性,清代散文作品也是一篇没有入选。清代散文十分发达,仅次于唐宋,出现了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以及桐城派的方苞、刘大、姚鼐以及其他流派的袁枚、郑燮、汪中等。这些作家大多数都是清朝前期,吴楚材、吴调侯不可能不认识,然而他并未选择他们的散文名篇。

吴楚材、吴调侯之所以选出如此的《古文观止》,我认为原因主要有三:一是选文没有前后综合考虑。在读最早的先秦古文时期,他们就一篇篇的选,因此选择很多,但是后来的就比较忽略。第二,重视古文(政论文),轻视抒情文。选择的文章大多数涉及政治,但是辞赋、骈文等抒情被忽视。不过,也有双标的,例如陶渊明的抒情文就选入了。第三,个人水平有限。古文虽然读书较多,但是要说熟读古人经典,那也是可能的。

因此,我认为《古文观止》已经已经不是一本经典了,现在应该舍弃,选择更好的古文读本。比如中国当代出版的《古文鉴赏辞典》《中国辞赋鉴赏辞典》等就是非常好的读本。

赞美三字经的文章

朗朗乾坤,得万古之灵气,孕千年文化之精髓,成千古旷世之奇书,《三字经》横空出世!小子对此奇书甚有感触,即书一文,此亦个人之意,又亦儿戏之言,不可当真也!

何谓此书奇之?其一奇,以三言韵句成句,自成一体,易读易记,通俗易懂;其二奇,孕千年中华文化之精髓,这部仅有一千五百多字的小书,竟融“历史、地理、人物、天文气象、诗书礼乐、教育、哲学”于一体。可谓学一书而通万卷也!但是,我们要把《三字经》与当时的历史条件联系起来思考,正确地认识,主动汲其精华,剔其糟粕。

亲情、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孔融四岁就知道让大梨给长兄;黄香九岁便主动孝顺父亲而无怨无悔。

重视子女教育和历史教育亦是优秀的文化传统。“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玉不琢,不成器”。这体现我国对教育的重视。《三字经》还将整个中国历史浓缩在一起,易学易记,并且专门谈到学习历史的方法。

总之,这一切都表现了古代中华儿女的传统美德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儿女的骄傲。

但是,我不得不再重申一遍,由于当时的历史与政治原因,造成了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使《三字经》多了几分糟粕:三纲五常。所谓“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这说明当时的人们愚昧地认为有了“三纲”,就会形成君顺臣良,父慈子孝,夫和妇顺的社会安定局面;所谓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这是人人都必须遵守这些基本道德底线,不容打破。只是可怜当时的人啊!一心认为三纲五常可以维护家族、国家秩序,所以大肆宣言三纲五常并亲身践行,实际上这不过是富有的统治者对被统治者在伦理道德和法律上施加的紧箍咒而已。

总而言之,《三字经》这本奇书,其精华就在于对亲情、孝顺的张扬,对后天教育和历史教育的重视。其糟粕亦昭然若揭: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道德,两千年来一直是束缚中国人思想和行为的绳索。

我们一定要记住,《三字经》所体现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需要我们去汲取精华,剔其糟粕,最后发扬光大至世界。

国学教育有利提高孩子道德修养

“幼儿期是智力和记忆力发育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诵读经典古籍和诗歌,如《弟子规》、《三字经》等,可以有效地帮助他们进行智力和记忆力方面的开发。”广州孟母堂的何海轮老师告诉记者,有实验表明,通过诵读经典,儿童的识字能力会明显提高,识字量明显要超过一般的小孩,可为今后学习语文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宝贵的为人处事的道理,如“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凡出言,信为先”……孩子在诵读这些朗朗上口的语句时,潜移默化中学习了其中包含的美德。

再次,“当前,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家庭的宠爱、家长的疏忽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使他们养成了不少不良行为习惯,而国学先贤的著述恰恰给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方法。”番禺区一家长黄先生告诉记者,两年的国学教育,让女儿改掉了很多坏脾气。50岁的耿女士也认为,孙子小海上了国学班后,很懂礼貌,“看到左邻右舍都会鞠躬问好。”业内专家指出,国学课堂将经文诵读理解与实践导行相结合,把行为规范与习惯养成相结合,寓教于乐,有利于提高孩子们的道德文化修养。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习称[三、百、千],是我国几百年来流传达最广、影响最大的三种启蒙读物。旧时,一般人识字明理无不由此入门。现今,[三、百、千]作为一份得要的文化遗产,作为人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及民族意识演化的窗口,在我国教育史、文化史上仍占有一定的位置,在社会上仍有重要的市场,为人们所喜爱。明代著名理学家吕坤曾说:[初入社会八岁以下者,先读三字经以习见闻,读百家姓以便日用,读千字文以明义理。]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民国时期曾说:[中国现在销行最多的书是什么?就我所观察还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大学、中庸、孟子。]三字经、三字一句可作通经习史的入门,合辙押韵,便于颂读。百家姓四字一句与三字经配套成龙,也是民间启蒙读物,流传甚广。千字文内容深广,讲究韵律,用典丰富,条理贯通,词藻华美,文采斐然。

我们要弘扬民族精神、宣传中华文化的宗旨,增长我们的文化水平,对普及一般历史知识、提高文学修养有所帮助和裨益。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