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国学经典朗诵

万里旅行网 2023-02-18 15:58 编辑:yyns 160阅读

大学生国学经典朗诵

朗诵国学经典,引领文明风尚。以下是我为你推荐的大学生国学经典朗诵,希望你能喜欢。

大学生国学经典朗诵《道德经》 《道德经》的主题众说纷纭,从不同角度解读,《老子》呈现出不同面相。两千多年的主流派是政体哲学或者管理哲学,如法家的韩非子就是从这个角度理解的。韩非子是法家的代表,他的理论基础是《道德经》;三国时期王弼也是这样,他从管理角度来解释《老子》;还有的从军事角度解读《老子》,比如《孙子兵法》;还有人说这是为人处世之道、生存之道,委曲求全,以柔克刚;《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从养生的角度来解读《道德经》,修炼元气然后得道;还有从成仙的角度来讲,中国的道教产生于三国,张鲁写《老子想尔注》,是后来五斗米教的经典。

《道德经》的思想解释,《吕氏春秋・不二》用了一个字为其定义,即“柔”字。《道德经》把中华民族的民族性通过《周易》、通过升华,以贵“柔”为核心,创造了完整的理想体系。用三个关键词概括《道德经》的思想体系:第一是“自然”,也就是事情本来的那个样子,自然之性,天生的。按照事物本来的样子生长,就达到了生命的最佳状态;第二是“无为”,不折腾,顺应事物的自然本性。“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顺应事物的自然之性,这就是第三个词:“道”,“道”是规律,顺应自然本性就是根本的规律。

老子认为无形产生了有形,有形又分裂成为更复杂的东西,从而产生了整个有形的世界。道是宇宙的第一动力,它产生了宇宙世界之后并没有消失,并且存在于每一个事物之中。因为道永远和这个元气的“一”在一起,万物能够发展、壮大、成功,就是要适应这种能量。老子认为每一个有形事物之所以能够发展就是使用了他内在的无形的宇宙动力,也就是“道”。

自然是事物的本性或天然状态,事物的自然本性产生的外在表现就叫做自然。“不学而能者,自然也。自然者,无称之言,穷极之辞也。”自然而然,本来就是。每个事物生来都有自然之性,自然之性的展现就是这个事物的自然。在道家看来“自然”是万物的最佳状态,“道”通过万物的“自然”表现出来。

大学生国学经典朗诵《庄子》 《庄子》又称《南华经》,系庄周及其后学所撰。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曾受号南华仙人,战国时期睢阳蒙县(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曾做过漆园吏,后厌恶仕途,隐居著述,是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庄子》约成书于先秦时期。《汉书・艺文志》著录五十二篇,今本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全书以“寓言”、“重言”、“卮言”为主要表现形式,继承老子学说而倡导相对主义,蔑视礼法权贵而倡言逍遥自由,内篇的《齐物论》、《逍遥游》和《大宗师》集中反映了此种哲学思想。行文汪洋恣肆,瑰丽诡谲,意出尘外,乃先秦诸子文章的典范之作。

文人墨客,在现实中受了挫折,往往痛读庄子,幻想虚静无为,放浪形骸,做“逍遥游”,生云外之志,且中国的文人,大都在现实的纷争中以孔子思想自励,又在内心世界以庄子自谴,所以,几千年来,庄子给人们提供了在现世心灵安顿的场所,因终其书,“游”始终是庄子眼中的最高境界。

现存最早的注本是晋郭象的《庄子注》。清郭庆藩撰 《庄子集释》,吸取了晋至清注解《庄子》的成果。清王先谦的《庄子集解》博采众长,亦是较好的注本。

国学经典名句

1、抱刺于怀,三年灭字;侧身以望,四海无家。――蒲松龄《聊斋志异》

2、花面逢迎,世情如鬼。嗜痂之癖,举世一辙。――蒲松龄《聊斋志异》

3、焚琴煮鹤从来有,惜玉怜香几个知。――冯梦龙《醒世恒言》

4、彤云久绝飞琼字,人在谁边。――纳兰容若《纳兰词》

5、何谓君子?何谓小人?德大于才便是君子,才大于德便是小人。――司马光《资治通鉴》

6、当厄之施,甘为时雨。伤心之语,毒于阴冰。――金缨《格言联壁》

7、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冯梦龙《警世通言》

8、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吕不韦《吕氏春秋》

9、仁者爱万物,而智者备祸于未形,不仁不智,何以为国?――司马迁《史记》

10、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子思《中庸》

11、以权利合者,权力尽而交疏。――司马迁《史记》

12、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纳兰容若《纳兰词》

13、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司马迁《史记》

14、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蒲松龄《聊斋志异》

15、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子思《中庸》

16、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不韦《吕氏春秋》

17、日者列传:得不为喜,去不为恨。――司马迁《史记》

18、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子思《中庸》

19、三杯竹叶穿心过,两朵桃花脸上来。――冯梦龙《警世通言》

20、天下无不可化之人,但恐诚心未至。天下无不可为之事,只怕立志不坚。――金缨《格言联壁》

21、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贾谊《楚辞》

22、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聊斋志异》

23、月似当时,人似当时否?――纳兰容若《纳兰词》

24、救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自修。――司马光《资治通鉴》

25、故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司马迁《史记》

26、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贾谊《楚辞》

27、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纳兰容若《纳兰词》

28、羲和之未扬,若华何光?何所冬暖?何所夏寒?――贾谊《楚辞》

29、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其物而穷其理也。――曾子《大学》

30、世人大多眼孔浅显,只见皮相,未见骨相。――冯梦龙《醒世恒言》

31、始知千里之物,狐能摄政,而不敢终留也。――蒲松龄《聊斋志异》

32、世情宜假不宜真,信假疑真害正人。若是世人能辨假,真人不用诉明神。――冯梦龙《警世通言》

33、唯天下至诚,方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子思《中庸》

34、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司马迁《史记》

35、为怕多情,不作怜花句。――纳兰容若《纳兰词》

36、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吕不韦《吕氏春秋》

37、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纳兰容若《纳兰词》

38、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曾子《大学》

39、春花秋月足风流,不分红颜易白头。试把人心比松柏,几人能为岁寒留?――冯梦龙《警世通言》

40、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司马光《资治通鉴》

41、人主必信,信而又信,谁人不亲?――司马光《资治通鉴》

42、青云有路,翻为苦楚之人;白骨无坟,变作失乡之鬼。――冯梦龙《警世通言》

43、恩深似海恩无底,义重如山义更高。――冯梦龙《警世通言》

44、有真才者,必不矜才。有实学者,必不夸学。――金缨《格言联壁》

45、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子思《中庸》

46、不痴不聋,不做家翁。――司马光《资治通鉴》

47、平生不做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冯梦龙《警世通言》

48、人无喜事精神减,运到穷时落寞多。――冯梦龙《警世通言》

49、人情鬼域,所在皆然。南北冲衢,其害尤烈。――蒲松龄《聊斋志异》

50、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纳兰容若《纳兰词》

51、未亡人不幸罹此百忧,感念存没,心焉如割!――司马光《资治通鉴》

52、置身青云无忘贫贱,此其所以神也。今日车中贵介,宁复识戴笠人哉?――蒲松龄《聊斋志异》

53、用我三生烟火,换你一世迷离。――蒲松龄《聊斋志异》

54、故胜者不失其所守,不胜者得其所求。若是,故辩可为也。――司马光《资治通鉴》

55、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贾谊《楚辞》

56、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贾谊《楚辞》

57、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贾谊《楚辞》

58、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冯梦龙《醒世恒言》

59、察己可以知人,察古可以知今。――吕不韦《吕氏春秋》

60、力田不如逢年,善仕不如遇合。――司马迁《史记》

61、从前做过事,没兴一齐来。――冯梦龙《警世通言》

62、有花有酒春常在,无烛无灯夜自鸣。――蒲松龄《聊斋志异》

63、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冯梦龙《警世通言》

64、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大育。――子思《中庸》

65、不让古人,是谓有志。不让今人,是谓无量。――金缨《格言联壁》

66、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贾谊《楚辞》

67、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罗。――贾谊《楚辞》

68、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子思《中庸》

69、茫茫碧落,天上人间情一诺。――纳兰容若《纳兰词》

70、谦谦君子,自强而示弱,示弱而有终,有终而劳谦。――吕不韦《吕氏春秋》

71、姑妄言之妄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诗。――蒲松龄《聊斋志异》

72、欲修其身者,先正其身;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曾子《大学》

73、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意诚而后心正。――曾子《大学》

74、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曾子《大学》

75、事随心,心随欲。欲无度者,其心无度。心无度者,则其所为不可知矣。――吕不韦《吕氏春秋》

76、思灵泽兮一膏沐,怀兰英兮把琼若,待天明兮立踯躅。――贾谊《楚辞》

77、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国戾,一国作乱。――曾子《大学》

78、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吕不韦《吕氏春秋》

79、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贾谊《楚辞》

80、忿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金缨《格言联壁》

8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逐无涯,乐此不疲。――冯梦龙《警世通言》

82、毋毁众人之名,以成一己之善。毋没天下之理,以护一己之过。――金缨《格言联壁》

83、浮生为爱挡劫,不惜万年修为。――蒲松龄《聊斋志异》

84、心浇岫?唤赓猓?煎坎??皇汀—―贾谊《楚辞》

85、谢家庭院残更里,燕宿雕梁。月度银墙,不辨花丛那辨香。――纳兰容若《纳兰词》

86、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史记》

87、浮生若梦,别多会少,不如莫遇。――纳兰容若《纳兰词》

88、按其实而审其名,以求其情;听其言而察其类;无使放悖。――吕不韦《吕氏春秋》

89、闷自剔残灯,暗雨空庭。潇潇已是不堪听。那更西风偏著意,做尽秋声。――纳兰容若《纳兰词》

90、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纳兰容若《纳兰词》

91、石可破也,不可夺其坚;丹可磨也,不可夺其赤。――吕不韦《吕氏春秋》

92、心正自然邪不扰,身端怎有恶来欺。――冯梦龙《警世通言》

93、天不再与,时不久留;能不两工。――吕不韦《吕氏春秋》

94、以绳墨取木,则宫室不成。――吕不韦《吕氏春秋》

95、风流子弟知多少,夫贵妻荣有几人?――冯梦龙《警世通言》

96、一心待来生,愿来生再续未了缘,可有来生?――纳兰容若《纳兰词》

97、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吕不韦《吕氏春秋》

98、来去苦匆匆,准拟待、晓钟敲破。乍偎人,一闪灯花堕,却对着,琉璃火。――纳兰容若《纳兰词》

99、问君何事轻别离,一年能几团圆月?杨柳乍如丝,故园春尽时。――纳兰容若《纳兰词》

100、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司马迁《史记》

101、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纳兰容若《纳兰词》

102、酒既行,珍肴杂错,入口甘芳,并异常馐。――蒲松龄《聊斋志异》

103、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铘;良马期乎千里,不期乎骥骜。――吕不韦《吕氏春秋》

104、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贾谊《楚辞》

105、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仁者不为也。――司马光《资治通鉴》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