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国学同行的作文

万里旅行网 2023-03-08 23:15 编辑:yyns 236阅读

一、我与国学同行的作文

学习之道的启示 天津泰达枫叶学校 郝蕴 从降生到离世,人始终都在学习:幼时学走路,学说话;少年学知识,修品行;中年提升能力与素质;退休了,还要上老年大学,学书法绘画,增加生活情趣。由此可见,学习在人的一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有学问,才会有气质,有素养。所谓学问,一学一问,学与问,本为一体……当然,这些都是我在听毕侯校长的一番谆谆教诲后,受到启示,有感而发的。 这两周,侯校长来我们初小衔接班谈学习、讲论语,同学们都很快地进入了学习状态。侯校长虽工作繁忙,也抽出时间精心备课,引领大家通过审视和解读古老的中华经典,来明确学习的目的、意义、方法、态度等。虽然早就见识过侯校在各种会议上侃侃而谈,领略过他深邃的思想、智慧的言谈和平易亲和的感染力,但因为他教高中,我以为他会和我们小学生有代沟。但没想到,刚一上课,他几个生动的比喻,有趣的小故事,一下子把我们吸引了! 比如他谈到:学习就是要沟通交流。他援引孔子的话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他问我们:“远方的朋友为什么要来呢?”。问题吊起了我们的胃口,正在猜想,他拿起讲台上的大笔筒和小粉笔盒,说道:“这好比大水桶和小水桶。他们中间连上水管,一高一低,水就会流动。我像大水桶,因为比你们老,阅历比你们丰富些,可以把知识传授给你们;你们像小水桶,但你们也有许多我不知道的知识。当小水桶在上面时,水会传导到大水桶里。可见,只有交流才能融汇贯通。远方的朋友就是羡慕我们的学识,才会来请教、来交流,所以,才‘不亦乐乎’?”……是啊,我们平时的辩论、研讨,不就是“理越辩越明”吗?看来以后可要找师长、找朋友多交流、多沟通啊! 侯校还谈到了孔门弟子的很多观点,如快乐学习、心态平和、自信、不耻下问、虚心请教、学思结合、努力实践、活到老学到老等等。在侯校长谈笑风生的言语中,这些严肃、深刻的问题开始有了生命力,成了一个个跳动鲜活的音符,让人感觉亲切和易于接受。 虽然,侯校仅仅为我们上了四节课,但我仿佛经受了一次心灵的洗礼,犹如醍醐灌顶,透彻全身。我想,这四节课里的字字句句,将如满天星斗,照亮我人生的天空。

二、国学征文

领略西周至春秋的岁月风尘

胡适曾说:“古代的书,只有一部《诗经》可算得是中国最古的史料。”

大半受到网络知识竞赛的压迫,沿着浮云走过的痕迹,买了一本沉甸甸的《诗经》,走在回去的路上。就我脑袋里这点儿国学知识,没有一本读过的“经书”是不能过关的。

一小部分是久闻大名,其中的风、雅、颂三部分更是让我期盼。《诗经》是由孔丘主编,收录自西周初到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的三百零五篇诗歌,我很想瞧一瞧出名得不得了的孔老夫子在国际声誉这么独具一格,那眼光也是否异常独到。我带着期待翻开了《诗经》的封面,贪婪地吸允着油墨的芳香,这种心情一直持续到我合上这本深入人心深处的著作。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十分之一是我十分惊奇“风”、“雅”、“颂”是何其理解,想参透孔子如何把这三百多余首诗歌分为三个大类。“颂”的意思较好理解,其中的“风”却应用怎样的理解方式去读懂?品读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百分之二十是真的发自内心地想品读与领略西周至春秋的岁月风尘。我想掌握古人写文章的方法,如何用无数个中华汉字的几个就能表达尽一篇翻译过来有几百字的文章,每次看那几个字和译文时,一长一短,一少一多,一段一句,区别好大,心里总赞叹古人的笔和脑子好神奇啊!

这次国学知识竞赛,考题很难,每个考题都需要经过细细精读的古文的理解和熟读来答做。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我结束了第一场考试,考试成绩虽不太理想,但我也懂得了这不是随便考考就九十多分的,而是需要正真下功夫的。我更加努力地翻了翻仅有的《大学 中庸》和《诗经》,眼睛虎视眈眈地盯着那几张薄薄的纸瞧,总希望能看出什么名堂来,一旁的母亲看着我,吓呆了,似乎从来没有看过我这副模样,她却一边说:“我们家温馨真用功啊!”经过一番考试前的“垂死挣扎”,我进入了第二次考试,终于比前一次考试好了几分,这让我十分高兴。所有的考试都像起伏不定的旋律,一会儿沉淀,一时轻浮,叫人捉摸不透。哦,不,考试成绩是自己把关的,都要靠自己努力!加油!最后几次考试,虽然成绩不太好,但至少拼尽了全力。好高兴呢哦!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国文学中的经典。

当然,其它经过汗水与智慧调和而成的著作也一样啊。

三、关于国学经典的作文

关于国学经典的作文吸引别人和资源不靠你的能力,而取决于你的影响力,看了南柏介绍,领略了其内容的深刻实质和理论精神,战略决定成败,百年企业源于百年基业,东方智慧南柏解决您的困惑,详询东方智慧

四、走进国学,让文明伴我成长征文字数400字左右急用

绝对是原创!!!自己以前写的

文明生活伴我行

我们的祖国是众所周知的文明古国,上下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充满了文明的气息,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可是现在,却有很多人把我国文明的历史给忘掉了,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不文明现象随处可见。我在一次倒垃圾的时候就看见一个20多岁的小伙子骑着自行车把垃圾随便的一扔,然后扬长而去。由于车速太快,垃圾扔的满地都是,有的都扔到我头上了。我感到很气愤,难道停一下车,扔一个垃圾就那么难吗?这又会占用那小伙子多长时间呢?可是他知道吗?他的这种不文明行为会影响别人的心情;给打扫卫生的阿姨带来麻烦啊。

还有一次,我和妈妈去商城买东西。过斑马线的时候看见远处有一个学生横穿马路、翻越马路中间的栏杆。马路四周的汽车不停地按喇叭,可他好像没听见一样,不停地往前跑,一个摩托车还差点刮到他。这不仅不讲文明,而且还十分危险,我真为他捏了一把汗哪。宁肯有危险也不肯绕路走,那个学生文明和安全意识太差了。

在学校同样存在很多不文明现象,比如楼梯上经常会看到纸屑、食品包装袋;走廊里有些学生追逐打闹,走路推推搡搡;有的同学甚至相互之间讲脏话、粗话,还有个别同学故意破坏学校的公共财物。看见这些,让我觉得自己这个曾经获得学校的“文明礼仪之星”的学生不但自己要成为文明之星,还有义务动员周围的同学都讲文明,做文明的学生就应该文明用语、文明做事、文明帮助他人。要知道“良言入耳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是保证我们顺利学习的前提,也是树立健康人格的基础;良好的文明行为会造就一个美好的学习环境。

文明其实离我们很近很近,哪怕我们稍稍热心的帮助他人,这也是一种文明。礼貌待人是祖国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发扬这种美德,让文明的花朵洒满祖国大地。最后让我们携起手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做一个讲文明、树新风的学生!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