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讨论这个问题,首先得确定“语言学”和“文学研究”的内涵。
因为问题并没有对这两个概念内涵有具体的界定,这里从一般意义上理解,语言学研究的对象是语言及其相关的各种知识。而文学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文学创作,二是文学理论,三是文学批评和鉴赏。(我对语言学不是很了解,所以没有分类。)
进而可以细分,语言学对文学研究的哪一方面产生了意义,又是怎样产生意义的。
先说文学理论方面,因为这个意义实在太重大了。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西方文化重要的转折期,政治经济的巨大变动不论,文化方面则出现了许多颠覆现有秩序的,涉及思维方式、方法论转换的重要转折。这时出现了几位极其重要的理论家,尼采,弗洛伊德和索绪尔。
索绪尔是语言学家,在现代语言学研究领域提出了许多创见,例如“语言”和“言语”的区分;“能指”、“所指”、“任意性”原则;“组合”、“聚合”、“历时”、“共时”等。他的理论有多重要呢?《西方文学理论史》是这样总结的:索绪尔提供了方法论上的范例,从而促成了符号学和结构主义的诞生;其关于方法论的叙述以及他研究语言的总思路,清晰地体现了现代主义的思维方式;他为开辟人类行为研究的新思路做出了贡献。
简单来说,对语言这以广大群众习以为常的事物,索绪尔先生进行了新的阐释,提供了新的角度去认识他,后来的文学理论家(也许不仅是文学理论家)突然发现:语言也可以这么重要?居然还可以这样看问题?于是他们利用索绪尔的方法,去分析讨论文学,进而产生了许多新的理论流派,一些人开始关注语言问题(之前的文学理论研究多属于“外围”的研究,关注文学的功能影响等,而索绪尔的理论引发了人们对语言本身的关注,直接影响的是俄国形式主义文论,关注文学语言的技巧、独特性等“内涵”范围),一些人则利用了他的方法论(这两者很难分开而论)。
可以简单列个图例:
语言学研究 → 俄国形式主义 → 英美新批评 → 结构主义
索绪尔的理论 言语和语言 → 列维-施特劳斯 结构主义神话学
能指和所指 → 罗兰·巴特 符号学研究 → 解构主义
结构主义叙述学
组合与聚合 → 雅各布森 文学语言“诗性功能”的研究
(注:这个图例的文学理论家派别划分并不是很明晰,比方雅各布森就算是形式主义派别的。不是直接影响的重要的理论家也没有列出来。如果能整理出一个更为详细的影响的谱系图,也许20世纪文论家的大部分,都要被列入其中。)
再说文学创作方面的意义,举个例子。
拿中国古代诗歌来说,我们所熟知的唐诗,有古体和近体之分,而近体有着非常严格的声律要求。这一要求并不是天然形成的,而有其发展的脉络。《诗经》时期四言诗盛行,虽然也有押韵,但这种韵律是自然形成的,而非认为总结规定的。到汉末五言诗出现,大家熟悉的《古诗十九首》也是古诗。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五言诗的创作才渐渐流行。
齐梁时期,文坛上出现了很多围着皇家转的诗人集团,这群人整天不务正业,陪着帝王吃喝玩乐,写很多诗。也没什么高级趣味人文关怀,诗歌的内容多为器物、服饰、女性美,多酬唱之作。内容上没什么值得说的东西,他们就开始将目光转向诗歌的艺术形式和艺术技巧。
于是,这些人,发现了汉语很神奇的特征:汉语有四声,有平仄,而不是完全相同的。以沈约为代表,这群人通过对音韵的研究考察,提出了一套声律理论,并将这套理论用于诗歌声律的要求,提出诗歌禁犯的“八病”。这是诗歌发展史上,诗人们第一次,自觉地掌握和运用声律,来增加诗歌形式美感的诗歌活动,他们的艺术实践,为之后唐诗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没有这些人对语言的关注,就没有我们伟大的诗,乃至后来的词。
最后是文学批评鉴赏方面,还是举个例子。
最简单的,我们想要阅读古代的经典文本,第一要克服的便是语言问题。古代汉语的语法、音韵和现今有很多不同,没有基础的语言学知识,连意思都读不懂,又怎样鉴赏呢?而对语法理解的偏差,会直接导致文本内涵的巨大差距,我们都接触过的古文断句便是这样。
另外,以语言学研究的方法来考察文学,也是一种研究方式。在 黏黏鱼 的答案中就提到了这个。我不是很懂,就不多说了。举个很有意思的事情,据说有语言学家将红楼梦的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进行语料分析,来讨论红楼梦作者归属问题,因为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语言行文习惯,这样的分析为我们了解作家作品提供了新的视角。
我们往往将文学分为形式和内容(先不说这样的分类是否合适)。因为内容更容易为人所察觉看重,形式便总被搁在第二位,中国有得鱼忘筌的说法,我们所受的教育里,读文学作品也更看重它的社会功能、主题思想,进而考察到作者的生平,却忽略了文学本身最为重要的载体,语言。
而语言学关注的,正是语言,其对文学研究的意义不言而喻。
以上内容多是从教科书和我自己的文学学习过程中总结的,有不正确的地方,还请指正。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