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怎样学好汉语言文学?
学习任何一门学科,找到他的框架系统固然重要,但在这之前,找一找自己身上和这个学科的关联点,激发内驱力也很重要--无论这个内驱力是主动还是被动的,都会在你学习遇阻的时候继续坚持下去,就像信仰之于人们,就是临死的时候可以不背信弃义,可以秉持初心。
一、我、汉语言的缘分
我最初选的专业是中国语言文学,大二才细分汉语言和汉国教两个不同的方向。当时选专业视野局限、也没有咨询什么人,一门心思想读哲学,后来阴差阳错就进了语言文学的大门。再次细分专业的时候又因为汉国教的介绍过于华丽,诸如双语教学、小班教学、高端人才等标签,让我成了这个专业下的一员。但是因为学校课程设置的缘故,我们的大部分课程还是在汉语言文学的专业框架内,大部分老师也从事于此,因而便算半个汉语言的人了。
二、汉语言的学习
(一)态度
我认为汉语言不像很多人说的那样,是纯文学或纯语言学的东西,更不是有些人所谓的经历大于研究,不必去学。汉语言文学作为一门古老的学科,谨慎的态度、开放的视角和包容的心态是入门应该就持有,并在之后的研究学习中秉持的。
(二)方法
汉语言的学习,我一直认为兴趣第一、导师第二、勤奋第三。初入专业时,不止一位老师跟我们说过一句话,文学院不是个培养大商人、赚大钱的地方,他需要的是一群苦苦钻研、勤勤恳恳的人。
从广泛积累的角度,如果你还不是很爱阅读,或读不下大部头的书,那么此刻最重要的是去多买些书、手机桌面放上多些阅读软件,下了课或是吃了饭去图书馆的书架旁多转一转...这样的氛围会让你无形中积累很多框架性的知识,虽然没有着手去看,去做笔记,但对这个学科里包含的书目类别却可以大致有个轮廓,若是更加勤勉,甚至可以自己着手整理出学科体系,无论学术还是考研都会有所帮助。
课程学习方面,一定要跟紧老师的安排。汉语言文学的课程,一方面要实践,更重要的是跟紧你的老师,他已经花了几十年去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如果你此刻脱离他的规划,弯路真的不是一星半点。参考书目、实践项目、研究方法...都要从自己的老师身上尽可能的去挖掘。
大一大二时,要特别重视《现代汉语》和《文学理论》这两门课程。一个是基础的语法知识,难啃的骨头得先啃下去。另一个是文学的理论知识,看似枯燥,却对论文大有裨益。一个现代汉语不过关,文学理论稀里糊涂的人,很难在这个专业走下去。特别如果以后有读研计划,那么更要重视。
(三)参考书目
文学史一定要先读,有个源流演变的概念,才能更好的把握方向。作品原著不能丢,真正作家留下的文字,是任何理论研究都代替不了的。读汉语言文学,要适度模仿,切忌完全照搬,吃冷饭和别人嚼过的馒头。哲学、逻辑学的书,杂读都是为了拓展视野。
朱栋霖《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童庆炳《文学理论》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
吕思勉《中国通史》
马克思 《马克思文选》
毛泽东《毛泽东文选》
最后,祝看到的各位文以载道,学业有成。
二、如何写好语文学科教案(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
如果你是一个给中国学生教英语的外国人;你是一个需要英语外教的中国学生……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