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语言学」到底是什么?

万里旅行网 2023-03-19 06:54 编辑:yyns 278阅读

语言学 (лингвистика / языкознание / языковедение, linguistics) 是研究语言的科学。

语言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人类自然语言(区别于人造语言和动物语言)。

语言学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

1. 一般与个别

1.1 普通语言学 (Общее языкознание, general linguistics) 研究所有语言共同的特征,语言的本质,语言的起源问题,语言发展的总体规律,比较同源语非同源语。

1.2 具体语言学 (Частное языкознание, specific linguistics) 研究的是一种特定的语言或语系。

2. 理论与实践

2.1 理论语言学 (Теоретическое языкознание, theoretical linguistics) 从具体语言现象中总结、归纳出普遍的理论和规律,并利用理论指导各个具体语言的学习研究。

理论语言学的主要研究方向:

2.1.1. 语音学 (Фонетика, phonetics)研究语音,包括言语的产生(即语音如何被发出、传递和感知),对语音、词语和连续言语等的描写和分类。

2.1.2. 音系学 (Фонология, phonology)研究支配语音分布和排列的规律以及音节的形式。语音学是对人能发出的语音进行研究,而音系学只对这其中能够组成语言和产生意义的语音进行研究。

2.1.3. 语义学 (Семантика / семасиология, semantics) 研究的是意义如何在语言中被编码,它不仅关心词作为词项的意义,还关心词的上下语言层面。

2.1.4. 形态学 (Морфология)关心词的内在构造,研究语素(意义的最小单位)和构词过程。

2.1.5. 句法学 (Синтаксис, syntax)研究产生和理解正确的句子所遵循的规则。

2.1.6. 语用学 (Прагмматика, pragmatics)是对说话人意义的研究,对语境意义的研究。

2.2 应用语言学 (Прикладное языкознание, applied linguistics) 在人类活动的方方面面运用语言学的知识。

应用语言学中包括:

2.2.1 词典学 (Лексикография, lexicography) 编撰词典的学科。

2.2.2 计算机语言学 / 电脑语言学 (вычислительная лингвистика / компьютерная лингвистика,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找出自然语言的规律,建立运算模型,最终让电脑能够像人类般分析,理解和处理自然语言。

2.2.3 翻译学 (переводаведение, translation studies) 研究翻译艺术和翻译规律。

2.2.4 外语教学法 (Методика обучения иностранным языкам,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ology) 研究如何教授外语。

2.2.5 言语治疗 (Логопедия, speech therapy) 对各类言语障碍者进行治疗或矫正的一门学科。

3. 动态和静态

3.1 历时语言学(Диахроническое языкознание, diachronic linguistics)从纵向发展的角度研究某种语言从一个时代到另一个时代的发展变化。

3.2 共时语言学(Синхроническое языкознание, Synchronic linguistics)从某一个历史时段静态的观察和研究语言系统。

4. 是否跨学科

微观语言学(microlinguistics)只研究语言结构本身,而不研究语言与其他现象之间的关系,如语音学、语法学、语义学、历时语言学等。

宏观语言学(macrolinguistics)具有跨学科特性,是研究与语言相关的边缘学科,主要包括社会语言学(sociolinguistics)、心理语言学(psycholinguistics)、认知语言学(cognitive linguistics)、计算机语言学(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等。

语言学分为以下8个历史阶段:

1. 命名理论 (Теория наименование, theory of nomination)

2. 古代语法传统 (Грамматическая традиция античности, grammatical tradition of antiquity)

3. 普遍文法 (Универсальная грамматика, universal grammar)

4. 历史比较语言学 (Сравнительно-историческое языкознание, comparative-historical linguists)

5. 系统语言学 (Системная лингвистика, systematic linguistics)

6. 结构语言学 (Структурная лингвистика, structural linguistics)

7. 功能语言学 (Функциональная лингвистика, functional linguistics)

语言学作为现代科学产生于19世纪初,到现在一共出现了4大范式:

1. 历史比较范式 (сравнительно-историческая парадигма)

2. 结构范式 (структурная парадигма)

3. 转型范式 (трансформационная парадигма)

4.认知交流范式 / 人文中心主义范式 (когнитивно-коммуникативная парадигма / антропоцентрическая парадигма)

语言学在本世纪经历了形态~句法~语义~语用这样4个发展阶段。

语言学既是一门现代学科也是一个拥有古老传统的只是门类。下面本文将按照时间顺序介绍语言学的历史发展过程。

0. 语言起源理论

语言起源理论目前只有推测和假说,目前尚未解决。

宗教经典里的语言起源理论:

印度婆罗门教《吠陀》中:语言是神赐予人类的一种特殊能力。

《圣经 旧约创世纪》第2章 18 上主天主说:「人单独不好,我要给他造个与他相称的助手。」19 上主天主用尘土造了各种野兽和天空中的各种飞鸟,都引到人面前,看他怎样起名;凡人给生物起的名字,就成了那生物的名字。20 人遂给各种畜牲、天空中的各种飞鸟和各种野兽起了名字;但他没有找着一个与自己相称的助手。

《圣经 旧约创世记》第11章︰世上原本只有一种语言——“亚当语”。巴比伦地区的人们决心建造一座能通往天堂的高塔;为了破坏人类这胆大妄为的举动,上帝一夜之间让语言变得五花八门;人们再也听不懂对方在说什么,误解、份歧使大家终日吵吵闹闹;这一高塔便半途而废。后来,人们把这座塔叫做“巴别塔”,也称“通天塔”,并把寻找语言扩散的中心比喻为寻找“通天塔”。

《圣经 新约 约翰福音》1 太初有道,道于神同在,道就是神。2 这道太初与神同在。(“道”亦译“圣言”,希腊语logos)

《古兰经》第2章 31 他将万物的名称都教授阿丹,然后以万物昭示众天神,说「你们把这些事物的名称告诉我吧,如果你们是诚实的。」33 他说「阿丹啊!你把这些事物的名称告诉他们吧。」(后略)

《圣经 新约 使徒行传》第2章 1 五旬节到了,门徒都聚集在一处。2 忽然,从天上有响声下来,好像一阵大风吹过,充满了他们所坐的屋子;3 又有舌头如火焰显现出来,分开落在他们各人头上。4 他们就都被圣灵充满,按着圣灵所赐的口才说起别国的话来。5 那时,有虔诚的犹太人从天下各国来,住在耶路撒冷。6 这声音一响,众人都来聚集。各人听见门徒用众人的乡谈说话,就甚纳闷,7 都惊讶希奇说:「看哪,这说话的不都是加利利人吗?8 我们各人怎么听见他们说我们生来所用的乡谈呢?9 我们帕提亚人、玛代人、以拦人,和住在美索不达米亚、犹太、加帕多家、本都、亚西亚、10 弗吕家、旁非利亚、埃及的人,并靠近古利奈的利比亚一带地方的人,从罗马来的客旅中,或是犹太人,或是进犹太教的人,11 克里特和阿拉伯人,都听见他们用我们的乡谈,讲说 神的大作为。」12 众人就都惊讶猜疑,彼此说:「这是什么意思呢?」13 还有人讥诮说:「他们无非是新酒灌满了。」14 彼得和十一个使徒站起,高声说:「犹太人和一切住在耶路撒冷的人哪,这件事你们当知道,也当侧耳听我的话。」

1. 传统语文学时期的语言学研究

1.1 古希腊语言研究与命名理论

古代希腊哲学家讨论过词是怎样产生的。赫拉克利特 (Гераклит,约公元前540~约前480) 认为事物与它的名称有自然的联系,德谟克利特 (Демокрит,约前460-前370) 则认为事物的名称是约定俗成的。

古希腊学者柏拉图(Платон / Plato,约前427-前347)提出命名理论,认为语言的形式和符号,即语言中的词语,仅仅标记它们所代表的物体,词汇只是代表物体的名字或标记。在柏拉图的《克拉底洛篇》(«Кратил» / Cratylus)中,有个叫克拉底洛的学者认为名称是天然形成的,与社会规约没有关系,这种观点后来被称为“自然论”或“本质论”。而另一位学者赫尔墨根(Гермоген / Hermogen)支持约定论,他认为事物的名称取决于使用者的习惯,在不同国家或希腊各部族当中同样的东西会有不同的叫法,这完全是由社会习俗决定的。

柏拉图借老师苏格拉底(Сократ / Socrates,前470-前399)之口反对语言神创说。对于最早的名称是怎样生成的,他认为在名称与事物之间有一种天然的对应或象征关系,但这种对应关系未必都很严格,不是所有的名物关系都能有合理的解释。对于一个名称的适当性或正确性,苏格拉底就不再持自然论的观点,而是采用了约定论:凡是约定俗成的,就是适当和正确的。

1.2.古印度

公元前5世纪,古印度就有了用梵文写的《吠陀》(Веда/Veda),这是婆罗门教的古老经典。由于标准书面语梵语和大众口语完全脱节,出于学习和传授经典的需要,必须研究梵文,于是诞生了印度语文学。

《吠陀》共分为四部:

a. 《梨俱吠陀》(赞颂明论,ऋग्वेद ,Ṛgveda,Ригведа),

b. 《娑摩吠陀》(歌咏明论,सामवेद,Sāmaveda,Самаведа),

c. 《夜柔吠陀》(祭祀明论,यजुर्वेदः ,Yajurveda,Яджурведа),及

d.《阿闼婆吠陀》(禳灾明论,अथर्ववेद,Atharvaveda,Атхарваведа)。

古印度语言学代表人物:

巴尼尼(Панини/Panini)公元前4世纪的古印度语法学家,词源学派。他编的《梵语文典》(Аштадхьяи/Ashţâdhyâyî),共分8卷,全书描写了梵语的语音、形态变化、构词和句法。

该书在语法描写上的主要成就:

a. 将词分四类:静词(名词),动词,介词,小品词;

b. 对词的内部构词规则研究:词分词干(共同部分)和词尾(变化部分),静词分七种变格;

c. 句子机构:单词成句的三个条件(合适的语法类别、合适的语义、时间上的连续);

d. 提出词的“原形”和“替换形式”,相当于语素变体;

e. 创用“零位”,代表原则上有而实际上不存在的单位的标记。

该书的语音描写是根据发音器官和发音部位进行描写的,语音描写准确而系统。

1.3 古罗马

瓦罗

普利西安

1.4 中国

《说文解字》

《尔雅》

《释名》

2. 中世纪哲学对语言的思索

3. 历史比较语言学

3.1 威廉·琼斯

3.2 弗兰茨·葆朴(Франц Бопп)

弗兰茨·葆朴(1791-1867),德意志语言学家,比较历史语言学的奠基人。生于美因茨。1812年在巴黎学习梵语,写成论述印欧语系语法的重要著作《论梵语与希腊语、拉丁语、波斯语和日耳曼语动词变位系统的比较》(«О системе спряжения санскритского языка в сравнении с таковым греческого, латинского, персидского и германского языков») (1816年)。在这部著作中他指出了五种印欧语系语言动词变位的特点和相似之处。1821—1867年任柏林大学东方文学和普通语文学教授。运用历史比较法研究印欧语言的语法结构。最重要的著作为《梵语、赞德语、亚美尼亚语、希腊语、拉丁语、立陶宛语、古斯拉夫语、哥特语和德语比较语法》(«Сравнительная грамматика санскрита, зенда, армянского, греческого, латинского, литовского, старославянского, готского и немецкого языков»)(1833—1852)。

他认为最简单的动词由一个词根和词尾组成,这些动词都表达了最简单的动作,如:eat-есть, drink-пить, stand-стоять, sit-сидеть。印欧语系的语言中的单词最一开始都是由单音节的词根组成,这样的词根又分为两种,一种是构成动词和名词的词根,另一种是够成代词、语气词、连接词、原始介词和其他语言成分的词根。

词根理论和之后的语言谱系分类(классификация языков)紧密相连。

3.3 拉斯姆斯·拉斯克(Расмус Раск)

拉斯姆斯·拉斯克(1787-1832),丹麦语言学家,主要著作有《古代北方语或冰岛语起源的研究》(«Исследование в области древнесеверного языка, или происхождение исландского языка)(1818),在该书序言中,拉斯克首先指出,比较语言时应特别注意语法对应关系。

拉斯克研究古冰岛语,他将古冰岛语同其他欧洲语言作对比,同时他格外注意以下几组词

1)亲属名词 папа, мама, брат;

2)人体身体部位名称 нога, рука, голова, спина;

3)动物、植物、自然地形的名称 корова, дерево;

4)数词1-10;

5)最重要的动作或过程的名称 动词бить等等;

6)人称代词 я, ты, он, она, мы, вы, они。

除此之外,他在欧洲语言中找出了哪些语言是冰岛语的同源语,哪些同冰岛语不太相似。

3.4 雅各布·格林 (Якоб Гримм)

3.5 沃斯托科夫

4. 二十世纪:现代语言学理论与流派

“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

瑞士语言学家弗迪南·德·索绪尔(F. de Saussure,1875-1913)被公认为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他在20世纪初出版的《普通语言学教程》(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一书被公认为标志着现代语言学的开端。他在该书中提出了语言研究的几对基本概念。其中有一对是语言(langue/язык)和言语(parole/речь)。语言是指语言体系本身,言语则指语言体系在实际使用中的体现。索绪尔认为语言学所要研究的是语言,而不少言语,只有语言才能经得起严谨的、科学的分析,而言语则不能。现代语言学的任务就是要对语言进行分析,寻找它的构成规则。

索绪尔把人类语言看作是一种极其复杂且异质的现象。面对语言的所有细节以及可以研究语言的不同角度,语言学家必须问自己要描写什么。索绪尔认为,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只有当声音表达思想时才是语言,否则就只是噪音。要表达思想,声音就必须是规约系统的一部分,也就必须是符号系统的一部分。这个符号是形式与意义的结合,索绪尔称之为“能指(signifier/обозначающее)”和“所指(signified/обозначаемое)”。能指意为语言文字的声音,形象;所指则是语言的意义本身。

晚年的索绪尔把大部分精力放在普通语言学问题的思考上,尤其希望把两种不同类型的语言研究区分开来:一种研究针对某一特定时间点的语言事实,另一种研究针对语言在任何时间进程中的延展。这两种类型的研究即现在的共时语言学与历时语言学之分。他创造了“共时(synchronic/синхрония)”和“历时(diachronic/диахрония)”这两个术语,分别说明两种不同的语言研究。共时与历时之分,也就是状态与演化之别。

4. 1 结构语言学

结构语言学研究的是语言成分之间的横向组合关系等的共时性研究。

结构语言学主要有以下3个学派:

4.1.1 布拉格学派 (Пражская школа функциональной лингвистики / пражский лингвистический кружок)

1926年,由马泰修斯(Вилем Матесиус) (1882-1945)等6人发起,建立了布拉格语言学会。成员主要有雅各布森(Р.О. Якобсон) (1896-1982)、特鲁别茨科依(Н.С. Трубецкой) (1890-1938)等。

该学派实践了一种独特的共时语言学研究风格,对语言学最重要的贡献就是从“功能”(функция, function)角度来看待语言。布拉格学派最突出的贡献是在于音位学说和对语音学和音位学的区分,最有影响的学者是特鲁别茨科依。

尼·谢·特鲁别茨科依(Н.С. Трубецкой,1890-1938):俄国语言学家,布拉格语言学派的创始人之一。他受到索绪尔的影响,认为语音是语言结构中最小的可区别单位。他写的《音位学原理》(«Основы фонологии» 1939)是这一学派的重要代表作。他提出了“音位”(фонема)的概念,即语言系统中的一个抽象的语音分析单位,与实际发出的音有所不同,更不可混同于用来表记一个音的字母。他提出了“原音位(архифонема / archiphoneme)”概念并对音位的辨义对立进行了细致的分类(классификация фонетических оппозиций)。

他将音位对立总结为三大类:

1)存缺对立(Привитивые оппозиции / privative)只有一个带有某种区别特征,而其余条件均相同,例:/p/-/b/,/f/-/v/中,前者轻音,后者浊音;

2)渐变对立(Градуальные оппозиции / gradual)两个或两个以上音位,都具有某种区别特征,但程度有所区别,例:/ɪ/ -/е/- /æ/,因开口度不同而形成差异;

3)均等对立(Эквивалентные оппозиции / equipollent)两个或更多音位,具有某一共同的语音特征,但其余条件均不同,既不构成存缺对立,也不具有渐变对立,例:/p/ - /t/ - /k/都是爆破音,除此并无共同点。

经过特鲁别茨科依的努力,语音学(фонетика / phonetics)和音位学(фонология / phonology)最终得以区分开来,成为语言学上两个自立的门类:语音学的对象是人类语声的物质方面,即所发之音的物理属性,语音学实际是一门物理声学和生理学交叉的学科;音位学只探讨那些 在一种语言系统中具有一定功能的音,不涉及声音的物理性,完全是语言学的学科。简单来说,音位学就是功能语音学。

罗·奥·雅各布森(Р.О. Якобсон / R.O. Jakobson,1896—1982),俄国杰出的语言学家。在语言学方面,三十年代作为布拉格学派的领军人物,继承了索绪尔以来的传统发展了结构主义语言学,使布拉格大学成为当时欧洲普通语言学的重要阵地。移民美国后,开创了音位学中非常重要的描写形式:用十二对特征描写所有音素,美国乃至全世界语言学到今天仍在使用一些范畴来描写语言和音变。同时雅各布森还在语音学和语法上有多种建树。

他本人把区别特征的概念移用于形态学,为格范畴建立了三个区别特征:1)方向性,表示动作朝某一对象(宾格、与格、前置格),或脱离某一对象(夺格),主格、属格、工具格没有这一特征;2)边缘性,表示所涉及的对象只起次要作用(与格、前置格、工具格);3)限定性,表示动作的范围收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属格、前置格)。由此,可将俄语的格系统处理如下:

无标记:主格

单标记:宾格(方向性) 工具格(边缘性) 属格2(限定性)

双标记:与格(方向性+边缘性) 前置格2(边缘性+限定性) 属格1(方向性+限定性)

三标记:前置格1(方向性+边缘性+限定性)

布拉格学派的两大主要特点:1)系统性,即语言结构特点及其各成分之间相互联系;指出语言系统中的任何成分,如果从孤立的观点去研究,都不会得到正确的分析和评价,只有明确该成分与同一语言中其他共存成分之间的关系,才能作出正确的评价。2)功能性,即强调语言是一个功能体系,对语言现象的评价应着眼于它的功能,认为语言是使用语言的社团完成一系列基本功能和任务的工具。

4.1.2 哥本哈根学派 语符学 (Копенгагенская школа структурализма / глоссематика)

叶尔姆斯列夫(Л. Ельмслев / L. Hjelmslev,1899-1965)丹麦语言学家。哥本哈根学派的创始人和主要理论家。他接受索绪尔"语言是形式,不是实质"的理论并加以发挥,用演绎的方法分析语言的结构,试图建立起一种抽象的、能适用于各种语言分析的理论,形成一个独树一帜的语言学流派。由于叶尔姆斯列夫的语言理论过于抽象,很少分析具体的语言事实,而所用的术语又比较奇特,因而它对语言学的影响远逊于布拉格学派和美国描写语言学派。

20世纪30年代初,叶尔姆斯列夫和乌尔达尔研究语音学和音位学的理论,提出了"音声学"理论,接着又把它发展成为一般性理论。为了强调跟以前的语言学不同,他们把自己的理论定名为"语符学"(глоссематика / glossematics)。语符学的基本设想由乌尔达尔写成小册子《语符学大纲》,1936年在哥本哈根国际语言学大会上散发,其后因乌尔达尔到希腊工作,学派的理论工作由叶尔姆斯列夫承担。叶尔姆斯列夫的论著很多,代表作是《语言理论导论》(«Пролегомены к теории языка» 1943),1953年该书被译成英文出版,语符学才受到人们的注意。该书从哲学和逻辑学的角度阐述语言学的理论性问题,明确提出语言的符号性质,是哥本哈根学派的理论纲领。

叶尔姆斯列夫认为,语言的内在结构是一个由各级要素共同构成的关系网络,"形式"(форма)是结构关系,"实质"(субстанция)是体现形式的语言外的实体(一方面是声音,另一方面是意义)。语符学派使用的另一对概念是内容(содержание)和表达(выражение),他们认为每一种语言都有两个平面:一个是内容平面(план содержания),另一个是表达平面(план выражения)。内容和表达又与“形式 “和”实体”交叉对应,于是便构成了四个层次:表达形式,表达实体,内容形式,内容实体。语言学只研究形式,包括"内容形式"(форма содержания)和"表达形式"(форма выражения)。这两种形式各有自己的最小要素,叫做"成素"。"表达形式"的成素是音位或音位特征,"内容形式"的成素是语义特征。成素与符号不同,符号是内容和表达结合的双面体,成素只是单面体,它为数有限,但却能构成无数的组合。内容形式和表达形式的成素通过"转换"能结合成为既有内容又有表达的符号。

另一方面,叶尔姆斯列夫在语言中切分"序列"(норма)和"系统"(схема)。序列是词、短语、句子等形式结构,符号的序列包含内容平面和表达平面。序列的成分之间,系统的大类、小类、要素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关系,这关系分为两类:不决定于其他价值的叫"常体"(узус),受其他价值制约的叫"变体"(акт)。关系则是三种:两个常体之间的关系称为"相依",一个常体与一个变体之间的关系称为"决定",两个变体之间的关系叫"群集"。这三种类型的关系能够包括语言中的全部关系,认为语言就是一套形式要素的关系的综合。

4.1.3 美国描写语言学 (Американский структурализм / дескриптивная лингвистика)

美国描写语言学派,是结构主义语言学派之一,是20世纪20年代美国学者在调查美洲印第安语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语言学流派。哈里斯、霍凯特、萨丕尔、布隆菲尔德是该学派的先驱者。

布拉格学派注重对语言结构的功能进行研究,哥本哈根学派重视结构间的关系,美国结构主义则着重结构形式的描写。

4.2 美国语言学中的心理主义和机械主义

萨丕尔

布隆菲尔德

4.3 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

4.4 伦敦语言学派与系统功能语法

弗斯

韩礼德

参考文献

Ганеев Б.Т. Язык: Учебное пособие. 2-е изд., переработ., доп. - Уфа: Изд-во БГПУ, 2001. - 272 с.

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胡壮麟,语言学教程(第4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姚小平,西方语言学史:从苏格拉底到乔姆斯基,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8

未完待续

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