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一汉语言文学专业,参加了古代文学课老师自发组的科研小组,完成了一个任务之后有点吃力,还要参加吗?
注意到补充里的一个词——痛苦
因而,我有几个问题,你可以问问自己:
1.为什么会感到痛苦?只是因为完成过程的吃力?还是因为感觉自己无法面对接下来的任务呢?
2.完成过程中有求知的渴望吗?有没有一种自己很渺小的感觉,渴望汲取知识。
3.好不容易完成后是否有满足感和成就感?我想满足感与成就感一定能给人带来慰藉,甚至让人感到喜悦。
身为一个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大三学姐,我好像还没资本去问你的老师给出了怎样的任务,这样的任务是否符合你现在大一的情况,或许你可以问问科研小组的其他同学,询问他们对于任务的感受。
于我个人而言,我会非常乐意非常感激老师提供科研训练的机会,并且在完成那些本科阶段的、在大佬眼里非常微不足道的课程问题或科研项目时,都感觉自己在享受一场酣战!焦灼忧虑后破解“难题”,钻到死胡同里又柳暗花明,四面楚歌之际又绝处逢生……但这些都建立在我有一定专业知识储备,学会一些研究方法的基础上。
题主大一,开学应该才两个月吧,建议可以先打好基础,读读感兴趣的书籍、论文,写写读书笔记,如果现在压力太大可以等自己知识储备更好的时候申报科研立项或者大创项目,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科研项目。
二、在你的学校或者你自己的语文课堂上,开展过哪些有趣的语文活动?效果如何?
我尝试过以一个素材为出发点,在学生了解多种文体以后,尝试进行创作。以下是我的教学设计简案。如果您认为有些价值,一定要点赞、收藏哈,收到鼓励的我会持续输出哒o(* ̄︶ ̄*)o
本章目标:
1、能结合注释翻译浅易的文言文
2、学习转换视角,代入不同角色
3、尝试用不同文体进行写作
素材:
【文言版】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 之。元方入门不顾。
【白话版】陈太丘和他的朋友相约(出行)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您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孩子骂他父亲,这是没礼貌(的表现)。”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
第一课:如果他们发了朋友圈
1、师:假如你是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大门之后,你会怎么想?
生:等我爸回来,我一定要告诉他,他的朋友很没礼貌。
生:老爸的朋友太差劲了,我真不想再跟他多聊。
师:假如元方有手机,他要发一条朋友圈,他会怎么发呢?请你先观察自己的朋友圈,看一看朋友圈的消息饱含哪些内容?(昵称、表达心情的文字、图片、时间、他人的回复,发文者的回复)
例如:
此元方非彼元芳:
大人有时真的无法理喻,明明自己有错在先,反说别人不是君子,好气呀!
5分钟前
陈季方:哥,你别生气了,气坏了身体不值得。
此元方非彼元芳回复陈季方:嗯嗯。
陈仲弓:吾儿方正,似我,哈哈哈。
此元方非彼元芳回复陈仲弓:比心
太丘之友:……
练习:
假如你是陈太丘,过了中午朋友还没到,你会怎么想?你会发一条怎样的朋友圈呢?
2、师:在《世说新语》的这一则中,元方、陈太丘和太丘之友这三个人中,太丘之友这个人的内心活动最复杂,他的情绪变化也最多。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填写下面的表格。
言行 | 态度 | 内心想法 |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 谦恭有礼 | 太丘老友我来啦! |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 | 粗鲁无礼 | 既然约好了的,怎么能丢下我一个人走了呢? |
友人惭,下车引之。 | 惭愧懊悔 | 唉,小家伙说得对,是我有错在先。 |
高阶练习:
请结合上面的表格,将太丘之友的心路历程写成一篇300字的朋友圈长文。
第二课:元方的做法引发的一场讨论
陈元方与来客对话时的情景,被邻居看在眼里。邻居和家人就元方的做法是否失礼展开了一场讨论。
1、请你任选一方,写出理由。
2、请你选择另外一方,写出理由。
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 |
正方:失礼 | 反方:不失礼 |
理由:1、客人已表现出惭愧,应该宽容。 | 理由:1、 |
2、客人是长辈,晚辈该有基本礼貌。 | 2、 |
3、…… | 3、 |
3、如果你认为元方的做法很失礼,那你觉得怎么做才不算失礼呢?请写出你的做法。
4、读完这则故事,请你就陈太丘与友期这件事写出一个问题,供大家讨论。
例:“过中不至,太丘舍去”,陈太丘这么做是不是君子所为呢?
第三课:如果你来扩写这个故事
故事的结尾: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
1、师:如果你来续写这个故事,你会怎样写呢?
续写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承接上文,自然过渡。
②找准角度,具体细化。
③行文贯通,自圆其说。
例文:
友人感到羞愧,站了一会儿打算离开,却看见元方出了大门玩耍,友人趁机走近了元方,摸了摸他的头,称赞道:“你虽然年纪比我小,我却比不上你。请告诉你的父亲,这次是我有错在先,改天我再来拜访。”
当天晚上陈太丘驾车而回,元方出来迎接。元方把陈太丘走后,友人姗姗来迟和与他争论的事从头到尾讲了一遍。陈太丘听完后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不愧是我的儿子,有我的风骨!不过他毕竟是你的长辈,你还是要尊敬他,不能出言不逊。”元方说:“孩儿明白了。”陈太丘微微点头。
第二天,友人早早到陈太丘家门口静静等候。须臾,陈太丘开门,见友人在门口垂手而立,颇感惊讶。友人抢先开了口:“我昨日做的不对,今日前来赔礼。”太丘道:“小事,不要介怀。家中犬子做的也不得体,希望你别见怪。”友人:哪里哪里,我惭愧啊。”
寒暄片刻,陈太丘便和友人一起进屋,共叙朋友之谊。
练习:
如果你来扩写这个故事,你会增加哪些情节呢?试着把《陈太丘与友期》的故事扩写成400字的作文。
第四课:陈元方不仅只有一面
1、师:读了《陈太丘与友期》后,你觉得陈元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生:聪明机智、坚守原则。
生:说话太直。
2、师:我们再来看一看《世说新语》里的另一篇,主人公还是元方,这时他十一岁。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suí)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zì)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yè)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 孤法卿父 ?”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 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3、看了这一则故事你是不是发现了元方的其他特点?(知识渊博,能言善辩,情商高,既不得罪父亲的上司,也维护了父亲的尊严)所以每个人都有很多面,我们不能草率地对他人下判断。
练习:请你结合查找的资料,给陈元方写一个小传。
第五课:如果你要在学校的舞台上表演三幕剧《元方小传》
查找资料,从陈元方生平中选三个小故事,用写脚本的方式呈现一个三幕剧。
第六课:试试把《陈太丘与友期》的故事画成连环画
文字+图片(图中要画出人物的神态、动作、场景细节
-----------------------------------------我是分割线------------------------------------------------
如果您认为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欢迎点赞、收藏o(* ̄︶ ̄*)o感恩!老师们辛苦啦,鞠躬!
三、如何写好语文学科教案(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
如果你是一个给中国学生教英语的外国人;你是一个需要英语外教的中国学生……
四、师范类汉语言文学的学生写教案或片段教学应多看什么书或者有什么参考资料吗?
首先,课本。初中的就看初中教材,高中的就要看高中教材。在看书的过程中要明确每篇课文的重难点,整理课本的知识点,解决疑难问题。言而总之,细度精读。比如高中必修一第二单元《鸿门宴》,要熟记《史记》的五体以及地位,梳理文言文字词和发展脉络,明确课文教学的重难点,思考学生可能的问题。
其次,教案。网上的教案可以用来借鉴,但是质量参差不齐要会辨别。也可以去某宝购买教案资料,一整套,节约查找时间。在看教案时特别要注意教案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基本都是以这两个方面展开。教学过程是要了解别人的教学方法,总结化为自己用。
最后,模拟。花20分钟模拟教案写作。从教学目标(三维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布置作业、板书设计这五个方面出发进行写作。总结教学方法和策略以及板书方式
祝,教师资格证考试顺利通过。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