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话实说
首先国学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
国学的全称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学术
百科定义为
广义国学是指中国历代的文化传承和学术记载,
包括中国古代文化、历史、哲学、地理、政治、经济
书画、音乐、易学、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
狭义国学则是指中国古代学说
包括
山海经、洛图、风俗、民俗等
显而易见的是
中国上下5000年的历史
国学包含的内容及其广泛
我们在学习的时候
千万不能东一棒槌西一榔头的泛泛学习
首先要找到自己感兴趣或者自己实用的或者自己擅长的学科
然后有计划有体系的学习
那我们学习的时候主要学习什么呢?
个人也与很多国学方面的专家进行过讨论
也有多次的围炉之谈
专家们的建议也很清晰
那就是
千万不要只学表面文字
千万不要错误领会核心意思
千万不要急于实践应用
千万不要是非不分
接下来我逐一解释
1千万不要只学表面文字
学国学
学的是国学的精神内涵和文化精髓
古人在那个年代和那个场景下
经过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研究和摸索
总结出来的国学文化
其精神内核和文化精髓是我们需要深入体会和领悟的
不要像小朋友背唐诗一样
只知其表面意思,不知其深度内涵
这就把文化学薄了
厚度没有了
2千万不要错误领会核心意思
比如很多儒家、道家的经典著作
如果没有系统化的学习
没有老师随时的解惑答疑
有时会很容易出现理解偏差的情况
比如
“食色,性也”语出《孟子·告子上》
很多男士喜欢引用这句话为自己喜爱美女开拖
但原文不是这个意思
原本的意思是孟子和告子讨论人性善恶问题,告子曰:“食、色、性也。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
那么,“食色性也”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呢?
很多的好色之徒一般理解为:
性和吃饭一样,都是人的本能。
所以好色是正常的
但这种理解是完全错误的
我们通过查阅资料发现
《说文解字》解释“色,颜气也。”
段玉裁又画蛇添足:“颜者,两眉之间也,心达于气,气达于眉间,是之为色。”
色的本义就是指脸色,以后又引申为颜色。“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所以
告子所说的“食色性也”
事实上是“喜欢精美的食品,喜欢美丽的颜色是人的本性“。
你看
如果没有老师的指导
意思就天差地别了
3千万不要急于实践应用
不要浮躁显摆
很多人刚开始学习国学
大部分人都会经过一个阶段
叫做膨胀期
学了一些皮毛
就开始觉得自己满腹经纶
占卜中医样样通
就喜欢开始到处找人实践和应用
俗话说就是显摆
其实越显摆越体现出自己的无能
同时
在中国这片拥有着古老文明的大地上
到处藏龙卧虎
要知道天外有天 人外有人
秀恩爱死的快
所以
千万别显摆
还是扎实的学习更为妥当
4千万不要是非不分
无论学什么做什么
都要学会辩证
学道理要辩证
因为很多道理随着时间的变化不适用现在这个社会
学中医要辩证治疗
死用药方不懂配伍
中药或许变成毒药
国学中也有一些封建社会的糟粕
要学会去除糟粕取其精华
还要有发展的眼光
不断的将文化改进发扬壮大
与君共勉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