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文学的语言艺术性?(如何理解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

万里旅行网 2023-03-21 23:39 编辑:yyns 182阅读

一、如何理解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

字面意思,文学是心里的语言。

二、如何理解“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A second principle, particularly important in regard to literature, is that language cannot be considered as a simple instrument, whether utilitarian or decorative, of thought. Man does not exist prior to language, either as a species or as an individual. We never find a state where man is separated from language, which he then creates in order to "express" what is taking place within him: it is language which teaches the definition of man, not the reverse.

<To Write: An Intransitive Verb?> Roland Barthes

三、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特点是什么?

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特点有语言的媒介性质,为文学艺术的生成提供了物质符号基础。

作为文学的媒介,语言深刻、全面地影响着文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使文学呈现出有别于其他艺术的间接性、精神性和蕴藉性

第一,文学的间接性,又可称为非直观性,是指文学具有通过阅读语言符号而间接地在内心唤起形象画面的特性。

第二,文学的精神性是指文学通过语言符号传达人类精神的丰富性和深刻性的特性。

第三,文学的蕴藉性是文学以一定的话语形态去蕴含多重复杂意义,或把多重复杂意义蕴含在一定的话语形态之中,话语蕴藉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

四、什么是文学艺术性?

何为文学艺术,高人有高见,鄙人有鄙见。

很喜欢一句话每个人都有他的闪亮处,正如文学艺术又何局限与一处呢,有低俗的文风,也有清雅的文风,再有铿锵有力的字眼等等,哪一个不都是一种艺术,文学艺术在与文字的表现力,恰巧文字的魅力在于止于眼前,动与心底,并产生共鸣之情。

世界那么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栖息之地,文学艺术的世界那么广而深,又有哪种情感得不到释放呢,世间的标准那么多,杂七杂八的,哪有什么特定的文学艺术概念。能给你带来心灵的触动和情感的籍慰,那不就是文字在跳动而产生的艺术

五、你认为语言学在文学欣赏中的重要性是什么?

语言学中有一个分支叫文体学。可以通过分析文学作品的种种语言特征来赏析文学,比如句子的长短,句式复杂度,短语的类型,音韵的特点等等。如果是想分析一类作品,或是一个作家的全部作品,语料量足够大的话,还可以建一个语料库和标准语料库对比分析主题词什么的,然后你可能会发现这类作品可能格外喜欢用代词、静态动词、被动句等等。比如说我们文学学过一篇小说(一下想不起来叫啥了),里面有个老太太是个控制狂,还特别偏执,特别强迫症,然后把她所有说的话提取出来,分析一下就会发现无论是在形态学层面还是句法层面,她都特别喜欢说否定或双重否定,比如她不会说“干净”,而会说“一尘不染”这种(当然原文是英文的,可能翻译的不太准确)。如果文章比较短小,也许学文学的人也能看出来一些语言特征,不一定需要语言学,但有的时候文章很长很复杂,如果不是有意识地学过文体学和语料库语言学的话,也许就会忽略掉一些这种特征。所以我觉得还是有一些帮助的。

六、从文学是社会意识形态,文学是审美的艺术,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这三个方面的性质来评论一部文学作品。?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
沃尔特·本雅明 (Walter Benjamin) 的《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是一篇探讨艺术、技术和社会之间关系的有影响力的文章。这是一篇关于文艺作品和意识形态关系的经典论文,讨论了文艺作品在机械复制时代中的地位和意义。这篇文章的主要论述了摄影和电影等机械复制技术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体验和理解艺术的方式。

  1. 传统艺术,如绘画和雕塑,是独一无二的、真实的,它创造了一种围绕在艺术品周围的“光环”,即艺术品的独特存在或真实性。然而,机械复制技术使艺术品可以无限量地复制并广泛传播,这意味着艺术品的光环消失了。本雅明认为,这种光环的丧失并不是一件消极的事情,而是它为艺术被更广泛的观众体验并用于政治和社会目的开辟了新的可能性。


  1. 本雅明认为,机械复制使艺术更容易为大众所接受,并允许一种新的政治形式,他称之为“分散注意力的政治”,这是一种在人们享受娱乐的同时围绕一项事业动员起来的能力。他建议,这可以用来促进进步的社会和政治事业,并挑战现状。
  2. 总的来说,这篇文章认为,机械复制技术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体验和理解艺术的方式,这种变化有可能为政治和社会变革创造新的机会。



艺术与意识形态
特里·伊格尔顿 (Terry Eagleton) 的《艺术与意识形态》(Art and Ideology)一书探讨了艺术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作者将其定义为塑造我们对世界的理解的一套信念和价值观。该书的主要论点是,艺术与意识形态深深地交织在一起,不能脱离产生艺术的社会和政治背景来理解或评价。
伊格尔顿认为,艺术反映并强化了一个社会的主导意识形态,它常常起到使现有社会和政治秩序合法化和自然化的作用。他还认为,艺术也可以被用来批判和挑战主流意识形态,它可以成为社会和政治变革的有力工具。
本书涵盖了广泛的艺术运动和时期,包括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并探讨了这些运动中的每一个如何反映和批判其时代的主流意识形态。作者还研究了艺术与政治之间的关系,以及艺术如何被用来促进政治事业。
伊格尔顿还认为,审美判断深受意识形态的影响,因为美和品味的标准是由主流文化塑造的,并且常常为社会不平等和压迫提供理由。他还研究了文学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以及文学如何被用来认识世界,表达反抗和批判主流意识形态。
总的来说,本书认为,艺术和意识形态深深地交织在一起,艺术反映并强化了一个社会的主导意识形态,它也可以被用来批判和挑战主导意识形态。

首发在我的公众号:真空中的图书小屋,微信号gh_c870479905bc。

文艺作品和意识形态两篇读后总结

七、文字作为语言艺术具有哪些不同于其他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

文字作为语言艺术,那它的审美特征就是语言艺术的审美特征,如下。

一、间接性和广阔性

①间接性:语言艺术的间接性是指通过积极活跃的联想和构想,在自己的头脑中所呈现出活生生的形象、画面。文学运用语言来塑造艺术形象,传达审美情感,读者必须通过想象才能感受到艺术形象,这是语言艺术的局限,也是他区别于其他一切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

②广阔性:同样源于语言媒介的特性,语言有着最大的自由和极大的容量,能够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示广阔而复杂的社会生活,它不仅能描绘外部世界,而且能够深入到人的内心世界,直接揭示各种人物复杂的、丰富的精神世界。

二、情感性与思想性

①情感性:任何文学作品都包含着作家的主观情感,文字的情感性越浓烈,越能感染读者,就越有艺术魅力。而且语言艺术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更加真实、深刻。

语言艺术的思想性在深度和广度上也远远超过了其他艺术形式

②思想性:古今中外,一切优秀的文学作品之所以成为不朽的艺术精品,都在于他将高度的思想性和高度的艺术性,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作家通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表述出自己的认识、判断和理解,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生活的哲理和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

三、结构性和语言美

①结构性:文学作品的结构与语言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他们不仅是构成文学作品的重要艺术手段,而且本身也具有审美价值,结构是对文学作品中各个组成部分的整体安排,它是文学作品的内部联系和构成的方式。

②语言美:文字是语言的艺术,语言自然成为这个艺术种类的第一要素,文学以语言为媒介和手段,从而使得文学有了与其他艺术相差别的审美特征,在艺术之林中独树一帜

希望可以帮到你哦~

八、怎样理解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

有人问意蕴的系统性,实在不好回答。但话语意蕴好说一些,生活中的对话,不仅内容丰富而且语言也有风趣,是意蕴属性。

比如周立波用的湖南方言,父亲吓唬女儿,要用烟袋打人,说一烟袋挖死你。想想发人隐私,真能“挖”死人!当时和后来,这话很有意思。

王跃文据说也带着方言写了本书,我只看过他的国画,体会不到意蕴。

九、语言艺术是文学艺术吗?

语言艺术包括文学艺术吧,主体应该是文学艺术,但还有其他门类,比如相声,演讲,辩论等涉及到语文,语言类的应该都算。

十、谈谈我对文学语言的认识?

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经历的不同的时期,一是萌芽期,史传和神话传说是中国古代小说的源头。《尚书》是第一部史书,《史记》是纪传体通史,《汉书》是纪传体断代史。神话的主要内容包括:自然天体的生成和运行(盘古开天辟地),人的产生(女娲补天),人与自然的斗争(大禹治水,精卫填海),人与人的斗争(炎黄之战),传说则包括:历史人物,事件传说(干将莫邪),山川名胜传说(雷峰塔,西子湖),风俗习惯传说(嫦娥奔月)。处于这一阶段的作品并不符合小说文体的基本条件,但都孕育着小说艺术的因素,为小说文体的形成准备了条件。

第二阶段是雏形期,主要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志人志怪小说。魏晋时期流行魏晋风度,包括:谈玄之风,品题之风,任诞之风(越名教而任自然,情与欲,雅量)。这一时期的作品当然也与时代之风息息相关。志人小说代表作是《世说新语》,形象生动地描绘了“魏晋风度”和“名士风流”的真实面貌和生活情景,表现他们的言谈举止和生活轶事。志怪小说写神灵鬼怪以及妖异怪诞之事,其中以干宝的《搜神记》为代表,小说一方面抨击了统治阶级殃国殃民的罪行,对百姓寄予深深的同情,具有深刻的思想和社会意义,另一方面,小说包括了奇特的想像,创造了丰富的人物形象,结构完整,情节曲折,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这一时期的小说仍具有原始色彩,但对后来文言短篇小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三阶段是成熟期,标志是唐代传奇小说。兴起的原因可概括为:唐代生产力的发展,文学本身不断发展,科举制度的积极推动,这个时期,作家从“无意为小说”转变成“有意为小说”,内容也进行了更新,主要表现人间现实,在艺术层次也有了很大的提升。中唐时期有官场讽刺小说,例如:《枕中记》,《南柯太守记》,和爱情小说,例如:白行简的《李娃传》和蒋防的《霍小玉传》,晚唐时期流行剑侠小说:代表作如《谢小娥传》,《聂隐娘》。

第四阶段是转折期,在宋代文言小说逐渐转向白话小说,也就是宋代时期话本小说的开始。话本的体制包括:头回,入话,正话,收场诗。从文言到话本的转变增加了小说的表现力,扩大了读者面,提高了小说的社会功能。明代出现了拟话本,代表作是”三言二拍“,即:冯梦龙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以及凌濛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第五阶段是繁荣期,主要是明清时期的章回小说。章回小说的形式特点有:以诗词作起或作结,小说正文前有入话,保留了话本的特点,很多章回小说,包括“四大奇书“”四大名著“,大部分都是世代累积型集体创作,例如《三国演义》由陈寿的《三国志》以及裴松之等史传民间小说以及民间讲唱小说演变而来。水浒传的前身则是《宣和遗事》。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