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大师这么多,为什么还被日本侵略了十几年?

万里旅行网 2023-03-29 00:26 编辑:yyns 240阅读

过去有句话叫做“平时袖手谈心性,难时一死报君王”,讽刺的就是古代中看不中用的“清流”们。

民国多大师,本身就是个伪命题。

咱不说科学,因为民国科学几乎一无是处。比做诗,有李白杜甫厉害吗?比作词,有苏轼辛弃疾厉害吗?比文章,有韩愈欧阳修厉害吗?比书法,有王羲之米南宫厉害吗?比小说,有曹雪芹罗贯中厉害吗?

都没有。

这些个“大师”们离我们不过区区百年,近的不行。然而畅想一下,五百年后的人们回忆往昔,若想起“大师”这两个字,能想起几个民国的人否?

换句话说,现在我们觉得他们是“大师”,只不过因为离我们年代太近而已,离的近自然知名度要高上不少。再过五百年,大浪淘沙,是不是真的大师到时候见真章。既然说是“大师”,好歹得有点家喻户晓的传世作品吧?那些活跃在语文阅读题里的大师们,有几个有海内外公认的顶级作品呢?走出了中国国门,有些“大师”们知名度几何?读这篇回答的各位,季羡林蔡元培钱玄同刘半农黄侃徐复等等等等,你们能说出他们的哪些作品?

其实在未来的历史里,民国都应该被划作闰朝,一个从始至终没有统一过国家的政权,一个持续了不到四十年的政权,一个在四十年里换了好几波人六七个元首的政权,充其量只能跟五代十国里的梁唐晋汉周一个等级,是彻底的闰朝。

在这个时代里走出的“大师”们,是纯粹的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文盲遍地,认字的没几个,搞学问的就更少,所以基本研究啥,都是这个领域内的权威。要是引进了一门西方自然学科或社会学科,那更成了开宗立派的大人物,“大师”的头衔妥妥的没跑了。

所以我们看民国最多的是什么?“国学”大师。“国学”虽然东西都是旧东西,可是学科却是新学科,比诗词歌赋比不过古人,可是李白苏轼是不会复活过来跟民国的人比“国学”的。总结一下前人的东西,“国学大师”就一批一批的诞生了。当然不是说这些工作简单,这些学者们都有极其扎实的学术功底,可是在将来的文学史上,他们大概率不会成为后人争相学习的对象。

其实,就算他们每个人都是苏轼欧阳修,就算他们每个人都是货真价实的真的国学大师,又能怎么样呢?

两晋的时候,门阀盛行,当时的贵族们好食五石散,是一种毒品,吃完了飘飘欲仙,但身上皮肤非常容易破裂,所以只能穿宽松的麻布衣裳,所以看看以竹林七贤为首的两晋士人看起来都是仙风道骨的,其实都是嗑药嗑的。而当时的士人们见面,盛行谈玄学,对一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十分热衷。

到了东晋,像王羲之的时代,那是流觞曲水畅怀无限,大搞行为艺术。带着家丁奴仆,前呼后拥的乘车野游,在人工挖成的水槽上漂流着酒杯,飘在谁的面前就作诗一首,好不浪漫。

然而“东晋” 在历史上并不是一个独立的时代,他的时代是个并称词——东晋十六国。

在江南的门阀曲水流觞的时候,华北的百姓们正在烈火中熬煎。胡人的铁骑蹂躏了整个中原大地,如石虎般的逆胡暴君能够把中原人杀的十室十空,将几万名少女纳入宫中奸淫,高兴了就杀几个吃肉。把野兽放到田野里以便随时打猎,百姓敢打伤皇帝放养的野兽就要阖家斩首。中原的大道旁到处都是被逼死上吊的百姓,死者的尸首挂满了树林,绝望的中原百姓组成了“乞活军”,乞活乞活,就这两个字就能看出什么叫做生灵涂炭。

知道了这个时代背景。再看看兰亭集序,会看出另一种味道。

同样,再看看民国。

日本步步蚕食,虎视眈眈,国内军阀林立,苛捐杂税数不胜数,神州大地无时无刻都有饥荒,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人活活饿死。西北的军阀盛行屠城,上海的黑帮在城市里动用迫击炮,农村的农民祖孙三代人“世袭”一件衣服,连顿顿吃糠(谷壳)都是一种奢望,认字的十中无一。

在这种情况下,研究唐朝的人怎么发音,研究小篆的字有几种写法,研究一些八百年都不一定用的上的生僻字,真的有什么意义吗?

孔乙己知道茴香豆有四种写法,然而咸亨酒店并没有给他免了一文的酒钱。同样,民国的大师们就是把生僻的繁体字给研究出屎来,依然阻止不了日本兵在街上拿中国人练枪法。

知道秦始皇他亲爹是谁并不能填饱肚子,知道他爷爷是谁也不能。

这就是一百个陈寅恪钱玄同也比不上一个袁隆平钱学森的原因。



他们是可敬的学者,他们传承了中国的文化,可是这些后人鼓吹的民国“大师精神”,对人民的意义,约等于零。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