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语言的语言学?什么是言语的语言学??

万里旅行网 2023-04-02 00:05 编辑:yyns 244阅读

索绪尔对语言-言语的区分之所以费解,是因为这个区分是和“结构主义”的整体思路绑定在一起的,不能简单地按术语的表面定义来理解。

那么,结构主义是怎么定义语言的呢?首先是先设定一种被称为“对立”的研究尺度,然后再用“对立”来量度语言里的各种研究单位之间的秩序,根据这种量度而得到的秩序就被称为“结构-系统”。其次是将这种根据“对立”来进行的研究,限定在一种客观观测者的第三方的测量视角里,而不按说话人-听话人本身的主观直觉视角来理解,所以是反直觉的。而根据这两个原则,就能抽象出一个“结构主义的语言规则系统”,并将这个系统简称为“语言”。、

而结构主义对言语的定义,却有一定程度的理论缺陷。索绪尔思路是认为,人是按对立尺度-客观测量的这两个原则所设定的结构主义思路来记忆语言规则的,凡是不按结构主义思路来得到的语言运用现象都算“言语现象”,简称“言语”。

也就是说,语言是“结构主义语言规则系统”的简称,根据这个系统来生成的是“语言现象”。而不按这个系统来生成的则是“言语现象”,简称“言语”。所以,其实语言-言语这两个术语并不对等,前者是规则系统,后者是现象。而之所以不对等,看起来似乎是,索绪尔思路似乎以为“言语现象”没规则或没法梳理出规则来。

但根据现象学的研究,言语现象也是有秩序的,只不过对这种秩序梳理出来的是一种同时涉及到了“主体(人)-符号”的双核规则系统,而不再是对语言现象梳理出来的那种纯粹的符号系统。然而,在索绪尔思路是没发现这点的,而只以为言语现象没秩序。由此,索绪尔就通过对语言-言语的划界,来将语言学的研究范围限定在他认为有秩序-规则的“语言”里。而各种心理成分-文学成分-启示哲思成分,就由此被算在了“言语”里。

到了乔姆斯基,则在生成语言学里稍微挪了一下这个区分的划界:将对立尺度-客观测量这两个原则由“能根据语料来统计”的位置,继续延伸到更微观的“能根据说话人-听话人的直觉来理解”的位置。由此所定义出来的“语言”其实还是结构主义的,只不过将以前混淆在了“言语”的“只能直觉理解而没法直接从语料统计出来的”的“语言秩序”给增补出来了。但须注意的是,被乔姆斯基称为语言能力-语言运用的区分里,语言运用其实是包括“语言现象加言语现象”的,语言运用并不等于言语,因为“言语”只是言语现象的简称。

然而,还须解释的是什么是“对立”。对立这个尺度,是专门用来剔除主体(人)的“潜意识里的情绪氛围”提供的波-场秩序的,而由此提纯“意识里的结构”提供的点-网秩序。然而,这里还须区分逻辑经验主义和结构主义,两者都研究点-网秩序,但研究对象和思路却不同:结构主义研究的是日常语言,是直接根据日常语言表面呈现出来的“对立”格局来建立结构-系统。而逻辑经验主义则是首先研究科学领域表达时用的科学语言并以“逻辑”为尺度来测度。一个是以对立来测度日常语言,一个是以逻辑来测度科学语言。

而根据现象学,可以首先对语言区分出科学语言-隐喻语言两层,而日常语言的秩序却是由这科学-隐喻两层秩序进行混合-拉锯而得到的“痕迹”。科学语言是纯粹的逻辑的点-网秩序,隐喻语言是纯粹的潜意识里情绪氛围的波-场秩序。而日常语言的秩序,则是一种由隐喻的波-场秩序往逻辑的点-网秩序进行收缩-重铸而得到的混合式的痕迹秩序。尽管日常语言里也依附了“收缩-重铸之后的不完整的波-场秩序”,但结构主义语言学通过“对立”这个模型来剔除了这种依附,只用“语言”名义来研究痕迹秩序本身,而将那种“依附”算在“言语”名义里而不太重视。

这里要区分语用学和现象学的思路不同。语用学是在点-网秩序里研究依附了的不完整的波-场秩序,而现象学则是直接用专门的方法来提纯出完整的波-场秩序本身来研究。所以,语用学看起来好像能研究言语,但其实是一种“按对语言的测量方式来近似地对言语进行测量”的方法。而现象学却是在研究言语本身:先研究一套情绪系统,再研究言语怎么连接到情绪系统,由此研究的不是“言语系统”而是“情绪-言语的连接系统”。言语系统不存在,但“情绪系统”和“情绪-言语的连接系统”存在。

而在语言学里,认知语言学相当于是按现象学方法来建立的,但只研究了一种将语词-语法还原到身体化隐喻的知觉方式的格式塔的初步研究。而现象学研究的“情绪-言语的连接系统”里的情绪,却要以这种格式塔为载体。

由此,只要在语言学里试图研究任何涉及到潜意识里的情绪氛围的成分(可以视为语言的文学性),都是言语研究。否则,则是语言研究。但对于言语研究而言,只有认知语言学才是按现象学方法来建立了一种用来承载情绪的感受视角(体验视角)的研究,是在研究“情绪和言语的连接系统”本身。而其他语言学分支或流派则都只是按测量视角来近似地测量“言语”。

那么,什么是感受视角和测量视角的不同呢?在日常生活里不太容易区分,两种视角是混合到一起的。但在原理上,感受视角是外部事物引起了什么潜意识里的情绪氛围,而测量视角是如何在意识里去认识外部事物。可以认为,诗人在写诗时时是只按感受视角的。但如前所说,这种感受视角引起的情绪氛围,也是要承载在知觉方式-格式塔上的,认知语言学暂时只研究了这种格式塔的还原,而还未继续上升到现象学所研究的情绪氛围本身。

你看,这里尽管只是简单介绍,也介绍了那么长篇的篇幅。由此可见,语言-言语的区分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其实涉及的是哲学层面的一些理解。从结构主义的特别研究方法,到科学语言-日常语言-隐喻语言提供的点-网秩序和波-场秩序的区分,再到言语研究的两种不同思路,这些都是挣脱索绪尔的棋盘之后再来看能如何设定棋盘,才能发现的。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