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专业:有哪些可以提供的毕业论文题目?

万里旅行网 2023-04-02 22:38 编辑:yyns 271阅读

汉语言文学专业,可以用如下选题仅供参考:


选题的原则:

(1)选择客观上有意义的课题

具有社会意义的课题

具有学术意义的课题

(2)选择主观上有见解的课题

要选择有能力完成的课题

要选择有兴趣完成的课题

要选择有条件完成的课题:资料条件、时间条件、指导条件

图片选题列表


图片

可从以下论题选取写作


一、语文教学论方向

1 、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研究(可选子题)

2 、张志公语文教育思想研究(可选子题)

3 、国正语文教育思想研究(可选子题)

4 、语文课堂语言艺术初探

5 、语文课堂调控艺术初探

6 、语文课堂提问艺术初探

7 、语文教育与思维能力培养(可选子题)

8 、论语文学习环境的营造

9 、学校文化资源与语文教育

10 、创新意识与语文教育

11 、论语文学习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2 、语文诵读教学的艺术

13 、论语文自主学习

14 、语文批评与语文教育的发展

15 、语文素质教育的内涵及其策略

16 、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7 、论语文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观

18 、多媒体手段与语文教育

19 、语文特级教师的研究(可选子题)

20 、对我国“文选”型语文教材的思考

21 、语文教科书内容及其价值取向分析

22 、对语文教育中倡导“人文精神”的思考

23 、学生亚文化与语文教育

24 、试论语文探究性学习

25 、语文教育合作学习初探

26 、对语文教学中文学教育的思考

27 、语文新课程与语文教师的发展

28 、发展性评价理念与语文教育

29 、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初探

30 、多样文化与语文教育的关系

31 、试论阅读多解读与阅读教学

32 、说课与说课的艺术

33 、文言文教学的困惑及其对策

34 、中学作文教学的困惑及其对策

35 、新时期的语文教师发展观

36 、语文新课程改革研究

37 、传统文化与语文教育



二、文艺学方向

1 、论历史传统与现实生活对文艺创作的双重作用

2 、论创作者的艺术欣赏对其创作活动的意义

3 、对艺术欣赏者的再创造问题的探讨

4 、论新写实小说之“新”

5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现实主义精神及其艺术表现

6 、浪漫主义的理想性与艺术性问题

7 、自然主义文学的真实性:意义及其局限

8 、自然主义与现实主义关系一议 以左拉的小说创作为例

9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与接受美学中的相关理论

10 、中学语文教学与美育问题

11 、语言教学与审美教育

12 、日常生活与审美

13 、论情感在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转换关系中的作用

14 、论抒情文学中的意象及其意义

15 、艺术散文中的意象和意境问题

16 、文学生产特征论

17 、文学生产与文学消费关系论

18 、论文学风格与创作个性

19 、从文艺欣赏中的避难就易现象看文艺的娱乐作用

20 、文艺的审美意义与娱乐作用关系谈

21 、港台流行歌曲与内地流行歌曲异同论

22 、港台流行歌曲与内地流行歌曲各自的特点及其趋近现象

23 、试论 90 年代以来的中国大陆流行歌曲的艺术风格

24 、“戏说”的历史剧与历史剧的虚构性问题

25 、历史剧的“戏”说与“非戏”说

26 、在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双重轨道上行走的科幻小说

27 、科幻小说审美特征论

28 、“韩风”何以西来?从传统文化与现实文化的双重维度看中国观众对韩国电视剧的接受

29 、作为文艺创作的基础的“生活”究竟在何处?兼论“创作要上去,作家要下去”之说的意义及其限度

30 、艺术积累与生活积累关系谈

31 、有意积累与无意积累及其意义 艺术积累两面观

32 、文学阅读中的接受与创造

33 、文学创作中的主体间性问题

34 、文学阅读中的主体间性问题

35 、艺术真实与艺术倾向关系论

36 、论文艺创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取向的多重性

37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艺创作价值取向的实现及其条件

38 、现实性的矛盾与历史性的悖论 对当代文学生产活动的文学性与市场性对立统一关系的探讨

39 、网络文学审美特征论

40 、在文学与非文学的接壤处呈现 网络文学作品生成论

41 、文学的泛化与泛化的文学 网络艺术面面观

42 、网络的虚拟性与真实性问题 对网络文化的一种探讨

43 、从《英雄》到《十面埋伏》对张艺谋电影创作风格的一种探讨

44 、从小说到电影:琼瑶凭什么吸引接受者?

45 、电视娱乐节目的文学意味问题

46 、对一种非文学对象的文学探讨 以《实话实说》一类的电视节目为例

47 、中学的文学教育与小学的文学教育异同论

48 、当代视野中的“雅文学”与“俗文学”及其关系



三、古代汉语方向

(一)文字理论与中小学识字正字教学

1 、中学生错别字成因及对策。

2 、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加强识字教学的效果。(可参考 电视台四套“语林趣话”栏目,已出书;可参考电子版本的《汉语大字典》提供的汉字字形材料。)

3 、利用六书理论辨析形近易误字(如:雎,形声字,声旁是且,形旁是隹;睢,形声字,声旁是隹,形旁是目;又如:戎、戍、戊、戌、戒)。

4 、了解古代文化常识,提高识字教学的趣味性和知识性。

(二)词汇知识与文言文词语教学

1 、正确利用方言和土语,掌握文言文常用实词的意义。(大圩高桥村把“跑”说成“走”。)

2 、利用成语,掌握文言文常用实词的意义。(赴汤蹈火,汤是“热水”的意思)

3 、高中古文(散文,诗歌)词汇注解失误商榷(一篇或一册;一类或一册)

4 、初中 / 高中常见成语的文化意蕴。

(三)语法知识与中学文言文教学

1 、初中文言文 / 高中文言文(第 X 册)“是”字用法分析。

2 、高中文言文(第 X 册)“之”用法分析。

3 、高中文言文(第 X 册)宾语前置考察。

4 、高中文言文被动句式分析。

5 、高中文言文介宾结构作状语的位置的考察 / 高中文言文名词作状语考察。

6 、成语中反映的古代汉语语法现象。

7 、高中 / 初中古文(散文,诗歌)语法注解失误商榷(一篇或一册;一类或一册)

(四)综合

1 、加强语文教师古文功底,提高文言文教学水平。

2 、自主性学习中的文言文教学。

3 、加强文言文功底,更好适应文言文学习重点调整(字词句的学习?D?D文化含义的理解)。(提示:文言文学习重点调整后,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要求教师首先要正确理解教材,再深入分析教材)



四、现当代文学方向

1 、鸳鸯蝴蝶派小说新论

2 、胡适对现代新诗理论的贡献 / 论《尝试集》在现代新诗史上的地位

3 、郭沫若诗歌的情感特征 / 论郭沫若早期诗歌的意象体系

4 、冰心小诗的哲学意蕴 / 冰心散文的语言特色 / 冰心小说创作中的母爱主题

5 、从《伤逝》看鲁迅的爱情观 / 鲁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或忏悔意识)/ 论《故事新编》的“庄严”与“荒诞”

6 、论庐隐的创作心态 / 论庐隐小说中的情智冲突(或情感模式)

7 、比较郁达夫与庐隐的小说创作

8 、论郁达夫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或知识分子形象)

9 、论冰心散文的艺术特色 / 论“冰心体”散文的语言特征

10 、论朱自清散文的美学风格

11 、论何其芳《画梦录》的主体意识

12 、论张资平的小说创作

13 、施哲存小说创作论

14 、穆时英小说创作论

15 、论张爱玲小说中的男性形象。

16 、论《金锁记》中曹七巧的形象对传统母性的颠覆。

17 、论丁玲小说创作历程中女性意识的转变 / 论丁玲早期创作中的女性形象

18 、张天翼与沙汀讽刺艺术的比较。

19 、闻一多诗歌创作中的死亡意识。

20 、论穆旦诗歌的自我意识。

21 、论萧红小说的生命意识(或女性意识、抒情性) / 论萧红的《生死场》

22 、论政治文化心理与 30 年代文学的关系

23 、《家》中觉慧的形象与《寒夜》中汪文轩形象的比较

24 、论巴金前期小说的青春气息 / 论巴金后期小说的悲剧色彩

25 、论茅盾小说中的民族资本家形象(或新女性形象) / 论茅盾小说的结构特征

26 、论老舍小说的“京味” / 论老舍小说与北京文化 / 论老舍小所语言的幽默特色 论老舍小说中的市民形象(或女性形象) / 从老舍的小说看老舍的女性观 / 论《骆驼祥子》对城市文明病的探讨。

27 、论周作人的“言志”散文 / 论周作人散文的“苦”与“涩” / 论周作人散文的“雅趣”与“俗趣”

28 、论梁遇春散文的哲理性(或梁遇春的散文与人生智慧)

29 、论沈从文小说的湘西世界 / 论沈从文小说中的都市生命形态 / 论沈从文的都市题材小说 / 论沈从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或男性形象) / 论沈从文小说中的诗性悲剧美(或牧歌情调、抒情性) / 论沈从文的《边城》 / 从《边城》看沈从文的文学理想

30 、论戴望舒诗歌的感伤情调(或意象体系)

31 、论藏克家诗歌的情感特征(或形式技巧)

32 、论曹禺话剧的诗性特征 / 《雷雨》与基督教文化 / 论《雷雨》中的象征性意象 / 从《雷雨》看曹禺的女性观。

33 、论林语堂的幽默小品文 / 林语堂的散文与东西方文化

34 、论赵树理的农民题材小说 / 论赵树理小说中的新一代(或老一代)农民形象

35 、论孙犁农村题材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36 、赵树理与孙犁农村题材小说的比较

37 、论《华威先生》的讽刺艺术

38 、从《华威先生》和《在其香居茶馆里》看张天翼与沙汀讽刺艺术的异同

39 、论《围城》的讽刺艺术 / 论《围城》中比喻手法的运用 / 论《围城》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 从《围城》中的女性形象看钱钟书的女性观

40 、论张恨水《金粉世家》中的爱情悲剧

41 、论艾青诗歌的独特意象

42 、对新时期文学的反思

43 、论莫言小说的形式感

44 、论韩少功的“寻根”之作

45 、对新时期“女性文学”的思考 / 对“女性文学”作家、作品研究

46 、论贾平凹散文的美学追求

47 、论舒婷的诗歌创作

48 、“女性散文”研究

49 、论巴金的《随想录》

50 、余秋雨散文的文化内涵

51 、王蒙小说研究 / 论王蒙的意识流小说

52 、论刘心武的小说

53 、论王安忆的小说 / 论王安忆的《长恨歌》

54 、港台文学研究(如论琼瑶的小说,三毛的创作,席慕容、陈映真创作,金庸等人的武侠小说。)

55 、《白鹿原》的文化底蕴

56 、论新时期通俗文学(或论新时期的知青文学)

57 、中国当代电影文学中的女性形象

58 、“第 5 代导演”(张艺谋、陈凯歌、周晓文、田壮壮等)的作品研究

59 、当代都市小说研究

60 、论前 17 年的政治抒情诗

61 、论郭小川(或贺敬之)的诗歌

62 、论穆旦建国后的诗歌创作

63 、论艾青建国后的诗歌创作

64 、论文革的地下诗歌(或论文革文学的文化语境、论文革中样板戏的审美特征)

65 、论朦胧诗的美学特征

66 、论顾城(或舒婷、北岛)的诗

67 、论新生代诗的美学特征

68 、论归来诗人群的创作

69 、论文革中的地下写作

70 、论路遥的小说 / 论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或《人生》)

71 、论贾平凹的《废都》

72 、论 90 年代的女性写作

73 、论革命历史小说的美学特征

74 、论“百花小说”的文学史意义

75 、论新写实小说的反崇高 / 反思新写实小说 / 论新写实小说中人物塑造的特征 / 论新写实小说的人生哲学 / 论新写实小说与存在主义 / 论新写实小说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异同

76 、论伤痕小说的社会学意义

77 、论汪曾祺的小说 / 论汪曾祺与京派文学的关系 / 汪曾祺与沈从文小说的异同

78 、论浩然在文革中的小说创作

79 、论茹志鹃的小说

80 、论池莉的小说 / 论池莉小说的世俗性

81 、论方方的小说

82 、论铁凝的小说 / 论铁凝小说中的少女形象 / 论铁凝的《大浴女》

83 、论贾平凹的小说的地域色彩(或寻根意识)

84 、论张承志的小说

85 、论残雪小说审美意识

86 、论张洁的小说

87 、论林白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88 、论陈染小说中的母女关系(或孤独意识、抒情意味、自传性)

89 、论当代女性小说与死亡意识

90 、史铁生小说的生命意识 / 论史铁生小说对死亡的思考 / 论史铁生散文的风格

91 、论王朔小说与文学市场的关系(或与影视的关系) / 论王朔小说中的“顽主”形象 / 论王朔小说的语言特色 / 论王朔小说的文学史意义

92 、论苏童小说与江南士风 / 论苏童小说的抒情性 / 论苏童小说的诗性 / 论苏童小说的女性

93 、论鬼子的小说 / 论东西的小说 / 论李冯的小说

94 、论余华小说中的死亡与暴力 / 论 90 年代余华创作的转向 / 论余华的《活着》 / 论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

95 、比较余华的《活着》与鲁迅的《阿 Q 正传》

96 、比较王安忆与张爱玲的创作

97 、比较池莉与方方的创作

98 、论 90 年代女性散文的创作

99 、论当代女性文学中的母爱主题

100 、论当代女性小说中的“梦”

101 、论 80 年代与 90 年代小说创作的转型


1、点赞,让更多的人也能看到这篇文章(收藏不点赞,都是耍流氓)
2、关注@年华似水,让我们成为长期关系
3、深吸一口气,告诉自己稳住别慌,一定通过,加油!!

我的知乎更多精彩文章:

后悔没早点收藏论文公众号大盘点?

毕业论文怎么选题?

开题报告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怎么写呢

论文的开题报告是什么样的?

本科毕业论文水一水能过吗?

论文降重有什么有用的技巧?

有哪些论文降重的方法?

请问大家有没有论文降重的方法?

硕士毕业论文盲审,盲审专家都审什么?对内容、方法等会看得很细吗?

怎么进行论文答辩?

课程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怎么写才能不焦虑

不要复制粘贴,大家都是怎么写毕业论文的?

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应该怎么写?

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怎么写?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