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学的语言具有独特表现力是什么意思啊?
就是字眼儿跳脱,一看就跟吃了芥末一样,流鼻涕出眼泪,回头一想,啊呀妈呀,带味儿啊
二、文学语言中隐喻和象征的区别是什么呢?
无论是隐喻还是象征,都有很多不同的解释。以下的回答主要参考艾布拉姆斯的《文学术语词典》,也是文学领域比较通行的理解。
隐喻,是比喻的一种,是具体的语言使用技巧。艾布拉姆斯的定义是:“指代某事物的词语的字面意义指代另一截然不同的事物,其形式并不构成比较。”无论如何隐晦,一个隐喻,总是能够被识别出喻体和本体(或称喻矢和喻的)。一个非常经典的例子,即彭斯的诗句:“我的爱人是一朵红红的玫瑰。”
而象征symbol,按照艾布拉姆斯的说法,“用来表示指代某一事物或事件的词或短语,被指代的事物或事件本身又指代了另一事物,或具有超越自身的参照范围。”
听起来和隐喻很像,区别在于,在一个象征中,被指代的“另一事物”无法直接从文本中认识,即无法识别出本体。下面这个句子是随手写的——“一朵红红的玫瑰在我心中绽放,永不凋零。”如果这句话是一个完整的文本,没有上下文的话,那这里玫瑰便是一个象征,它可能象征我的爱人,可能象征某种抽象的激情,甚至可能象征某种政治理想,但你无法指明它具体指的是什么。但假如这句话是从一段话中抽出来的,姑且假设是这样的——“认识她之后,一朵红红的玫瑰在我心中绽放,永不凋零”,那么这就成了一个隐喻,因为我们可以识别本体和喻体了。象征可以被转变为隐喻。再举个例子,有一首古老的歌,叫《万里长城永不倒》。但从歌名来看,这里包含了一个象征,因为“永”字赋予了“万里长城”以超出了具体事物的意义。但到底指什么,并不明确。落实到歌词中,我们才能发现一个隐喻,那就是“万里长城”被用来比喻“全民皆兵”的抗敌力量。
总结一下,一般来说:
一个象征在纯形式上表现为一个词、或短语,或一个完整的文本,只包含一个超出自身的主体(subject),其意指是不确定的。(A可能指向B、C...)
隐喻在纯形式上表现为一个句子,或相关联的几个句子,乃至于几个段落(但都可以还原为一个句子),包含有两个主体或多个主体。(A指的是B)
三、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特点是什么?
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特点有语言的媒介性质,为文学艺术的生成提供了物质符号基础。
作为文学的媒介,语言深刻、全面地影响着文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使文学呈现出有别于其他艺术的间接性、精神性和蕴藉性。
第一,文学的间接性,又可称为非直观性,是指文学具有通过阅读语言符号而间接地在内心唤起形象画面的特性。
第二,文学的精神性是指文学通过语言符号传达人类精神的丰富性和深刻性的特性。
第三,文学的蕴藉性是文学以一定的话语形态去蕴含多重复杂意义,或把多重复杂意义蕴含在一定的话语形态之中,话语蕴藉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
四、文学性是什么?表现在哪些维度?
emmm,我觉得是美,语言的美,文字的美。
表达、修辞、手法等等大概都能充当文学性的表现纬度,但是美这种东西是不需要指定其表现纬度的。
五、文字作为语言艺术具有哪些不同于其他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
文字作为语言艺术,那它的审美特征就是语言艺术的审美特征,如下。
一、间接性和广阔性
①间接性:语言艺术的间接性是指通过积极活跃的联想和构想,在自己的头脑中所呈现出活生生的形象、画面。文学运用语言来塑造艺术形象,传达审美情感,读者必须通过想象才能感受到艺术形象,这是语言艺术的局限,也是他区别于其他一切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
②广阔性:同样源于语言媒介的特性,语言有着最大的自由和极大的容量,能够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示广阔而复杂的社会生活,它不仅能描绘外部世界,而且能够深入到人的内心世界,直接揭示各种人物复杂的、丰富的精神世界。
二、情感性与思想性
①情感性:任何文学作品都包含着作家的主观情感,文字的情感性越浓烈,越能感染读者,就越有艺术魅力。而且语言艺术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更加真实、深刻。
语言艺术的思想性在深度和广度上也远远超过了其他艺术形式
②思想性:古今中外,一切优秀的文学作品之所以成为不朽的艺术精品,都在于他将高度的思想性和高度的艺术性,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作家通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表述出自己的认识、判断和理解,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生活的哲理和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
三、结构性和语言美
①结构性:文学作品的结构与语言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他们不仅是构成文学作品的重要艺术手段,而且本身也具有审美价值,结构是对文学作品中各个组成部分的整体安排,它是文学作品的内部联系和构成的方式。
②语言美:文字是语言的艺术,语言自然成为这个艺术种类的第一要素,文学以语言为媒介和手段,从而使得文学有了与其他艺术相差别的审美特征,在艺术之林中独树一帜
希望可以帮到你哦~
六、可以说一下对你文学语言属性的认识吗?
文学就是诗,诗是基于情感和思想的对于现实经验的象征、隐喻、比喻乃至歇斯底里,是将现实生活陌生化、神秘化和神话化的有力方式,其对抗的是传统框架和工具理性对人的精神的束缚和窄化。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