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昆明·市场里的网红店丨版筑翠园这个上过《焦点访谈》的小面馆 是东川红土地走出的好味道

144 2024-07-01 12:10

...

昆明东川红土地素有“打翻了的调色盘”之美誉,依托得天独厚的土壤、水源、气候条件,这片红土地常年产出优质小麦,这些都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东川面条的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红土地里走出的好面条,在“面东东面”这个70平的面馆里,或卤或煮,浇上焖肉、肥肠、脆哨、血旺、三鲜等七八种帽子,用东川当地老百姓的说法就是“好吃到打抖。”

除了好食材、好味道,“分量足、价格优”也是小店一路走红的原因,从开业至今,始终保持10块一碗面的价格,除了两个标配的“帽子”顾客还能再自选两个“帽子”,一时间,“四帽卤面”在坊间传为美谈。

小面馆,大作为。这个孵化于铜都脱贫创业园的小吃帮扶就业项目在脱贫攻坚中起到的积极贡献,在2021年得到了央视《焦点访谈》的关注和跟进报道。

如今,“面东东面”已经形成自己的技术配方、加工配送标准、现代企业架构,将承载东川味道创业帮扶,计划帮助100-200个家庭实现创业梦想,正在有序进行中。

“面东东面”2020年选址版筑翠园

既是小面馆 也是农产品展销点

上午十一点,尚未进入真正的饭点,位于五华区版筑翠园后街的“面东东面”已经食客络绎不绝,点单的、等叫号的、加油辣椒的、找座位的、买挂面的、拿外卖的……烟火气和人情味交织在这个70平的小面馆里。

刚刚结束了早锻炼的杨大姐和小姐妹们端着略显烫手的汤面,扫了一眼面馆里总共加起来的三四十个座位,发现空座已经所剩无几,竟然一时找不到可以团座一起的有利位置,不得不三三两两分散在面馆不同角落,虽然略显遗憾,但并不影响姐妹们“嗦面”的好心情。

杨大姐一行六人,从南市区“远道而来”,作为“面东东面”的忠实粉丝,杨大姐表示,父辈在东川工作过,家里对“东川味道”情有独钟,自己大概一个月会光顾面馆两三次,一来为吃东川面条,二来为买东川面条,走的时候都要至少买走20把面。碱水挂面、土鸡蛋面、金丝面、苦荞面,4块至6块一把的价格很实惠,遇到外省亲戚来访也是很有云南特色的伴手礼。

除此之外,店里还有好多来自东川的优质农产品,杨大姐指着面馆里八块东川特色农产品展示板告诉记者,东川的火腿老腊肉、芒果干、枇杷梅子老酒、荞麦疙瘩饭等,都是丰足小姐妹们菜篮子的好产品,时不时要选购一些带回家。此刻,在一旁忙于收银的店员“插嘴”道:自然熟的番茄、李子沟的洋芋、东川挂面、东川红薯堪称咱们店里销量最好的“四大样”。

事实上,“面东东面”的门头上有显眼的“铜都街道”和“碧谷街道”标识,一眼就能辨识出这家面馆主打东川特色。走进面馆,收银台后方高大的展示柜里,不同品类的东川面条均明码标价;墙面上东川特色农产品展示板详细注解的产品说明一目了然。这个多功能的社区店,既是小面馆,也是农产品展销点,为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提供了许多便利。

“10块4帽”成为坊间美谈

中午一点就卖出1000多碗

“面东东面”团队在东川打赢脱贫攻坚战期间练就。2016年开始参与“东川洋芋”“东川面条”两大品牌的塑造,挖掘东川地方美食。一方面铜都街道举办了多届“面条节”“洋芋节”,李子沟开花洋芋就首当其冲地吸引了《焦点访谈》的关注和报道;一方面四处寻访优秀的餐饮品牌并前往学习,重庆小面、油泼面、贵州羊肉米线……只要是当地响当当的餐饮,团队就前往学习,从选料到配方,从熬汤到做帽子,从管理经营到和顾客打交道,一路孜孜不倦地学习、借鉴、吸取经验。

2020年年初,在东川铜都街道召开的产业发展会议上提出:未来,要把“面东东面”打造成全国性的百年品牌;把东川打造成中国高原面条之乡。

说干就干,同年6月,“面东东面”落户版筑翠园后街一楼商铺,店面不大,在没有任何营销手段的前提下,依靠口碑相传,三个月就呈现火爆状态,最高记录截至中午一点就卖出1000多碗面。

“面东东面”从大品类来分,只有两种“卤”和“汤”,也就是卤面和汤面,但是面条上的“帽子”却是叫人眼花缭乱,焖肉、耙肉、肥肠、脆哨、血旺……面馆里售卖的是搭配好的四种口感,比如:焖肉红旺、焖肉脆哨、耙肉三鲜、肥肠红旺,除此之外,顾客还可以从叶子、荷包蛋、鸡肉、三鲜、杂酱里再任选两种“帽子”,这样一来,一碗卤面上就有了四种口味的“帽子”,10块一碗的卤面,价格从开业以来,始终不变,而“10块4帽”更是让消费者惊叹不已。正因如此,坊间习惯称之“四帽卤面”。小小的店铺每天的鸡蛋就至少要消耗400多枚。

除了“帽子”叫顾客大为赞叹,店里的调料台也是可圈可点,随便数一数调料台品种:番茄丁、韭菜、葱花、油辣椒、卤蒜、酸腌菜,以及自自助自取的骨头汤。油辣椒油两种特别标注了“特辣”“香辣”两种口味,尤其细心。

东川卤面区别于昆明卤面,少了几分甜口与厚重,更接近干拌面,一碗东川口味的卤面,里面的几种香料油是点睛之笔,蒜油、草果油、八角油、芝麻油、花椒油往里一加,就支撑起了好滋味。

东川当地饮食文化丰富,老昆明美食也不容小觑,因此面东东店里推出“东川拌面系列”“老昆明卤面系列”,老少咸宜。食客评价,老昆明卤面的醇厚与口感层次比较突出;东川卤面则是面条香、杂酱香相互融合。

“焖肉也好,脆哨也罢,都是吃食材。我们使用的猪肉均来自神农集团,品质有保障;口味方面,经过多年走访考察,博取众家之所长;其他选料都很讲究,广东新会陈皮、通海调鼎斋酱油、四川汉源青花椒、红花椒,东川正大鸡蛋,就连店里自己炼制的一碗油辣子,都囊括了云南、河南、贵州等五个地方原产地的辣椒制作而成。”在面东东大厨朱坤的眼里看来,好味道没有什么所谓的“祖传秘方”,全靠挑选好的食材。

“熬汤也没有什么秘密。就是舍得下料,店里的高汤按照老昆明熬过桥米线高汤的配方,土鸡、老鸭、火腿、带肉的筒子骨、猪大骨,五六个小时熬制,没有任何的科技与狠活,一锅高汤自然是好滋味。”

说到未来计划,大厨朱坤表示:我们不靠网红代言,我们就是埋头苦干,脚踏实地做好每一项工作。计划两年之内在昆明以社区店的形式开100至200家店。创业帮扶,零加盟。让东川优质农产品走进千家万户。同时,还要把中国各地好吃的面条,集它们的优点与风味逐渐都在店里有所呈现,真正实现“东川的面条,全国的味道”这个小目标。

东川味道创业帮扶进行中

可拉动1200人就业规模

如何实现两年之内在昆明以社区店的形式开100至200家店?记者了解到,东川面条和东川李子沟开花洋芋都是东川国家地理标识产品。面东东面团队于2017年至2021年期间成功塑造了李子沟开花洋芋品牌,有力推动了东川各乡镇街道和会泽、寻甸、巧家的洋芋产业发展。

以脱贫餐饮为起点,2019年团队开启了参与东川面条产业升级和品牌强化的工作,预计在昆明开设100至200个面东东东川面馆,这是团队的第一个目标。

为了实现“在昆明开设100至200个面东东东川面馆”的目标,2020年年初,“面东东面”团队在昆明开设了版筑翠园实体门店,以此店探索经营规律和积累管理数据。至今,“面东东面”这个小面馆不仅在疫情中存活,而且品牌受到消费者高度认可,人气高、生意好。培训的一批老员工都希望开设属于自己的门店。

“在昆明开设100至200个面东东东川面馆”的目标也并非空穴来风,2021年国庆期间,作为易地搬迁帮扶就业的突出事迹,面东东面馆得到央视《焦点访谈》的专访,2023年10月央视又专人到昆明跟进面东东项目,2024年和2025年准备连续两年将面东东作为“政府+金融+企业”进行就创业帮扶和一二三产有效链接的典型进行报道。

2024年版筑店实现净利润26.7万元,这样的门店对于每一个创业者而言,是安身立命的目标。

为了尽快实现这个目标,“面东东面”团队的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中。

首先,“面东东面”已经形成自己了的技术配方,以及加工配送标准和现代企业架构,并得到云南亚太等专业机构的参与。

“面东东面”能够承载东川味道创业帮扶,帮助100至200个家庭实现创业梦想的核心竞争逻辑在于:首先是人员成本不变、延长营业时间和增加全天销售收入。东川味道创业帮扶零加盟连锁门店每天的销售产品和食材均由面东东中心厨房加工配送,从而帮助每个门店将全天营业时间从传统的早8时至14时,6小时工作时间,在人员不增加的前提下,延长至早8时至晚20时,12小时工作时间,能够帮助加盟店每天增加销售额30-35%。

其次,比门店自行采购加工成本更低。出于东川味道创业帮扶。“面东东面”中心厨房统一配送的所有食材仅计算成本,因此每个零加盟门店采购成本不仅可下降15%,而且去厨师化,降低了人工成本和门店食材加工的水电费用。这样,每个零加盟门店相较于传统的自行采购、自己加工明显降低经营成本,增强门店价格竞争力和利润。

第三,团队精准计算过,平均每个门店每天需要生猪约0.75头,生鸡6只、鸡蛋400枚、面条米线140公斤等。以150个门店计算,全年可产生4万头猪、20余万羽鸡、2000万枚鸡蛋、5900吨鲜面和米线,以及其他酱油、腌菜、时蔬约计1.5亿元的一二产订单需求,这些需求可以反哺东川,并形成3至3.5亿元的社消和1200人的就业规模。

“东川味道创业帮扶——面东东百店连锁项目与云南省2023-2025加快推动米线产业三年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时间吻合,方向一致。”东川味道“小面馆,大作为”创业帮扶的项目正紧锣密鼓进行中。

来源:都市时报

全媒体记者:尹安达

实习生:王彦文

编辑:贺靖

审核:段寅彬

二审:祝小涵

终审:彭德光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