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部委联合发文 启动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建设工作

万里旅行网 2023-02-07 10:57 编辑:yyns 173阅读

一、两部委联合发文 启动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建设工作

凤凰网房产淄博讯(编辑 刘佳)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开展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建设工作的通知》。

《通知》称,将在全国遴选一批符合文化和旅游发展方向、资源开发和产品建设水平高、具有典型示范和带动引领作用的乡村(含行政村和自然村),启动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建设工作。

《通知》指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有6项遴选标准,其中,乡村民宿、公共厕所以及吸纳村民就业等都将包含在遴选标准之内。这6项标准具体包括:

文化和旅游资源富集,观赏游憩价值较高,乡村旅游开发主题定位明确;

自然生态和传统文化保护较好,对自然生态、田园风光、传统村落、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等资源的保护较好;

乡村民宿发展较好,能够依托当地自然和文化资源禀赋发展特色乡村民宿,民宿产品能在特色餐饮、文化体验、休闲娱乐等方面满足游客需要;

旅游产品体系成熟、质量较高,已开发乡村民宿、观光度假、农事体验、乡土美食或文创产品等具有独特风格的成熟旅游产品,能够结合本地文化和旅游资源条件,创造性地开发旅游产品;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较完善,可进入性好,交通设施完善,有信息咨询、智慧旅游、游客游憩、便民服务等游客服务设施,村内公共厕所布局合理,标识醒目美观,乡村社会文明程度较高;

就业致富带动效益明显,能较好吸纳本地村民就业,旅游收入利益联结机制科学。

通知明确,县(市、区、旗、农场)政府作为申报单位,组织村填写申报表,市级文化和旅游部门会同同级发展改革部门向省级部门提出申请。推荐名单应适度向“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倾斜。省级部门确定推荐名单并上报。文化和旅游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根据各省推荐情况,采取召开专家评审会评价论证等形式,确定进入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的名单。列入名录的,由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文确认,优先享受国家有关支持政策。

在后续支持和管理方面,文化和旅游部将依托旅游规划建设单位、创意设计机构、培训机构、媒体渠道、投融资机构等各方资源,在旅游规划、创意下乡、人才培训、宣传推广、投融资支持等方面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和精品项目予以支持。鼓励各地利用各类资金渠道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进行支持。

同时,文化和旅游部将以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为基础,依托全国乡村旅游监测中心,开展乡村旅游发展情况监测分析。各省(区、市)文化和旅游厅(局)应建立信息报送机制,组织乡村旅游重点村及时填报乡村旅游发展相关数据和信息,积极反映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建议。

此外,文化和旅游部还将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通过委托第三方机构等方式,适时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开展考核评估,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有进有退” 的动态管理机制。

(来源:澎湃新闻)

二、旅游产品开发如何避免同质化?

乡村旅游,应张扬其独有特色。比如,应发挥乡土优势,尝试打动人心,唤起游客特定的乡村记忆或者田园生活想象。这就需要引入具有鲜明个性的农耕文化元素,进行乡土展示,拓展休闲农业内涵,提升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再如,提供餐饮、休闲时,要在有乡土特色的菜肴上下功夫,围绕“舌尖上的乡愁”做文章,要创造制作带有乡土特色的纪念品和工艺品,刺激消费意愿,激发游客的体验兴趣,愿意花费时间和金钱尝试农家生产生活,从而让游客来了有看头,回去之后有回忆。

我们认为旅游的消费驱动只来源于一个,那就是精神感受,只要你给我一个消费理由,钱不是问题。产品设计的核心灵魂要有心里暗示,要不你的产品会在汪洋大海中沉寂!产品不在多,在于精。在于故事化、奢侈化、稀有化,精神化、文创化…而非物质本身的含量元素和功能。做到这些就不会落于俗套了。

发展乡村旅游,还应在乡村文化上做文章。乡村文化是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根深蒂固的情结。中国有着几千年的农耕文明,蕴涵着尊重自然、改造自然、追求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发展有魅力的乡村文化旅游,既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新起点,也是满足大众消费需求的需要。唯有保护、传承和发挥好乡土特色,让游客找回不一样的“乡味”,乡村旅游才能彰显其独特魅力。

选择产品设计上必须结合资源禀赋分析、市场需求和竞争分析、投资方的实力和能力分析,以及投入产出分析进行综合考量。哪些是核心产品,哪些是辅助产品,哪些产品先推,哪些产品后推,哪些产品必须充实提升,哪些产品必须割爱抛弃,这就是策划学讲的要有“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乡村旅游确实很火。走进各地乡村,满目可见小吃文化、民俗文化、民居文化等乡村美景,采摘赏花、民俗体验、田园休闲吸引了大量游客。不过,欣喜之中也略有遗憾,因为有些乡村旅游点让人有雷同之感,模仿抄袭者甚多,经营上也无特色,基本是销售几样农家小吃,甚至有的在营销特色和主打商品上追求城里味道,失掉了农家特色和传统乡村风味。如何避免同质化,成为发展乡村旅游的一道新考题。

三、坐飞机随身行李会不会称重?

随身行李过安检都需要开箱检查并安检机。一般安检员目测就可以确定你的行李是否超重,所以不会称重。

坐飞机随身带的行李会称重。你每个人坐飞机。谁现在心里都有重量的。规定。所以坐飞机。是必须称重的。

托运行李重量不能超过20公斤,且不能放入锂电池和充电宝!,到机场候机楼后,先凭身份证取登机牌,再到行李托运处办理行李托运,一般要排队,挨上号把行李放到槽口上即可。办理人员把你行李的副单贴到你的登机牌背面即完成。你就可以去安检处排队过闸口了,随身携带的行李不能超过5公斤,可以带锂电池、充电宝(不大于100Wh,也就是20000毫安时,数量不超过2块),但不能带刀具(包括剪刀)和武器(包括长度超过40厘米的金属棍棒)以及火种(包括火柴和打火机),过了闸口,就是登机口大厅了,可根据机票(登机牌)上的记录找到该航班登机口等候上飞机。

一、乡村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新要求

在市场需求变化的外在驱使和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下,我国乡村旅游业正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机遇与挑战,而且新趋势、新变化也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和技术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复合型管理人才。随着乡村旅游业态融合趋势愈发明显,“旅游+商务会展”“旅游+健康医疗”“旅游+教育科技”等“旅游+”新兴业态层出不穷,这些新的旅游业态呼唤着打破行业企业界限,需要跨界融合的旅游人才。具体来讲,乡村旅游管理者不仅要具备现代管理理念,还要懂得营销的策略和技能;不仅要了解旅游消费的需求特征和变化趋向,还要对旅游消费市场发展趋势有足够的判断;不仅要熟知传统旅游业态运营特点,更要主动掌握新业态的发展规律,以及将单一旅游产品整合为特色旅游产品的能力,只有成为跨界人才才能对当地的资源优势进行充分开发。因此,如何培养适应乡村旅游“业态融合”发展趋势,兼具人文素养、现代管理思想和旅游业经营管理技能的复合型乡村旅游管理人才,是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新挑战。

2.信息化技能人才。随着信息技术不断革新,尤其是大数据、物联网、5G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乡村旅游产业对信息化的依赖逐渐加大。例如,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建设,都有效地利用了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为旅游提供了综合一体化的在线服务,大幅度地增强了行业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而既懂得如何对信息进行快速筛选、分析、传递,又懂得如何利用微信、抖音、电子商务平台等新媒体进行产品营销,还能对数据平台所出现的技术性问题进行及时处理,打造出人性化、精准化旅游产品的高素质人才还较为稀缺。所以,通过学历教育和终身教育培训提升乡村旅游从业者“信息化”技能,完成生产力的升级再造成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当务之急。

3.创新型创业人才。业态单一化、产品同质化、供应链短、价值链低是当前制约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只有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才能够积极提出新思路、新模式、新举措,切实补齐短板,推动乡村旅游向更高层级转型、向更长产业链延伸。而当前,大学生返乡往往选择门槛低、技术含量少的创业项目,这样的项目由于缺乏市场竞争力,失败率比较高,再加上大学生缺乏创业经验,创业成果并不十分理想。因此,职业院校应积极搭建创新创业平台,鼓励学生进行乡村旅游线路设计、品牌营销等模拟实训,参与文创产品设计、“互联网+旅游”等创新创业大赛,切实增强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和能力。

二、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旅游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目前,职业教育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养培训力度并没有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才培养目标与乡村旅游业发展需求不一致。乡村旅游业的转型发展,急需对旅游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进行调整,但是很多职业院校在进行专业和课程设置时,并没有对乡村旅游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进行全面深入的调研分析,专业设置落后,教学资源与教学方式陈旧,培养的人才很难与乡村旅游产业需求进行对接。旅游人才的匮乏直接影响着乡村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消费升级的各个环节。前期缺乏旅游策划的专业人才,导致旅游目的地整体布局不规范,旅游产品和服务链条短,拉动旅游消费的活力不足。中期缺乏组织管理和营销宣传的人才,会使旅游产品运营模式过于单一,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的动力不足。后期缺乏富有经验的“复合型”管理人才,无法对当地的文化、经济进行可行性把握,具有竞争力的特色旅游产品将出现供给不足,影响当地旅游业的提质增效发展。因此,面对乡村旅游业发展的日新月异,职业教育必须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培养出行业急需的复合型人才。

2“.双师型”教师队伍缺乏。乡村旅游专业的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需要大量既具备旅游专业知识,又擅长旅游产品设计、旅游项目策划,还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教师。而当前职业院校大多数专业教师只具备相关理论知识,不具备乡村旅游从业经验,通过创业指导师培训认证的教师数量就更少,缺乏创新创业骨干教师和带头人。这使得很多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主要是通过理论讲述和案例分析,将许多陈旧过时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对已经应用在旅游产业中的一些新的知识和技能却不能及时跟进。另外,师生与企业之间互动不充分,教学内容与旅游企业的实际需求存在距离,造成学生所学理论和工作实际相脱离。因此,建设一支旅游业务过硬、教学经验丰富、年龄结构合理、理论和实践双过硬的“双师型”教师团队是重中之重。

3.乡村旅游类创新创业实践开展不够。目前,开设旅游类专业的职业院校大多安排了实践教学环节,诸如导游带团实践、景点讲解实践、酒店服务实践、旅游营销实践等。但是,因为没有自己主导的旅游企业或者没有深度合作的旅游企业,乡村旅游类实践教学大多是知识验证、技能学习、技能训练,创新创业型实践缺乏。而各职业院校虽然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但担任此课程的教师大多属于

携带的行李不要超过某一个标准,超过了的话就要托运,另外收运费。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