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的10个最美乡村怎么样
时下正是海南的热门旅游季,很多小伙伴”只知三亚不知海口“,或只知海南海滩好玩,而不知海南的乡村有多好玩。许多朋友去海南是候鸟康养的,那一定尤其是要去自然生态人文景观俱佳的美丽乡村看看。为此,小编专门为您盘点并推荐海南省会海口的几个最美乡村,欢迎点评并分享给你的好友。
1、海口仙山村
仙山村原生态民俗景观,凸显原汁原味的农耕文化,置设了石头榨甘蔗、古代石木生产工具、琼北旧式生产工具,仿真水牛拉磨制糖现场、农家土法酿酒场景、稻谷脱粒机具展示等蕴含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的展品,这是该区“鹤舞九湖”文明生态村片区折射出来的文化魅力。
地址:海口美兰区三江镇苏寻三村委会仙山自然村,距镇墟7.8公里
2、海口南畴湖村
南畴湖村位于海口市琼山区红旗镇,在海榆东线公路36公里处,自驾车从海口市区出发约半小时左右就能够到达。村庄内空气清新、绿荫成行、环境优美,湖光水色浑然一体。南畴湖村因村内有一个幽静的中心湖而得名,与亲友相聚于南畴湖村,或品茗于湖边雅座,或玩棋牌于碧水湖畔,或垂钓于碧水之上,甚是悠然自得。
地址:海口市海榆东线公路36公里处
3、海口美篆村
美篆村是海南省著名的华侨村庄,泰国国议会副议长陈乍仑?素察就是美篆村人。美篆村是一个自然村,主要景点有陈素察泰式祖屋、百年“红色”老树、美篆荔枝、龙眼水果园、美篆中泰友谊大道、古香古色的百年老屋、别致的村间小道等。在美篆村你可以品尝到地道的农家鸡和本地羊当地美食。
地址:大致坡镇的东北部,琼文公路28公里处,距离大致坡墟6公里
4、海口新潭村
南渡江畔有一个不知名的文明生态村--新潭村,该村历史悠久,古称潭谢村,民风淳朴,拥有有古屋、古井、古庙、古钟等文物古迹。新潭村地处海口羊山火山地貌区,依傍数百亩火山湖,拥有海口独有的集天然火山湖、火山泉、火山岩、溪流、荷塘、稻田、果园、林木于一体的乡村热带自然生态景观,环境优美,景色秀丽,为闲暇的城市居民假日出游提供一个古迹寻幽、回归自然的最佳去处。
地址:海口琼山区府城镇那央村委会新潭村
5、海口多谷屯村
海口多谷屯村因谷丰粮多而得名,秀美怡人的环境使村民长寿,现村里70岁以上老人占全村人口的四分之一!是远近闻名的长寿村。多谷屯村位居小丘之上,空气清新,房屋隐蔽在鲜花绿草之中,绿树浓荫,乡野景色一览无余。该村种养业都较发达,多种热带水果四季不断。
地址:海口市琼山区大坡镇福昌村委会下的一个自然村,海口市海榆东线58公里处东进1公里便到,村口竖有一个绿色慢行系统标识牌。
6、海口本立村
本立村是琼山区农家乐距离较近的一个农家乐村庄,同时它也是一个具有优良革命传统的老区村。1954年该村与周边的大万、本礼湖等村组建了红旗农业生产合作社,被毛泽东主席批示树立为全国农业合作社的典型。村内林木茂密,湖水荡漾,风景秀丽,优雅的景观给人们一种返璞归真的田园生活景象。
地址:从海口出发,在海榆东线31公里处。
7、海口洽教村
洽教村是典型的革命老区村庄,属红土壤地,生态良好,环境优美。村前有一个5 0多亩的天然湖泊,村民依湖而居。湖边大树葱郁,椰树婆娑,具有百年以上的特色古树8株,湖光水色,风光秀丽。现在,走进该村的人们都不禁发出感叹:洽教村过去是红色村庄、革命摇篮,如今是绿色环抱、风景秀丽。
地址:海口美兰区大致坡镇崇德村委会洽教村
8、海口永郎村
永郎村,坐落南渡江边,这里绿树成荫,环境非常干净整洁,地理位置十分优越,离城市不远,离自然很近,北方人在海南过冬,想换个心情,驱车携亲朋好友来永郎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永郎村,尝鲜、赏花、品茗、垂钓,过一个轻松欢快的假期。
地址:海口市琼山区铁龙路龙塘镇中,从琼州大道前行至铁桥路转弯,前行三公里便可抵达。
9、海口仙鹤村
仙鹤村是一个革命老区村庄,琼文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是美兰区三江镇“鹤舞九湖”片区乡村游核心景点之一!仙鹤村极挖掘文化内涵,着力打造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文明生态精品村建设核心区,成为海口周边地区乡村休闲度假旅游的靓丽品牌。
仙鹤村地址:海口美兰区三江镇苏寻三村委会,位于三江镇西北部,距镇墟8公里
10、海口坡仑村
坡仑村是一座风光奇美的古村落,古木参天,村里保存着许多百年古榕树,枝叶繁茂,村民过着悠闲淡定的生活。坡仑村外是三十六曲溪绕村而过,古村山青水秀,风光宜人。古宅、古井、古石板点缀其间,充满厚重的历史感和悠悠古韵。
坡仑村地址:坡仑村距省会海口市28公里,美兰国际机场10公里,位于南渡江东畔,海榆东干线国道4公里,交通十分便捷。
更多关于海口的10个最美乡村怎么样?,进入:查看更多内容
乡村旅游发展思路及模式
乡村旅游发展思路及模式
乡村风景宜人,空气清新,民风淳朴,形神有序,节奏舒缓,适合人居。乡村是安详稳定、恬淡自足的象征,有着更多诗意与温情,有久违的乡音、乡土、乡情以及古朴的生活、恒久的价值和传统。乡村生活的这种闲适性,正是当下休闲旅游市场所追求的,具有无穷的吸引力,已成为中国未来最稀缺的旅游资源。那么,下面是由我为大家分享乡村旅游发展思路及模式,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旅游化乡村生活的五点思考
1、民宿应以乡村生活为根本
东方式民宿缘起日本和中国台湾,被大陆发掘后,民宿热在内地渐起。民宿在外在形式上,是一个包括吃住行工作情感的行为系统,在本质上是精神相对稳定、心灵有所安放和寄托的状态。民宿的重点在“民”,这里的“民”特指乡民,从乡村生活的角度塑造民宿是根本原则。比如舟山嵊泗的偏远渔村很富有渔味,现有的建筑空间看似无序凌乱,实则就是渔民们生活过程中点点滴滴情感的累积,是当地渔村生活与劳作方式的外化体现。
2、乡村类特色小镇的乡音不改
乡村类特色小镇本质上应该是一种“完整要素的生活化空间”,产业功能为乡村生活服务,如此,既有的大农业、传统手工业、创意的乡村文化产业,都是增强乡村生活舒适性和吸引力、复兴乡村的有力支撑。
3、乡村小资源的聚沙成塔
发展乡村旅游,除了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外,众多的山水花木、老屋街巷、民俗非遗、纵横阡陌和最重要的朴素乡民,都是乡村旅游的星星之火,可称之为“小 资源”。这些小资源在营造、强化、保持乡村环境方面意义重大,它们所构成的`乡村基本面是“高大上”的点线状资源无法取代的。
4、设计建设应乡势
不同的设计建设应对不同需求,未来的乡村生活可以与城市生活做差异化的分工,城市是追求速度效率、标准化的工作生活的空间,乡村则更多地追求精神,追求个性,追求与自然、生态、文化的共融,是从事创造性劳动和诗一般生活的空间。
未来的乡村旅游设计建设还要重视乡土工匠、乡间艺人的作用,他们的乡村生活感受和乡土技能是现代高科技无法取代的,特别是他们对乡村发自内心的、几十年沉淀的真情实感最为宝贵。
5、关怀人性的温暖体验
乡村旅游满足人性的本真需要,让人产生温润软糯的情感体验。乡村人文对个体的无缝浸润和多维包容,包括人居、人性、人际、人神、人天,暂称之“五人”要素,具体就是乡民与民居、村落、山水、田园等实体产生的居住、交往、互助、劳作、守序、崇文、依赖等关系与情感,这正是乡村生活最大的吸引之所在。
现在,有了以旅游产业带动整个乡村经济发展的理念,可通过乡村旅游解决农民生产、生活等各方面的问题。全域旅游的视角下,要了解乡村的特色资源、区位环境、交通,让乡村经济有发展模式可引导。
乡村旅游七大模式探索
1、城市依托型:环城市乡村旅游发展
在大城市的周边,乡村地带,交通区位条件比较好,会形成一圈区域,供城市居民休闲、放松。环城市发展的区域可以做的项目非常多,而有些大项目也只有在大城市周边,经济发达的地方才有发展的空间,因为体量和投资太大,必须有巨大市场的腹地支撑。
2、景区依托型:景区周边乡村发展模式
景区依托型就是在景区周边发展乡村旅游的模式,在深度契合依托景区品牌理念的基础上,依据客源市场及本身特点开发深度乡村体验产品。充分调动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旅游要素,充分阐释乡村风俗风情,让开放式的乡村体验与封闭的景区观光形成鲜明的对比。
3、产业依托型:特色庄园旅游发展模式
产业依托型就是特色庄园模式,以农业为依托,通过拓展农业观光、休闲、度假和体验等功能,开发“农业+旅游”产品组合,带动农副产品加工、餐饮服务等相关产业发展,促使农业向二、三产业延伸,实现农业与旅游业的协同发展。
4、历史文化依托型:古村镇旅游发展模式
古村镇本身就是非常好的旅游资源,是资本比较青睐的市场。开发古村镇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保护先行,最好的模式就是乌镇的模式:把乌镇当做景区去打造,要收取门票,因为古村落是大家的资源,是需要保护的,要维护古建、保护历史文化的遗存,还要让传统的手工艺的传承者、继承人找到自己的空间,这些都会产生很多的费用。
5、民俗依托型:乡村文化活化模式
乡村民俗文化旅游是以乡村民俗、乡村民族风情以及传统民族文化为主题,将乡村旅游与文化旅游紧密结合的旅游类型,就是在民族地区,少数民族风情特别浓郁的地区,采取这种民俗依托型的模式。
6、创意主导型:艺术推动乡村旅游发展
很多村子没什么特色,但是可以搞艺术,艺术是不分场所不分地点的,如陕西许村搞国际艺术节,一位摄影家偶然来到这里,发现这个村子环境很好,愿意在这里住下来搞艺术创作,慢慢地就形成了国际艺术公社。
7、科技依托型:科技引导乡村旅游发展
乡村经济或者是农业产业结构要调整、转型、提升,可以用科技化的手法打造乡村经济。比如顺义的科技农业示范区,在这里你可以参观,也可以体验高科技与农业相结合,如花卉的培育、配置等。
;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