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古镇美的句子

万里旅行网 2023-02-13 00:03 编辑:yyns 277阅读

形容古镇美的句子

一句话形容古镇的美:

1、古老的小镇,连青石板铺成的小路也是如此古色古香,火红色的高跟鞋与青褐色的石板相互碰撞,发出的“咚咚”声,听起来却如钢琴奏出精灵般的音符,它们笑着,跑着,美得好似城墙上舞蹈的阳光,跳着华丽的华尔兹。

2、旧市古街,被誉为“福建第一街”。古街全长600余米,宽6―8米,街中心全以青石板铺筑,从北到南,随形就势形成“九曲十三弯”,宛如一条腾空欲飞的青龙。古街两旁分布着近百条纵横交错呈网状的卵石巷道,或长或短,或宽或窄,高墙窄巷,古朴幽远。

3、来到安昌古镇,放眼望去,仿佛又回到了从前。你瞧,那用石板铺的路,用石板铺的桥,用石板砌成的柱子。假如再让游人穿上古时的服装,简直是分不出是现代还是过去。

4、路的尽头,是很久很久没人管的戏台,木头边是一片杂草丛生,里面空荡得很,而且昏暗,点起蜡烛,火苗在从墙上的洞穿进来的风里摇曳、摇曳……这个戏台曾经的辉煌,化做木头上的一屡灰尘,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里。

5、漫步南浔老街,脚边不远便河水。既是水乡,便一定有风了。丝丝细风掠过水面,便让河水泛起鱼尾纹,甚是有趣。

6、石板是清的,各式各样的石板被自然的拼放在了一起。高高低低的石板把路又一次引向了一个新的拐角。石板颜色也很多,青色的,纯洁无暇,青中带黑的,还有青,带一些清新的翠绿。细细观察,我仿佛听到轻轻的敲击,仿佛看到了年轮的岁月。

超大城市的古镇之美

国庆期间,去青溪古镇玩,随手拍了一组美照发朋友圈。不料,竟让很多外地朋友“惊掉了下巴”:上海居然有古镇?魔都的古镇竟然这么有味道?

一提起古镇,人们大多会想到江浙古镇。其实,在上海这样一个国际范的现代都市,同样也星罗密布着一批韵味十足的江南古镇。有的开放已久、游人如织,比如青浦的朱家角、金泽、练塘,闵行的召稼楼、七宝,松江的泗泾,嘉定的南翔,浦东的新场,金山的枫泾等;有的修葺一新、喜迎宾客,比如宝山的罗店、奉贤的青溪等。这些古镇独具魅力、充满活力,大有遥相呼应、整体联动之势,正在成为江南古镇的“重要新势力”。

古镇是难以复制替代的稀缺资源。对于上海这座超大城市来说,古镇更是具有弥足珍贵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美学价值。

江南文化在这里彰显神韵

上海的古镇,大多依水而建、依河成街、傍水筑屋、桥街相连,家家有雕梁、户户有活水。粉墙黛瓦、桥窗街廊、流水人家,皆是风景。

每一栋建筑都是 历史 的年轮,见证了一场场刀光剑影或风花雪月;每一条长巷都默默审视着 历史 的步伐,小镇居民就是从这里走向世界,又走进内心;每一项手工技艺都浸染着时代的变迁,诉说着一代代人的披荆斩棘与雨雪风霜。一座桥就是一段 历史 ,一个亭就有一个故事,一条河就是一缕乡愁。坐在河边石凳上,看着小桥流水,仿佛穿越到千年前。

各镇建镇年代不一,宋元遗风、明清范式、晚清风格一应俱全。在长三角乃至全国,你很难在一座城市看到这么多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古镇。

如果说,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是上海文化的特质所在,那么,古镇则是江南文化的核心载体和重要容器。金泽古镇宗教文化深厚,朱家角古镇商业文化突出,南翔古镇则因为孔庙而拥有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罗店古镇的花文化、青溪古镇的盐文化、枫泾古镇的画文化、南翔古镇的道文化、金泽古镇的寺庙文化,都是江南文化的鲜明标签。

这些古镇不仅有风景、有颜值,也有气质、有内涵,具有极高且独特的美学价值,成为超大城市一抹独特的风景。摄影爱好者来了,拍出明信片般的照片;中心城区的白领来了,周末到古镇释放压力、陶冶情操成为新 时尚 ,古镇成为年轻人的网红打卡点;电影、电视剧摄制组来了,比如去年大热的《三十而已》,就在新场古镇和枫泾古镇取景拍摄。

现代元素在这里迸发活力

古镇和人一样,要始终充满活力、永葆青春,就必须拥抱现代思想、导入现代元素。古镇的活化、活力绝不仅仅是打造一批热热闹闹的酒吧、咖啡馆,而是真正推动 历史 与现实对话、古朴与 时尚 握手、 科技 与艺术融合。这些年,上海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 社会 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为古镇“老树发新枝”注入了强劲动力和蓬勃活力。

饱含 历史 厚重感的古镇到处都有,充满未来感、 时尚 风、 科技 范的古镇也许只能在上海看到。

拥有1400年 历史 的青溪古镇,自古就是商贾云集、水陆通畅的繁华街市,目前正把双创孵化和未来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引进年轻人旅居、定居、创居,打造“文创+ 旅游 +商业+产业链”的综合体验区。

罗店古镇立足“文香罗店”定位,把文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围绕高 科技 创新研发、新兴产业,打造“美兰湖、创新药、航天梦、古镇韵、乡村风”的发展新格局。

新场古镇充分发挥“文化+”作用, 探索 “科创、文创、乡创”三创融合发展新路径,文创集市、民俗嘉年华等新业态风生水起,文化体验季活动已举办六季,形成了新场手作节、新场文化创意设计大赛等文创IP。

古镇往往道路狭窄、水域环绕、人流密集,对安全管理和应急处置提出了更高要求。枫泾古镇建立城市运行管理联勤工作站,加大智能技术运用,强化智能感知、智能研判、高效处置,推动古镇治理的智能化、智慧化、科学化,成为全国古镇精细化管理的样板。

事实证明, 历史 文化和趋势潮流一旦交融叠加、同频共振,古镇就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蝶变为城市核心功能的重要承载地、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空间。

烟火气息在这里生生不息

保持古镇的原生态和烟火气,才能让古镇更像古镇。上海大部分古镇保留了完整的古街形式,寺庙、桥梁、民居、店铺、茶楼、酒肆等 历史 文化遗存一应俱全。在修缮中力求原真性,坚持原材料、原工艺、原样式、原结构、原环境,做到修旧如旧、原汁原味。

商业味浓了,烟火气就少了、文化味就淡了。古镇首先是市民生活的场所,其次才是 旅游 休闲的场景。大部分游客从中心城区自驾或地铁来到郊区古镇,不是为了寻找类似于徐家汇恒隆广场、静安寺芮欧百货、南京东路步行街的购物体验,而是为了感受活色生香的古镇生活。因此,上海的古镇在商业化方面始终保持冷静和克制,更加注重保护原住民的原味生活,维持原住民的原生态形式,保持充满动态、活态的生活流。

在上海,古镇是活的。在这里,没有摩肩接踵的游客,也没有遍地开花的商铺,但有亭子里下棋喝茶聊天的老人、茶楼里唱歌的戏曲艺人、店铺里展现传统手工技艺的小贩、河边捶衣的女人、嬉闹奔跑的孩子、蜷在街角打盹的狗。

有人说,了解城市最好的方式,就是走到城市深处,看一看历经风霜的古镇老街。在上海,看过了外滩和石库门,也来古镇看看吧。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