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九龙窠景区(武夷星九龙窠)

万里旅行网 2022-12-31 01:55 编辑:admin 274阅读

1. 武夷星九龙窠

1、山场-慧苑坑

玉柱峰北麓,海拔262m。茶种代表铁罗汉。坑里慧苑寺香火旺盛,寺里有位僧人叫积慧,茶技精堪,人长得健壮魁梧像一尊罗汉。有天他发现一棵茶树,那树冠高大挺拔,枝条粗呈灰黄色,芽叶毛绒柔软如绵并有股清香气,制作后兼具花果香。

慧苑坑是武夷山岩茶区中核心地带,坑长近二公里,土质优良,区域小气候小环境是正岩产茶区最优质的,造就了该区域的茶叶有卓绝的品质。1962年在坑里发现肉桂,现是众多岩茶的当家品种。早期铁罗汉最为名贵,宋朝的宫中斗茶是从铁罗汉开始的。该陈茶对身体有奇效。

2、山场-牛栏坑

天心寺东北边,北斗峰与曼陀峰的南麓,海拨238m。茶品种代表:肉桂、水金龟。牛栏坑茶山都在半山悬崖上,所产之茶香气饱满,齿颊生津。坑内涧水常流,柔风常抚,大风不往,朝阳夕晖,烈日不至,是岩茶的岩骨花香的家园。

3、山场-流香涧

玉柱峰与飞来峰的西麓,毗邻慧苑坑,海拔280m。茶品种代表:水仙。涧水流势趋向西北,倒流回山,其间一丛丛山惠、石蒲、兰花。一缕缕淡淡的幽香,时时扑鼻而来。山涧往北一折,即为清凉峡。茶生长这有流香之韵,令饮者过齿难忘。

4、山场-鬼洞

天心寺与慧苑寺之间,海拔284m。茶品种代表:水仙、白鸡冠、铁罗汉、水金龟。此处遍布青苔和蕨类植物,潮湿,人迹罕至,土质肥沃。小地域气候最优异,此孕育了许多武夷山的名丛,是最重要的名枞发源地。

5、山场-倒水坑

倒水坑,位于武夷山风景区天心岩北麓。山北诸涧,皆自西而东,独倒水坑反道西行,故名。另有明末清初福建武夷山梧桐巢僧衍操同名诗作。

倒水坑位于天心峰的北麓。武夷山北的这条涧水从三仰峰北谷发源,流势一反常规,不循其他涧水自西往东的通常流向奔向峡口,最后汇于崇阳溪,而是流向西北后再倒流回山,故原名倒水坑。坑水经玉柱峰下汇合于章堂涧,直趋里许,与水帘洞之瀑水合流,绕霞滨岩过石门至鸡母林,又合黄龙溪出赤石下大溪

6、山场-九龙窠

大红袍景区内,海拨326m。茶树品种代表:大红袍、石乳。峡谷形如九条龙,九龙之间呈现一座顶部略呈圆形的小峰峦,称为龙珠,故又称九龙戏珠。此处摩崖石刻有范仲淹、朱熹等历代名人的咏茶名诗词,陆羽后裔清代崇安县令陆廷灿的诗作。往东至永乐禅寺。

7、山场-竹窠

流香涧西侧,海拨351m。茶品种代表:水仙。一条优美的天然山间谷地。比起三坑两涧那些陕长的山涧,竹窠的地势更加低洼,被笑称为"肓肠"凝聚了许多天然肥料和水分,又避风排水,青苔滋生。水仙品种叶片特宽大,光合能力一流,茶品极佳滋味独领风骚。

8、山场-马头岩

马头岩,因岩石形似马头而得名,海拔425米,相对高度83米,是武夷山核心区三个标志性肉桂产地。在武夷山的所有正岩山场里,马头岩是最大的山场之一,与之比肩的是慧苑坑山场。

马头岩东起大王峰,南起天游峰,西起三仰峰,北起大红袍景区(九龍窠)。旁有磊石岩,像五匹奔驰的骏马,又叫“五马奔槽”。北有三花峰,似三朵盛开的巨花。北可至天心寺,南可达天游峰,东则可穿马子坑至游览干线或可至武夷宫、兰汤。附近还有马鞍岩、铁郎寨、悟源涧等景致和磊石庵、凝云观等建筑。

从大坑口进去,开上通往天心永乐禅寺的那条路,上到一半,有个停车坪。左边的山头便是马头岩的地界。从停车坪左边的山坡拾级而上,沿途是武夷山特有的盆栽式茶园。茶园用石块垒起来,规规整整,线条端方,石块上长满了青苔,可见岁月悠久。此地的肉桂,茶树年龄较轻,叶片嫩而滑,薄而软。整片山坡朝西,日照时间比坑里要长,香气应该更锐利些。

山坡上的石阶是沿山势凿出来的,一梯一阶,皆是先民的劳力与汗水。走在这种石阶上,分外的放轻脚步。生怕踏坏了这岁月留下来的珍贵遗产。

9、山场-马枕峰

狮子峰的西南边,海拨361米。茶品种代表:肉桂。此峰周遭20余里穿云矗汉,其形似骏马。与三仰峰遥相对峙,地处景区的最南缘。此处肉桂品象丰富,从六十年代起该土着品种不断扩种繁育巳推广至景区大部分地域。

10、山场-悟源涧

(清乾隆年间江西茶商捐资题刻)马头岩南麓,海拔342m。茶树品种代表:水仙,肉桂(马肉),三仰峰(717.7m海拔)诸多山头流出的小溪流汇集到马头岩,形成涧的源头,注入到山脚兰汤村,最后汇入了九曲溪。涧内老茶树众多,奇花异草,山泉水清澈甘甜。

2. 武夷山景区九龙窠

九龙窠(kē)为茶叶名枞原生地---“大红袍” 通往天心岩的一条深长峡谷,俗名大坑口。峡谷两侧峭壁连绵,逶迤起伏,九形如条龙。人们遂把峡谷喻之为游龙的窠穴,故名。

景观

九龙之间呈现一座顶部略呈圆形的小峰峦,称为龙珠,故又称九龙戏珠。沿着幽谷铺设了一条石径。两侧涧水长流,茶园碧绿,芬香沁人,景色幽美。出峡平旷之处的岩壁上凿满包括“晚甘侯”(武夷茶的拟人化美谥)以及历代名人题咏武夷岩茶的摩崖石刻。其中有北宋范仲淹、南宋朱熹的咏茶名诗以及唐代茶圣陆羽的后裔、清代崇安县令陆廷灿的诗作。陆氏诗句云:“桑苎家传归有经,弹琴喜傍武夷君。轻涛松下烹溪水,含露溪边煮岭云。醒睡功资宵判牒,清神雅助昼论文。春雷催茁仙岩笋,雀舌龙团区次分。”峡谷的两边崖壁还刻有其他咏茶的摩崖石刻数方。到了武夷山,就不能不探访那绝顶的“大红袍”。大红袍的产地在九龙窠,这里是一条深长的谷地。踏上峡谷之中一条较为平坦的石径小路,小溪沿着峡谷淙淙流淌,两侧为九座嶙峋突兀的峰岩组成,犹如九条巨龙腾空欲飞,故被称为“九龙窠”。

3. 武夷山天心岩九龙窠

武夷天心岩茶

“大红袍”名枞茶树,生长在武夷山九龙窠高岩峭壁上,岩壁上至今仍保留着1927年天心寺和尚所作的“大红袍”石刻,这里日照短,多反射光,昼夜温差大,岩顶终年有细泉浸润流滴。这种特殊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大红袍的特异品质,大红袍茶树现有6株,都是灌木茶丛,叶质较厚,芽头微微泛红,阳光照射茶树和岩石时,岩光反射,红灿灿十分显目。

4. 武夷星九龙窠肉桂

下面几种都不错:

1、鬼肉:鬼洞出产的肉桂,花香浓郁,香气绵长而持久。茶汤顺滑,岩韵足,喉韵醇厚。

2、慧肉:慧苑坑出产的肉桂,香气偏幽,劲道的木质香倒是盖住了桂皮香。口感绵柔而顺滑,有糯米汤的稠润。

3、马肉:马头岩出产的肉桂,香气张扬且霸道,盖香里有辛锐的桂皮香。汤水香而淳,口感醇而厚,入口醇滑甘润。

4、龙肉:九龙窠出产的肉桂,盖香在桂皮香之外,犹带馥郁花香,优雅却不张扬。水香持久,汤水醇厚。喉韵浓郁。

5. 武夷九龙窠官网

马头岩山场,海拔425米,相对高度83米,东至大王峰,南到天游峰,西达三仰峰,北抵九龙窠大红袍。武夷岩茶核心产区代表“三坑两涧”中的悟源涧正是在马头岩至天游峰路段,除此之外,还有蟠龙岩、桃树窠、云峰、金花岩、开山坪、三花石、猫儿石、磊石岩等小区域。

6. 武夷星九龙窠水仙

武夷山大红袍,九龙窠三颗350余年树龄的古树茶。这三颗茶树生长在武夷山九龙窠高岩峭壁上,岩壁上至今还保留着1927年天星寺的和尚所作的“大红袍”石刻。武夷山大红袍是清朝进贡茗茶,只有皇帝才有专利享用。05年第7届武夷山茶文化节,20克武夷山母树大红袍又拍卖出20.8万元的天价。相当于1040万元/公斤。现存6棵母树大红袍,早就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绝对的珍稀茶种,在06年政府已禁采。十大岩茶之金锁匙:品质优异,条索紧实,色泽绿褐润,香气高强鲜爽,滋味醇厚回甘,岩韵显。

十大岩茶之北斗:曾名北斗1号,品质优异,色泽绿褐润,香气浓郁鲜爽,滋味醇厚回甘,岩韵显。

十大岩茶之白牡丹:风致优秀,条索紧实,色泽黄绿褐润,香气浓芳似兰花,滋味浓醇甘甜,岩韵显。十大岩茶之金贵:品质优异,条索肥状,紧结重实,色泽黄绿褐润,香气浓郁幽长似桂花香,滋味醇厚甜爽,岩韵显。

十大岩茶之白鸡冠:成茶外形紧结,色泽墨绿带黄,香气幽长,滋味醇厚较甘爽,汤色橙黄明亮,叶底黄亮,红点点泛现。

十大岩茶之大红袍:品质特优,条索紧实,色泽绿褐润,香气馥郁芬芳似桂花香,滋味醇厚回甘,岩韵显,香味独特,是武夷岩茶之珍品。

十大岩茶之半天腰:条索紧细,色泽乌润,干茶香馥郁,带有多元的果香,香味精致优雅细腻,冲泡时香气袭人,滋味浓醇,熟果香气鲜明馥郁,回甘清甜持久。

7. 九龙窠 武夷肉桂

天心岩是武夷山产茶区之一。寺西九龙窠山腰,是驰名中外的“大红袍”岩茶产地。

肉桂茶是武夷山的岩茶之一,属于乌龙茶,它的产地主要集中在福建省的武夷山地区,也叫玉桂,属于半发酵茶的一种,除了具有岩茶的味道外,它还有独特的持久高香,闻起来会有一种桂皮香。

肉桂茶主要是以高香而得名,茶叶条形均匀饱满,色泽翠绿且油润,冲泡之后具有浓厚的香味,入口后唇齿之间仍有留香,在清朝时期就备受出名,但由于产地和加工技术的不同,它的香味也是有所不同的。

8. 武夷山九龙窠有限公司

在1980年代初期(1980年),在武夷山建立了九龙门廊花园时,四棵茶树的原始交界处被铺设以填满土壤,两棵树被重新种植。后来,悬崖上有六棵大红袍茶树。

据考证,这6种茶树不是同一物种,被分为3个株系,都是从荔枝的芽中生长出来的,它们的叶形和发芽期不同。大红袍之所以引起特别关注,不仅是因为其神奇的传说,而且还因为其神秘性和稀有性。历史上大红袍很少,但现在公认的大红袍只是九龙寺岩壁上的几棵树。最好的一年中茶的产量只有几百克,这是极低的。由于古物稀有且昂贵,因此几件东西自然价值一百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