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长三角平原等区域内海岸线变迁的历程
泛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包括江苏、浙江、安徽、上海三省一市,土地面积35.01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3.6%;人口1.94亿,占全国的15.3%;2001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4500亿元(约合2960亿美元),占全国的25.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2600万元(约合1520美元)。该区不仅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区,也是全球经济中的重要经济区域。
泛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是在长江三角洲地理概念上的延伸,具有地理上的延展性和完整性。泛长江三角洲经济区东起浙江的乘泗,西至安徽的界首县,北从江苏的赣榆县,南达浙江的苍南市。面积35万平方公里,与美国大西洋沿岸中部经济区面积相当。泛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地处我国“两海一江”(黄海、东海、长江)的结合部,素有“黄金海岸”和“黄金水道”之称。沿海和沿江各类港口林立,水道成网,水上运输十分发达;公路和铁路逐渐密集化、高等级化,各地之间联系日益方便快捷;机场资源丰富,国际航线延伸至全球各地;大型桥梁建设也走到了全国前列,近十座长江大桥将屹立于长江之上,大江南北的联系与沟通更加便捷。不断完善的交通网络将该地区内部紧密相连,与外界的接触更加广泛,为地区经济的整合与发展提供了基础性条件。
二、长三角平原面积占比
长江三角洲。
长江三角洲位于江苏省境内,通常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分别指,上海,南京,杭州。
长江三角洲是长江入海之前的冲积平原,中国第一大经济区,中央政府定位的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经济中心、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中国率先跻身世界级城市群的地区。
三、长三角平原海拔
珠三角是指广州、佛山、肇庆、深圳、东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门九个城市;长三角是指上海及江苏、浙江、安徽的全部区域。
一、珠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中南部地区,明清时期称为广州府。范围包括广州、佛山、肇庆、深圳、东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门九个城市,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
珠三角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下游,濒临南海,东经112°45 '-113°50'、北纬21°31'-23°10',是由珠江水系的西江、北江、东江及其支流潭江、绥江、增江带来的泥沙在珠江口河口湾内堆积而成的复合型三角洲,内有1/5的面积为星罗棋布的丘陵、台地和残丘。
二、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以上海为中心,位于长江入海之前的冲积平原,根据2019年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规划范围正式定为苏浙皖沪四省市全部区域。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位于北纬32°34′至29°20′,东经115°46’至123°25′,长江的下游地区,濒临黄海与东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沿江沿海港口众多,是长江入海之前形成的的冲积平原。涉及三省一市共26个市,土地面积21.17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的2.2%。
四、长三角平原面积是多少?
5万平方公里
长江三角洲 长三角位于我国大陆东部沿海,是长江入海之前形成的冲积平原,面积约有5万平方公里。这里地势低平,海拔基本在10米以下,零散部分着一些孤山残丘。
五、长三角平原形成
珠三角和长三角分别是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的简称。
珠三角分布在珠江入海口,长三角分布在长江入海口。地理位置不同。
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入海口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包括广州、深圳、佛山、中山、惠州、东莞、珠海、江门、肇庆以及深汕特别合作区、大珠三角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共12个地区。被称为中国的“南大门”。
长江三角洲是长江入海之前的冲积平原,中国第一大经济区,中央政府定位的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经济中心、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中国率先跻身世界级城市群的地区[1] 。
根据国务院2010年批准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长江三角洲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区域面积 21.07 万平方公里。[2] ,占国土面积的2.19%。其中陆地面积186802.8平方公里、水面面积23937.2平方公里。
六、长三角平原面积
平原面积占全省总面积23.2%,主要有五大平原。以杭嘉湖平原、宁绍平原最为主要。这两大平原位于长三角地区。
其余分布在东南沿海,有温黄平原(温岭、黄岩)、温瑞平原(温州、瑞安)与鳌江平原(平阳、苍南、龙港)。盆地主要有金衢盆地、嵊新盆地、天台盆地、松古盆地。
其中平原分布介绍如下: 一、杭嘉湖平原 杭嘉湖平原位于中国浙江省北部,是浙江最大的平原,位于太湖以南,钱塘江和杭州湾以北,天目山以东。包括嘉兴市全部,湖州市大部以及杭州市的东北部。地势极为低平,河网密布,有京杭大运河穿过。面积约7620平方公里,地理上属长江三角洲,地势低平,平均海拔3米左右。 杭嘉湖平原地面形成东、南高起而向西、北降低的以太湖为中心的浅碟形洼地。平原上水网稠密,河网密度平均12.7千米/平方千米,为中国之冠。平原表层沉积物以细颗粒泥沙(细粉沙、粘土)为主,属河流湖泊堆积物,其南缘属潮滩相沉积物,土质粗而疏松,地面缺少湖泊、水系变稀,地形相对高亢。
七、长三角平原人口
面积35.8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2亿。
国务院印发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规划范围包括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和安徽省全域,面积35.8万平方公里;它以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等27个城市为中心区,面积22.5万平方公里。长三角地区全域占我国陆域总面积的3.7%左右。它是我国人口集聚最多的三大区域之一。截至2018年,长三角常住人口2.2亿,占我国总人口的16%左右。
八、长三角平原怎么形成的
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
同: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异:
⑴地理环境的差异
①地理位置差异:位于北纬30度附近,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嫩平原大致位于北纬43-48度,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②气候条件差异:长三角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嫩平原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三角。
③土地条件差异:长三角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松嫩平原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④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三角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⑵地理环境对农业和商业的影响
①对农业:长三角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发展水田耕作业,主要种植水稻等,一年二熟至三熟;松嫩平原受水热条件的限制,发展旱地耕作业,主要种植小麦等,一年一熟。
长三角河湖水面较广,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西部降水较少,草原分布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
②对工商业:长三角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
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松嫩平原利用当地丰富的煤铁石油等资源发展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九、长三角平原城市
长三角城市包括:上海市;浙江省的7个市:杭州、宁波、湖州、嘉兴、舟山、绍兴、台州;江苏省的8个市:南京、苏州、扬州、镇江、泰州、无锡、常州、南通。
长三角城市是中国经济最发达、城镇集聚程度最高的城市化地区。长三角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以仅占中国2.1%的国土面积,集中了中国1/4的经济总量和1/4以上的工业增加值,被视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该地区工业基础雄厚、商品经济发达,水陆交通方便,是中国最大的外贸出口基地。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