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平原河网水系的水面坡降计算
松花江有南北两源,北源即发源于大兴安岭支脉伊勒呼里山的嫩江,南源即发源于长白山天池的西流松花江。水文上以正源为南源,北源嫩江一般作为支流。从正源(南源)算起,松花江长度为1927公里。从北源算起,松花江长度为2309公里。
松花江南源即海拔2744米的东北屋脊长白山天池,这是松花江的正源。自天池流下的西流松花江全长958公里,流域面积7.34万平方公里,占松花江流域总面积的14.33%。
它供给松花江39%的水量。在它的上游又有两源:南源头道江、北源二道江,均发源于长白山。北源二道江的上游有五道自西向东排列的白河,其中二道白河源出长白山天池,是松花江的正源。
扩展资料:
松花江干流,从吉林省松原市嫩江注入,至汇入黑龙江的河口,俗称东流松花江。嫩江注入口海拔128.22米。
由注入口至通河县,干流流向东,通河以下,流向东北,经肇源、扶余、哈尔滨、巴彦、木兰、通河、方正、依兰、汤原、佳木斯、桦川、绥滨、富锦、同江,于同江市东北约7公里处由右岸注入黑龙江。
河口海拔57.16米,干流全长939公里,区间集水面积18.64万平方公里。松花江干流两岸河网发育,全长725公里,落差1007米,河道平均坡降1.39‰,比降陡峻,水量比较丰富。
参考资料:
二、平原河网不考核总氮
太湖 所在地区 江苏 面积 2425.00平方公里 深度 最大深度 3.34米,平均深度米 容积 51.5亿立方立米 成因类型 古泻湖 生态特征 太湖富营养化明显,磷、氮营养过剩,80年代未主要污染物总磷、总氮属严重超标,局部汞化物和COD含量超标;年最高水温出现在7、8月,年最低水温出现在12月下旬~2月上旬,历年最高水温达38.0℃,最低水温0℃,水温年变幅介于29.5—38.0℃之间,历年平均变幅34℃左右,历年平均水温为17.1℃,太湖历年平均水温较陆上气温高1.3℃且二者月平均值年过程相应、最高、最低值分别出现在7、8月份和1月份,历年各月平均水温均高于气温;太湖现有鱼类106种,隶属15目24科,其中以鲤科鱼类为主,共有54种,占太湖鱼 形态描述 太湖湖面形态如向西突出的新月,南岸为典型的圆弧形岸线,东北岸曲折多湾,湖岬、湖荡相间分布,从湖底地形可见湖盆的地势是由东向西倾斜,湖盆形态呈浅碟形,湖中现有51个岛屿,总面积89.7平方公里;太湖平均高程海拔1.1米,南北长68.5km,东西平均宽34km、湖岸线总长405km,平均水深1.89米,最大水深3米,总蓄水量47.6亿立方米,总面积36500平方公里;底质为泥沙;主要水系有东西苕溪、荆溪、黄浦江和江南运河五大水系,较大的河道有140余条,入湖有70余个,以上游入湖为主,多发源西部,主要有东苕溪 太湖古称震泽,又名"笠泽",是古代滨海湖的遗迹,位于江苏和浙江两省的交界处,长江三角洲的南部。大约在100万年前,太湖还是一个大海湾,后来逐渐与海隔绝,转入湖水淡化的过程,变成了内陆湖泊。太湖面积2 425平方千米,湖岸线长达400公里,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 太湖是平原水网区的大型浅水湖泊,湖区号称有48岛、72峰,湖光山色,相映生辉,其有不带雕琢的自然美,有“太湖天下秀”之称。无锡山水、苏州园林、吴县洞庭东山和西山、宜兴洞天世界都是太湖地区的著名旅游胜地。 太湖地处江南水网的中心,河网调蓄量大,水位比较稳定,利于灌溉和航运。太湖流域总面积36500km2,人口3400万,以不到全国0.4%的国土面积创造着约占全国1/8的国民生产总值,城市化水平居全国之首,乡镇工业发达,粮食产量占全国的3%,淡水鱼业产值也占有较高比重。太湖平原气候温和湿润,水网稠密,土壤肥沃,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三大桑蚕基地之一,素以“鱼米之乡”而闻名。 太湖是我国东部近海区域最大的湖泊,也是我国的第三大淡水湖。太湖以优美的湖光山色和灿烂的人文景观,闻名中外,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每年皆吸引着大量中外游人来此观光游览。 太湖位于富饶的沪、宁、杭三角地中心,是长江和钱塘江下游泥沙淤塞了古海湾而成的湖泊。周围则群星捧月一般分布着淀泖湖群、阳澄湖群、洮滆湖群等。纵横交织的江、河、溪、渎,把太湖与周围的大小湖荡串连起来,形成了极富特色的江南水乡。 太湖号称"三万六千顷,周围八百里",但它的实际面积受到泥沙淤积和人为围湖造田等因素的影响,在形成以后多有变化。今天的太湖,北临无锡,南濒湖州,西接宜兴,东邻苏州,水域面积约为2250平方千米。 太湖流域面积虽然小于鄱阳湖和洞庭湖,但这里气候温和,特产丰饶,自古以来就是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太湖水产丰富,盛产鱼虾,素有"太湖八百里,鱼虾捉不尽"的说法。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原来的吴县市,也就是现在的苏州吴中区无疑是天堂里的天堂。 “太湖风光美,精华在吴县”。太湖2400平方公里水面,吴县占3/4,湖中72峰,吴县市拥有58峰,国务院规划的13个太湖风景名胜区中,东山,西山,光福 ,角直,木渎,石湖六大景区在吴县市境内,景区内有石公山,林屋洞,启园, 天池山等著名景点,秀山丽水,举目入画。
三、平原河网示意图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三大平原。其中,东北平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华北平原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平原。
东北平原:广义上又称松辽平原,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的大部分与内蒙古的一部分,分为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和三江平原三部分。在三大平原中面积最大,达35万平方千米,被誉为“黑土地”。这里土地肥沃,地形平坦,交通便利,机械化程度高,是我国十分重要的粮食产区与商品粮基地。
华北平原:又称黄淮海平原,地跨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安徽等省市。分为海河平原、黄河平原、淮河平原三部分。处于我国腹地,经济发达,人囗众多,交通便利,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
长江中下游平原:中国三大平原之一,以长江相连。由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长江三角洲平原等部分组成。主要由长江冲积而成,经济发达,河网密布,交通便利,适合水稻等农作物生长,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
四、平原河网预报调度一体化
平原地区平坦,土壤肥沃,利于耕作,适合发展种植业。
1、东北平原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东北平原位于祖国东北部,东北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都属于东北平原,它是三大平原中最大的平原。东北平原主要位于我国的东三省境内,介于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之间,这里特别肥沃的黑土地,再加上适宜的气候条件,为水稻、大豆等粮食作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条件,因此东北平原地区成为了我国十分重要的粮食产区。
2、华北平原有江苏、安徽、河南、山东、河北、北京和天津。华北平原也就是我们说的黄淮海平原,因为它是黄河、淮河、海河三河经过日积累月冲积而成的,江苏、安徽、河南、山东、河北、北京和天津这五省二直辖市都属于华北平原。华北平原与黄土高原只有一山之隔,由于经济的发展空气污染也比较严重,但是处于我国腹地,经济较好,是重要的粮食产区。
3、长江中下游平原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长江中下游平原包括安徽、浙江、江苏、上海、湖北、湖南、江西多个省份,它是中国三大平原之一,这里河网密布、水量充足适于水稻等粮食作物的生长,因此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这里有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洞庭湖、潘阳湖等人文景观,旅游业也是非常丰富的。
五、平原河网地区包括哪些
谢谢邀请,世界陆地的地形,可以分为五种基本地形,分别是平原、丘陵、山地、高原和盆地地形。平原地形是指海拔在200米以下,大多数海拔都在50米以下的平坦开阔地区,大多数平原都分布在河流中下游地区和沿海地区,在世界地形类型中平原所占的面积并不大,大约占7.3%,但是世界上的大多数平原地形分布区都是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地区,也是工农业生产集中的区域,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位于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
我国的国土面积十分辽阔,陆地总面积达960万平方千米,因此我国拥有所有的五种地形类型,具有地形类型复杂多样的特征,而且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我国的平原地形主要都分布在东部的第三级阶梯,我国主要的平原地形区有三个,分别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北平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总面积约为35万平方千米,包括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和三江平原等部分组成。东北平原位于我国的寒温带地区,黑土十分肥沃,是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华北平原是我国第二大平原,总面积约为30万平方千米,位于燕山以南,太行山以东,大别山以北地区,地势十分低平,平均海拔在50米以下。我国在华北平原地区的人类活动历史十分悠久,孕育了悠久而灿烂的华夏文明。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的第三大平原,总面积约为20万平方千米,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成串珠状分布较为分散,包括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太湖平原以及长江三角洲等部分组成。由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我国的南方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河网密布,所以长江中下游平原被河流分割成许多区域。
在我国东部的第三级阶梯上,除了上述三大平原外,在珠江、闽江等河流的中下游地区也多有平原分布。此外,在我国的第二级阶梯上还有一些比较有名的平原分布,不过这些地区的平原海拔多在200米以上,只是对比周边地区地势相对低平,所以习惯上也称为平原。比如位于四川盆地内部的成都平原,平均海拔在500至600米左右,被誉为“天府之国”。此外,在我国的黄河流域还分布着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这两个平原利用黄河水灌溉,成为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种植业分布区,被誉为“塞上江南”。在黄河的重要支流渭河流域,还有一个由于断裂下陷加上河流泥沙沉积而形成的“关中平原”。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