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平原君的历史故事

万里旅行网 2023-07-02 19:13 编辑:admin 202阅读

一、赵国平原君的历史故事

平原君,名赵胜,是战国时期赵国的贵族,是著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

  平原君欲封鲁仲连的典故

  平原君的身世可谓异常显赫。他原名赵胜,是赵国的皇亲贵族,他的父亲是赵武灵王,而他的弟弟则是惠文王,而且他也一直担任赵国的丞相之位。

他在历史上曾经有过非常傲人的功绩,比如说著名的“毛遂自荐”的故事就是出自他的门客毛遂,这充分展现了他任人唯贤的高贵品质。他还联合毛遂一起营救了陷于秦国包围之下的赵国都城邯郸,可以说是一件巨大的功劳。而他和齐国谋士鲁仲连的故事一时被传为佳话。

  鲁仲连是战国时期的齐国齐国人,拥有非同一般的才能和良好的品德,他始终保持自己淡泊名利的志向不曾改变。

有一次他游经赵国,当时的赵国正处在被秦军围攻的生死时刻,鲁仲连用自己的才智说退了秦国的使者新垣衍。平原君因此要封赏他,但是鲁仲连再三图推辞,还说道拥有杰出才能的人之所有能被天下的人所崇敬是因为他们帮助别人是出于真心而不是出于想要报酬。如果我收取了你的赏金,那我不就变成了生意人了吗?在说完这番让人钦佩的话语之好,就向平原君请辞,此身不再见面。

二、赵国平原君姓什么名什么

赵国平原君赵胜,战国四君子。

三、赵国平原君典故

战国时期的人才,大量的出自“士“阶层。

于是,延揽人才,尊重人才,或者屈身优待人才,就称作“礼贤下士”。这里先讲一个有关孟尝君养士的故事。孟尝君姓田,名文,是齐国著名人物、齐宣王时曾任齐相的田婴的儿子。田婴死后,田文继承封地,号孟尝君。孟尝君为了扩大自己的权势,巩固自己的地位和影响,不遗余力地培植亲信。凡是投奔到他门下的游士,他都收留下来,供养他们。这种被供养的人叫食客,也叫门客。供养食客在当时是一种很普遍的风气。像与孟尝君合称为战国四公子的赵国平原君、魏国信陵君、楚国春申君,都养着大批的食客。这些食客在平时为主子或舞文弄墨,摇唇鼓舌,或跟进跟出,协从帮办。在需要的时候,他们还要为主子充当说客、打手、刺客之类。孟尝君收养的食客,既有各式各样的士,也有鸡鸣狗盗之辈。其中也确有少数有见识、有才干的人。冯驩(音欢)就是其中之一。当初冯驩听说孟尝君好客,就来投靠。孟尝君问他:“先生远道而来,有什么可以教我田文的?”冯驩说:“听说君好士,我一个穷人就来投靠君。”孟尝君就把冯驩留下,安排在三等食客里,以粗饭淡菜相待。过了10天,冯驩觉得自己没有受到礼遇,就弹着自己带来的宝剑唱道:“长剑啊!我们回去吧!这里没有鱼吃。”孟尝君从管家那里闻知此事,就说:“那就给他鱼吃吧,再安排他到二等食客那里住。” 过了几天,冯驩又弹起宝剑,唱道:“长剑啊!我们回去吧!这里没有车子坐。”孟尝君听说了,又吩咐管家:“给他车子坐吧,再给他迁到一等门客的屋子里住。” 又过了几天,冯驩再次弹起宝剑,唱道:“长剑啊!我们回去吧!我在这里不能养我的家啊。”孟尝君知道了他有老母在家,就派人去供养他的母亲。这下冯驩试探明白了,孟尝君确实是礼贤下士的君子,他决心以自己的才能好好报答孟尝君。孟尝君是个高利贷主。一次,他准备派人出去收债,就问手下的食客:“谁能做会计,替我去收一收债?”3000食客平日里养尊处优,这时却鸦雀无声,都不作答。只有冯驩走到孟尝君面前,说:“我能。”孟尝君便派冯驩去收债。临走时,冯驩问:“我把债收齐以后,要买点什么东西回来吗?”孟尝君回答:“我这儿缺什么你就买什么,你看着办吧。” 冯驩来到孟尝君放债的薛地,收取了一部分利息。然后,他用这些钱买牛、打酒,通知借了孟尝君钱而无论能否付得出利息的,都来聚会。那天,酒酣耳热之际,冯驩对借贷者说,请大家把债券拿出来,能付利息的,就付一年的利息,贫穷而付不起利息的,就把债券烧了。冯驩又高声地向大家宣讲:“孟尝君之所以要借钱给你们,是要你们好好地从事农业生产,之所以要大家付利息,是因为他需要钱供养众多的食客。今天,你们之中富裕的,就付利息;贫穷的,将债券烧了。就算是孟尝君捐钱给你们。”大家兴高采烈,嚷嚷道:“孟尝君真是我们的恩人啊!” 孟尝君知道此事后,愤怒地责骂冯驩:“我田文有食客三千,之所以在薛地放债,是想以此贴补收入,供养食客。你倒好,买了那么多的牛啊、酒啊,还将债券烧了,这是为什么?” 冯驩回答:“先生请息怒。要知道,不多置办酒、食,大伙不会都来聚会,从而也就不知道究竟谁富裕、谁不足。那些穷苦老百姓如果真的还不起债,你留着债券也是白搭,再过5年、10年,利钱越来越多,他们怎么也还不清,反倒逼得他们远走他乡。你要强去逼债,会失去民心的。”接着,冯驩又说:“你说过,要我看你缺少什么就买什么回来,我看你家里高屋大厦收藏着那么多的珍宝,你玩弄的狗马成群,侍候你的美女如云。什么都不缺,就缺给老百姓做好事,让人民拥护你,所以我用债券买回了民心。” 听冯驩这么一说,孟尝君立即拍起手来,连声道谢。一年以后,齐湣王觉得孟尝君权力太大,就罢了他的官。这时,孟尝君的3000食客大多散去,只有冯驩等少数人还跟着他。他们随孟尝君一起来到薛地,只见薛地的老百姓扶老携幼地夹道欢迎孟尝君的到来。孟尝君看到眼前的感人场面,激动不已,回过头对冯驩说:“这就是你给我买来的民心呀!我今日终于见到了。” 在孟尝君失意的时候,冯驩照样奔走于他的门下,并积极地出谋划策。一天,他以“狡兔三窟”作比喻,对孟尝君讲:“机灵的兔子有三个窝,你至少也该有三个能安身的地方才好。可你现在只有一个薛地,应该再找两个地方。”于是,冯驩到齐国和秦国为孟尝君活动。齐滑王见到孟尝君具有“国际”影响,就重新起用他,任他为相。

四、赵国平原君的儿子

平原君入秦的原因在《范睢列传》里说的很清楚:平原君畏秦,且以为然。 1、平原君害怕秦国,不敢不去 2、平原君以为秦昭王的邀请是真诚的 故事背景:秦昭王的丞相范睢早年受了魏齐的迫害,范睢逃往秦国最终做了丞相,秦昭王要为范睢报仇,欲杀魏齐,而魏齐此时正在赵国平原君府上。

秦昭王写信邀请平原君入秦,以此为人质要挟赵国交出魏齐。 当然此事我觉得可能还有阴谋论。

赵胜养门客无数,善于收买人心,位列战国四公子,那时候的人是要脸面要名节的,赵胜知道秦国的目的是魏齐的人头,不交魏齐赵国有难,自己也危险。而交出魏齐,赵胜出卖朋友的恶名就传遍天下。

所以赵胜可能故意入秦,既无生命威胁,又避免亲自交出魏齐的尴尬。

这样魏齐要么为救赵胜自杀,要么被赵国人杀了赎回平原君,总之平原君不必亲自动,又不会得罪秦国。

而另一方面,秦昭王仅仅是为丞相范睢报一个陈年旧仇,并不是为了国家重大利益,就敢绑票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平原君,最后还得手了,魏齐也自杀了。可见此时的秦国已经强大到近乎随心所欲了。 一点个人见解。

五、赵国平原君赵胜简介

      赵惠文王之母弟,是战国时期赵国贵族。

       据《战国策·赵策四》所载,赵豹与平原君赵胜皆为赵惠文王同母之弟,地位与身为秦昭襄王母弟的叶阳君、泾阳君在秦国的地位相近。

       赵孝成王四年(前262年),秦国攻取韩国的野王城,韩国上党郡与韩国的联系被切断。郡守冯亭献上党郡于赵国,赵孝成王询问赵豹的意见,赵豹回答:“圣人把无缘无故的利益看做是大祸害。”

       孝成王说:“人们都被我的恩德感召,怎么说是无故呢?”

       赵豹回答说:“秦国蚕食韩国的土地,从当中断绝,不让两边相通,本来自以为会安安稳稳地得到上党的土地了。韩国所以不归顺秦国,是想要嫁祸于赵国。秦国付出了辛劳而赵国却白白得利,即使强国大国也不能随意从小国弱国那里得利,小国弱国反倒能从强国大国那里得利吗?这怎能说不是无故之利呢!况且秦国利用牛田的水道运粮蚕食韩国,用最好的战车奋力作战,分割韩国的土地,它的政令已经施行,不能和它为敌,一定不要接受。”

       赵孝成王不从,在赵豹走后又召见了平原君和赵禹二人,他们回答说:“出动百万大军进攻,过一年也得不到一座城,如今白白地得到十七座城邑,这么大的便宜,不能丢掉。”孝成王说:“好。”于是派赵胜去接受土地,遂有两年后的长平之战。

六、赵国平原君是谁

家人抗税

赵国的田部官吏赵奢征收租税,赵胜的家中不肯交税;赵奢用国法处治,杀掉赵胜家中九个管事的人。

赵胜愤怒,将要杀赵奢。赵奢说:“您在赵国是(王室)贵公子,纵容您家而不奉行公事,那么国法就被削弱,国法削弱则国家弱,国家弱则诸侯发兵入侵.这将使赵国无法存在,您又怎么能享有这种富贵!凭您的尊贵,只要奉公守法那么上下就安定了,上下安定则国强,国强则赵国政权稳固,而您贵为王族,难道会被世人看轻吗?”

赵胜认为他很贤能,把他推荐给赵王。赵王让他主管国家税收,他把税收工作做得很好,使百姓富裕而国库充实。

七、赵国平原君楚国春申君

春申君是黄歇。

黄歇(前314年-前238年),黄国(今河南省潢川县)人,楚国大臣,曾任楚相。黄歇游学博闻,善辩。

楚考烈王元年(公元前262年),以黄歇为相,赐其淮河以北十二县,封为春申君。与魏国信陵君魏无忌、赵国平原君赵胜、齐国孟尝君田文并称为“战国四公子”。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