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平原气候图

万里旅行网 2023-07-09 11:39 编辑:admin 176阅读

一、华北平原气候图

华北平原降水适中,水分条件适中。不是很多,也不是很少。

华北平原属暖温带季风气候,该地区主要降水来自夏季东南季风,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水少。 这一地区也是传统的人口密集区,如山东、河南这样的人口大省多在此地, 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程度高,水资源需求量大。 河流稀少,水资源相对缺乏,需要南水北调。

二、华北平原气候变化

华北平原是一个典型的冲积平原.塑造华北平原的主要河流是黄河、淮河和海河,故它又称为黄淮海平原.

这里地壳下陷,应该是广阔的海域,由于大量泥沙的沉积,使地势升高,形成海拔50——60米的平原.

物质的来源主要是黄土高原的黄土,故华北平原的土壤是黄土.

三、华北平原的气候类型及相应气候特征

华北平原的气候是温带季风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四、华北平原气候条件

华北地区主要是位于我国燕山以南,太行山以东,淮河以北地区。从地形来说,主要是华北平原,从气候来说,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土壤属于黄土地。但盐碱化严重。地表植被的温带季风气候下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林。从水文来说河流众多,但是旱涝灾害频繁。主要是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

五、华北平原的自然环境和气候特点

1.地貌类型齐全,自然景观多样本区在我国地貌格局上跨二、三级阶梯,拥有山地、高原、平原、丘陵、盆地等多种地形,包括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太行山、山东丘陵等基本地理单元。黄土高原东部自北向南有恒山、五台山、系舟山、太岳山和中条山等。本区黄土地貌典型,主要地貌形态有塬、梁、峁。黄土窑洞是最具自然地理特色的人文景观。华北平原地处近太行山山麓平原区,有孤山、低岗、台地、沙丘等多种地形,它们是形成风景名胜的物质基础。滨海平原洼地众多,为滨海旅游资源富集地。山东丘陵为海拔500m左右的断块山,泰山是山东丘陵的最高峰,为五岳之首。黄海之滨的崂山,山海相连,风景清幽,为著名旅游胜地。

2.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典型本区位于大陆东部,中纬地带。除汉中盆地以外,皆为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秋高气爽,冬季寒冷少雪,四季分明,冬季长而春秋短。其中秋季秋高气爽、天高云淡,是旅游的黄金季节。本区降水集中在七、八两月,占全年降水量的70%,降水量自东向西递减。这种气候条件形成了本区的夏绿林景观特征。

3.黄河横贯,库湖散布本区以黄河水系为主,全区湖泊少而分散。冬季大部分河流有一定封冻期,但局部河段的特殊景观可形成旅游热点。例如,黄河切割山地形成了急流、峡谷、瀑布;在吕梁山西南端形成著名的壶口瀑布、龙门急流,有“黄河之水天上来”之势;黄河穿过三门峡,形成了陡峭石壁,地势险要,是漂流黄河的最佳地段;黄河进入黄淮平原后,形成了著名的“地上河”。另外,本区济南、临潼、太原等地的名泉已辟为旅游胜地

4.中华文明的摇篮,文物古迹荟萃本区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的核心发祥地,是华夏历史文化的中心。历史名胜和文物古迹众多,人文旅游资源极其丰富,成为本区最突出的旅游特征。旧石器时代及夏、商、周、汉、唐、宋等文化遗迹甚多,如半坡、仰韶文化遗址等。帝王陵墓有黄帝、尧、舜、秦、汉、宋等各朝代陵墓。宗教遗址也较丰富,佛教建筑分布广,也最为壮观,有白马寺、少林寺、悬空寺等。著名的宗教石窟有龙门石窟和云冈石窟。古塔数量多,类型各异,如应县木塔、崇岳寺塔、开封铁塔、济南四门塔等均为全国重点文物。古都名城多,七大古都本区占了四个,即西安、开封、洛阳和安阳,且建都历史早、持续时间长、城市规模大

5.海滨风光优美,名山胜景众多本区东部的渤海、黄海之滨是我国著名的滨海旅游胜地。烟台、青岛等是最能体现“蓝天、碧海、沙滩”特色的景区。本区名山众多,可进入性强,著名的有泰山、恒山、华山、嵩山四岳,还有佛教名山五台山、道教名山崂山等。另外还有一些景色各异的山岳风景区,如王屋山、云台山、苍岩山、北武当山、五老峰等,具有雄、奇、险的特点,极富原始野趣

6.文化艺术繁荣,旅游商品丰富本区文艺形式丰富多样,戏曲、武术、杂技等娱乐项目丰富多彩。豫剧、山东梆子、秦腔、陕西皮影戏、陕西锣鼓等深受国内外游客喜爱

本区工农业发达,旅游商品丰富。陕西有安塞剪纸、凤翔西凤酒、陕西板栗、蓝田玉雕、唐三彩等特产。在山西,名产以汾酒、竹叶青最为有名。河南的土特产有新郑大枣、少林寺素饼、河南烩面、杜康酒、四大怀药、信阳毛尖、宋河粮液等。山东则以黄河鲤鱼、青岛啤酒、烟台苹果、莱阳梨、张裕葡萄酒、潍坊风筝、德州扒鸡、东阿阿胶、菏泽牡丹等最为著名。

六、华北平原气候特点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暖温带季风气候”

华北平原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变化明显,南部淮河流域处于向亚热带过渡地区,其气温和降水量都比北部高,平原年均温8到15摄氏度,冬季寒冷干燥,农作物大多为两年三熟,南部一年两熟。华北平原大体在淮河以南属于北亚热带湿润气候,以北则属于暖温带湿润或半湿润气候。冬季干燥寒冷,夏季高温多雨,春季干旱少雨,蒸发强烈。春季旱情较重,夏季常有洪涝。年均温和年降水量由南向北随纬度增加而递减。热量资源较丰,可供多种类型一年两熟种植。

七、华北平原气候特点是什么

华北平原位于中国东部,长城以南,淮河以北,东临黄海、渤海,西倚太行山和豫西山地。它是黄河、淮河、海河等河流冲积成的广阔平原,是全国最大的平原。本区大部分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冬、春季少雨干旱,夏季多雨湿润,适宜发展农业生产。

气候资源特点:

1.热量资源较丰,可供多种类型一年两熟种植。≥0℃积温为4100~5400℃,≥10℃积温为3700~4700℃,不同类型冬小麦以及苹果、梨等温带果树可安全越冬。≥0℃积温4600等值线是冬小麦与早熟玉米两熟的热量界限。≥0℃积温大于4800℃的地区可以麦棉套种,大于5200℃地区可麦棉复种。

2.降水量不够充沛,但集中于生长旺季,地区、季节、年际间差异大。年降水量为500~900毫米。河北省中南部的衡水一带降水量<500毫米,为易旱地区。黄河以南地区降水量为700~900毫米,基本上能满足两熟作物的需要。

3.光资源丰富,增产潜力大。本区年总辐射量为4605~5860兆焦耳/(米2·年),年日照时数北部为2800小时,南部为2300小时左右。7~8月光、热、水同季,作物增产潜力大。9~10月光照足,有利于秋收作物灌浆和棉花的吐絮成熟。

4.旱涝灾害频繁,限制资源优势发挥。本区灾害以旱涝为主,其中旱灾最为突出,又以春旱、初夏旱、秋旱频率最高。夏涝主要在低洼易渍地,危害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