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君列传中平原君所做之事

万里旅行网 2023-07-09 12:50 编辑:admin 299阅读

一、平原君列传中平原君所做之事

翻译节选:

魏公子叫无忌,是魏昭王的小儿子、魏安釐王的异母弟弟。昭王去世后,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当时范睢从魏国逃出到秦国任秦相,因为怨恨魏相魏齐屈打自己几乎致死的缘故,就派秦军围攻大梁,击败了魏国驻扎在华阳的部队,使魏将芒卯战败而逃。魏王和公子对这件事十分焦虑。

公子的为人仁爱宽厚礼贤下士,士人无论有无才能或才能大小,他都谦恭有礼地同他们交往,从来不敢因为自己富贵而轻慢士人。因此方圆几千里的士人都争相归附于他,招徕食客三千人。当时,诸侯各国因公子贤德,宾客众多,连续十几年不敢动兵谋犯魏国。

有一次,公子跟魏王正在下棋,不想北边边境传来警报,说“赵国发兵进犯,将进入边境。”魏王立即放下棋子,就要召集大臣们商议对策。公子劝阻魏王说:“是赵王打猎罢了,不是进犯边境。”又接着跟魏王下棋如同没发生什么事一样。可是魏王惊恐,心思全没放在下棋上。过了一会儿,又从北边传来消息说:“是赵王打猎罢了,不是进犯边境。”魏王听后大感惊诧,问道:“公子是怎么知道的?”公子回答说:“我的食客中有个人能深入底里探到赵王的秘密,赵王有什么行动,他就会立即报告我,我因此知道这件事。”从此以后,魏王畏惧公子贤能,不敢任用公子处理国家大事。

魏国有个隐士叫侯嬴,已经七十岁了,家境贫寒,是大梁城东门的看门人。公子听说了这个人,就派人去拜见,并想送给他一份厚礼。但是侯嬴不肯接受,说:“我几十年来修养品德,坚持操守,终究不能因我看门贫困的缘故而接受公子的财礼。”公子于是就大摆酒席,宴饮宾客。大家来齐坐定之后,公子就带着车马以及随从人员,空出车子上的左位,亲自到东城门去迎接侯先生。侯先生整理了一下破旧的衣帽,就径直上了车子坐在公子空出的尊贵座位,丝毫没有谦让的意思,想借此观察一下公子的态度。可是公子手握马缰绳更加恭敬。侯先生又对公子说:“我有个朋友在街市的屠宰场,希望委屈一下车马载我去拜访他。”公子立即驾车前往进入街市,侯先生下车去会见他的朋友朱亥,他斜眯缝着眼看公子,故意久久地站在那里,同他的朋友聊天,同时暗暗地观察公子。公子的面色更加和悦。在这个时候,魏国的将军、宰相、宗室大臣以及高朋贵宾坐满堂上,正等着公子举杯开宴。街市上的人都看到公子手握缰绳替侯先生驾车。公子的随从人员都暗自责骂侯先生。侯先生看到公子面色始终不变,才告别了朋友上了车。到家后,公子领着侯先生坐到上位上,并向全体宾客赞扬地介绍了侯先生,满堂宾客无不惊异。大家酒兴正浓时,公子站起来,走到侯先生面前举杯为他祝寿。侯先生趁机对公子说:“今天我侯嬴为难公子也够劲了。我只是个城东门抱门插关的人,可是公子委屈车马,亲自在大庭广众之中迎接我,我本不该再去拜访朋友,今天公子竟屈尊陪我拜访他。可我也想成就公子的名声,故意让公子车马久久地停在街市中,借拜访朋友来观察公子,结果公子更加谦恭。街市上的人都以为我是小人,而认为公子是个高尚的人能礼贤下士啊。”在这次宴会散了后,侯先生便成了公子的贵客。

因为全文太长,翻译剩下部分放到附件里啦

原文及注释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①,以怨魏齐故②,秦兵围大梁,破魏华阳下军③,走芒卯④。魏王及公子患之。

公子为人仁而下士⑤,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⑥,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千人⑦。当是时,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①亡魏:从魏国逃亡。②以怨魏齐故:因为怨恨魏相魏齐的缘故。魏齐曾屈打范雎几乎致死。③这一句的意思是说:击败魏国驻扎在华阳的军队。梁玉绳《史记志疑》:“(范)睢相在秦昭四十二年(前265),秦围大梁及破魏华阳二事在昭王三十二、四两年(前275、前273),其时穰侯相秦也,安得谓因睢怨魏齐而兴兵乎?误矣。”所言当是。④走芒卯:使芒卯战败而逃。走,使败逃。⑤仁而下士:仁爱而谦恭地对待贤士。下,降低自己身分,与人交往。⑥无:无论。不肖:没有才能。⑦食客:指投靠强宗族并为其服务以谋取衣食的人。

公子与魏王博①,而北境传举烽②,言“赵寇至,且入界③”。魏王释博④,欲召大臣谋。公子止王曰:“赵王田猎耳,非为寇也。”复博如故。王恐,心不在博。居顷,复从北方来传言曰:“赵王猎耳,非为寇也。”魏王大惊,曰:“公子何以知之?”公子曰:“臣之客有能深得赵王阴事者⑤,赵王所为,客辄以报臣,臣以此知之。”是后魏王畏公子之贤能,不敢任公子以国政。

①博:下棋。“博”是古代的一种棋类戏术。②举烽:发出警报。古代戍守遇到紧急情况时,即在高架上升起薪火以示报警,称为“举烽”。烽,烽火。③且:将要、就要。④释:放下。⑤阴事:秘密的事情。

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①。公子闻之,往请②,欲厚遗之③。不肯受,曰:“臣脩身絜行数十年④,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车骑⑤,虚左⑥,自迎夷门侯生⑦。侯生摄敝衣冠⑧,直上载公子上坐⑨,不让,欲以观公子。公子执辔愈恭⑩。侯生又谓公子曰:“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公子引车入市,侯生下见其客朱亥,俾倪故久立[13],与其客语,微察公子[14]。公子颜色愈和。当是时,魏将相宗室宾客满堂,待公子举酒[15]。市人皆观公子执辔。从骑皆窃骂侯生[16]。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17]。至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18],宾客皆惊。酒酣,公子起,为寿侯生前。侯生因谓公子曰:“今日嬴之为公子亦足矣[19]。嬴乃夷门抱关者也[20],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嬴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21],今公子故过之[22]。然嬴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过客以观公子,公子愈恭。市人皆以嬴为小人,而以公子为长者能下士也。”于是罢酒,侯生遂为上客。

侯生谓公子曰:“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者,世莫能知,故隐屠间耳。”公子往数请之[23],朱亥故不复谢[24],公子怪之。

①夷门:大梁城的东门名。监者:看守城门的人。②请:拜见。③遗:赠送,送给。④脩:通“修”。絜:通“洁”。⑤从:使跟随,带着。⑥虚左:空出左方的座位。古代乘车以左位为尊位。⑦侯生:即侯嬴。生,“先生”的省称。⑧摄:整理。敝:破旧。⑨载:乘坐。⑩执辔:握着驾车的马缰绳。屠:指宰牲畜的地方。枉:委屈。过:拜访、探望。[13]俾倪:同“睥睨”,眼睛斜着看,含有高傲之意。故:故意。[14]微:暗暗地。[15]举酒:即举酒开宴之意。[16]从骑:指随从人员。[17]谢:告辞。[18]遍赞宾客:普遍向宾客赞扬地介绍侯生。《索隐》:“赞者,告也。谓以侯生遍告宾客。”张衍田《史记正义佚文辑校》录《正义》引刘熙云:“称人美曰赞。赞,纂集其美而叙之。”另一解,把宾客一一称述于侯生之前。[19]为:难为,使人为难。[20]抱关者:抱门插关的人。[21]有所过:有拜访朋友的事。指拜访朱亥。另一解,有过分的表示。[22]故:乃,竟然。另一解,故通“固”,的确。[23]数:多次,屡次。[24]复谢:答谢。

魏安釐王二十年①,秦昭王已破赵长平军②,又进兵围邯郸。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③,数遗魏王及公子书,请救于魏。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救赵。秦王使使者告魏王曰:“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④,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⑤。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⑥,让魏公子曰⑦:“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⑧,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且公子纵轻胜⑨,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⑩。魏王畏秦,终不听公子。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计不独生而令赵亡,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13],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惧死。

①魏安釐王二十年:即前257年。②破赵长平军:指前260年秦将白起在长平围攻赵军,射杀赵将赵括,赵兵四十万人投降,尽被坑杀。③平原君:即赵公子赵胜。④壁:扎营驻守。⑤持两端:采取动摇不定的两面倒的策略。⑥冠盖相属:形容使臣连续不断地到来。冠盖,古时官员的冠服和他们车乘的篷盖;属:连续。⑦让:责备。⑧自附:自愿依托。⑨纵:即使。⑩说:劝说,说服。万端:各个方面,各种办法。度(duó,夺):揣度,估计。计:决计。[13]约:凑集,备办。

行过夷门,见侯生,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辞决而行①,侯生曰:“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公子行数里,心不快,曰:“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②,天下莫不闻,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③,我岂有所失哉?”复引车还,问侯生。侯生笑曰:“臣固知公子之还也。”曰:“公子喜士,名闻天下。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④,譬若以肉投馁虎⑤,何功之有哉?尚安事客⑥?然公子遇臣厚,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公子再拜,因问。侯生乃屏人间语⑦,曰:“嬴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⑧,而如姬最幸⑨,出入王卧内,力能窃之⑩。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如姬资之三年,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敬进如姬。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13],顾未有路耳[14]。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15],如姬必许诺,则得虎符夺晋鄙军,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16]。”公子从其计,请如姬。如姬果盗晋鄙兵符与公子。

①辞决:告辞诀别。决,同“诀”,多指不易再见的离别。②备:完备,周到。③曾:竟,却。④他端:其他办法。⑤馁虎:饥饿的老虎。⑥尚安事客:还要宾客干什么用?尚,还;安,何;事,用。⑦屏人:让旁人离开。屏,使退避。间语:秘密地谈话。间,私。⑧兵符:古代调发军队的凭证。用铜铸成虎形,背有铭文,剖为两半,右半留中央,左半授予统兵将帅,调兵时由使臣持符验合后生效,又称铜虎符。卧内:卧室。⑨幸:受宠爱。⑩力:尽力。资:蓄积。为:对、向。[13]无所辞:没有可推辞的,不会推辞。[14]顾:只是。路:指行动的机会。[15]诚:如果。[16]五霸之伐:如同春秋五霸的功绩。五霸,春秋时在诸侯中势力强大,称霸一时的五个诸侯盟主。其说不一,通行的说法是指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伐,功劳、功绩。

公子行,侯生曰:“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①,以便国家②。公子即合符③,而晋鄙不授公子兵而复请之④,事必危矣。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俱,此人力士。晋鄙听,大善;不听,可使击之。”于是公子泣。侯生曰:“公子畏死邪?何泣也?”公子曰:“晋鄙嚄唶宿将⑤,往恐不听,必当杀之,是以泣耳,岂畏死哉?”于是公子请朱亥。朱亥笑曰:“臣乃市井鼓刀屠者⑥,而公子亲数存之⑦,所以不报谢者,以为小礼无所用。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⑧。”遂与公子俱。公子过谢侯生⑨。侯生曰:“臣宜从,老不能。请数公子行日⑩,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以送公子。”公子遂行。

①《孙子兵法·九变篇》:“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涂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这里所说的意思是,将领统兵作战时,有机断处置的权力,不是一切都要请示国君。②便:便利,有利。③即:即使。④复请之:再向魏王请示。⑤嚄唶(zè,仄)宿将:勇猛强悍,富有经验的老将。嚄唶,形容气概豪迈,无所顾忌。《正义》引《类声》云:“嚄,大笑。唶,大呼。”⑥市井:市场。鼓刀:屠宰牲畜时击刀作声,称为“鼓刀”。⑦存:问候。⑧效命之秋:贡献生命的时候。⑨过谢侯生:去向侯生告辞。过,去。⑩数:计算。北乡自刭:面向北方刎颈自杀。乡,通“向”,面向;刭:用刀割脖子。送:致,答谢的意思。

至邺,矫魏王令代晋鄙①。晋鄙合符,疑之,举手视公子曰:“今吾拥十万之众,屯于境上,国之重任,今单车来代之②,何如哉?”欲无听。朱亥袖四十斤铁椎③,椎杀晋鄙,公子遂将晋鄙军。勒兵④,下令军中曰:“父子俱在军中,父归;兄弟俱在军中,兄归;独子无兄弟,归养⑤。”得选兵八万人⑥,进兵击秦军。秦军解去⑦,遂救邯郸,存赵。赵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于界,平原君负韊矢为公子先引⑧。赵王再拜曰:“自古贤人未有及公子者也。”当此之时,平原君不敢自比于人。公子与侯生决,至军,侯生果北乡自刭。

①矫:假传(命令)。②单车:指只有所乘车辆而无随护的兵车。③袖:藏在袖中。④勒:约束、整顿。⑤归养:回家奉养父母。⑥选兵:选出的精兵。⑦解:解除。⑧负韊矢:背着盛满箭支的囊袋。韊,盛箭的囊袋。

魏王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矫杀晋鄙,公子亦自知也。已却秦存赵,使将将其军归魏①,而公子独与客留赵。赵孝成王德公子之矫夺晋鄙兵而存赵②,乃与平原君计,以五城封公子。公子闻之,意骄矜而有自功之色③。客有说公子曰:“物有不可忘,或有不可不忘。夫人有德于公子,公子不可忘也;公子有德于人,愿公子忘之也。且矫魏王令,夺晋鄙兵以救赵,于赵则有功矣,于魏则未为忠臣也。公子乃自骄而功之,窃为公子不取也。”于是公子自立责,似若无所容者。赵王埽除自迎④,执主人之礼,引公子就西阶⑤。公子侧行辞让⑥,从东阶上。自言罪过,以负于魏,无功于赵。赵王侍酒至暮,口不忍献五城⑦,以公子退让也。公子竟留赵。赵王以鄗为公子汤沐邑⑧,魏亦复以信陵奉公子。公子留赵。

①使将将其军:前“将”字,将官;后“将”字,率领。②德:感激。③骄矜:骄傲自大。自功:自己认为有功。④埽:通“扫”。⑤引公子就西阶:古代迎宾升堂的礼节规定,主人从东阶上,宾客从西阶上,以示尊敬。宾客若自谦降低身分,则与主人同从东阶升堂。就,靠近。⑥侧行:侧着身子走。表示谦让。⑦口不忍:不好开口。⑧汤沐邑:古代天子赐给诸侯的封邑,邑内的收入供诸侯来朝时斋戒自洁之用。这里是指供养生活取用的地方。

公子闻赵有处士毛公藏于博徒①,薛公藏于卖浆家②,公子欲见两人,两人自匿不肯见公子③。公子闻所在,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④,甚欢。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曰:“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⑤,公子妄人耳⑥。”夫人以告公子。公子乃谢夫人去,曰:“始吾闻平原君贤,故负魏王而救赵,以称平原君⑦。平原君之游,徒豪举耳⑧,不求士也。无忌自在大梁时,常闻此两人贤,至赵,恐不得见。以无忌从之游,尚恐其不我欲也⑨,今平原君乃以为羞,其不足从游。”乃装为去⑩。夫人具以语平原君。平原君乃免冠谢,固留公子。平原君门下闻之,半去平原君归公子,天下士复往归公子,公子倾平原君客⒀。

公子留赵十年不归。秦闻公子在赵,日夜出兵东伐魏。魏王患之,使使往请公子⒁。公子恐其怒之,乃诫门下:“有敢为魏王使通者⒂,死。”宾客皆背魏之赵⒃,莫敢劝公子归。毛公、薛公两人往见公子曰:“公子所以重于赵,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今秦攻魏,魏急而公子不恤⒄,使秦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庙⒅,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语未及卒⒆,公子立变色,告车趣驾归救魏⒇。

①处士:指有才德而未仕或不仕的人。博徒:聚赌的人。②卖浆家:出卖酒浆的店家。③自匿:主动地隐藏起来。④间步:悄悄地步行。游:交游,交往。⑤妄:胡乱。⑥妄人:无知妄为的人。⑦称:符合,满足。⑧豪举:豪放的举动。另一说,张文虎《校刊史记集解索隐正义札记》云:“谓徒以客众为豪耳。”⑨不我欲:即“不欲我”,不要我。⑩乃装为去:于是整理行装准备离去。免冠谢:脱帽谢罪。固:坚持、坚决。⒀倾:倒出来,竭尽。⒁使使:前“使”字,派遣;后“使”字,使者。⒂这一句的意思是说:有敢于替魏王使者通报传话的。⒃之:往、到。⒄恤:体恤,顾念。⒅夷:平。⒆卒:结束。⒇告车趣驾:嘱咐车夫赶快套车。趣,通“促”,急促,赶快。

魏王见公子,相与泣,而以上将军印授公子,公子遂将①。

魏安釐三十年②,公子使使遍告诸侯。诸侯闻公子将,各遣将将兵救魏。公子率五国之兵破秦军于河外,走蒙骜。遂乘胜逐秦军至函谷关,抑秦兵,秦兵不敢出。当是时,公子威振天下③,诸侯之客进兵法,公子皆名之④,故世俗称《魏公子兵法》⑤。

秦王患之,乃行金万斤于魏⑥,求晋鄙客,令毁公子于魏王曰:“公子亡在外十年矣,今为魏将,诸侯将皆属,诸侯徒闻魏公子,不闻魏王。公子亦欲因此时定南面而王⑦,诸侯畏公子之威,方欲共立之。”秦数使反间⑧,伪贺公子得立为魏王未也⑨。魏王日闻其毁,不能不信,后果使人代公子将。公子自知再以毁废⑩,乃谢病不朝,与宾客为长夜饮,饮醇酒,多近妇女。日夜为乐饮者四岁,竟病酒而卒⒀。其岁,魏安釐王亦薨。

秦闻公子死,使蒙骜攻魏,拔二十城,初置东郡。其后秦稍蚕食魏⒁,十八岁而虏魏王⒂,屠大梁。

①将:指任为上将军之职。从“魏王见公子”到“故世俗称《魏公子兵法》”,中华书局本原作一段,今据文意分为两段。②魏安釐王三十年:即前247年。③振:通“震”。④名:署名。⑤《魏公子兵法》:《汉书·艺文志》有《魏公子》二十一篇,图十卷,今佚。⑥行:行贿。⑦南面:古代帝王之位面向南,故称居帝王位为“南面”。⑧反间:使敌人间谍为我所用。⑨未:相当于“否”。⑩再以毁废:再次因毁谤而被废黜。谢病:托脱有病。醇酒:厚酒,烈性酒。⒀病酒:饮酒过量而病。⒁稍:渐渐地。⒂十八岁:指无忌死后十八年即前225年。魏王:指魏王假。

高祖始微少时①,数闻公子贤。及即天子位,每过大梁,常祠公子②。高祖十二年③,从击黥布还④,为公子置守冢五家⑤,世世岁以四时奉祠公子。

①微少:微贱。指刘邦尚未发迹时。②祠:祭祀。③高祖十二年:即前195年。④从击黥布还:从击败叛将黥布的前线回来。⑤守冢:看守坟墓。

太史公曰:吾过大梁之墟①,求问其所谓夷门。夷门者,城之东门也。天下诸公子亦有喜士者矣,然信陵君之接岩穴隐者②,不耻下交,有以也③。名冠诸侯,不虚耳。高祖每过之而令民奉祠不绝也。

①墟:废墟。②岩穴隐者:居在深山野谷的隐士。这里泛指住在不被人注意的各个角落的隐士。③有以:有道理。以,道理、原因。

二、平原君列传翻译及注释

毛遂自荐【解释】:毛遂自我推荐。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

【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记载:秦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平原君去楚国求救,门下食客毛遂自动请求一同前去。到了楚国,毛遂挺身而出,陈述利害,楚王才派兵去救赵国。

【示例】:我作~,居然被校长核准了。这样才勉强捱过难关。

◎邹韬奋《经历·深挚的友谊》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三、平原君列传原文及翻译

很多酒里也会被添加其他东西,血就是其中一种。添加了血的酒,就是血酒。

滴入血的酒,多于盟誓时饮用,即所谓“歃血为盟”。在影视剧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帮派结伙,或者部落举行仪式时喝血酒。

血酒里用的血,多是公鸡血,也可以用其他动物的血。《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里,毛遂就对楚王的左右说:“取鸡狗马之血来。”

四、平原君列传阅读答案

短锥处囊半寸锋的典故是来自于《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里的故事,“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未立见……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后用脱颖而出比喻才能完全显露出来。

五、平原君列传节选

24史中单独列传的人物有许多的,如史记中的伯夷列传、司马穰苴列传、伍子胥列传,商君列传,苏秦列传、张仪列传、穰侯魏冉列传,孟尝君列传、平原君列传。、春申君列传、魏公子列传、乐毅列传、田单列传、吕不韦列传、李斯列传、蒙恬列传,汉书中的霍光列传、王充列传、蔡伦列传,司马相如列传、杨雄列传等等数不胜数。

六、平原君列传重点字词翻译

重量、重要、举重、重新、重心、敬重、沉重、轻重、隆重、重复、笨重

“重”,普通话读音为zhòng、chóng,最早见于甲骨文时代。

详细释义

1.

形会意兼形声。金文字形,从东,从壬(tǐng),东亦声。壬,挺立。东,囊袋。人站着背囊袋,很重。《说文》:“重,厚也。”徐锴:“壬者,人在土上,故为厚也。”本义:分量大,与“轻”相对。

2.

形同本义。

重,厚也。从王,東声。王者安土不迁之意。

《说文》

引重致远。

《易·系辞》

权然后知轻重。

《孟子》

重币也。

《战国策·齐策四》

重于九鼎。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花重锦官城。

《春夜喜雨》

3.

形又如:重器(象征国家政权的宝器);重绢(厚重的好绢);军令重于山;沉重(分量大;程度深);笨重(庞大沉重);过重(行李、信件等超过规定的重量);重负荷;重囚(指犯有重罪的囚犯);重孝(最重的丧服)。

4.

形指音强。

宫谓之重。

《尔雅》

其声重厚,如君之德。

《汉书·律历志》

5.

形又如:重读;重音。

6.

形大。

引重鼎不程其力。

《礼记·儒行》

天下重物也,而不以害其生,又况于它物乎?

《吕氏春秋》

权重也。

《韩非子·五蠹》

以求重价。

《病梅馆记》

7.

形又如:重赀(数量很大的钱财);重科(重大的罪);重寄(重大的付托);重才(大才);重治(大治);重柄(大权);重星(大星);重德(大德)。

8.

形庄重,慎重。

存之欲其重。

《柳河东集》

9.

形又如:重人(稳重谨慎的人);重迟(稳重,持重);重固(稳固);重誓(庄重的誓言);重毅(庄重坚毅);重诺(信守诺言);重始(慎重于事物、行为的开始);重详(慎重思考);重慎(慎重);重举(举动慎重)。

10.

形重要;紧要。

总兹戎重。

《与陈伯之书》

重于社稷。

《五人墓碑记》

重于三十年前。

《序》

11.

形又如:重列(重要的位次,要职);重位(重要职位,高位);重路(重要的行政区域);重质(重要人质);重职(重要官职)。

12.

形贵重;尊贵。

珍器重宝。

《过秦论》

13.

形又如:重客(贵客);重敬(敬重);重礼(尊重礼仪);重直(犹高价);重货(指金银等贵重财物);重钜(昂贵)。

14.

形浓厚;浓重。如:重色(指深浓的颜色);重冰(指厚的冰层);重意(深情厚意);重碧(深绿色)。

七、平原君列传原文及翻译注释

复维的意思就是失去地位的君主重新掌权。

《仪礼·士冠礼》:“宾右手执项,左手执前进容,乃祝坐如初,乃冠,兴,复位。”

汉·班固《东都赋》:“西都宾矍然失容……捧手欲辞,主人曰:‘复位!今将授子以五篇之诗。’”

《史记·平原君列传》:“三去相,三复位,封於东武城。”

清·管同《楚昭王论》:“蓝尹之於昭王也,分则君臣,而始也覩其一战而败,遂至靳一舟而不与,继又不知愧耻,而辨言以求复位。”

八、平原君列传文言现象

平原君入秦的原因在《范睢列传》里说的很清楚:平原君畏秦,且以为然。 1、平原君害怕秦国,不敢不去 2、平原君以为秦昭王的邀请是真诚的 故事背景:秦昭王的丞相范睢早年受了魏齐的迫害,范睢逃往秦国最终做了丞相,秦昭王要为范睢报仇,欲杀魏齐,而魏齐此时正在赵国平原君府上。

秦昭王写信邀请平原君入秦,以此为人质要挟赵国交出魏齐。 当然此事我觉得可能还有阴谋论。

赵胜养门客无数,善于收买人心,位列战国四公子,那时候的人是要脸面要名节的,赵胜知道秦国的目的是魏齐的人头,不交魏齐赵国有难,自己也危险。而交出魏齐,赵胜出卖朋友的恶名就传遍天下。

所以赵胜可能故意入秦,既无生命威胁,又避免亲自交出魏齐的尴尬。

这样魏齐要么为救赵胜自杀,要么被赵国人杀了赎回平原君,总之平原君不必亲自动,又不会得罪秦国。

而另一方面,秦昭王仅仅是为丞相范睢报一个陈年旧仇,并不是为了国家重大利益,就敢绑票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平原君,最后还得手了,魏齐也自杀了。可见此时的秦国已经强大到近乎随心所欲了。 一点个人见解。

九、平原君列传原文

史记七十列传目录

061.卷六十一·伯夷列传第一

062.卷六十二·管晏列传第二

063.卷六十三·老子韩非列传第三

064.卷六十四·司马穰苴列传第四

065.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第五

066.卷六十六·伍子胥列传第六

067.卷六十七·仲尼弟子列传第七

068.卷六十八·商君列传第八

069.卷六十九·苏秦列传第九

070.卷七十·张仪列传第十

071.卷七十一·樗里子甘茂列传第十一

072.卷七十二·穰侯列传第十二

073.卷七十三·白起王翦列传第十三

074.卷七十四·孟子荀卿列传第十四

075.卷七十五·孟尝君列传第十五

076.卷七十六·平原君虞卿列传第十六

077.卷七十七·魏公子列传第十七

078.卷七十八·春申君列传第十八

079.卷七十九·范雎蔡泽列传第十九

080.卷八十·乐毅列传第二十

081.卷八十一·廉颇蔺相如列传第二十一

082.卷八十二·田单列传第二十二

083.卷八十三·鲁仲连邹阳列传第二十三

084.卷八十四·屈原贾生列传第二十四

085.卷八十五·吕不韦列传第二十五

086.卷八十六·刺客列传第二十六

087.卷八十七·李斯列传第二十七

088.卷八十八·蒙恬列传第二十八

089.卷八十九·张耳陈馀列传第二十九

090.卷九十·魏豹彭越列传第三十

091.卷九十一·黥布列传第三十一

092.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

093.卷九十三·韩信卢绾列传第三十三

094.卷九十四·田儋列传第三十四

095.卷九十五·樊郦滕灌列传第三十五

096.卷九十六·张丞相列传第三十六

097.卷九十七·郦生陆贾列传第三十七

098.卷九十八·傅靳蒯成列传第三十八

099.卷九十九·刘敬叔孙通列传第三十九

100.卷一百·季布栾布列传第四十

101.卷一百一·袁盎晁错列传第四十一

102.卷一百二·张释之冯唐列传第四十二

103.卷一百三·万石张叔列传第四十三

104.卷一百四·田叔列传第四十四

105.卷一百五·扁鹊仓公列传第四十五

106.卷一百六·吴王濞列传第四十六

107.卷一百七·魏其武安侯列传第四十七

108.卷一百八·韩长孺列传第四十八

109.卷一百九·李将军列传第四十九

110.卷一百十·匈奴列传第五十

111.卷一百一十一·卫将军骠骑列传第五十一

112.卷一百一十二·平津侯主父列传第五十二

113.卷一百一十三·南越列传第五十三

114.卷一百一十四·东越列传第五十四

115.卷一百一十五·朝鲜列传第五十五

116.卷一百一十六·西南夷列传第五十六

117.卷一百一十七·司马相如列传第五十七

118.卷一百一十八·淮南衡山列传第五十八

119.卷一百一十九·循吏列传第五十九

120.卷一百二十·汲郑列传第六十

121.卷一百二十一·儒林列传第六十一

122.卷一百二十二·酷吏列传第六十二

123.卷一百二十三·大宛列传第六十三

124.卷一百二十四·游侠列传第六十四

125.卷一百二十五·佞幸列传第六十五

126.卷一百二十六·滑稽列传第六十六

127.卷一百二十七·日者列传第六十七

128.卷一百二十八·龟策列传第六十八

129.卷一百二十九·货殖列传第六十九

130.卷一百三十·太史公自序第七十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