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平原地区地震严重么
平原会地震。地震以发生地震的震源为中心向周围扩散,震级由里向外递减,理论上是同一震级的地域在同一个圆上。平原地区会发生地震,而且平原地区的地震威力更大,所辐射的范围也更大。
二、平原地区发生地震的可能性
平原会发生地震,只是概率不大。
平原地区地下的地壳并不是稳定的,有的地方曾经存在断层但是由于长期的侵蚀和沉积作用使得断层表面被磨平,但在平整的地表下部地壳的断层由于受不到外力的影响依旧保持原有的状态。当这些断层开始活跃就会产生地震。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全球有85%的地震发生在板块边界上,仅有15%的地震与板块边界的关系不那么明显。而地震带是地震集中分布的地带,在地震带内地震密集,在地震带外,地震分布零散。
三、平原地区地震最高会几级
唐山属于冲积平原为什么也会地震?构造地震由于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的地震称为构造地震。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破坏力也最大,约占全世界地震的90%以上。
四、平原地区地震前兆
一.地震前兆:
1.动物异常
牛、马、驴、骡:惊慌不安、不进厩[jiù]、不进食、乱闹乱叫、打群架、挣断缰绳逃跑、蹬地、刨地、行走中突然惊跑。
猪:不进圈、不吃食、乱叫乱闹、拱圈、越圈外逃。
羊:不进圈、不吃食、乱叫乱闹、越圈逃跑、闹圈。
狗:狂吠不休、哭泣、嗅地扒地、咬人、乱跑乱闹、叼着狗崽搬家、警犬不听指令。
猫:惊慌不安、叼着猫崽搬家上树。
兔:不吃草、在窝内乱闹乱叫、惊逃出窝。
鸭、鹅:白天不下水、晚上不进架、不吃食、紧跟主人、惊叫、高飞。
2.气象异常
人们常形容地震预报科技人员是“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这的确有道理。地震之前,气象也常常出现反常。主要有震前闷热,人焦灼烦躁,久旱不雨或阴雨绵绵,黄雾四散,日光晦暗,怪风狂起,六月冰雹(飞雪)等等
3.地声异常
地声异常是指地震前来自地下的声音。其声有如炮响雷鸣,也有如重车行驶、大风鼓荡等
4.地光异常
地光异常指地震前来自地下的光亮,其颜色多种多样,可见到日常生活中罕见的混合色,如银蓝色、白紫色等,但以红色与白色为主;其形态也各异,有带状、球状、柱状、弥漫状等。一般地光出现的范围较大,多在震前几小时到几分钟内出现,持续几秒钟。
5.地气异常
地气异常指地震前来自地下的雾气,又称地气雾或地雾。这种雾气,具有白、黑、黄等多种颜色,有时无色,常在震前几天至几分钟内出现,常伴随怪味,有时伴有声响或带有高温
二.地震原因:
地震是由于地球在无休止地自转和公转,其内部物质也在不停地进行分异,所以,围绕在地球表面的地壳,或者说岩石圈也在不断地生成、演变和运动,造成了地震
扩展知识:
地震活动在时间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一段时间发生地震较多,震级较大,称为地震活跃期;另一段时间发生地震较少,震级较小,称为地震活动平静期;表现出地震活动的周期性。
每个活跃期均可能发生多次7级以上地震,甚至8级左右的巨大地震。地震活动周期可分为几百年的长周期和几十年的短周期;不同地震带活动周期也不尽相同。
当然也有的地震是没有周期的。这跟地质情况有关,比如河北邢台,大约100年左右是一个周期,因为断层带的地壳是有规则的移动,当地下的能量积累到必须使地壳发生移动时,地震就发生了,这种地震是有周期的。
而绝不是所有的运动都是有规则的,规则之外的运动,就促生偶然的地震,偶然的地震往往能量巨大,瞬时引发,并不是周期内。
中国大陆东部地震活动周期普遍比西部长。东部的活动周期大约300年左右,西部为100至200年左右。
如陕西渭河平原地震带,从公元881年(唐末)到1486年606年间,就没有破坏性地震的记载。1556年华县8级大地震后几十年,地震比较活跃。1570年以后这一带就没有6级以上地震,连5级左右的地震也是很少。
五、平原有没有地震
近些年只有松原多次余震波及,真正成为地震源的还真没有过。
最近一次经历余震还是今年5月18号早上,震感比较强,没什么预兆,只是觉得床,东西,墙壁都在晃动,这样看来只要松原不发生6级以上地震,哈尔滨这边相对来说没什么大问题。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