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赵王使平原君求救于楚平原君约其门下食客文武备具翻译
〔1〕吐握:吐哺(口中所含食物)握发(头发)。周公自称“我一沐(洗头)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见《史记·鲁世家》),后世因以“吐握”形容礼贤下士。
〔2〕龙门:在今山西河津西北黄河两岸,峭壁对峙,形如阙门。传说江海大鱼能上此门者即化为龙。东汉李膺有高名,当时士人有受其接待者,名为登龙门。
〔3〕龙盘凤逸:喻贤人在野或屈居下位。《三国志·杜袭传》:“龙蟠幽薮,待时凤翔。”
〔4〕毛遂:战国时赵国平原君食客。秦围邯郸,赵王使平原君求救于楚,毛遂请求随同前往,自荐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早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随从至楚,果然说服了楚王,使其同意发兵。平原君乃以为上客(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颖:指锥芒。颖脱而出,喻才士若获得机会,必能充分显示其才能。
〔5〕倚马可待:喻文思敏捷。东晋时袁宏随同桓温北征,受命作露布文(檄文、捷书之类),他倚马前而作,手不辍笔,顷刻便成,而文极佳妙。
〔6〕王子师:东汉王允字子师,灵帝时为豫州刺史(治所在沛国谯县,即今安徽亳县),征召荀爽(字慈明,汉末硕儒)、孔融(字文举,孔子之后,汉末名士)等为从事。全句原出西晋东海王司马越《与江统书》。
〔7〕山涛:字巨源,西晋名士,竹林七贤之一。为翼州(今河北高邑西南)刺史时,搜访贤才,甄拔隐屈
〔8〕推赤心于诸贤腹中:《后汉书·光武本纪》:“萧王(刘秀)推赤心置人腹中。”
〔9〕雕虫小技:西汉扬雄称作赋为“童子雕虫篆刻”,“壮夫不为”(见《法言·吾子》)。虫书、刻符为当时学童所习书体,纤巧难工。此处乃自谦之词。
〔10〕刍荛(chú ráo除饶):割草为刍,打柴为荛,刍荛指草野之人。亦用以谦称自己的作品。
〔11〕薛:薛烛,古代善相剑者,见《越绝书外传·记宝剑》。卞:卞和,古代善识玉者,见《韩非子·和氏》。
二、赵王使平原君求救于楚平原君约其门下食客
魏国信陵君魏无忌、楚国春申君黄歇、齐国孟尝君田文、赵国平原君赵胜,是为战国四公子。
《史记》战国四公子
魏公子列传
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士以此
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千人。当是时,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
魏十余年。公子与魏王博,而北境传举烽,言“赵寇至,且入界”。魏王释博,欲召大臣谋。公子止王曰:“赵王田猎耳,非为寇也。”复博如故。王恐,心不在博。居顷,复从北方来传言曰:“赵王猎耳,非为寇也。”魏王大惊,曰:“公子何以知之?”公子曰:“臣之客有能深得赵王阴事者,赵王所为,客辄以报臣,臣以此
知之。”是后魏王畏公子之贤能,不敢任公子以国政。公子闻赵有处士毛公藏于博徒,薛公藏于卖浆家,公子欲见两人,
两人自匿不肯见公子。公子闻所在,乃闲步往从此两人游,甚欢。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曰:“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公子妄人耳。”夫人以告公子。公子乃谢夫人去,曰:“始吾闻平原君贤,故负魏王而救赵,以称平原君。平原君之游,徒豪举耳,不求士也。无忌自在大梁时,常闻此两人贤,至赵,恐不得见。以无忌从之游,尚恐其不我欲也,今平原君乃以为羞,其不足从游。”乃装为去。夫人具以语平原君。平原君乃免冠谢,固留公子。平原君门下闻之,半去平原君归公子,天下士复往归公子,公子倾平原君客。
太史公曰:吾过大梁之墟,求问其所谓夷门。夷门者,城之东门也。天下诸公子亦有喜士者矣,然信陵君之接岩穴隐者,不耻下交,有以也。名冠诸侯,不虚耳。高祖每过之而令民奉祠不绝也。
史记 孟尝君列传
孟尝君在薛,招致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皆归孟尝君。孟尝君舍业厚遇之,
以故倾天下之士。食客数千人,无贵贱一与文等。孟尝君待客坐语,而屏风后常
有侍史,主记君所与客语,问亲戚居处。
客去,孟尝君已使使存问,献遗其亲戚。
孟尝君曾待客夜食,有一人蔽火光。客怒,以饭不等,辍食辞去。孟尝君起,自
持其饭比之。客惭,自刭。士以此多归孟尝君。孟尝君客无所择,皆善遇之。人
人各自以为孟尝君亲己。
……
齐愍王二十五年,复卒使孟尝君入秦,
昭王即以孟尝君为秦相。人或说秦昭
王曰:“孟尝君贤,而又齐族也,今相秦,必先齐而后秦,秦其危矣。”于是秦昭王乃止。囚孟尝君,谋欲杀之。孟尝君使人抵昭王幸姬求解。幸姬曰:“妾原得
君狐白裘。”此时孟尝君有一狐白裘,直千金,天下无双,入秦献之昭王,更无
他裘。孟尝君患之,遍问客,莫能对。最下坐有能为狗盗者,曰:“臣能得狐白
裘。”乃夜为狗,以入秦宫臧中,取所献狐白裘至,以献秦王幸姬。幸姬为言昭
王,昭王释孟尝君。孟尝君得出,即驰去,更封传,变名姓以出关。夜半至函谷
关。秦昭王后悔出孟尝君,求之已去,即使人驰传逐之。孟尝君至关,关法鸡鸣
而出客,孟尝君恐追至,客之居下坐者有能为鸡鸣,而鸡齐鸣,遂发传出。出如
食顷,秦追果至关,已后孟尝君出,乃还。始孟尝君列此二人于宾客,宾客尽羞
之,及孟尝君有秦难,卒此二人拔之。自是之后,客皆服。(鸡鸣狗盗)孟尝君过赵,赵平原君客之。赵人闻孟尝君贤,出观之,皆笑曰:“始以薛公为魁然也,今视之,乃眇小丈夫耳。”孟尝君闻之,怒。客与俱者下,斫击杀数百人,遂灭一县以去。
……
孟尝君相齐,其舍人魏子为孟尝君收邑入,三反而不致一入。孟尝君问之,对曰:“有贤者,窃假与之,以故不致入。”孟尝君怒而退魏子。居数年,人或毁
孟尝君于齐愍王曰:“孟尝君将为乱。”及田甲劫愍王,愍王意疑孟尝君,孟尝君
乃奔。魏子所与粟贤者闻之,乃上书言孟尝君不作乱,请以身为盟,遂自刭宫门
以明孟尝君。愍王乃惊,而踪迹验问,孟尝君果无反谋,乃复召孟尝君。孟尝君因谢病,归老于薛。愍王许之。
……
后齐愍王灭宋,益骄,欲去孟尝君。孟尝君恐,乃如魏。魏昭王以为相,西
合于秦、赵,与燕共伐破齐。齐愍王亡在莒,遂死焉。齐襄王立,而孟尝君中立
于诸侯,无所属。齐襄王新立,畏孟尝君,与连和,复亲薛公。文卒,谥为孟尝
君。诸子争立,而齐魏共灭薛。孟尝绝嗣无后也。
……
太史公曰:吾尝过薛,其俗闾里率多暴桀子弟,与邹、鲁殊。问其故,曰:“孟尝君招致天下任侠,奸人入薛中盖六万余家矣。”世之传孟尝君好客自喜,名不虚矣。
史记 春申君列传
春申君既相楚,是时齐有孟尝君,赵有平原君,魏有信陵君,方争下士,招
致宾客,以相倾夺,辅国持权。春申君为楚相四年,秦破赵之长平军四十余万。五年,围邯郸。邯郸告急于楚,楚使春申君将兵往救之,秦兵亦去,春申君归。春申君相楚八年,为楚北伐灭鲁,以荀卿为兰陵令。当是时,楚复强。赵平原君使人于春申君,春申君舍之于上舍。赵使欲夸楚,为檋(jū)瑁簪,刀剑室以珠玉饰之,请命春申君客。春申君客三千余人其上客皆蹑珠履以见赵使,赵使大臱(mián)。
……
太史公曰:吾适楚,观春申君故城,宫室盛矣哉!初,春申君之说秦昭王,及出身遣楚太子归,何其智之明也!后制于李园,旄矣。语曰:“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春申君失朱英之谓邪?
史记 平原君虞卿列传
平原君赵胜者,赵之诸公子也。诸子中胜最贤,喜宾客,宾客盖至者数千人。平原君相赵惠文王及孝成王,三去相,三复位,封于东武城。
……
平原君家楼临民家。民家有躄者,盘散行汲。平原君美人居楼上,临见,大笑之。明日,躄者至平原君门,请曰:“臣闻君之喜士,士不远千里而至者,以君能贵士而贱妾也。臣不幸有罢癃之病,
而君之后宫临而笑臣,臣原得笑臣者头。”平原君笑应曰:“诺。”躄者去,平原君笑曰:“观此竖子,乃欲以一笑之故杀吾美人,不亦甚乎!”终不杀。居岁余,宾客门下舍人稍稍引去者过半。平原君怪
之,曰:“胜所以待诸君者未尝敢失礼,而去者何多也?”门下一人前对曰:“以
君之不杀笑躄者,以君为爱色而贱士,士即去耳。”于是平原君乃斩笑躄者美人
头,自造门进躄者,因谢焉。其后门下乃复稍稍来。是时齐有孟尝,魏有信陵,楚有春申,故争相倾以待士。
……
太史公曰:平原君,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也,然未睹大体。鄙语曰”利令智昏”,平原君贪冯亭邪说,使赵陷长平兵四十余万众,邯郸几亡。
三、平原君赵胜者,赵之诸公子也
历史上,有“四君子”称号的是“战国四君子”,也称“战国四公子”,分别是他们分别是信陵君魏无忌,春申君黄歇,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
魏国公子信陵君无忌,是魏昭王的小儿子,魏安嫠王的异母兄弟,他为人仁厚并礼贤下士,因为有他,其他国家十多年不敢动魏国的心思。
魏安嫠王二十年,秦昭王进兵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王向魏国请求救兵,但魏王害怕秦国,下令大将晋鄙率十万大军停留在邺地,名为救赵,实际上持两端以观望。
信陵君在多次劝魏王出兵没能奏效的情况下,不得已设计偷窃兵符假托皇命救助赵国,在历史上留下了一段“信陵君窃符救赵”的英雄佳话。
楚国公子春申君黄歇,以辩才扬名,四公子中唯一不是王室之中的人。
四、赵王和平原君的关系
1、毛遂自荐的主人公是毛遂。毛遂在平原君选备人物去楚时,自赞自荐,并以囊锥为喻,说如让自己处于囊中,早已脱颖而出。在平原君与楚王谈判时,毛遂威言并加,才华毕露,谈判得以成功。
2、平原君因此认识了毛遂的一言有重于九鼎的能耐。后遂用毛遂自荐谓自我推荐,自告奋勇。用锥处囊、锥在囊、等称誉才华或有才华之人,写其才华未得显露或得以施展。
五、赵王使平原君求救于楚平原君那两个成语
大概是下面这些:
〔1〕吐握:吐哺(口中所含食物)握发(头发)。周公自称“我一沐(洗头)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见《史记·鲁世家》),后世因以“吐握”形容礼贤下士。
〔2〕龙门:在今山西河津西北黄河两岸,峭壁对峙,形如阙门。传说江海大鱼能上此门者即化为龙。东汉李膺有高名,当时士人有受其接待者,名为登龙门。
〔3〕龙盘凤逸:喻贤人在野或屈居下位。《三国志·杜袭传》:“龙蟠幽薮,待时凤翔。”
〔4〕毛遂:战国时赵国平原君食客。秦围邯郸,赵王使平原君求救于楚,毛遂请求随同前往,自荐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早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随从至楚,果然说服了楚王,使其同意发兵。平原君乃以为上客(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颖:指锥芒。颖脱而出,喻才士若获得机会,必能充分显示其才能。
〔5〕倚马可待:喻文思敏捷。东晋时袁宏随同桓温北征,受命作露布文(檄文、捷书之类),他倚马前而作,手不辍笔,顷刻便成,而文极佳妙。
〔6〕王子师:东汉王允字子师,灵帝时为豫州刺史(治所在沛国谯县,即今安徽亳县),征召荀爽(字慈明,汉末硕儒)、孔融(字文举,孔子之后,汉末名士)等为从事。全句原出西晋东海王司马越《与江统书》。
〔7〕山涛:字巨源,西晋名士,竹林七贤之一。为翼州(今河北高邑西南)刺史时,搜访贤才,甄拔隐屈
〔8〕推赤心于诸贤腹中:《后汉书·光武本纪》:“萧王(刘秀)推赤心置人腹中。”
〔9〕雕虫小技:西汉扬雄称作赋为“童子雕虫篆刻”,“壮夫不为”(见《法言·吾子》)。虫书、刻符为当时学童所习书体,纤巧难工。此处乃自谦之词。
〔10〕刍荛(chú ráo除饶):割草为刍,打柴为荛,刍荛指草野之人。亦用以谦称自己的作品。
〔11〕薛:薛烛,古代善相剑者,见《越绝书外传·记宝剑》。卞:卞和,古代善识玉者,见《韩非子·和氏》。
六、赵王使平原君求救于楚 平原君
赵王使平原君求救于楚,平原君约其门下食客文武备具者二十人与之俱,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毛遂自荐于平原君。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③,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
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乃脱颖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
七、秦之国邯郸,赵王使平原君求救
毛遂是赵孝成王时期平原君门客。
毛遂是战国时期赵国平原君的门客,秦国攻打赵国,平原君奉命到楚国求救,毛遂请求随同前往,到了楚国平原君与楚王商谈,自日出迄曰中而不决,并没有结果。毛遂挺身而出,陈述厉害,终使楚王歃血定盟,答应派春申君带兵去救赵国,联合抗秦。
八、赵王使平原君求救于楚平原君约其门下食客文武备具
赵王拍平原君想楚国求救,平原君约请他自己门下二十个具备文才武略的食客和他一起去,得到了十九人,其余的不可取。毛遂向平原君推荐自己。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