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平原微丘区选线原则
一、直线设计
直线是平面线形设计的基本要素之一,具有距离短、易布设等特点,在公路中使用最为广泛。两点之间以直线为最短,给人以短捷、直达的良好印象,加之汽车在直线上行驶受力简单,方向明确,驾驶操作简易。但直线线形缺乏灵活性,大多难于与地形、地物相协调;强定直线,往往造成工程量大,破坏自然条件。过长的直线易使驾驶人员感到单调、疲倦,难以目测车间距离,易于产生尽快驶出直线的急路躁情绪。长直线还容易导致致高速行驶,危及交通安全。
下述路段可适宜采用直线:
(1)不受地形、地物限制的平坦地区或山间的开阔谷地;
(2)市镇及其近郊,或规划方正的农耕区等以直线条为的地区;
(3)长大桥梁、隧道等式逻辑构造物物路段;
(4)路线交叉点其前后;
(5)双车道公路提供超车的路段。
在设计中,过长和过短的直线都不是好的线形。因此对直线的最大和最小长度都要加以限制。
1直线的最大长度
关于直线的极限长度(最大与最小长度),从理论上求解是非常困难的,主要应根据驾驶人员的视觉效果和心理上的承受能力来确定,目前尚在研究中。各国都从经验出发,通过调查确定限制最大直线长度。如德国规定不超过计算行车速度(Km/h)的20倍,原苏联规定为8km,美国为3mile(4.83km)。我国已建成的位于平原微丘区的十多条高速公路的直线长不超过3200m;沈大高速公路多处出现5km至8km的长直线,最大13km。据国内外调查研究结果,最大直线长度为以汽车按计算行车速行驶70s左右的距离控制为宜。
经过对不同路段,按100km/h的行驶车速对驾驶人员和乘客调查其心理反应和感受,有如下结果:
(1)位于城市附近的道路,作为城市干道的一部分,由于路旁高大建筑和多彩的城市风光,无论路基高低均被纳入视线范围,驾驶员和乘客无直线过长希望驶出的不良反应;
(2)位于乡间平原区的公路,随季节和地区不同,驾驶人员有不同反应。北方的冬季,绿色枯萎,景色单调,太长的直线使人情绪被纳入受到影响。夏天稍许改善一些,但驾驶人员加速行驶希望尽快驶完直线的心理普遍存在;
(3)位于大戈壁,大草原的公路,直线长度可达数十公里,司乘人员极度疲劳。车速超过设计速度很多。但在这种特殊的地形条件下,除了直线别无其它选择,人为设置弯道不但不能改善其单调,反而增加路线长度。
由此看来,直线的最大长度,在城镇附近或其它景色有变化的地点大于20v是可以接受的;在景色单调的地点最好控制在20v以内;而在特殊的地理条件下应特殊处理,若作某种限制看来是不现实的。直线 的最大长度应与地形相适应,与景观相协调,不强定长直线,也不硬性设置不必要的曲线。
当采用长的直线形时,为弥补景观单调之缺陷,应结合沿线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并注意下述问题:
(1)在长直线上纵坡不宜过大,因长直线再加下陡坡行驶更易导致高速度;
(2)长直线与大半径,凹形竖曲线组合为宜,这样可以使生硬呆板的直线得到一些缓和;
(3)道路两侧地形过于空旷时,宜采取植不同树或设置一定建筑雕广告牌等措施,以改善单调的景观。
(4)长直线或长下坡尽头的平曲线,除曲线半径、超高、视距等必须合规定外,还必须采取设置标志、增加路面抗滑能力等安全措施。
2直线的最小长度
考虑到线形的连续和驾驶的方便,相邻两曲线之间应有一定的直线长度。
(1)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
互相通视的同向曲线间若插以短直线,容易产生把两个曲线看成是一个曲线的错觉,破坏了线形的连续性,易于造成驾驶操作的失误,设计中应尽量避免。由于这种线形组合所产生的缺陷是来自驾驶员的错觉,所以若将两曲线拉开,也就是限制中间直线的最短长度,使对向曲线在驾驶员的视觉以外则可以避免上述缺点。大量的观测资料证明,行车速度愈高,司机愈是注视远处的目标,这个距离在数值上大约是计算行车速度v(以km/h计)的6倍(以m计),所以同向曲线间的最短直线长度以不小于6v为宜。这种要求在车速较高的道路(v≥60km/h)上宜尽可能保证,而对于低速道路(v≤40km/h)的2倍为宜。在受到条件限制时, 宜将在同向曲线间插入大半径曲线或将两曲线作成复曲线、卵形曲线或C形曲线。
(2)反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
两相反圆曲线之间,考虑到为设置超高和加宽缓和的需要以及驾驶人员转向操作的需要,其间的直线最小长度(以m计)以不小于计算行车速度(以km/h计)的2倍为宜。当直线两端高设有缓和曲线时,可直接相连构成S曲线,即两个反向圆曲线用缓和曲线直接相连。
三、四级公路上,两相邻反向曲线无超高、无加宽时,可径相衔接;无超高有加宽时,中间应没有长度不小于10m的加宽缓和段。工程特殊因难的山岭重丘区,三、四公路设置超高时,中间直线长度不得小于15m。
(3)相邻回头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
回头曲线是指山区公路为克服高差在同一坡面上回头展线时所采用的曲线。两回头曲线间,由一个回头曲线的终点到下一个回头曲线起点的距离,在二、三、四级公路上应分别不小于200m、150m和100m。
二、圆曲线
各级公路和城市道路不论转角大小均应设置平曲线,而圆曲线是平面线形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平面线形中的单曲线、复曲线、虚交点曲线和回头曲线等,一般都包括有圆曲线:圆曲线由于与地形适应性强、可循性好、线形美观和易于测设等优点,使用十分普遍
二、平原微丘区一级公路合成坡度的限制值为10
公路沥青路面的坡度分“横坡度”“纵坡度”。
横坡度是路基(路面)横断方向的坡度,一般的为2%,是为了便于排水,特别是在纵向坡度较小时就显得尤其重要了;在弯道上,为了抵消离心力,需要设超高,即内弯低,外弯高。纵坡度是路基(路面)纵向的坡度,也即平常我们所说的路线的坡度,坡度不宜太小(不利于排水),不宜过陡(不利于行车及安全),同时对其坡长还有一定的限制。计算时,就用高差除以水平距离,即得到坡度值,都是用百分比表示的。
各级公路的最大纵坡值:
平原微丘(%) 山岭重丘(%)
高速 3 , 5
一级 4 , 6
二级 5 , 7
三级 6 , 8
四级 6 , 9
三、平原微丘区和山岭重丘区
四级公路是一种路面等级最低的公路,在公路等级排名中位居第五,在三级公路之下,主要功能是连接县级行政区和乡级行政区,作为联络乡镇街村的地方支线公路。四级公路的主要特征是道路设施简陋、路面宽度和笔直程度有限、路面质量低、依山傍水而建、坡陡弯急,一般只铺设简易水泥混凝土,是次干路和支路的主体。[1]
四级公路以服务县镇的郊区乡村为主
技术标准
平原微丘:计算行车速度60km/h,行车道宽度:3.75m,路基宽度一般值7.5m,变化值7.0m,极限最小半径38m,停车视距40m,最大纵坡9%。
公路等级标准参数图表
山岭重丘:计算行车速度20km/h,路基宽度5.5m,极限最小半径25m停车视距20m,最大纵坡9%。最小纵坡0.3%。 (上一个设计中,最大纵坡为12)
直线最大长度:1000米(左右),最小长度:同向曲线间40米(左右)反向曲线间无超高加宽可相接,无超高有加宽须10m以上缓和段。有超高时不小于15m。相邻回头曲线间直线不小于100(80)m。
圆曲线:最大超高8%,超高时一般最小半径30m,极限最小半径15m,不超高时最小半径150m,最大半径10000m。
缓和曲线(一般使用回旋线)长度最小值:计算速度50km/h时为35m,50km/h时为70m。
不设缓和曲线的最小圆曲线半径:360m。
平曲线最小长度:设计速度50km/h时为140m,60km/h时为170m。
转角等于或小于7度时的平曲线长度。设计速度20km/h的一般值280/转角。低限值40m。设计速度40km/h的一般值 500/转角。低限值70m。
直线最大长度:设计速度30km/h的为400m,直线最小长度同向曲线间50m,反向曲线间40m
最短坡长:设计速度40km/h的为80m。:设计速度50km/h的为100m
最大坡长:设计速度20km/h的3%无限制,4%为1200m,5%为1000m,6%为800m,7%为600m,8%为400m,9%为200m。
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一般值200m,极限值100m。最小长度20m。
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一般值200m,极限值100m。
四级路控制坡度10%以内,最好9%以下。挖填局部4、5米皆可,坡长不用特别在意,位于海拔2000m以上或积雪冰冻地区的路段,最大纵坡不应大于8%。正常使用年限为5年。
基本特征
1、无中央隔离带,马路中央一般只设
四、平原微丘区道路总体设计原则
三级公路的技术标准是:三级公路为供汽车和非汽车交通混合行驶、以服务县、镇为主的干线公路。
双向两车道的三级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车辆折合成载货汽车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2000辆,四车道的为4000至6000辆,路基宽度在平原微丘地区为8.5至10.5米,在山岭重丘地区为7.5至9.5米,最大纵坡8%,行车限速每小时30至60公里,正常使用年限为10年。
五、平原微丘区是什么意思
石安高速起点是石家庄,终点是安阳。
石安高速公路(原石安高速,现G4京港澳高速公路石安段),是国内利用世界银行贷款额度最大(2.4亿美元)的公路建设项目之一,也是河北省"八五"期间开工建设的重点工程。石安高速公路北起石家庄市南高营,南至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芝村,全长216.05公里。全线按平原微丘区高速公路标准建设,双向四车道,概算总投资46.452亿元。
主体工程于1994年8月份开工,1997年12月全线竣工通车。
六、平原微丘区道路路基基本以( )为主
路肩是公路两侧位于行车道外缘到路基边缘,具有一定宽度的带状结构部分(包括土路肩和硬路肩)。其功能是保护路面和临时停车时使用。路肩【shoulder;verge】亦指的是位于车行道外缘至路基边缘,为保持车行道的功能和临时停车使用,并作为路面的横向支承。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当采用分离式断面或宽度>4.5m的中间带时,行车道左侧应设硬路肩,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平原微丘区,有条件时路肩宽度宜采用≥2.50m的硬路肩。最小宽度为0.5m。双幅路或四幅路中间具有排水沟的断面,应设置左侧路肩。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