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平原农业生产的突出特点?

万里旅行网 2023-08-07 07:43 编辑:admin 175阅读

一、三江平原农业生产的突出特点?

三江平原广阔低平的地貌,降水集中夏秋的冷湿气侯,径流缓慢,洪峰突发的河流,以及季节性冻融的粘重土质,促使地表长期过湿,积水过多,形成大面积沼泽水体和沼泽化植被、土壤,构成了独特的沼泽景观。

沼泽与沼泽化土地面积约240万公顷,是中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

湿生 和沼生植物主要有小叶章、沼柳、苔草和芦苇等。其中以苔草沼泽分布最广,占沼泽总面积的85%左右,其次是芦苇沼泽。土壤类型主要有黑土、白浆土、草甸土、沼泽土等,而以草甸土和沼泽土分布最广。

三江平原素以“北大荒”著称,在1949年大规模开垦前,草甸、沼泽茫茫无际,亦有成片森林,野生动物繁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里进行了大规模的农垦耕作,先后建立4个国营农场管理局、50多个大型国营农场,开垦耕地4600多万亩,“北大荒”已一跃而成“北大仓”,成为我国最大的农垦区,是小麦、大豆等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

二、三江平原农业生产容易遭受的气象灾害是?

江平原农业生产容易遭受的。象向灾害是,暴雨灾害。洪水灾害。

三、三江平原为绿色农业生产基地原因?

三江平原环境质量优良;

三江农作物虫害较少;

种植过程中化肥施用量较少

地势低洼,容易积水温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且位于高纬度,蒸发小高纬度低温,多年冻土水不容易下渗

降水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

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

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土质黏重,且具有永久性冻土层,地表水不易下渗.

四、湖南洞庭湖平原与黑龙江三江平原的农业生产特点?

同: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异:

①地理位置差异:洞庭湖平原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三江平原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②气候条件差异:洞庭湖平原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三江平原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洞。

③土地条件差异:洞庭湖平原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三江平原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五、东北平原三江平原的区别?

三江平原是东北平原的一部分。

三江平原,又称三江低地,即东北平原东北部,中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三江平原的“三江”即黑龙江、乌苏里江和松花江,三条大江浩浩荡荡,汇流、冲积而成了这块低平的沃地

东北平原可分为3个部分,东北部主要是由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冲积而成的三江平原;南部主要是由辽河冲积而成的辽河平原;中部则为松花江和嫩江冲积而成的松嫩平原

六、东北平原和农业的叙述?

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而且肥沃的黑土地,是我国大豆的主要产区

七、三江平原的别称?

三江平原别称为三江低地!

三江平原,又称三江低地,位于黑龙江省东部,北起黑龙江、南抵兴凯湖、西邻小兴安岭、东至乌苏里江,行政区域包括佳木斯市、鹤岗市、双鸭山市、七台河市和鸡西市等所属的21个县(市)和哈尔滨市所属的依兰县,境内有52个国有农场和8个森工局。总面积约10.8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862.5万人,人口密度约为79人/平方公里。三江平原的“三江”即黑龙江、乌苏里江和松花江,三条大江浩浩荡荡,汇流、冲积而成了这块低平的沃土。区内水资源丰富,总量187.64亿立方米,在低山丘陵地带还分布有252万公顷的针阔混交林。

八、关中平原农业生产的特征?

陕西地域、气候类型多样,种质资源丰富。陕北北部是中国马铃薯优势产区之一,也是设施农业、小杂粮、羊子生产基地;渭北和陕北南部是全球最大的优质苹果集中连片基地;关中是全省粮食生产和设施农业的集中区,全国唯一的奶牛、奶山羊“双奶源”基地;陕南是我国第二大富硒区、世界纬度最高的茶叶产地、传统生态养殖基地,盛产食用菌、中药材、核桃、魔芋等。

九、三江平原的形成原因?

中国三江平原是指位于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汇流处,由于长期的构造下陷和三江的泥沙堆积,所形成的低洼平坦的平原。

横亘于中部的完达山脉将平原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是沼泽化低平原,面积4万多平方公里,即狭义的三江平原或合江平原;南部是乌苏里江及其支流与兴凯湖共同形成的冲积一湖积沼泽化平原,面积8800平方公里,亦称穆棱一兴凯平原。合江平原三面环山,西为小兴安岭支脉青黑山,南为完达山支脉分水岗,东为完达山主脉那丹哈达岭。

十、三江平原的气候特征?

三江平原是指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

三江平原是松花江、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不断迁徙和泛滥所形成的冲积平原。河漫滩和第一级河流阶地构成冲积平原的主体。河漫滩极为宽阔,一、二级阶地分别高出河床平水位5-15米、15-25米,三级阶地局部地分布在残丘周围。

新生代以来地壳的大面积升降运动,在这个地区主要是沉降,直至全新世仍在间隙性下降。区内有3个沉降中心,即内外七星河;浓江和鸭绿江中上游;梧桐河、都鲁河下游。在这一带有大面积的沼泽地发育。这些沼泽是诸多自然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自然综合体,这些因素包括沼泽的地貌部位、沼泽性河流的发育、过冷过湿的气候、冻土层与不透水层的分布以及与其相适应的沼生湿生植物的生长等。

三江平原的沼泽多发育在靠近山地的低洼地区以及平原上的低洼河漫滩上。这里地势低平,坡度极缓,汇水条件好。平原上有20多条主要河流,多数河床狭窄,河道弯曲,甚至是没有明显河槽的沼泽性河流,宣泄不畅。这里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湿润阴凉,降雨集中,水量丰富,蒸发量小,无法排出,造成严重秋涝。在10月末或11月初地表水即开始冻结,形成冻层。冬季降雪量大,积雪厚40厘米,最大厚68厘米,春季冰雪融化,但因下部有粘土层、亚粘土层和地下冻层,水分不易渗透,因而加重了地表积水。

在冷湿多水的环境中,苔草、小叶樟、沼柳等沼生和湿生植物繁生,复盖率达70%以上。水、土、草交互粘结,致使这里沼泽遍布,集中连片。

三江平原的沼泽多为潜育化沼泽,约占沼泽面积的85%,泥炭沼泽少,仅占15%,但泥炭储量丰富。

三江平原的泥炭沼泽,主要散布在以下地方:浓江和鸭绿河下游;黑龙江古河道区牛轭湖及较深的洼地中;浓江--鸭绿河上游的一些闭流洼地;属于松花江古河道的青龙河滩地;萝北水城子一带的黑龙江古河道;完达山北麓、宝清县七里沁河滩地後缘及倾斜平原的洼地。泥炭是一种自然资源,可用于农业、工业和医药卫生以及建筑业;沼泽地区有发展农、林、牧、副、渔多种经营的优越条件。在土壤肥沃、日照充足、水草丰盛的地块上,可以发展农业生产,现已成为黑龙江省重要的农垦区。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