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掖丹霞的地貌特征
张掖丹霞地貌位于临泽境内, 距张掖市40千米。方圆100平方千米的祁连山北麓丘陵地带,以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白银乡为中心,海拔高度在2000米至3800米之间,东西长约40千米,南北宽约5~10千米的地方,数以千计的悬崖山峦全部呈现出鲜艳的丹绝色和红褐色,相互映衬各显其神,展示出“色如渥丹,灿若明霞”的奇妙风采的丹霞地貌。造型奇特,色彩斑斓,气势磅礴,把祁连山雕琢得奇峰突起,峻岭横生,五彩斑斓,当地少数民族把这种奇特的山景称为“阿兰拉格达”(意为红色的山)。
张掖祁连山丹霞主要由红色砾石、砂岩和泥岩组成,有明显的干旱、半干旱气候的印迹,以交错层理、四壁陡峭、垂直节理、色彩斑斓而示奇,它是一个以自然风光为主的自然风景区,集广东丹霞的悬崖峭壁、峰林石柱的奇、险、美,还兼有新疆五彩城的色彩斑斓于一体。
该地貌被《中国国家地理》“选美中国”活动评选为“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第六名。气势之磅礴、场面之壮观、造型之奇特、色彩之艳丽令人惊叹。古诗云:“高峰壁立老龙蟋,削出芙蓉作画看。”置身其中,美得使人晕眩,堪称“七彩神仙台”,比敦煌“魔鬼城”的雅丹地貌面积博大,分布广阔,气势磅礴,场面壮观,形态丰富,造型奇特,色彩艳丽,是中国干旱地区最典型的丹霞地貌,举世罕见。
二、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丹霞山的特点
丹霞山的空气很好,景色 也是挺迷人的!红色岩石被流水切割侵蚀形成的丹霞 山景观是著名的丹霞地貌,是一种陆相沉积作用形成 的。
三、丹霞地貌是由红色砂砾岩(一般认为在河流或湖泊环境中沉积形成)构成的,具有陡峭坡面的各种地貌形态形成
A、丹霞地貌是由红色砂砾岩(一般认为在河流或湖泊环境中沉积形成)构成的,红色砂岩是沉积岩,是外力作用形成,不是岩浆活动形成的,故不符合题意;
B、丹霞地貌是由红色砂砾岩(一般认为在河流或湖泊环境中沉积形成)构成的,红色砂岩是沉积岩,在外力作用下固结成岩.形成了砂岩后,经地壳上升,出露地表,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而形成丹霞地貌.所以图中的景观形成的过程是沉积成岩---地壳上升---流水侵蚀,故正确;
C、丹霞地貌是发育于侏罗纪至第三纪的水平或缓倾的红色地层中的由红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而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总称.所以丹霞地貌不是流水的堆积形成的,故不符合题意;
D、红色砂岩是沉积岩,是外力作用形成,不是变质作用形成的,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四、中国丹霞的景区特征
和本次中国丹霞捆绑申遗提名地相比,国内的现有的世界遗产中的丹霞地貌在国内均属于一般性的丹霞地貌区,除了武夷山景观较好,并有一定的丹霞地貌研究之外,其他几处世界遗产地的丹霞地貌景观一般并且研究不足,其科学价值和景观价值在国内尚不具备代表性。 中国丹霞地貌提名地与建立在丹霞地貌基础上的国内世界遗产地相比,具有以下突出特征:
(1)中国丹霞地貌提名地更具有典型性、独特性和系统性,有类型齐全、典型而独特的丹霞地貌景观,具有突出的美学价值。
(2)提名地地质构造和丹霞地貌包含了中国南方而不是个别地区从中生代以来重要的地质、环境和生物演化信息和正在进行的地质作用,能充分反映中国南方大陆地壳特定的演化历程;现有的世界自然遗产和以丹霞地貌为基础的文化遗产均不可替代这种价值。
(3)提名地具有能够反映中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物地理区的整体特征的生态系统和物种多样性,个性鲜明的丹霞生态系统在晚近地质历史时期生态演替的典型区域;孕育和保持了良好的物种多样性,为中国现有丹霞地貌区以物种多样性入选世界遗产的所有遗产地所不可比。
五、丹霞地貌是什么?
含铁钙岩石在风化水流等作用下形成的地貌。
六、丹霞地貌是红色砂岩经长期外力的影响行程的一种地貌景观,请问该红色砂岩是沉积岩还是变质岩呢?请简短解
砂岩就是沉积岩,红色砂岩同样是沉积岩。丹霞地貌形成于红色砂砾岩,属于沉积岩,不存在“浅变质的砂岩”的说法。
我的老师——地貌学家曾昭璇教授在1977年第一次把“丹霞地貌”按地貌学术语来使用。
《地质辞典》在1983年首先提出丹霞地貌定义:“指厚层、产状平缓、节理发育、铁钙质混合胶结不匀的红色砂砾岩,在差异风化、重力崩塌、侵蚀、溶蚀等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城堡状、宝塔状、针状、柱状、棒状、方山状或峰林状的地形。”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