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隆动物和它本身一模一样吗?
克隆人是不是和本尊相一模一样,就像照镜子一样?毫无疑问,克隆人的全部遗传物质都来自被克隆者的体细胞,除不到0.1%的基因来自细胞核外的基因之外,因此,克隆人将与本尊相具有99.9%以上的遗传相似性。之所以说是“遗传相似性”,是因为我们已经知道即使是同卵双生的孪生儿,具有完全相同的遗传物质来源和胚胎环境,但出生后仍有不同的特征,因此,具有不同胚胎环境的克隆人与本尊相之间肯定会有更大的不同,不可能像照镜子一样,更何况,克隆人比本尊相要年轻得多。另外,后天因素也是一大差别。如文化修养、精神面貌、心理素质等。因此,用希特勒克隆出来的克隆人不可能个个都是二战时期的希特勒。
谁知道有关于克隆的知识?
1997年2月22日,英国罗斯林研究所的科学家维尔穆特等人宣布用体细胞克隆绵羊获得成功,在世界上引起巨大震动。一时间,克隆绵羊“多利”成为动物界最耀眼的“明星”,其“咩咩”的叫声迅速响遍全球。
“克隆”是英文单词“Clone”的音译,其本身的含义是无性繁殖,即由同一个祖先细胞分裂繁殖而形成的纯细胞系,该细胞系中每个细胞的基因彼此相同。
克隆技术在现代生物学中被称为“生物放大技术”,它已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微生物克隆,即用一个细菌很快复制出成千上万个和它一模一样的细菌,而变成一个细菌群;第二个时期是生物技术克隆,比如用遗传基因DDDNA克隆;第三个时期是动物克隆,即由一个细胞克隆成一个动物。克隆绵羊“多利”由一头母羊的体细胞克隆而来,使用的便是动物克隆技术。
在自然界,有不少植物具有先天的克隆本能,如番薯、马铃薯、玫瑰等的插枝繁殖的植物。而动物的克隆技术,则经历了由胚胎细胞到体细胞的发展过程。
早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科学家以两栖动物和鱼类作研究对象,首创了细胞核移植技术。1986年,英国科学家魏拉德森用胚胎细胞克隆出一只羊,以后又有人相继克隆出牛、鼠、兔、猴等动物。这些克隆动物的诞生,均是利用胚胎细胞作为供体细胞进行细胞核移植而获得成功的。
而克隆绵羊“多利”是用乳腺上皮细胞(体细胞)作为供体细胞进行细胞核移植的,它翻开了生物克隆史上崭新的一页,突破了利用胚胎细胞进行核移植的传统方式,使克隆技术有了长足的进展。
克隆绵羊“多利”没有父亲,却有三位母亲。整个克隆过程如下:
首先,科学家从一只产自芬兰的6岁成年多塞特母绵羊A(“多利”的亲生母亲)的乳腺中取出一个本身并没有繁殖能力的普通细胞,将这个细胞的基因分离出来备用。
然后,科学家在取出另一只母绵羊B(“多利”的借卵母亲)的未受精的卵细胞,将这个卵细胞中的基因取出,换上母绵羊B的乳腺细胞的基因,形成一个含有新遗传物质的卵细胞,再将这个基因已被“调包”的卵细胞放电激活,促使它分裂发育成胚胎。
最后,当胚胎生长到一定程度时,将它植入第三只母绵羊C(“多利”的代孕母亲)的子宫中,经过正常的妊娠产下“多利”。
多利完全继承了其亲生母亲DD多塞特母绵羊的全部DNA基因特征,是多塞特母绵羊百分之百的“复制品”。
无性繁殖现象在低等植物中是存在的,而按照哺乳动物界的规律,动物的繁衍要由两性生殖细胞来完成,由于父体和母体的遗传物质在后代体内各占一半,因此后代绝对不是父母的复制品。而克隆绵羊的诞生,意味着人类可以利用哺乳动物的一个细胞大量生产出完全相同的生命体,完全打破了亘古不变的自然规律。这是生物工程技术发展史中的一个里程碑,也是人类历史上的一项重大科学突破。
克隆技术被誉为“一座挖掘不尽的金矿”,它在生产实践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潜在的经济价值十分巨大。首先,在动物杂种优势利用方面,较常规方法而言,哺乳动物克隆技术费时少、选育的种畜性状稳定;其次,克隆技术在抢救濒危珍稀物种、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可发挥重要作用,即使在自然交配成功率很低的情况下,科研人员也可以从濒危珍稀动物个体身上选择适当的体细胞进行无性繁殖,达到有效保护这些物种的目的。
动物克隆技术的重大突破,也带来了广泛的争议。克隆技术对人类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能给人类带来许多益处DD诸如保持优良品种、挽救濒危动物、利用克隆动物相同的基因背景进行生物医学研究等;另一方面,它将对生物多样性提出挑战DD生物多样性是自然进化的结果,也是进化的动力,有性繁殖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基础,而“克隆动物”则会导致生物品系减少,个体生存能力下降。
更让人不寒而栗的是,克隆技术一旦被滥用于克隆人类自身,将不可避免地失去控制,带来空前的生态混乱,并引发一系列严重的伦理道德冲突。世界各国政府和科学界已对此高度关注,采取立法等措施明令禁止用克隆技术制造“克隆人”,以保证克隆只用于造福人类,而绝非复制人类。
克隆技术大事记
1938年:德国科学家首次提出克隆设想。
1952年:科学家开始用青蛙进行克隆实验。
1970年:克隆青蛙实验取得突破,青蛙卵发育成了蝌蚪,但是在开始进食以后死亡。
1981年:科学家进行克隆鼠实验,据称用鼠胚胎细胞培育出了正常的鼠。
1984年:第一只胚胎克隆羊诞生。
1997年2月24日:英国罗斯林研究所宣布克隆羊培育成功。科学家用取自一只6岁成年羊的乳腺细胞培育成功一只克隆羊。
1998年2月23日:英国PPL医疗公司宣布,该公司克隆出一头牛犊“杰弗逊先生”。
1998年7月5日:日本科学家宣布,他们利用成年动物体细胞克隆的两头牛犊诞生。
1998年7月22日:科学家采用一种新克隆技术,用成年鼠的体细胞成功地培育出了第三代共50多只克隆鼠,这是人类第一次用克隆动物克隆出克隆动物。
1999年5月31日:美国夏威夷大学的科学家,利用成年体细胞克隆出第一只雄性老鼠。
1999年6月17日:以美藉华人科学家杨向中为首的研究小组利用一头13岁高龄的母牛耳朵上取出的细胞克隆出小牛。
2000年1月3日:美国著名华人杨向东,用体外长期培养后的公牛耳皮细胞成功克隆出6头牛犊。
2000年1月:美国科学家宣布克隆猴成功,这只恒河猴被命名“泰特拉”。
2000年3月14日:曾参与克隆小羊“多利”的英国PPL公司宣布,他们成功培育出5头克隆猪。
三个妈妈~没有爸爸的孩子就是克隆的孩子~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