毓青山的海拔高度?

万里旅行网 2023-01-18 23:48 编辑:yyns 162阅读

一、毓青山的海拔高度?

298.2-886.5米

重庆毓青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重庆市铜梁区,主要有生物景观、水文景观、地文景观、天象景观、人文景观、可借景观6大类景观。

重庆毓青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为88.75%,海拔298.2米至886.5米,规划总面积2366.53公顷,其中林地面积2345.38公顷。

二、如何理解景观连通性原理是生境破碎化的救兵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土地利用的改变潜在的造成了生境的破碎化。景观连通性原理是景观空间结构连通度指数 景观空间结构连通度指数以土地利用/覆被、景观水文属性数据、地形等空间数据为基础,在对景观类型土壤保持功能定性或定量的基础上建立。

三、长江和黄河上中下游的分段及各段的自然景观特征

河流从源地到河口,其河态、河床、坡降、流量等都是具有一定变化坝律的.所以,凡大江大河,为了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和水量资源,发展水运交通以及城镇建设等,通常将它们划分为上、中、下游.其标准往往不一,但目前大多数是根据河流地形、河道特征和水文情势等进行划分的.

黄河河长5464公里,是我国第二大河.对于黄河,根据河道流经地区的自然坏境和水文情势,将其作了上、中、下游的划分.

黄河上游长346公里,从河源至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河口镇),河流穿越青藏高原,流经峡谷,其间分布有20多个著名的峡谷.这里山高坡陡,落差大,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水多沙少、河水较清、流量均匀是该河段的水文特征.黄河流出青铜峡之后,其地势平坦开阔,进入宁夏平原和内蒙古河套平原.这里水渠纵横交错,成为黄河上游最早的农业开发区之一.

黄河中游1234公里,从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的河口镇到河南郑州桃花峪.该段河道的水文特征:由于夏秋季多暴雨,沙源丰富,多水多沙,洪峰流量大,含沙量高,成为世界有名的多沙河流.河道淤积与侵蚀河段交互出现,峡谷与宽谷相间.

黄河下游767公里,从河南郑州桃花峪到山东垦利县,由西向东流经华北平原.河道坡降小,水流平缓.加之河道宽浅散乱,泥沙淤积严重,河床逐渐升高,两岸几乎全靠大堤为屏障.河道滩面一般高出两岸地面约2―5米,有的高达10米,是世界上著名的“悬河”.

以上是黄河水利委员会划分方案,也是普通采用的方案.此外,还有一种意见,即以河源至龙羊峡(或刘家峡)为上游,龙羊峡(或刘家峡)至花园口为中游,花园口以下为下游.还有一种意见是,从河源到河口镇为上游,河口镇至三门峡为中游,三门峡以下为下游.

长江干流河道,按河道特征及流域地形,划分为上、中、下游.自宜宾至湖北宜昌称上游,长约4500km,流域面积100万km2.宜昌至江西湖口称中游,长950多km,流域面积68万km2,其中枝城至城陵矶河段,通称荆江,长约340km,其南岸有松滋、太平、藕池、调弦四口(调弦口已于1959年封堵)分泄江水入洞庭湖,与洞庭湖水系的湘、资、沅、澧汇合后,再在岳阳城陵矶汇入长江干流.长江经城陵矶后折向东北,到达武汉时有汉江汇入,再向东流至湖口又接纳鄱阳湖的赣、抚、信、饶、修等水系.湖口至长江口称下游,长938km,流域面积约12万km2.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是防汛的重点地区.

简单点说

长江:宜昌为上游

宜昌--湖口为中游

湖口以下为下游

宜昌在湖北,湖口在江西

四、石川河的水文特征

据西安市阎良区水文记录,石川河年平均径流量2.15亿立方米,河水流量极不稳定,平时水量不大,流水潺潺,清澈见底,旱时常断流。洪期为每年7至9月,有时亦于4、5月发早洪,早洪时正是两岸人民群众引水灌田的好时光。明代《临潼县志》“名胜”篇中有“谷口春涨”之记载:“栎阳西北田高,泾渠不能到,因从断塬口堤石川河水以灌之,故断塬口亦名谷口。每值春涨,无问男妇老幼,皆执锸争引,不终日而千倾弥漫,洵可乐也。”

石川河的水利资源开发利用已有2200年的历史,《史记・河渠书》记载,秦王政初年(前246),开凿的郑国渠沿荆塬入区境内,绕断塬而北,至太上皇陵东纳石川河水灌溉富平县及境内康桥、关山大部分土地,出境经富平至蒲城东南注入洛河。20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上游修建水库、河水截流,加之采石挖沙,工厂排放废水,石川河已长期断流,河床凹凸不平,多有污水,昔日的自然景观已不复存在。

五、 水文地球化学环境特征

区内地下水原生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的形成与水热条件、地形地貌、土壤植被等一系列因子密切相关。三江平原的自然条件表现为地势低平开阔,地下水径流缓慢。第四系一般元素含量较低(表5-1),微量元素含量以钛最丰富,而镉和钼含量最低;平原区湿生植物群落茂盛,大量植物落叶和残体及分布面积较广的淤泥层等,为环境中腐殖酸的富集提供了物质来源。本区气候表现为中纬度温凉半湿润气候特征,降水较为集中(6~9月),季节冻土存在时间长。这一特定的自然条件决定了本区物理风化和淋溶作用较强,所以主要元素来源于大气降水、包气带及含水介质中。因此,形成了多数元素贫乏、腐殖酸丰富、弱酸性还原的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环境(主要环境特征见表5-2)。三江平原第四系孔隙水,水化学环境背景值见表5-3。

表5-1 三江平原第四系可溶盐含量均值

表5-2 三江平原自然景观与水文地球化学环境特征

续表

(据高津等,2000)

表5-3 三江平原第四系孔隙水水化学环境背景值

pH为纯数,硬度为德国度(为非法定计量单位)。

本区土壤湿润,透气不良,潜育层发育,多属还原环境。土壤呈弱酸性,pH值多为4~7,总铁和锰、锶、镉等元素含量较高,其他元素较贫乏(表5-4)。在弱酸性条件下,钙、镁、钾、钠、铁、锰等离子易被淋溶而迁移进入含水层中。因元素和物质受自身的化学性质、含水层环境和水动力条件以及系统内外其他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多数大量迁移而浓度变低,少数不活泼而富集。由此形成地下水水化学系统中TFe、Mn、SiO2、Sr、Zn、Br腐殖酸等背景值较高;而K、I、Se、HPO4、硬度、TDS等项目数值偏低。另外,土壤中腐殖质与元素的配合作用,使土壤中的有机配合物难溶于水,这些元素被禁锢在土壤中难被生物所利用,这又造成地下水中许多元素相对贫乏的一个原因。同样,富含腐殖质胶体的天然水可以吸附大量元素而流迁,周而复始,使元素日趋贫乏。如本区的I、F、Se等贫乏,而TFe、Mn、腐殖酸富集,成为三江平原地下水水化学系统中主要环境问题。

除此而外,由于局部水文地质条件变化也出现了非地带性的弱碱性氧化环境,它分布在松花江右岸的桦川、集贤、友谊、宝清等县交界地带的盐土区。

表5-4 三江平原表层土壤可溶盐分析成果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