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戴水道景观设计公司好吗 水工研究生进去做城市水文怎么样?
可以的
这方面的工作很有价值
在说城市水文还是很好的
比如现在好多大城市下大雨时排水系统不完善就会被水淹
现在政府重视这方面工作的
很有前景
二、用自然环境的整体观点描述欧洲河流的水文特征
形成 主要是湖缘侵蚀作用:
1.原受断层作用陷落而形成低地。
2.因周围高原完整,形势封闭,后因多雨而逐渐积水成湖。
3.而后湖水逐渐侵蚀边缘,致湖水外泄出露形成
刚果盆地是个构造盆地,底部是基本上未受扰动的厚层沉积岩,形成平坦单调的地形,只有断层作用造成的一些零星分布的不高的陡崖在一定程度上打破这种单调的景观。沉积岩是在内湖沉积的。后来由于地壳上升,原始的刚果河(扎伊尔河)切穿盆地西缘,内湖才逐渐消失。现在盆地西南部的两个大湖就是它的残迹。盆地周围是相邻高原的边坡,其基底结晶岩广泛出露。
三、(1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在我国北方某山区沿河公路两侧的景观有“百里山水画廊”之称。此河
(1)春秋或秋季(2分)自行车或汽车自驾游(2分)
(2)游览路线中各种服务设施布局合理,可满足旅客需求(3分);景点紧邻道理分布,方便游客休憩、观赏(3分)。
试题分析:
(1)从景观图可以看出,沿途景观有植被、水文、地形等。我国北方春季和秋季植被和水文景观最好。图中“沿河公路”“自行车租赁”等信息说明较理想的旅游交通方式为自行车或者汽车自驾游。
(2)图中以线(沿河公路)串点(旅游景点),布局紧凑,各种服务设施完善方便,旅游资源多样,地域组合好,所以规划设计比较合理。
四、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水文的分别是什么
首先,教材通过图5.9,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地形、气候、河流流量和自然景观(主要体现为植被)做对比描述来体现。从地形图上可以看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都位于地形地势的第二级和第三级阶梯上。北方地区的西部是黄土高原,东部是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南方地区西部是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东部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南丘陵。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以秦岭-淮河为界。
第二,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仍然存在差异。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四大地理单元是为了适应地理学习和研究的需要划分的,这是一种宏观尺度的划分。应该注意即使在同一单元内也存在很大差异”。从图5.9我们可以看出,哈尔滨和北京的气候条件也有所不同。同属北方地区的东北地区与华北平原在自然景观上有显著的差异:从图5.9中可以看到“北方温带落叶阔叶林”,又从图5.10中看到东北林海雪原中被白雪覆盖的针叶林。表现出即使是在同一区域──北方地区,自然条件仍然存在巨大差异。同理,我们可以看出同属南方地区的武汉和广州的气候条件也有差异,从图中反映出的海南岛与长江流域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景观也有明显的不同。所以首先要找到南北方两大区域各自地理事物的共性,即区域的明显特征。从气候来看,北方地区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在25℃左右,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年降水量较少,主要集中在7、8月;而南方地区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接近30℃,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年降水量较多,各月降水都比较丰富。
第三,分别就上述自然地理要素在区域间进行比较。从气候上讲,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不同之处:北方地区的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而南方地区1月的平均气温在0℃以上;北方地区的年降水量明显少于南方地区,北方地区降水季节变化比较明显,南方地区的各月降水都比较丰富。教材安排设计了活动,可以从图像比较、归纳,上升为抽象的语言文字,落实教学内容要求。
秦岭-淮河以北地区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1月平均气温(高于0℃/低于0℃) 低于0℃ 高于0℃
年降水量 少 多
主要地形 高原、平原、山地 高原、盆地、平原、丘陵
继续进行活动1。分别可以比较河流流量和植被类型。教材中用长江代表南方地区的河流,用黄河代表北方地区的河流,通过分析河流流量过程线,比较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河流水文特征的差异。通过图5.9中的两幅景观图,可以看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植被类型的差异。
秦岭-淮河以北地区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河流流量 小 大
典型植被类型 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其他
第四,分析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自然差异的主要原因,突出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继续完成活动2。从植被类型来看,北方地区主要分布有落叶阔叶林和针叶林,南方地区主要分布有常绿阔叶林,表现为植物的生长要受到气候条件的制约。从河流流量来看,北方地区河流的流量小,南方地区河流的流量大,主要原因是与当地的降水量有关。因此,形成北方和南方自然差异的主导因素应当归结为气候的影响。
五、博斯腾湖的水文特征
博湖流域径流量、水位、降水量及蒸发量等要素月际变化显著;大山口径流量与博湖降水量均主要集中在夏季,分别占总量的44.82%、56.07%,四季变化分明;博湖蒸发量主要集中在春夏两季,分别占总量的33.85%、44.04%;径流量与水位的年际变化较大,水位呈现出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降水量较少,年际变化不大,蒸发量较大,呈波动上升趋势。降水量对蒸发量有抑制作用,开都河源区降水量是开都河径流量的主要补给水源;博湖水位变化受气候和人类活动影响,气候通过调节温度和降水量来改变径流量间接影响水位变化,人类活动主要通过土地开垦、跨流域引水和下游水量分配来影响水位。
1958-2009年期间,大湖区入湖总水量14.23×108m3/a,其中河流水量5.24~35.46×108m3/a(年均13.49×108m3/a),约占总水量的94.80%;降水补给0.19~1.59×108m3/a(年均0.74×108m3/a),约占5.20%;出湖总水量14.58×108m3/a,其中大湖输出水量1.37~13.61×108m3/a(年均5.88×108m3/a),占总水量的39.58%;湖面蒸发量5.94~11.66×108m3/a(年均8.70×108m3/a),约占60.42%;湖区蓄水量增量-8.97~7.74×108m3/a(年均-0.74×108m3/a),残差水量(农渠排水和地下水)-5.62~16.96×108m3/a(年均0.39×108m3/a),仅占入湖河流水量的2.89%。另外,分析表明:扬水泵站出湖水量及开都河东支入湖水量是影响博斯腾湖水量变化的主要因素。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