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五大洋?

万里旅行网 2023-02-12 16:31 编辑:yyns 84阅读

一、世界五大洋?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和南冰洋。

五大洋,全球水域的总称。旧分地球表面水域为五大区,称为五大洋。即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和南冰洋。

1、太平洋(Pacific Ocean),地球第一大洋,覆盖着地球约46%的水面以及约32.5%的总面积。太平洋跨度从南极大陆海岸延伸至白令海峡,西面为亚洲、大洋洲,东面则为美洲。南北最宽15500千米,跨越151°纬度。包括属海的面积为18134.423万平方千米。

2、大西洋地球上第二大洋。占地球表面积的近20%,原面积8221.7万平方千米,在南冰洋成立后,面积调整为7676.2万平方千米,平均深度3627米,最深处波多黎各海沟深达9219米。位于欧洲、非洲与南、北美洲和南极洲之间。

3、世界的第三大洋。位于亚洲、大洋洲、非洲和南极洲之间。包括属海的面积为7411.8万平方公里,不包括属海的面积为7342.7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20%。包括属海的体积为28460.8万立方千米,不包括属海的体积为28434万立方千米。

印度洋的平均深度仅次于太平洋,位居第二,包括属海的平均深度为3839.9米,不包括属海的平均深度为3872.4米。其北为印度、巴基斯坦和伊朗;西为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为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和马来半岛;南为南极洲。

4、北冰洋是世界最小最浅和最冷的大洋。北冰洋大致以北极圈为中心,位于地球的最北端,被欧洲大陆和北美大陆环抱着,有狭窄的白令海峡与太平洋相通;通过格陵兰海和许多海峡与大西洋相连,是世界大洋中最小的一个,面积仅为1500万平方公里 ,不到太平洋的十分之一。

它的深度为1097米,最深为5499米。古希腊曾把它叫做“正对大熊星座的海洋”。1650年,荷兰探险家W.巴伦支,把它划为独立大洋,叫大北洋。1845年,英国伦敦地理学会命名,经汉文翻译为北冰洋。洋名Arctic源于希腊语,意指正对着大熊星座的海洋。

5、南冰洋(Antarctic Ocean),也叫“南极海”、“南大洋”,是世界第五个被确定的大洋,是世界上唯一完全环绕地球却没有被大陆分割的大洋。南冰洋的水域被视为南极海,但因为海洋学上发现南冰洋有重要的不同洋流,于是国际水文地理组织于2000年确定其为一个独立的大洋,成为五大洋中的第四大洋。

二、七大洲八大洋知识点?

七大洲指地球陆地分成的七大陆地部分,即亚洲(全称亚细亚洲)(Asia)、欧洲(全称欧罗巴洲 )(Europe)、北美洲(全称北亚美利加洲)(North America)。

南美洲(全称南亚美利加洲) (South America)、非洲(全称阿非利加洲)(Africa)、大洋洲(Oceania)与南极洲(Antarctica)。

没有八大洋的说法只有五大洋:分别为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和南冰洋。

其中南冰洋为第五大洋,国际水文地理组织于2000年确定南冰洋为一个独立的大洋,成为四大洋之外的第五大洋。

国际水文地理组织定义南冰洋为以南纬60度为界的经度360度内,包围南极洲的海洋,面积2032万7千平方公里,海岸线长度为17,968公里。

三、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控制下的河流的水文特征

河流水文特征最大的差异在径流量的季节分配上,由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特点是全年温和多雨,故该地区河流水文特点是全年径流量季节分配均匀;地中海气候特点是夏季炎热干旱,冬季暖湿多雨,故该地区水文特点径流量季节分配不均匀,夏季径流量小,冬季径流量大(即夏季为枯水期,冬季为汛期)。

农业生产类型(农业地域类型),西岸温带海洋性气候地区主要是发达的商品化混合农业;南岸的地中海气候地区主要是地中海型农业。

四、大西洋的水文特征?

大西洋的水文特征具有明显区域特性 。在大气环流直接作用下,在南北副热带海区各形成一个巨大的反气旋型环流系统,北大西洋为顺时针环流,南大西洋为逆时针环流。在两大环流系统之间的海区有一支赤道逆流,其流向与南北信风相反,从西向东流。在北大西洋的中纬度海区和南大西洋的高纬度海区,又各形成一个完整的副极地气旋型环流。

大西洋赤道流是由南北信风直接作用形成,并在赤道两侧自东向西流动。南赤道流自非洲沿岸以日平均20~55千米速度向西流,流至南美巴西桑罗克角时,受陆地“尖角”作用分为两支:北支为圭亚那暖流,南支为巴西暖流 。南支厚度约100~200米。沿南美东岸南流,流至拉普拉塔河附近与福克兰寒流相汇进入西风漂流,再向东流在42°~48°间直抵非洲西南海域,主流继续随西风漂流东流;另一支流沿非洲西岸北流,形成本格拉寒流,寒流宽度、厚度较薄,流速较缓,向北直抵赤道附近,并与南赤道流相汇,构成一个南大西洋反时针的洋流系统。北赤道流始于佛得角群岛,以日平均35~40千米速度横渡大西洋,流至小安的列斯群岛附近分为两支:一支沿群岛北侧流向西北,称安的列斯暖流;另一支穿过群岛进入加勒比海,与圭亚那暖流相汇称加勒比暖流。加勒比暖流从尤卡坦海峡进入墨西哥湾,然后从佛罗里达海峡流出,称佛罗里达暖流,流至北纬35°附近与安的列斯暖流汇合称墨西哥暖流,沿北美东岸北流,至北纬40°附近又同北来的拉布拉多寒流相汇,并进入西风带东流,称北大西洋暖流。暖流呈扇形散开,流到大西洋东岸,主流转向西欧以至西北欧沿岸,并继而向东北伸展至北冰洋。另一支洋流转而向南流,沿非洲西北海岸南下形成加那利寒流,流至佛得角群岛附近又分两支,一支与北赤道流相汇,构成北大西洋顺时针洋流系统;另一支继续南下并逐渐变暖,进入几内亚湾形成几内亚暖流。几内亚暖流与进入几内亚湾的赤道逆流汇合增强了几内亚暖流的强度,使几内亚湾内常年存在着一个热低压,有助于热带季风的形成和维持。

大西洋的水文特征具有明显区域特性 。在大气环流直接作用下,在南北副热带海区各形成一个巨大的反气旋型环流系统,北大西洋为顺时针环流,南大西洋为逆时针环流。在两大环流系统之间的海区有一支赤道逆流,其流向与南北信风相反,从西向东流。在北大西洋的中纬度海区和南大西洋的高纬度海区,又各形成一个完整的副极地气旋型环流。

大西洋赤道流是由南北信风直接作用形成,并在赤道两侧自东向西流动。南赤道流自非洲沿岸以日平均20~55千米速度向西流,流至南美巴西桑罗克角时,受陆地“尖角”作用分为两支:北支为圭亚那暖流,南支为巴西暖流 。南支厚度约100~200米。沿南美东岸南流,流至拉普拉塔河附近与福克兰寒流相汇进入西风漂流,再向东流在42°~48°间直抵非洲西南海域,主流继续随西风漂流东流;另一支流沿非洲西岸北流,形成本格拉寒流,寒流宽度、厚度较薄,流速较缓,向北直抵赤道附近,并与南赤道流相汇,构成一个南大西洋反时针的洋流系统。北赤道流始于佛得角群岛,以日平均35~40千米速度横渡大西洋,流至小安的列斯群岛附近分为两支:一支沿群岛北侧流向西北,称安的列斯暖流;另一支穿过群岛进入加勒比海,与圭亚那暖流相汇称加勒比暖流。加勒比暖流从尤卡坦海峡进入墨西哥湾,然后从佛罗里达海峡流出,称佛罗里达暖流,流至北纬35°附近与安的列斯暖流汇合称墨西哥暖流,沿北美东岸北流,至北纬40°附近又同北来的拉布拉多寒流相汇,并进入西风带东流,称北大西洋暖流。暖流呈扇形散开,流到大西洋东岸,主流转向西欧以至西北欧沿岸,并继而向东北伸展至北冰洋。另一支洋流转而向南流,沿非洲西北海岸南下形成加那利寒流,流至佛得角群岛附近又分两支,一支与北赤道流相汇,构成北大西洋顺时针洋流系统;另一支继续南下并逐渐变暖,进入几内亚湾形成几内亚暖流。几内亚暖流与进入几内亚湾的赤道逆流汇合增强了几内亚暖流的强度,使几内亚湾内常年存在着一个热低压,有助于热带季风的形成和维持。

墨西哥暖流简称湾流,是世界大洋中最强大的一支暖流。一般把自佛罗里达海峡至美国东南部的哈特勒斯角段称为佛罗里达暖流;哈特勒斯角至西经45°一段称墨西哥湾暖流 ,可见墨西哥暖流并不在墨西哥湾内。自西经45°以东称北大西洋暖流 。以上3部分合起来统称湾流系统 。湾流系统中自佛罗里达海峡流出的暖流,宽度60~80千米 ,深度800米 ,暖流中央部分表层水温达30.5℃,10米深处水温为27.5℃ ,每昼夜流速为130~150千米 ,每小时平均流出暖水量约900亿吨以上,约为世界河流总径流量的20倍。暖流从海峡流出后,又有巨大的安的列斯暖流汇合,同时东北信风还不断把马尾藻海域的暖水吹来补充,以致热水量不断增多,使得暖流在沿北美大陆北流中尤其是跨越大西洋抵达西欧、北欧沿海流动中对流经海区产生着巨大增温作用。据估算,每年供给北欧1米长海岸的热量相当于燃烧6万吨煤发出的热量,使挪威沿海1月气温比同纬度带要高出15~20℃之多 ,使极圈内部分海域并不结冰,摩尔曼斯克港等成为不冻港。来自北冰洋沿拉布拉多半岛南下的洋流称拉布拉多寒流,它在纽芬兰岛东南北纬40°附近与墨西哥暖流相汇,造成这一海域经常大雾弥漫及温水性鱼群和冷水性鱼群相汇聚,形成世界有名的纽芬兰渔场。拉布拉多寒流还经常从北冰洋或格陵兰带来巨大冰山或浮冰,不仅降低海水温度,也给海上航运带来严重威胁。南大西洋海冰形成于南极大陆近岸海区,并可扩展到南纬55°以南的广大海域,甚至可漂浮到南纬40°~35°附近。估计每年从北冰洋和南极大陆边缘进入大西洋的冰量分别达900和1600立方千米。

大西洋表层海水温度的分布和变化同气温的分布、变化相联系。赤道地区水温最高,年均温为25~27℃,并从赤道向高纬逐渐降低。水温的年变幅以赤道海区最小,一般在1~3℃之间,北纬30°~50°和南纬30°~ 40°间增大到 5 ~8℃,而高纬度海区年变幅又有些变小,近北极海区约4℃ ,南极海区大约只有1℃。但受大陆气候或寒 、暖流 、锋面等因素季节变动影响明显的局部海区,表层水温的年变幅可达10℃以上。从总体来看,大西洋南北两端地形开敞,受北冰洋和南极水域的冷水和浮冰影响明显,因而其表层水温平均只有16.9℃,低于太平洋和印度洋。

大西洋表层海水平均盐度为35.9‰。在副热带海域因蒸发强盛,降水量少,盐度高达37.3‰,尤其亚速尔群岛西南的信风带内 ,平均盐度达到37.9‰ ,南纬10°~ 20°之间的巴西近岸海区年均值也达37.6‰。赤道海区因年降水量多于年蒸发量,盐度降至35.0‰左右。大洋的表层洋流对盐度分布也有影响 ,例如湾流和北大西洋暖流把盐度较高的海水输向高纬度的大洋东侧,而盐度较低的北冰洋海水(低于34)输向大洋西侧,因而高纬度大西洋东侧表层海水盐度大于西侧。南纬45°以南的西风漂流区,表层海水等盐度线几乎与纬圈平行。

洋流

大西洋的洋流南北各成一个环流系统:北部环流为顺时针方向运行,由北赤道暖流、安的列斯暖流、墨西哥湾暖流、加那利寒流组成,其中墨西哥湾暖流延长为北大西洋暖流,远入北冰洋;南部环流为反时针方向运行,由南赤道暖流、巴西暖流、西风漂流和本格拉寒流组成。在两大环流之间有赤道逆流,赤道逆流由西向东至几内亚湾,称为几内亚暖流。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