嫩江多年平均流量823.4立方米/秒。最大径流量506亿立方米(1960年)。最小径流量89.3亿立方米(1974年)。年均径流量200亿立方米。自然落差442米。流域地势,东北部高、西南部低,海拔高程136~1060米。洪水期,水面宽11000米,水深13米,流速2.5米/秒。平水期,水面宽200~500米,水深4~9米,流速0.1~0.4米/秒。水质清澈,最大含沙量659克/立方米。
大赉水文站测定:年平均流量685秒立方米,年迳流总量为216.12立方米,年迳流深度为97.4毫米,年迳流模数为3.09秒升/平方公里。历史最高洪水为1969年9月12日,洪峰流量为8810立方米秒,水位为133.31米,同年1月5日枯水流量为2.85立方米/秒,1955年江桥段年平均输沙率为0.0213公吨/秒,含沙量为0.151公斤立方米。
嫩江水系以雨水补给为主,以地下水和春初积雪融水补给为辅,属于雨水、地下水、融水补给类型,年内径流变化曲线呈双峰型。嫩江水量变化有几个显著特点:径流的年内分配主要取决于降水的年内分配。全年降水主要集中在夏秋季,冬季降水量少。因此冬季径流量少,约占全年径流的5%。春季径流略有增加,约占年径流的20%。夏季径流最丰,约占全年径流量65%。秋季径流普遍减少,约占10%左右。径流的年际变化较大,从嫩江齐齐哈尔水位站水位变化幅度看,年最高水位的年际变化较大,年最低水位的年际变化较小。年最高水位的最高值为1969年148.61米,最低值为1974年143.93米,相差4.68米;年最低水位的最高值为1971年的143.62米,最低值为1971年的142.77米,相差仅0.85米。嫩江富拉尔基站1969年最人流量为10000立方米/秒,而1974年最大流量为471立方米/秒,最大值是最小值的21.9倍。多年径流变化存在明显的周期性。从富拉尔基站1905~1985年81年最大流量资料分析,50年代为丰水期,60年代为平水期,70年代为枯水期,80年代又开始为丰水期。市区超过警戒水位147米的人洪水年份比重较大,34年中有12年,占实测总年数的35%。新中国成立发生全流域性的大洪水有1953、1955、1956、1969年。
据富拉尔基水文站1971~1985年15年观测记录表明,嫩江水流温度6、7、8月份,尤其是7月份为一年中水温最高时期,温度在24.6~28.4℃之间;11~3月份水温最低,在0℃~0.2℃之间,从未出现过零下温度,这是严冬季节,嫩江水面以下仍有水流的温度保证。
嫩江封冻一般为11月10~15日,解冻为4月10~15口,冰期长达5个月,冰层厚度1~1.2米。冻结期间,水中含氧量减少,水温偏低,给鱼类越冬带来困难。但夏季(6、7、8月)和春末秋初,日照时间长,水温较高,适合鱼类生长繁殖时期仍有5个月。江面封冻期间,航运停止,冰而结实,可通行车辆。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