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河水文特征

万里旅行网 2023-03-20 21:56 编辑:yyns 216阅读

一、海河水文特征

海河水文特征:水量较小,季节变化大,有明显的夏汛;冬季有结冰期;泥沙含量大.

二、黄河三角洲的水文特点

黄河三角洲的水文特点

地表水

按照国家水资源利用分区,黄河三角洲以黄河为分界线,将全区划属两个流域,黄河以北属海河流域,黄河以南属淮河流域。

流经黄河三角洲的客水河道有黄河、小清河和支脉河。后二者均位于黄河以南。

黄河:从东营市境中心穿过,是黄河三角洲流经最长、影响最深刻、最广泛的河流。它在东营市境内河道长138公里,直接控制影响的面积为5400平方公里

小清河:源于济南诸泉。东营市境内河道长34公里,流域面积594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入境水量5.823亿立方米。小清河水质污染比较严重。其支流有淄河、阳河、泥河等。

支脉河:源于淄博市高青县前池沟。东营市境内河长48.2公里,控制流域面积1129平方公里。由于沿途地下水补给和引黄尾水排入,水量较丰,多年平均入境水量2.862亿立方米。近年来,由于上游纳污,水质趋于恶化。其控制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有广蒲河、武家大沟、小河子。

区内控制面基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排涝河道有11条。黄河以北有马新河、沾利河、草桥沟、挑河、草桥沟东干流、褚官河太平河,前五条独流入海,后两条汇入潮河;黄河南有小岛河、永丰河、溢洪河、广利河,皆独流入海。

图片来源:2001年8月野外考察图片,冯险峰拍摄

地下水

黄河三角洲(东营市)地下水浅层淡水资源主要分布在小清河以南广饶县境内(大码头、大营、西刘桥三乡除外),小清河以北及小清河以南广饶东北三乡等地区均属咸水区,浅层地下水矿化度在5~10~20克/升范围内,由南向北、由西向东递增。该区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4627.28万立方米,多年平均深层地下水资源量为1219.96万立方米。

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

1.年际变化剧烈。东营市多年平均径流量为44854.84万立方米,最大年径流量达74624.50万立方米(1990年),而最小年径流量仅为25887.75万立方米(1986年),相差达2.88倍。

2.年内分配不均。降水量受季风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也导致地表径流和地下水补给量年内分配极不均匀。

3.地域分布不等。由于受降水及下垫面因素的影响,地表水资源的分布趋势与降水量空间分布趋势基本一致,由南向北递减。地下淡水资源分布也不均匀,主要集中在小清河以南广饶县境内的井灌区。

三、我国渤海的特点有哪些

渤海(Bohai Sea)

渤海是我国的内海。三面环陆,在辽宁、河北、山东、天津三省一市之间。具体位置在北纬37°07′~41°0′、东经 117°35′~121°10′。辽东半岛南端老铁三角与山东半岛北岸 蓬莱遥相对峙,像一双巨臂把渤海环抱起来,岸线所围的形态好似一个葫芦。渤海通过渤海海峡与黄海相通。渤海海峡口宽59 海里,有30多个岛屿,其中较大的有南长山岛、砣矶岛、钦岛和皇城岛等,总称庙岛群岛或庙岛列岛。其间构成8条宽狭不等的水道,扼渤海的咽喉,是京津地区的海上门户,地势极为险要。渤海古称沧海,又因地处北方,也有北海之称。

渤海的面积较小,大概只有9万平方公里。渤海平均水深25米,渤海的总容量不过1730立方公里。渤海沿岸水浅,特别是河流注入地方仅几米深;而东部的老铁山水道最深,达到86米。

渤海水温变化受北方大陆性气候影响,2月在0℃左右,8月达21℃。 严冬来临,除秦皇岛和葫芦岛外,沿岸大都冰冻。3月初融冰时还常有大量流冰发生,平均水温11℃。由于大陆河川大量的淡水注入,又使渤海海水中的盐度是最低的(仅30‰)。

渤海沿岸有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辽河、海河、黄河等河流从陆上带来大量有机物质,使这里成为盛产对虾、蟹和黄花鱼的天然渔场。

辽东半岛南端老铁山角与山东半岛北岸蓬莱角的连线是渤海与黄海的分界线。

四、渤海海底地形特征

渤海水浅,水深很少超过100米。所以渤海的海底地形比叫平坦。加上黄河的泥沙汇入,导致渤海底部以泥沙为主。

五、描述海河的河流水文特点

海河,海河是中国华北地区的最大水系,中国七大河流之一。海河水系由海河干流和上游的北运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南运河五大支流组成。海河干流,又称沽河,起自天津金钢桥,到大沽口入渤海湾。以卫河为源,全长1,050公里,其干流自金钢桥以下长76公里,河道狭窄多弯。

海河流域东临渤海,南界黄河,西起太行山,北倚内蒙古高原南缘,地跨京、津、冀、晋、鲁、豫、辽、内蒙古八省区,流域总面积26.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3.3%,其中山区约占54.1%,平原占45.9%,人口7,000多万,耕地1.8亿亩。

海河水系是由海河干流及五大支流即北运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南运河共同组成。历史上,五大支流在天津附近汇合,然后经海河干流入海,构成一个典型的扇状水系。

海河干流是指天津市金钢桥以下三岔河口(即旧南运河与西河汇流点)至大沽口一段,全长76公里。历史上的海河干流,河身迁回。类似羊肠,故又名沽河,以沽多得名(陆地三面临水,其突出部分曰沽,即相当于河曲中的凸岸)。海河有七十二沽之称(如丁字沽、西沽、大直沽、咸水沽、葛沽、塘沽和大沽等)。[1]

北运河

北运河包括北运河、潮白河与蓟运河。

北运河古称潞河,是中国著名的京杭大运河的最北段,北运河上

海河支流潮白河北京市顺义区段

源为温榆河,发源于军都山东麓,流至通县内河桥以下称北运河,在屈家店与永定河相汇,至天津市大红桥入海河。全长238公里。流域面积5300平方公里。

潮白河,原为北运河的上源。由潮河和白河汇流而成。潮河、白河均发源于坝上高原南缘,流入密云水库。出库后称潮白河,在北京通县牛牧屯附近入潮白新河,再流至宁车沽入永定新河。

蓟运河,上源有二,即州河和泃河,均发源于燕山山脉,两河流至宝坻县九王庄汇集后称蓟运河,东南流至江口洼,纳还乡河,南流至北塘入海。全河多流经平原洼地,河道弯曲平浅。河槽纵比降小,泄洪速度慢,极易泛滥。下游洼淀棋布,为缓洪滞洪区。

北运河、潮白河与蓟运河彼此有着密切联系。历史上的潮白河曾是济运主流。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潮白河在顺义李遂镇决口,大溜夺箭杆河经香河、宝抵入蓟运河,民国14年(公元1925年)开新引河,潮白河又经新引河入北运河。但洪水期仍有部分水流入蓟运河,至民国28年(公元1939年)新引河泄洪闸门被冲毁,因而淤废,潮白河遂由箭杆河排泄,从此蓟运河中下游经常处于潮白河洪水威胁之下。1950年开挖潮白新河。疏浚了东引河,将原来箭杆河河道堵塞,河水可经牛牧屯引河入北运河。又可沿潮白新河下泄,至郭庄附近,有一条由蓟运河上源的i泃河引来的分洪道汇入。河水继续下泄入永定新河。以故,潮白河、蓟运河往往被归为一条河流称潮白蓟运河。

永定河

永定河,为海河水系中一条较大支流。是由洋河和桑干河两大支流组成。

洋河,上源有三,即东洋河、南洋河和西洋河。东洋河发源于内蒙古自治区察哈尔右翼前旗四顶房村附近。西洋河发源于内蒙古自治区兴和县西洲村附近,南洋河发源于山西省阳高县境内,三河于怀安县岸庄屯附近汇合后称洋河。洋河右岸纳洪塘河,左岸纳洗马林河、城西河、城东河、清水河、盘长河、泥河等,流至怀来县夹河村,又纳妫水河,至朱官屯与桑干河汇合。

桑干河,相传每年桑椹熟时河水干涸,故名。发源于山西高原管涔山北麓,东北流经大同盆地,纳黄水河、浑河、御河及二道河,东北流入河北省境内,于钱家沙洼接纳壶流河,东北流至朱官屯与洋河汇合后入官厅水库,出官厅水库后才称永定河,再流经三家店进入平原,下泄至屈家店和北运河汇合。1970年自屈家店以下开挖永定新河后,永定河水由永定新河直接入海。

永定河上游经黄土高原,河水含沙量大,下游平原河道又经常摆动,历史上有“善淤、善决、善徙”的特性。与黄河下游河道相似,所以自元朝以后,人们常称它为“小黄河”及“浑河”。由于河身迁徙无常,原名无定河。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改其名曰“永定河”。但河身并未因此而永定下来。

大清河

大清河一称上西河,分南北两支。

北支拒马河,发源于涞源县的涞山,东北流经紫荆关至涞水县,转向东流,过北京市西南部,又进涞水县,至落宝滩分为两支,北支名北拒马河,北流经涿县,接纳胡良河、挟括河、琉璃河、小清河,至东茨村转向南流,至白沟镇,叫白沟河。另一支自落宝滩南流称南拒马河,至北河店,接纳易水,至白沟镇与白沟河汇合,以下才称大清河。

大清河南支称赵王河,为白洋淀东出之水道。汇入白洋淀的主要河流有唐河、潴龙河。

唐河,发源于山西省浑源县境,沿途接纳通天河、界河,东北流经安新注入白洋淀。

潴龙河,上源为沙河,发源于山西省平型关附近,东流纳胭脂河、曲河及郜河、桥南河、平阳河等,在安平县北郭村有磁河汇入后,始称潴龙河,东北流至白洋淀。除唐河、潴龙河外,大清河南支还包括萍河、瀑河、漕河、府河、方顺河及孝义河等,均发源于太行山东麓。这几条河源短流急,纵比降大,均以白洋淀为总汇。大清河南支经赵王河流至张青口以东汇入大清河。

大清河在历史上屡受永定河、子牙河干扰。由于水定、子牙两河挟带泥沙甚多,泥沙沉积在下游河槽内,使河道抬高,而中间的大清河河道较低,形成一些洼淀,又由于永定河、子牙河汛期洪水下泄不畅,易溃决成灾,大清河的洼淀也就成了泄洪、滞洪区。

子牙河

子牙河是由滹沱河、滏阳河两大支流组成。滹沱河发源于山西省繁峙县的泰戏山,在山西省纳云中河、牧马河、清水河及南坪河,至平山县的大坪附近进入河北省,先后又有营里河、卸甲河、柳林河、险隘河、南甸河、松阳河及冶河汇入,东流至黄壁庄进入平原区,流至臧家桥与滏阳河相汇。冶河是滹沱河最大支流,发源于山西省昔阳县窑上村附近。自西南向东北流至井陉县北横河口附近有绵河汇入,后又接纳金良河、小作河。至平山县贾壁村附近注入滹沱河。

子牙河另一支流滏阳河,发源于邯郸市和村附近,先从西北流向东南,经磁县及邯郸市区后折回向东北流去。滏阳河支流很多,主要有铭河、沙河、牛尾河和白马河等,各支流在邢家湾会合后,构成一扇状水系,然后北流至宁晋孟庄桥附近(即古宁晋泊旧址)又纳人汦河、午河及洨河、至艾辛庄附近注入滏阳河。滏阳河东北流至献县臧家桥与滹沱河相汇后,称子牙河。子牙河向东北流至天津市郊的第六堡汇大清河后流入海河。由于开挖了滏阳新河和子牙新河,汛期河水可通过新河直接入海。

南运河

南运河古称御河,是京杭大运河北段的一部分,历史上曾是重要的漕运河道,因位于天津之南得名。

南运河在临清以上称卫运河,是由漳河和卫河汇流而成。漳河上源有二。即清漳河与浊漳河。清漳河发源于山西省和顺县境内,至涉县污犊村入河北省。由于流经地区多变质岩,泥沙含量不多,河水清澈,故名。浊漳河发源于山西省襄垣县,流经下马塔后进入河北省,流经地区多黄土丘陵,河水混浊,故名。两漳河在涉县合漳村汇合后称为漳河。岳城水库以下进入平原,河槽平浅,东流至馆陶县万仓附近与卫河汇合。

卫河发源于山西省高平县。流至河南省纳淇河、安阳河,至大名县北善村入河北省境内。又向东北流至馆陶县万仓与漳河汇合后称卫运河。卫运河流经冀鲁两省边界,成为两省的界河,再向东北流至四女寺,以下即称南运河。南运河是人工河道。河道弯曲,纵坡平缓,泥沙易于沉积,多以堤束水,历史上经常决口泛滥。

海河水系支流众多,各支流河床上宽下窄,进入平原后,又因纵坡减缓,河床淤塞,河道泄洪能力大减,多筑有提防以防止泛滥,河床越淤越高,久而久之,高出两岸地面,形成“悬河”。而两河道之间却形成封闭型的河间洼地。每逢雨季,地表水无出路。常积而成沥,因沥而涝,因涝而碱。洪水季节,河堤也易溃决。河北平原也就成了洪、涝、旱、碱经常发生的地区,新中国成立之后,根治海河,情况有所转变,但灾害仍未彻底根除。

海河是河北省第一大河。也是华北区重要河流之一。流域范围:西起山西高原、北到内蒙古高原,东临渤海,南抵黄河北堤。总面积263631平方公里(包括徒骇、马颊河流域)。在河北省境者125754平方公里。占全流域的48%。

流域内北有燕山东西横贯。西有军都山、太行山呈东北一西南走向,三山形成一弧形屏障,环抱着海河平原。由于大地构造的断裂和沉降作用。在山区形成若干山间盆地。海河平原按成因可分为山前冲积洪积扇平原、中部冲积平原和滨海平原。海河各支流由山地流向平原,由于坡度骤减,流缓沙沉。河床越淤越高。不得不依靠大堤束水,久而久之,河床即高出两岸地面,形成“半地上河”或“地上河”。河道泄洪能力日益减小,两河之间形成河间洼地,每遇洪水,易决口泛滥,沥水往往积于洼地,无处可排,成为河北省洪、涝、碱极易发生的地区。

海河平原又称河北平原,地势南部由西南倾向东北,北部自西北倾向东南,海河各支流由北部和西部的山地流向河北平原,在地势最低的天津附近汇集,然后经海河干流东流入海。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