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端午节日历?

万里旅行网 2023-01-21 12:14 编辑:yyns 100阅读

一、2022年端午节日历?

五月初五端午节

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龙图腾祭祀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日子,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曰:“飞龙在天”;此时龙星既“得中”又“得正”,处在大吉之位,恩施普也,龙德显扬。端午节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端午节在传承发展中杂揉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扒龙舟与食粽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这两大传统礼俗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三大节日(端午  中秋和春节)之一  是非常最要的民间节日  如今我国己把端午节日当天定为法定假日了传说端午节为纪念屈原而设立的  2022年端午节在6月3日(每年阴历五月初五)  民间风俗在节日期间家家门口挂艾叶桃枝 葫芦等  节日当天按习俗要吃粽子和熟鸡蛋 

二、端午的节气习俗

端午的节气习俗?

具体习俗活动主要有:扒龙舟、挂艾草与菖蒲、聚午宴、洗草药水、放纸鸢、荡秋千、贴“午时符”、系百索子、打午时水、浸龙舟水、放纸龙、龙船饭、睇龙船、点艾条、薰苍术、赠香扇、晒百日姜、挂黄葛藤、画额、佩香囊、佩长命缕、拴五色线、食粽、采药制茶、立蛋、佩豆娘、贴五毒图、游旱龙、划喜船、九狮拜象、抢青、马拉溜、挂钟馗像、品花宴等等。

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日子,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曰:“飞龙在天”。我国古代的星象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春秋命历序》:“天地开辟,万物浑浑,无知无识;阴阳所凭,天体始于北极之野…日月五纬一轮转;天皇出焉…定天之象,法地之仪,作干支以定日月度。”上古时代人们定天之象、法地之仪,根据日月星辰的运行轨迹和位置,将黄道和赤道附近的区域分作“二十八宿”,在东方的“角、亢、氐、房、心、尾、箕”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象,即为“苍龙七宿”。苍龙七宿的出没周期与一年四时周期相一致,春季于东方抬头,夏季于南方腾升,秋季于西方退落,冬季即隐没于北方地平线下。仲夏端午“飞龙在天”,苍龙的主星“大火”(心宿二)高悬正南中天,龙气(阳气)旺盛。在《易经》中,“飞龙在天”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

端午节

古老节日是古老文化传承的载体,选择在端午举行祭龙节仪与苍龙七宿正处南中的时节天象有关。在传统文化中,方位和时间以及卦象是联系在一起的,仲夏午月午日,龙星飞升至正南中天,即如《易经・乾卦》曰:“飞龙在天”;端午日龙星既“得中”又“得正”,处于“中正”之位,为大吉大利之象。《易・乾》爻辞中所言的“龙”,实质是对苍龙七宿一年四时运行的阐发。天象“飞龙在天”被赋予多重含义和寄托,形成祭龙以酬谢龙祖恩德、祈福纳祥、驱邪攘灾的礼俗。端午文化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先民“天人合一”的自然观。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揉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

三、端午节的天文学涵义

在古汉语中,“端”有“初、正、极”三义;“午”和“五”有“中、正、极”的意思。这就是说,“端午”,首先是个天文学和天文数学概念。大家知道,中国的夏历最早是太阳十月历法,就是一个太阳年按照十个月去计算,“十”的基本计数中,五是中数,标志一个太阳年的回归位数,有些类似于现在物理学中的圆周运动中的“止点、死点”和曲线中的“拐点”的位数。自西汉施行了阴阳合历的“太初历法”以后,冬至和夏至这两个节气,是分别代表的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上的位置。这就是说,在一年之中,夏历中的冬至(大约是西历的12月21~22日)是位于南回归线极端位置的节日,夏至(西历中的6月21~22日)则是位于南回归线极端位置的节日。

冬至节日,是中国地区中的人们所感受到的一年中的白昼最短和夜晚最长的日子,每年冬至以后,太阳相对于地球开始从南向北转移,于是,白昼开始在冬至的基础上变长和在夜晚变短;相比之下,太阳相对于地球逐步运动到“夏至”这个位置,则是中国地区中的人们所感受到的白昼最长和夜晚最短的日子;夏至以后,太阳相对于地球开始由北转南,所以,白昼在夏至的这个参考系下就开始变短和夜晚开始增长了。

夏历中的每年的五月初五,在天象上是个什么位置呢?是在接近“夏至”和游历于“夏至”左右的区间位置中,或者说是游离在“芒种”与“夏至”节日之间的一个节日。比如,每年的端午节都是夏历五月初五,其节日大多夹在“芒种”和“夏至”这15天的区间中,有个别时候是在夏至之后的几天内。这就是说,所谓的“端午节”,其实就是指太阳接近“夏至”这个北回归线的日子,之后,相对于夏至而言,白昼就将开始变短和夜晚开始增长,但是,地理蓄热的日子也即将到来,所以,端午节以后,天气会更热。

综上所述知道,“端午”的含义,是“接近一年中的白昼最长日子的节日”的意思。明白了以上所说的“端午节”的天文学涵义,大家就应该明白为什么中国古人还将“端午节”又叫做“端五节、端阳节、重午节、天中节、天长节”了。

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相传这天邪佞当道,五毒并出。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再加上一个初五,所谓阳重人中天,故称这一天又称为“天中节”。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