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976年有没有发生什么星象事件?
1976年 3月8日 吉林地区降落一次世界罕见的陨石雨。
其中最大的陨石“吉林一号”陨石长117cm,宽93cm,高84cm,重量为1770公斤。
二、天宫一号陨落过程与哪种天文现象相似
这是看最后天宫一号在下落时是否完全会被焚毁,如果完全焚毁只能看到在大气层里的燃烧过程,那就是流星。如果不能完全焚毁还有残片落地,那就是陨石。其实流星和陨石本质很接近,只是大小有差别罢了。
三、大家看到“双星伴月”是12月几号呢?1号还是2号?
是双星供月。12月1日,如果天气晴朗,人们将可在西南方低空观测到“双星供月”的天象。届时,金星和木星这两颗最亮的行星将陪伴在一弯新月身边,这将成为2008年岁末值得观测的一次天象。12月1日傍晚17时,金、木二星适逢运行到月球附近,因为这一天是农历初四,月相为新月,特别适合观测“金木双星”。届时,在西南方低空,两颗亮星将伴着一弯新月,非常美丽。 专家提示,观测“双星供月”最好选择一处西方比较开阔的地点,推荐直接目视观测。如使用望远镜,应选择视场较大的双筒望远镜。
四、为什么会有一年。一月一日是怎么来的呢 ???
何有一年,一月,一日的说法呢?是如何计算的呢? 一年,就是地球绕太阳公转了一周的时间。全长为365天又1/4天(365.2422日),也就是365日5小时48分46秒,这叫回归年。 历法上的年为了应用方便,不采用回归年,而是采用了完整的天数。公历的平年是365天,闰年是366年,每四年一闰,每百年少闰一次。使用的整天数的年历法上叫做历年 农历是根据月亮的朔望月共12个月算一年,一年是354天。每三年有一个闰年。闰年是383天或384天。 一年,又是气候变化的周期,气候由冷变热,再由热变冷;这包括了人们从事农业自耕种到收获的全过程。所以人们从很古的时候起,就用气候冷热周期变化这个自然规律作为计算时间的大单位,把一年作为制订历法的根据。 一个月,就是月亮绕地球一周,也就是一个朔望月。一个朔望月的长度是29.53059......日,也就是29日12时44分3秒,这叫做历月。众所周知,月亮是个球体,由于月亮绕着地球不停地公转,同时又跟着地球绕着太阳转,所以月亮对地球和太阳的位置也在不断地变动,月亮对着我们照亮的这一面,有时有,有时无,有时多,有时少,这就形成了月亮的圆缺循环。当我们看不到月亮的时候,叫做朔(多在阴历的初一和三十日)。过十四、十五天,我们就会看到圆圆的月亮,叫做望(多在阴历十四、十五、十六日)。月亮由这次朔到下次朔或由这次望到下次望,这就是月亮绕地球转了一周,就是一个月,我们把它叫做朔望月。月亮圆缺循环变化的规律,人人都可以看到,所以人们很早就把它作为计算日子的单位,把朔望月作为制订历法的根据。阴历的一个月,就是根据朔望月定出来的。 一日,就是地球本身自转一周的时间,也就是一个白天加一个黑夜,共计24小时。地球是椭圆形的,自己不会发光,所在同一个时间里,地球只有一半向着太阳,向着太阳的这一半地球就是白天,地球背着太阳的一面,太阳的光照不到地球上,这一半地球上就是黑夜。由于地球在不停地自转,这样就形成了白天和黑夜有规律的循环。通常把太阳要升起来的时候叫白天,这就是一天的开始。在白天转为黑夜的时候,也就是太阳落下去的时候叫做黑夜。一天,通常是指这个天象变化的规律,就很容易被人们所掌握,并利用它来作为计算时间的基本单位。一天,是历法上的第一种单位。
五、裸眼下的星空,不借助望远镜我们能看到怎样的天象
对于初学者而言,肉眼是最方便也是最实用的观测工具。绝大多数天象,都可以评价肉眼来观测:
我大概来归一个类:
一.七曜的舞蹈
1. 太阳:日食
2. 月亮:月食,XX星合月,月掩XX星
3. 地内行星:凌日,东大距,西大距(至于各种相合我就不多赘述了)
4. 地外行星:冲日,留
二.太阳系内的小伙伴
1. 彗星:它本身就是天象
2. 小行星:冲日、掩星
三.流星降临
1. 偶发流星:天天有
2. 流星雨:专门列表不在这里展开
四.闪耀的繁星
1. 不速之客:新星、超新星
2. 变星:最亮、最暗
五.人造天象
1. 大型航天器:ISS(国际空间站),天宫一号,HST(哈勃等)
2. 铱星:铱闪
3. 各种航天器凌日、凌月。
临时起意,或许会有遗漏,不过应该把主体部分给列全了。每一种天象观测的效果差距比较大,请容许我在这里不一一赘述,不过其中绝大多数都是肉眼可以欣赏的。
望远镜有优势的:只有三点。其一,暗弱彗星;其二,小行星或是其掩食暗星;其三,暗弱新星、超新星。其他的,都不比肉眼有太大的优势,有些甚至还有巨大的负面效应,例如观测流星。望远镜的主要优势是聚光能力,观测暗弱的深空天体,这方面肉眼不能匹及,不过绝少有这些天体参与的天象发生。
天空最美之时有三:霞光,月色,星空。当然,似乎不会把这些算作天象。只要有心,苍穹必定会在记忆中留下无数的甘美的回忆,至于观测工具,完全是次要矛盾。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