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叫文化景观?
人文景观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为了满足一些物质和精神等方面的需要,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叠加了文化特质而构成的景观。
人文景观又称文化景观。人文就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即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其集中体现是: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简而言之,人文,即重视人的文化。
二、文化景观的主要特性
与音乐相比,美术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更为密切。环境对于美术的产生、发展、风格流派的形成及美术创作等都有着深刻的影响:①由于地表环境的特殊性,在经历了数百万年乃至数千万年演变之后,人类在地球上出现了。手足的分工,脑部的发达,使美术的产生成为可能。以后又经历了漫长的时间,当史前先民们的思维水平、表达能力、心理功能达到一定高度时,绘画应运而生;②在古代,河流、平原、丘陵和海岸地带有利于美术的扩散。起源于河流两岸的四大文明古国,在当时都是美术的中心区;③环境影响美术的另一个方面,即环境为美术创造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大海、森林、河流、园林、村舍、城市、各种动植物和人体本身及其各种活动均可成为绘画创作的对象;④美术对社会环境有较大影响。和音乐相同,美术作品也能再现环境,所不同的是,美术作品通过视觉再现环境,比音乐作品要直观、形象和具体,通过视觉产生美的联想。从古到今,美术的触角伸向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文化景观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长城地带现代自然环境与物质文化景观的大致特点
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工程之一。始建于春秋战国(公元前770~476),今存者为明代所修建。西起甘肃嘉峪关,东到辽宁丹东鸭绿江畔的虎山口,横亘甘肃、宁夏、陕西、山西、蒙古、河北、辽宁等地。沿线险要或交通要冲都设有关口,如山海关、居庸关、娘子关等。简称为长城。最初修筑长城的是战国时代的燕、赵等国,目的是为了防御北方异族的侵袭。
秦始皇后来将这些断断续续的长城连接起来。据说当时动用了三十万的兵士和数百万的人民与奴隶。不过,长城并不能达到完全防止异族入侵的效果。因为长城完成之后,北方异族依然常跨越长城,偷袭中国边境的村落,抢夺农作物或家畜。
长城是有史以来唯一在太空中可见到的三度空间建筑物。以现代科技来修筑都不容易,而我国竟能建筑于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实在难得。长城的建材系就地取材,各地颇不相同。汉代以泥和芦苇修筑长城。长城体积也各不相同,以居庸关一带来说,高约8.5公尺,下部宽8.5公尺,上部宽约5公尺。每隔70~100公尺有一堡寨(相当于城楼),高约12.3公尺,多数堡寨是一重的,要害之地则置两、三重。
长城东段经过山地或丘陵地,古称「堑山堙古」、「用险制塞」,起伏蜿蜒,形式雄伟;中段、西段都在干燥区域,人烟稀少,景色荒凉。如果登临其间的雁门关、居庸关、古北口或山海关,遥望我国山川的伟大形势,将令人叹服先民开疆拓土的艰难,而激起无限的壮志雄心。
四、什么是文化场域?
文化场域是场思维革命
文旅小镇中,空间是文化场域的载体,当中的建筑、街道、广场等所有空间体量等与周遭的环境,包括山川、河流、植物等景观,形成一个特殊的“物场”。且这个“物场”有别于其他地区,具有独特的地域风貌、自然和人文景观。谢谢大家的支持!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