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大师,只是风水、术数、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欢迎各路高人指正、交流。
我的邮箱是: 1946960054@qq.com
中国风水学叫堪舆学,现称居住环境学。
中国古人把风水称为堪舆,也叫地理故称堪舆风水地理。可解释为:堪(观察天)、舆(勘察地)、风(空气空间)、水(水文水质)、地(地形地质)理(的研究分析理论)。起源于原始时期、雏形于尧舜时期、成熟于汉唐时期,鼎盛于明清时期。风水学是人类在长期的居住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朝阳光、避风雨、防火灾,近水源、利出行成了最基本的居住理论。几千年来人们不断的总结居住环境的优劣就形成了很成熟很系统的中国风水学理论。
风水理论实际上就是地球物理学、水文地质学、宇宙星体学、气象学、环境景观学、建筑学、生态学以及人体生命信息学等多种学科综合一体的一门自然科学。其宗旨是审慎周密地考察、了解自然环境,利用和改造自然,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
风水贯寄在中国传统建筑活动的各个过程。从选址规划、建筑单体、园林小品、室内外装修设计到施工营造,几乎无所不在,从现代房地产品牌策划角度,以现代居住区建筑布局进行风水规划,应首先树立几个风水观点:太极泛存观;场气万有观;场气导引观。
1、太极泛存观
一个城市,一个村镇,一个庭院,一幢建筑、一户住宅,一个房间……都是一个太极,只是层次不同而已。住宅建筑布局,既看其自身的太极,也看建筑组群的太极,建筑群布局,应以地形方整、太极完整为宜。不宜缺残某部分建筑的位置。建筑地段布局应十分注意太极图的场气效应,慎重选择空地,建筑群组团内的小游园绿地,应选在中心地段,并应有建筑小品布置。在住宅设计中,一幢住宅也不宜缺角。住宅楼层内部各户不宜交错分户,造成各户平面缺残某角。
2、场气万有观
风水学的五大要素龙、穴、砂、水、向,其本质是气。寻龙,捉穴,察砂,觅水,定向,是在于察寻适于人体的吉气,避开不利于人体的煞气,趋吉避煞,在于对气的趋,避。物物之间存在场,气来自场。现代科学已初步察证,人体有场气,植物有场气,建筑物有场气、万物之间皆有场气。恰如万有引力一样,场气也是万有的。一幢建筑可以无足轻重,但如组成建筑群,场气可能剧变。
3、场气导引观
风水之气,是宇宙场气、地球场气、地域场气、建筑组群场气、植物场气和人体场气的统一场气中的气。宇宙、地球、地域的场气,为大场气。大场气,虚处来,实处止。阳宅多选在类似盆地、半盆地(山环、山湾)中,这种地域,土肥水上,宜于民生,利于接纳大场气。场气的性状,是螺旋式运动的,任何局部某一层次的螺旋式运动的场气,都是宇宙大环境的一部分。
小环境植物、建筑、人体是小场气。小环境场气,风水学称为地气,地气高处来,低处去。然而这种场所,在一定条件下,在局部环境中又是可以经过人的智能认识加以适当导引的。
风(空气)、水、地(土)的质,对人的作用。
这是风水学的基础。风为人呼吸的空气,水为人吃的水,源头水,土为种庄稼的土、穴位中的土。因为空气、水、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物质,如果风(空气)质不好、水质不好、土质不好则会造成生物不好,引人发病,致人生灾,我想这是谁也不会否认的。
古代风水师主要用望气闻气等方法以测定空气质量,品水养鱼等方法以测定水的质量,捏土尝土等方法以测定土的质量。雪心赋:草繁木茂,水深土厚。就是目测风水土的质量的方法之一。
在古代,科技不发达,风水师只有用眼看,用鼻闻,用口尝,用手捏,用秤称的原始方法去鉴定风水地的质量,到了科学昌明的今天,风水家们如果还抱着这些简单方法不放,不与时俱进,不进行工具创新,不借助于科学仪器来测量空气质量,水的质量与土的质量的话。甚至有的连这些基础原理视而不见,这些简单方法弃而不用的话,我想,那些风水先贤们在天有灵的话,会暴怒如雷的,会臭骂我们的。
风水地的形貌情意对人的作用。
这里所指的风,既是空气,也是空间。水,是由水积累而成的沟渠溪流,江河湖海。地,是由土积累而成的山岗岭脉。后来风水学家把阴阳宅所在位置(穴位)后面有直接联系的山脉称之为龙,其他的山岗称之为砂。
人类在繁衍生息,治国安民,行军打仗的过程中,发现观察天象,勘察地貌,了解地形,分辨地质非常的重要,关系到人类的存亡兴衰,国家的长治久安,打仗的成功失败,于是就形成了风水学的原始理论---地理。
风水家发现,山水的形状体貌是会影响到人类的行为和吉凶的。风水学还把山川空间人格化人性化,按山川空间三者的形态表示理解为情意表示。有情于阴阳宅者为吉,无情于阴阳宅者不吉,反情于阴阳宅者为凶。这是风水学中高等层次的学说。这些内容风水学称之为形体学。可在风水典籍青乌经、葬经,雪心赋、撼龙经、疑龙经、发微赋、人子须知等书中有较详细的说明。
阴阳宅的位置选择和方向选择。
掌握了上述原理后,那就可以选择确定阴阳宅的位置了。风水学中谓之点穴。点穴是风水学的核心,因为风水师的所有努力都是以阴阳宅为基础为中心来推论的。所有风水地环境都是围绕针对阴阳宅来发生作用的。因为只有真穴正穴,才是风水地生气会聚之所,才能获得风水地的吉气的。
阳宅会受风水地的影响而对人发生作用,这个大家都比较容易理解,那阴人所安葬的位置会对他的后代产生作用,是用现代科学无法理解的。但是根据古人的经验,今人的大量事实证明,这种作用却确实存在,有时比阳宅的作用还更明显。这是为什么呢?不才不能用科学原理解释这个原因。但大家却不能以为用现代科学解释不了的东西都是无用的,都是不可相信的。因为科学也有局限性的,科学也不是万能的,现代科学也不是完美无缺的。
选好阴阳宅的位置后,然后选择建造最合适的方向,以接收承纳四周山水空间的生气。谓之立向,立向也就成了风水的关键。 大家看古代官衙的建筑,都是坐北朝南,子山午向。可见风水学是很注重方向选择的。
阴阳宅的设计施工与风水地的改善。
中国风水学把在建造阴阳宅中的设计施工,视作为跟随阴阳宅建造总个过程的必须掌握的方法。如阳宅建造的方向,采光,大小尺寸,高低,颜色,房间,灶,床,门,家具等的内局选择安排,还有井,门楼,路,桥,厕,出水口等的外局设计与安排等等。古人知道,任何地方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有些不好的环境是可以人工改变的。所谓目力之巧,工力之具。
古代的村落中的后龙山,水口山,大量种植和严厉保护树林,就可以知道古人是很重视生态环境建设的。还有如用改河、建桥、筑路、挖塘、围墙、建塔等很多方法来改变风水地,以获得良好的人居环境。这就是风水学的功劳。风水学称这些为工力做法,这也是风水家们必修的课程和必做的功夫。所以古代的风水师同样也是建筑设计师。
积德。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勉人尽孝,劝人为善,催人向上,使人得福,告诉人们顺应自然规律、优化自然环境来改善提高人生和社会。这是风水学的基本理念与最高目标。
中国古人认为,天地人是一体的,人的心灵与天地的灵气是相通的。美好的心灵才能和美好的风水地同气感应,有美好心灵人才能得到美好的阴阳宅,才能获得风水地的吉气善待。反之,有丑恶心灵的人是无法得到美好的阴阳宅的,只能得到丑恶的阴阳宅,也就只会得到风水地的凶气惩罚的。所以风水学十分重视风水用户和地师的心灵的塑造与净化,十分重视道德的修养与积累。福由心生,地由心造。
1. 整体系统原则
风水理论思想把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系统,这个系统以人为中心,包括天地万物。环境中的每一个整体系统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相互转化的要素。风水学的功能就是要宏观地把握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优化结构,寻求最佳组合。
2. 因地制宜原则
因地制宜,即根据环境的客观性,采取适宜于自然的生活方式。中国是个务实的国家,因地制宜是务实思想的体现。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使人与建筑适宜于自然,回归自然,反朴归真,天人合一,这正是风水学的真谛所在。
3. 依山傍水原则
依山傍水是风水最基本的原则之一,山体是大地的骨架,水域是万物生机之源泉,没有水,人就不能生存。考古发现的原始部落几乎都在河边台地,这与当时的狩猎、捕捞、采摘果实相适应。
4. 观形察势原则
清代《阳宅十书》指出:“人之居处宜以大地山河为主,其来脉气势最大,关系人祸福最为切要。”风水学重视山形地势,把小环境放入大环境考察。
只要从大环境观察小环境,便可知道小环境受到的外界制约和影响,诸如水源、气候、物产、地质等。任何一块宅地表现出来的吉凶,都是由大环境所决定的,犹如中医切脉,从脉象之洪细弦虚紧滑浮沉迟速,就可知身体的一般状况,因为这是由心血管的机能状态所决定的。只有形势完美,宅地才完美。都应当先考察山川大环境。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必无后顾之忧,而后福乃大。
5. 地质检验原则
风水学思想对地质很讲究,甚至是挑剔,认为地质决定人的体质,现代科学也证明这是科学的。有的风水师在相地时、亲临现场、用手研磨,用嘴嚼尝泥土,甚至挖土井察看深层的土质,水质,俯身贴耳聆听地下水的流向及声音,这些看似装模作样,其实不无道理。
6. 水质分析原则
不同地域的水分中含有不同的微量元素及化合物质,有些可以致病,有些可以治病。风水学理论主张考察水的来龙去脉,辨析水质,掌握水的流量,优化水环境。
7. 坐北朝南原则
中国位于北半球,欧亚大陆东部,大部分陆地位于北回归线(北纬23度26)以北,一年四季的阳光都由南方射入。朝南的房屋便于采取阳光。阳光对人的好处很多:一是可以取暖,冬季时南房比北房的温度高1-2度;二是参与人体维生素D合成,小儿常晒太阳可预防佝偻病;三是阳光中的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四是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功能。
坐北朝南,不仅是为了采光,还为了避北风。中国的地势决定了其气候为季风型。冬有西伯利亚的寒流,夏有太平洋的凉风,一年四季风向变换不定。甲骨卜辞有测风的记载。《史记 律书》云:“不周风居西北,十月也。广莫风据北方,十一月也。条风居东北,正月也。明庶风居东方,二月也。”
8. 适中居中原则
适中,就是恰到好处,不偏不倚,不大不小,不高不低,尽可能优化,接近至善至美。
适中的另一层意思是居中,适中的原则还要求突出中心,布局整齐,附加设施紧紧围绕轴心。在典型的风水景观中,都有一条中轴线,中轴线与地球的经线平行,向南北延伸。中轴线的北端最好是横行的山脉,形成丁字型组合,南端最好有宽敞的明堂(平原)中轴线的东西两边有建筑物簇拥,还有弯曲的河流。明清时期的帝陵,清代的园林就是按照这个原则修建的。
9. 顺乘生气原则
气是万物的本源,太极即气,一气积而生两仪,一生三而五行具,土得之于气,水得之于气,人得之于气,气感而应,万物莫不得于气。
风水理论指倡在有生气的地方修建城镇房屋,这叫做顺乘生气。只有得到生气的滚滚,植物才会欣欣向荣,人类才会健康长寿。
10. 改造风水原则
人们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为自己服务,《周易》曰:已日乃孚,革而信之。文明以说,大亨以正,革而当,其悔乃亡。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面应乎人。革之时义大矣。”革就是改造,人们只有改造环境,才能创造优化的生存条件。
风水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智慧与财富!通过观察身旁的事物,与取象,而推测出与人们的生活关系与影响。传统文化我们不应死记硬背。应该有发现探索的精神,通过自己的感悟而去做!就像孔子所说。学而时习之。学是死的,关键是用!要如何去用!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