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哪五个景点最出名
中国于1985年12月12日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成员国。截止2015年7月8日第39届世界遗产大会结束,中国共计拥有48项世界遗产。其中世界文化遗产34项,世界自然遗产10项,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4项。遗产总数名列世界第2位,仅次于意大利的51项。
世界文化遗产(34项)
1.明清皇宫(北京故宫(北京),1987.12 ;沈阳故宫(辽宁),2004.7)
2.秦始皇陵(陕西,1987.12)
3.敦煌莫高窟(甘肃,1987.12)
4.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北京,1987.12)
5.长城(北京,1987.12;辽宁九门口长城(水上长城)2002.11)
6.武当山古建筑群(湖北,1994.12)
7.拉萨布达拉宫历史建筑群(西藏,1994.12;大昭寺,2000.11;罗布林卡,2001.12)
8.承德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 (河北,1994.12)
9.曲阜孔府、孔庙、孔林(山东,1994.12)
10.庐山国家公园 (江西,1996.12)
11.平遥古城(山西,1997.12)
12.苏州古典园林(江苏,拙政园、网师园、留园和环秀山庄,1997.12;艺圃、藕园、沧浪亭、狮子林和退思园,2000.11)
13.丽江古城(云南,1997.12)
14.北京皇家园林--颐和园 (北京,1998.11)
15.北京皇家祭坛--天坛(北京,1998.11)
16.大足石刻(重庆,1999.12)
17.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 (安徽,2000.11)
18.明清皇家陵寝(明显陵(湖北)、清东陵(河北)、清西陵(河北),2000.11 ;明孝陵(江苏)、十三陵(北京),2003.7 ;盛京三陵(辽宁),2004.7)
19.龙门石窟(河南,2000.11)
20.青城山和都江堰 (四川,2000.11)
21.云冈石窟 (山西,2001.12)
22.高句丽王城、王陵和贵族墓葬(吉林,辽宁;2004.7.1)
23.澳门历史城区(澳门,2005)
24.殷墟(河南,2006.7.13)
25.开平碉楼与村落(广东,2007.6.28)
26.福建土楼 (福建,2008.7.7)
27.五台山(山西,2009.6.26)
28.登封“天地中心”历史建筑群(河南,2010.8.2)
29.杭州西湖文化景观(浙江,2011.6.29)
30.元上都遗址(内蒙古,2012.7.6)
31.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 (云南,2013.6.22)
32.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 (陕西、河南、甘肃、新疆,2014.6.22)
33.大运河 (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2014.6.22)
34.土司遗址(湖北、湖南、贵州,2015.7.4)
你问哪五个景点最出名,站在外国人的角度,应该数故宫、天坛、长城、秦始皇陵兵马俑、莫高窟最为著名。其实每个人的欣赏角度不一样,每一处世界遗产都有她独特的魅力,值得国人的珍惜和骄傲。
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有哪些40字?
中国文化遗产是由国家文物局为保护保存在中国境内的珍贵的历史文物、历史遗址、艺术形式而启动的计划。包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四川都江堰、陕西兵马俑、山东泰山、北京故宫等。
截止至2018年7月,中国已有53项世界文化、景观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世界文化遗产31项、世界文化景观遗产5项、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4项、世界自然遗产13项。
5位粉丝
中国文化遗产是由国家文物局为保护保存在中国境内的珍贵的历史文物、历史遗址、艺术形式而启动的计划。包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四川都江堰、陕西兵马俑、山东泰山、北京故宫等。
截止至2018年7月,中国已有53项世界文化、景观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世界文化遗产31项、世界文化景观遗产5项、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4项、世界自然遗产13项。
秦兵马俑,举世无双,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出土于西安临潼。
兵马俑规模宏大。三个俑坑总面积近两万平方米,坑内有兵马俑近八千个,木制战车100余辆,青铜兵器万余件,是世上无与伦比的地下军阵。整个军阵布局严密,酷似待发之势,令人联想到当年秦始皇今戈铁马、横扫六国、所向披靡气势。
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根据装束、神态、发式的不同,分为将军俑、武士俑、骑兵俑等。每个陶俑的脸型、发型、体态、神情都各不相同。兵马俑被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人类古代精神文明的瑰宝”
中国文化遗产是由国家文物局为保护保存在中国境内的珍贵的历史文物、历史遗址、艺术形式而启动的计划。包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四川都江堰、陕西兵马俑、山东泰山、北京故宫等。
截止至2018年7月,中国已有53项世界文化、景观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世界文化遗产31项、世界文化景观遗产5项、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4项、世界自然遗产13项。
中外名扬的一幅画。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