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古典园林兴起于秦汉全盛于明清繁荣于唐僧这句话有错吗
错
曲江,曾是中国历史上久负盛名的文化园林,兴起于秦汉,繁盛于盛唐,被誉为东方园林的集大成者。
二、北京大观园怎样?
北京大观园是以《红楼梦》为蓝本建成的古典式文化园林,以浓郁的古典文化特点,成为北京新十六景和中国旅游胜地四十家之一!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西南二环路,距天安门广场5公里。
原址为明清时期皇家菜园,明代曾在此设“嘉疏署”。1983年为拍摄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依据原著描述而建造的古典园林,占地13万平方米。园中建筑格局、山形水系、植物配置、匾额楹联均力求忠实于书中的风尚和细节。1986年9月30日正式对外开放。是一处具有古典园林外观、红楼文化内涵、博物馆功能的大型文化旅游景区。
大观园内有大小景点40余处。其中庭院景区含贾宝玉怡红院,林黛玉潇湘馆,薛宝钗蘅芜院,贾迎春缀锦楼、贾探春秋爽斋。自然景区含“林潇湘魁夺菊花诗”的秋爽斋,卧水双层湖心亭滴翠亭、“稻香老农”李纨的稻香村。佛寺景区含妙玉禅房栊翠庵。
北京大观园亭台楼榭、佛庵庭院,繁花名木、鹤鸣鹿啼,雅中有俗,静中寓动。“曲径通幽”为贾宝玉根据唐代诗人常建的诗句“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而题;是迎南大门的一座用太湖石叠砌而成的假山,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开门见山”特色。而寓意却是只有沿妙道曲径蜿蜒穿洞而过、方能领悟园中幽雅的景致,又艺术的运用了“藏景”的手法。
怡红院是贾宝玉的住所,悬“怡红快绿”匾额。“红”暗寓门前西侧的西府海棠,“绿”指东侧的芭蕉,是园中最为华丽的院落。潇湘馆是林黛玉的住所。黛玉的书房建筑外观均为斑竹作,“斑竹一只千滴泪”正适合“潇湘妃子”以泪洗面、多愁善感的性格。顾恩思义殿――省亲别墅是大观园主景,元妃省亲活动的主要场所。玉石牌坊高8米、宽11米,宏伟瑰丽,正殿后为大观楼及东西配楼,整个院落充满了皇家邸宅豪威、华贵的气派。
大观园在发挥其园林功能的同时,多年来不断致力于自身文化品位的提高,努力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红学大观园”,体现了较深厚的文化内涵。目前全园共有展室 12处,收藏有工艺品、家具、铜器、陶器等各种文物、复制品近万件。大型固定陈列“红楼文化艺术展”包括元妃省亲、“红楼”文物精品、“红楼”文化艺术、 “红楼”资料研究、曹雪芹家世生平、今昔大观园等六部分,通过各种实物、资料,向人们系统生动地介绍了博大精深的红学文化。
北京大观园在每年农历春节初一至初六举办“红楼庙会”。 庙会内容包括:文艺演出、民间花会、风味小吃、民俗活动等。其中“元妃省亲”古装巡游是大观园文化庙会的传统项目和独有的特色。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期间还举办“北京大观园‘中秋之夜’”。活动以文艺演出、赏月团聚、观赏夜景为内容,每届举办3至4天,是京城中秋活动的传统品牌项目。
更多关于北京大观园怎么样?,进入:查看更多内容
三、中国园林的文化传统?
园林中的亭、台、楼、
榭;小品的石凳、石桌、藤架;水池中栽植着荷花等都具有典型的中国园林风味,
中国园林建筑艺术是世界文化中最具特色的,它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其他门类一起发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经历了一个长达两千多年的历史发展过程,有着极为丰富的文学、美学内涵。其发展大致可分成三个时期即:先秦及秦汉时期的“自然时期”,此时期是从“囿”到“苑”的发展时期,其特点是占地宽广、工程浩大、人工设施增加;唐宋时期古典园林的形成时期,由汉代开端了中国园林发展进程,经过东汉、三国、魏晋南北朝到隋代统一中国的过渡,园林发展出现了两个特点,一是在苑囿的营建中注意了游乐和赏景的作用;二是绘画技术发展与造园艺术的发展互相促进。形成时期突出的成就就是造园和文学、绘画的结合。明清时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全盛时期,至此中国园林建筑艺术已具备了功能全,形式多及艺术化三个特点。
一个好的园林,无论是中国或西方的,都必然会令人赏心悦目,但由于侧重不同,西方园林给我
们的感觉是悦目,而中国园林则意在赏心。
中国造园走的是自然山水远的路子,所追求的是诗画一样的境界。如果说它也十分注重于造景的
话,那么它的素材、原形、源泉、灵感。。。。。。等就只能到大自然中去发掘。越是符合自然
天性的东西便越包含丰富的意蕴。因此中国的造园带有很大的随机性和偶然性。不但布局千变万
化,整体和局部之间却没有严格的从属关系,结构松散,以致没有什么规律性。正所谓造园无成
法。甚至许多景观却有意识的藏而不露,曲径通幽处,禅房草木生,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
花明又一村,峰会路转,有亭翼然,这都是极富诗意的境界。
,中国古典园林是滋生在中国文化的肥田沃土之中,并深受绘画、诗词和文学的影
响。由于诗人、画家的直接参与和经营,中国园林从一开始便带有诗情画意的浓厚感情色彩。中
国画,尤其是山水画对中国园林的影响最为直接、深刻。可以说中国园林一直是循者绘画的脉络
发展起来的。中国古代没有什么造园理论专著,但绘画理论著作则十分浩瀚。这些绘画理论对于
造园起了很多指导作用。画论所遵循的原则莫过于外师造化,内发心源。外师造化是指以自然
山水为创作的楷模,而内发心源则是强调并非科班的抄袭自然山水,而要经过艺术家的主观感受
以粹取其精华。
除绘画外,诗词也对中国造园艺术影响至深。自古就有诗画同源之说,诗是无形的画,画是有形
的诗。诗对于造园的影响也是体现在缘情的一面。中国古代园林多由文人画家所营造,不免要
反映这些人的气质和情操。这些人作为士大夫阶层无疑反映着当时社会的哲学和伦理道德观念。
中国古代哲学儒、道、佛的重情义,尊崇自然、逃避现实和追求清净无为的思想汇合一起形成
一种文人特有的恬静淡雅的趣味,浪漫飘逸的风度和朴实无华的气质和情操,这也就决定了中国
造园的重情的美学思想。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