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红色之旅三个必须打卡地有哪些?怎样省时

万里旅行网 2022-09-08 18:36 编辑:鲍坚 81阅读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近代中国光明的摇篮,中国工人阶级的大本营,是中国革命运动的早期指导中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众多重大历史事件在上海发生并影响全国。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为了人民解放,民族独立和中华复兴,曾在这里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历史见证,是宝贵的红色文化遗产。

上海共有387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和景点。必打卡又想省时省力推荐如下三个景点:

一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在兴业路76号,它是一幢沿街砖木结构一底一楼旧式石库门住宅建筑,坐北朝南。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至7月30日在楼下客厅举行。 中共一大会址在1952年后成为纪念馆,1959年5月26日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7年6月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二,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 成都北路7弄30号(原南成都路辅德里625号)。民国11年7月16~23日,中国共产党在此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代表12人。大会通过宣言、党章和9个决议案;选举李大钊、陈独秀、蔡和森、张国焘、高尚德为中央委员,邓中夏、向警予为候补委员;规定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第一次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该处又是中共第一个出版社——人民出版社所在地。1959年5月,经市人民委员会批准,中共“二大”会址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三上海中山故居

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位于上海市香山路7号,占地面积2500余平方米,展示面积1100平方米,主要有孙中山故居和孙中山文物馆两个展示场所组成。

孙中山故居是孙中山和宋庆龄唯一的共同住所,是一幢欧洲乡村式小洋房,由当时旅居加拿大的华侨集资买下赠送给孙中山的。孙中山和夫人宋庆龄于1918年入住于此,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后,宋庆龄继续在此居住至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宋庆龄移居香港、重庆,1945年底,宋庆龄回到上海将此寓所移赠给国民政府,作为孙中山的永久纪念地。馆由一幢欧式洋房改建而成,共有三层、八个展区,展览面积七百多平方米,共展出文物、手迹、资料三百余件。

这三个红色景点离得非常近。三个景点形成一个三角形,省时省力!所以建议去这三个重要红色景点参观!

一、上海宋庆龄故居上海宋庆龄故居位于上海市淮海中路1843号,是伟人宋庆龄长期居住和从事国务活动的重要场所。故居总面积4300多平方米,分为前花园,主楼和后花园。

上海宋庆龄故居是宋庆龄一生中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也是她从事国务活动的重要场所,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瞬间和大量文物。1949年宋庆龄就是在这里欣然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邀请,北上参加开国大典和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并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参与制定国家各项大政方针。她经常在故居举行各种国务活动,会晤和宴请来访的各国贵宾,促进中外交往维护世界和平。她所创建的新中国妇幼文化福利事业和对外宣传刊物也是在这里酝酿、筹划的。她也曾在故居内会见过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宋庆龄1981年5月29日在北京去世,这里作为她在上海的故居对外开放,供后人瞻仰,1981年10月,故居被列为上海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1年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且是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二、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四行仓库是一座位于上海闸北区南部的仓库建筑。原是大陆银行和北四行(金城银行、中南银行、大陆银行及盐业银行)联合仓库,淞沪会战时期,这里曾驻扎452名国民党将士英勇抵抗日军的进攻。1985年9月3日,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正式将其命名为八百壮士四行仓库抗日纪念地。抗战纪念馆大门入口处保留了原四行仓库的铁门,斑斑锈迹。二批国家级抗战纪念遗址名录之一。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包括序厅、血鏖淞沪、坚守四行、孤军抗争、不朽丰碑及尾厅等六个部分。纪念馆以一封谢晋元在赴淞沪战场前写给妻子凌维诚的家书开篇,展现了以谢晋元为首的八百壮士在国难当前之际,舍家为国的家国情怀,展现出对抗战必胜的坚定决心。展览运用实物、雕塑、现代科技等手段再现当年战斗场景,通过图文展板、巨幅绘画等形式展示上海人民投身全民族抗战、共御外侮的历史事实,以及中外各界对八百壮士英雄事迹的颂扬和缅怀。

三、中共一大会址中共一大会址房屋建于1920年秋,建成后不久,李汉俊(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发起人之一)及其兄李书城(同盟会发起人之一)租用望志路106号、108号为寓所,将两幢房屋的内墙打通,成为一家,人称李公馆。

1921年7月23日,来自各地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代表李达、李汉俊等13位代表秘密汇聚在上海法租界的贝勒路树德里3号(今兴业路76号会址),举行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4年改建,增建了厢房,楼下开设商店,房屋面貌全非。

新中国成立后,为迎接建党30周年,1950年9月,中共上海市委根据中央的指示,寻找中共一大会址。经多方勘查,李达、董必武、包惠僧和李书城夫人等多位历史当事人、见证人现场踏勘,确认兴业路76为中共一大会址。

2018年10月,被评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一层是观众服务设施,设有门厅、多功能学术报告厅和贵宾厅。二层为《中国共产党创建历史文物陈列》展览厅。基本陈列即由中共'一大'会议室旧址陈列和中国共产党创建历史文物陈列两部分组

中共一大会议室旧址在兴业路76号内,客厅正中是一张长方形的西式大餐桌,桌上摆放着茶具、花瓶和紫铜烟缸。餐桌四周围着12只圆凳,东、西两壁各有茶几1只,椅子2把,靠北墙板壁处还有两斗桌1只。客厅内所有家具物品的陈设均按有关当事人的回忆,根据原样仿制,使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

中国共产党创建历史文物陈列由三部分内容组成:中国党成立的历史背景;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及其活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全过程。陈列室内还按照历史资料开辟了一个蜡像室,形象地刻画出当年出席中共一大会议的15位出席者(包括2位共产国际代表)围桌而坐、热烈讨论的生动场景。栩栩如生的蜡像人物增强了陈列的直观性和历史感染力,成为参观中的新热点。

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立删!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