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车司机属于什么行业?

万里旅行网 2023-08-08 07:38 编辑:admin 221阅读

一、公交车司机属于什么行业?

政府统筹的社会服务行业,职业是司机,一般的一线城市都会要求本地人做,福利很好,比一般出租车司机挣得多,当然跟那种一天12小时一直不休息的出租司机没法比

二、公交车司机的待遇低吗?你所在的城市公交车司机月收入大概是多少?

珠海:

月休三天的话,大概到手工资有6500+左右

五险一金都是按实际工资购买,账面工资一般都是有8000+,饭堂吃饭4块钱一餐,三个肉三个素任选。说实话,只要吃得了苦,这工作真的挺好的。

三、公交车司机的开车水平都很好吗?

确实A1可以开公交车,但开公交的大部分都是A3驾照,毕竟有A1去跑旅游、专线不香吗?

公交一般都要求本地户籍,以我所在地为例,ab照学费都在万元上下,工作满多少年才报销,科二16项考试就算不出错不排队跑下来都要一个小时,科三一天跑三场共15公里的基础要求,每次通过率能有一半多都不错了,一次就10个名额,一个月也只有100个指标,还不急小车一小时的考试量。驾照到手还有上岗证考试在后面等着

A3从零开始,两年时间差不多可以上岗,公交车司机的技术肯定比一般司机好,毕竟这么大的车呢,这也仅是和C本比。

我c照时确实感觉公交司机开的还不错,速度挺快,还算平顺;

自从拿了b证,开了不带同步器的大货后,坐公交会有些难受,拖档、低频噪音等。长期的拖档行驶对车辆肯定不好,修车和节能却和他们的工资挂钩,矛盾的统一……

希望大家理解职业司机的辛苦,多一分包容。他们起早贪黑、风吹日晒都是家常便饭,大车的减震坐久了真的不舒服,市区道路驾驶要提防小车抢道并线和电动车鬼探头,还有车上乘客抢方向盘。或许个别司机经验没那么丰富,时间和里程会弥补这一缺陷,有他们特殊时期守护在第一线,我们才能轻松出行。

四、成都公交车司机的工资待遇如何?

我去年平均扣了到手五千左右,不包吃住

五、公交司机的工作?

年轻时就是想的多干的少,不过因该早点去试错,等转一圈混不好了在看这行还是蛮香的

六、公交车投诉,司机真的会被批评吗?

泻药,作为国企员工,很负责任的说市长热线是最有震慑力的。

但是想让对方长记性,最好的方式就是一直打。。。。。会哭的孩子有奶喝。。。真理。。

七、公交车司机和客车司机的差别?

公交车的司机,驾驶证是A3,它只是能够开公交车或者是小型车,客车司机与公交车司机是有区别的,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先说中型客车司机的驾照,是不能开公交车的,再说大型客车的驾照是可以开公交车的,而公交车的驾照是不能开社会上的大客车的,这就是区别对待。

八、公交车司机该怎么规划自己的未来发展?

公交车司机是一个非常有责任的职业,司机的未来发展规划应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能力和市场需求来选择。以下是一些建议:

  1. 进行职业培训和教育:公交车司机可以参加职业培训和教育,提高自己的技能和知识水平,从而有机会升职或者在行业中更有竞争力。
  2. 转行相关职业:公交车司机具有丰富的驾驶经验和良好的驾驶技能,可以转行相关的职业,比如货车司机、出租车司机等。
  3. 自主创业:有些公交车司机可能有创业的想法,可以考虑开设自己的公交公司或者其他相关的商业活动,这需要对市场需求有深入了解。
  4. 转型互联网平台:在互联网平台的快速发展下,公交车司机也可以考虑转型到一些在线出租车或拼车平台从事相关工作,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总之,公交车司机在未来发展时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以及市场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方向进行规划,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和技能水平,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九、如何看待贵州公交车坠江事件系公交车司机蓄意报复社会引发?

谢邀,知乎小透明的小宇宙要爆发啦~我没想到我之前的两篇答案会有那么多人看,已经有一万多阅读量了,还有六十多个赞,甚至还多了一些关注,还有很多邀请,既然有那么多人看,我以后就不做小透明了,以后就做个心理学知乎答主吧,谢谢大家支持嗷,敲开心(*^▽^*)

12日贵州安顺大巴车坠湖事件通报:系司机因对拆迁不满蓄意报复社会。得知这个结果,我没有感觉特别的意外,而且也正好符合我之前对这件事的分析:我个人观点不排除司机是故意所为,这也是网友们主流的观点。我也看了下面的许多答案,大部分都涉及到拆迁、社会公平、弱势群体、心理、善恶等方面,别的方面我不太懂,心理学方面我还是略知一二的,我就再给大家补充一些心理学方面的内容,供大家思考,也欢迎大家批评指正,也就当一关于反社会行为的科普文吧。

看到这个结果,我当时就想到了这是一种反社会行为以及冲动行为。

反社会行为≠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心理不健康

一、什么是反社会行为?

百度百科这样说:反社会行为(Anti-social behaviour)指的是一种故意或非故意、不顾他人观感,而且可能对社会造成危害、无法增进公众福祉的行为。包括违法、犯罪行为和并不触犯法律但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此类行为的特征是攻击他人。因此世界各国都在民事刑事上修订反制反社会行为的条文。

二、反社会行为的重点类型

按照有关学者吕鹏(2020)的观点,反社会行为的重点类型可分为:(一)个体恐怖犯罪(二)个体社会疏离(三)个体自我毁伤(四)越轨失范行为(五)暴力欺凌欺压(六)群体恐怖主义(七)社会冷漠戾气(八)严重刑事犯罪(九)公共安全事件(十)群体突发事件(十一)网络舆情事件

这次就属于个体恐怖犯罪。

个体恐怖犯罪(Individual Terrorism)是反社会行为的最新形式。“个体恐怖犯罪”已经成为犯罪类型,犯罪嫌疑人的犯罪动机往往出于私愤。个体恐怖犯罪日益频发,成为迫切的公共安全问题,学校、医院、体育馆、海洋馆、科技馆、公共交通等公共场所成为重灾区。这种故意伤害行为广泛存在于各种社会情境,大到杀人放火、虐待老人儿童流浪汉,小到恶意毁坏他人财物、制造网络病毒、网络谩骂等。蓄意而为的反社会行为削弱社会道德秩序基础、制造混乱与恐惧、引发社会不信任,最终威胁社会稳定与发展。个体恐怖主义与传统恐怖主义不同,犯罪主体是单一的,行为结果是恐怖的。没有组织性,但是造成的社会冲击与恐怖气氛不亚于甚至超过传统的有组织恐怖主义。

三、反社会行为测量与预测

很显然,司机的行为就是一种反社会行为,反社会行为可以预防吗?答案是很难很难,先不说反社会行为的预测,就连反社会行为的测量都很难,而且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不多,这也可以作为以后一个不错的研究方向。另外,如果这件事是因为司机患有心理疾病或者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导致的,那事件的性质就是另一种了,那就是心理问题来背锅。但事实上并不是,这点我非常赞同知乎大V山羊月的答案:张某刚平时的性格,很可能根本没有心理不健康的显著特征。所以,即使在当天早上八点对张进行心理测量,那时他还没有去看公房拆迁,心理测量的结果大概率是正常的,最多也就在抑郁、焦虑等维度上比平时偏高,这也能说明反社会行为的难预测。

关于个体恐怖犯罪的预测

个体恐怖主义的犯罪条件与机制成因复杂,大致可以从四方面进行预测:(1)心理剥夺感。长时期负面情绪积累产生反社会反政府倾向;(2)责任归因外置。将不平衡,不公平结果归因为阶层固化,社会溃烂与政府腐败等外部原因;(3)心态失衡长期得不到缓解。生活,感情方面的困难得不到解决,加上偏颇归因,导致对社会不满情绪积累,最终暴力报复社会;(4)犯罪对象脆弱性。个体恐怖袭击对象多为随机化的平民,这是因为平民安全防御脆弱,更容易成功且随机性放大恐怖感。基于心理剥夺感与犯罪对象的脆弱性,可以在较大程度上对个体恐怖犯罪进行预测。

确实,司机的状况还是比较符合这些预测的。但是目前的反社会行为预测研究不足。预测研究是基于反社会行为原理、原因与机制研究的基础之上进行。由于反社会行为的基础性研究尚不牢固,反社会行为预测研究尚不成熟。

四、反社会行为产生因素

一般认为产生反社会行为的因素有:①现代社会生活的高度复杂性。由于这种复杂性,人们很容易产生不规范的行为;②无知、失误、误解、信息不通、他人煽动、他人胁迫、粗心、偶然事故或处于不得已情况下,这些也是引起反社会行为的因素。关于反社会行为的形成机制,目前尚无一致观点。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人生来就有反社会倾向,只是受着自我和超我的压抑和束缚而已。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反社会行为是模仿来的,父母冷若冰霜,孩子待人也难得热情。对条件反射形成中的失误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发现,如:道德感培养不够,反社会行为就难以得到控制;习得的行为规范与社会的规范相反时,自然会产生反社会行为;对不正当行为的惩罚,如时机把握不当或只讲惩罚不讲清道理,都会引起反社会行为。自卑感会产生越轨行为,而社会对这种行为的反对又会强化自卑感,引起更强烈的反社会行为。人格失调也会产生反社会行为。此外,自制力薄弱,生活窘迫等也都是反社会行为习惯形成的根源。

弱势群体因社会支持不足,个人受挫而悲观失望,并极端化为对社会的仇视和对抗是最根本的原因。这些原因导致一些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在心理上失衡,产生相对剥夺感。从而把在经济领域中因利益冲突而生的“仇富”心理,以及针对明确对象的报复行为,已经延伸到在婚姻、家庭、日常交往中的琐碎纠纷郁积起来形成对整个社会和无辜他人的仇恨,并将仇恨转化为以残忍手段向无明确对象的群体(只要是易于攻击)实施报复的“反社会”暴力行为。

五、反社会行为者主要心理特征

一般来说,反社会行为主要是在个体与环境消极的相互作用中形成,也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常表现反社会行为的人通常具有的主要心理特征:(1)自我中心和利己主义,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侵犯他人和社会的利益。(2)具有违反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的观念。(3)缺少爱、同情、友谊等道德情感,具有自卑、冷酷、自私等心理特点。(4)意志力薄弱,自制力差。儿童也可能出现反社会行为,是属于问题行为的一种,主要表现在:做违反社会规范的事;反抗父母和教师;逃学、伤害他人;有偷窃、说谎等不道德行为;在这些不良行为出现后,缺乏羞耻和内疚感。对于有反社会行为的儿童,家长一定要引起重视,请专家咨询,寻求有效的途径矫正孩子的行为。

分割线—————————————————————————————————————

我感觉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反社会行为新闻报道及模仿的阻断

反社会行为的新闻,近些年在报纸上所占的的版面越来越多,人们也愈来愈关注这类报道。但是不恰当的报道方式导致一些有犯罪心理的潜在人群走入歧途,如何让这类报道在告诉受众信息的同时,警示受众,引导那些有犯罪心理的潜在人群。

报复社会型行为模仿性产生的机理

(一)个体天生具有学习性与模仿性

美国犯罪学者萨瑟兰曾经指出:“遗传不可能决定一个人是否犯罪,因为人类的所有行为模式只有在一定文化环境中才能理解其意义。所有的行为都是从周围的文化中吸收而来的。犯罪行为是一种习得获得的行为,所谓的正常的守法行为也是如此。”人的反社会行为天生也具有模仿性质,在社会生活中,不同的环境刺激与变化可以诱导人性中对反社会思维的激发,从而引起反社会行为的产生;但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模仿和效仿是一种纯粹的心理现象,也是重要的学习途径之一。单从学习行为产生的角度来分析反社会行为产生模仿性的原因,会显得单薄无力,因为那些模仿性行为之所以产生,同样有其他因素参与其中。实践表明,报复社会型行为的当事者多具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具有人格或心理障碍的人多半处事悲观、性情压抑,长期的心理积压一旦被触发,极易产生报复社会的念头。近年来社会中发生的几十起极端暴力案件,其本身都具有突发性强、侵害对象不确定、出于报复或制造社会影响的动机、损害巨大、影响恶劣等特点,而且该类行为对相同群体具有示范或学习的效应。“对某一具体个人而言,

他并非对社会生活中的任何人的任何行为反应都怀有兴趣而加以观察,相反,他只注意与他自己相关的社会角色成功的行为方式,从中学习并提高自己的活动效果以获得自己的各种益处或满足自己的需要。”

因此,犯罪模仿多呈现出一定的阶层性。具有相同性格或者相似境遇的人往往会受到同一种情境的触动,从而产生具有模仿性质的行为。随着我国当前社会阶层的分化,利益格局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同时社会利益结构更加不同步与不均衡,

人民内部矛盾更加复杂,各阶层、各类人的冲突加剧,极易使一些社会底层人员因生活的不如意产生反社会模仿心理。

(二)网络媒体不当报道与渲染

在影响巨大的社会事件发生后,以网络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在信息的迅速传播、事件的全面报道和公众舆论导向的形成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当今的信息时代,人们往往期待得到第一手的信息,新媒体的产生迎合了社会大众的需求。毋容置疑,新媒体传播的发展不仅方便了人们的各类需求,也起到了对社会违法犯罪行为的示警和预防作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亦对当今社会产生了大量的“负面效应”。某些媒体在报道犯罪之时,经常依靠曲折的情节和暴力的色彩来吸引受众的眼球。对于此类犯罪的报道,比其他一般的新闻更加具有故事性、刺激性与娱乐性,同时由于记者的追踪查证,使得这些犯罪细节方面的报道过于详细完整。由此,新闻报道往往走向另一个极端,过于细节化和煽情的报道成为了犯罪分子学习作案的模板。在这些案件的报道之中,媒体是不太负责的,它们只完成了传播的职责,却忽视了对社会的责任。

(三)报复社会型行为成本低,易得手

报复社会型行为实施的成本较低,易得手。人是理性的动物,即使报复社会型犯罪人的心理状况不佳、长期处于压抑状态,在实施行为之时他们依然可以理性判断得失与后果,或者说是天生的理性指导他们如何实施反社会行为。这些犯罪人往往选择那些防范意识不强、比较弱小的作案对象或者模仿发生过的案件来实施他们的犯罪行为。例如在飞机恐吓事件中行为人均是通过向机场拨打匿名电话 来威胁飞机迫降、在校园安全事件中犯罪人均选择手无寸铁的幼儿和年轻女教师进行侵害、在超市伤人案件中犯罪人多数用刀具捅伤毫无防范的顾客等等。犯罪人通过多种途径得到报复社会型行为的报道,那些报复社会的案例成为有使用价值的犯罪示范行为,变成他们学习的模板。一旦他们掌握了如何进行犯罪操作,他们就会以不同的频度实施同一类犯罪行为。犯罪示范行为越具有实用价值,也就越容易引起潜在犯罪人的学习与模仿。

(四)转型期社会分化使反社会心理获得某种认同

当今社会中的价值观念呈多元化发展,加之网络时代新媒体的普遍运用,在这种环境中一些反社会行为就会得到一些个体的社会认同。当社会群体中的某些个体在生活中受挫或遭受打击,他会参考处于类似处境中其他人的做法,从而减轻自己做决定带来的压力和痛苦。犯罪模仿理论的主要阐释者之一、社会学和犯罪学者塔尔德在其《模仿律》中说到了三种可能导致犯罪的模仿规则,即社会个体总是模仿与自己有密切关系的人的行为;模仿是下降的,即社会下层人士模仿上层人士,贫穷的模仿富有的,职位低的模仿职位高的;当两种相互排斥的行为模式相遇时,其中一种行为模式会取代另一种模式。

从社会认同心理的角度讲,2010 年发生的校园屠童案件就是典型的事例。南平惨案发生后,立即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各种不同的声音铺天盖地,充斥于媒体。有讨伐、谴责凶手的,有批评政府不力和社会不公的,其中也不乏对凶手表示同情和欣赏的……一夜之间,郑民生成了全国关注的焦点人物。一些自认为有类似遭遇的人从中得到启发,蠢蠢欲动,或者想发泄愤恨不满情绪,报复社会或者是羡慕罪犯的名声,也将犯罪的目标投向更易得手的校园,将罪恶的魔爪伸向最弱小无辜的孩子。结果校园血案接连在全国各地上演。

一些后话

这是我关于反社会行为的一些科普,里面部分文献年代较早,后面我会慢慢更新补充。关于这件事,这次官方的反应还是不错的,关于网上的一些说法,官方通报中也都有提及。关于这起事故,我觉得关于事故本身的讨论点到即止,更多应当对事故进行反思,如何避免此类事故的发生,以及对社会的引导,这不仅能够减少事件的模仿,更能够改善这个社会。


不要让事故仅仅是事故,而是要让事故成为一种教训。这起事故不仅仅能反映出个人的问题,也更能反映出社会的问题。最后,愿警钟长鸣。

我是心理学徒赵二狗,一身勇敢且温柔~

参考文献

[1]吕鹏.基于预测视角的反社会行为谱系类型与研究述评[J].晋阳学刊,2020(02):104-114.

[2]杨辉解. 个体恐怖犯罪概念辨析[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3):140-146.

[3]兰迪,恐怖主义罪因理论探究:当代犯罪学基础理论的诠释与更新[J].北京警察学院学报,2016(9).

[4]施信科.浅析个体恐怖犯罪行为的界定[J].法制博览(中旬刊),2014(9).

[5]姬艳涛,扈靳璐. 个体恐怖主义下的“独狼”行动:成因、

特征和危害[J].铁道警察学院学报,2016(06).

[6]中国小学教学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教育卷编辑委员会 编;李春生 主编.中国小学教学百科全书·教育卷.沈阳:沈阳出版社,1993

[7]林崇德 主编.中国独生子女教育百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

[8]彭施辰.浅论反社会行为新闻报道[J].文学教育(中),2011(09):33-34.

[9]王斌.报复社会型行为的模仿机理及其阻断[J].北京警察学院学报,2014(01):89-93.

[10] [英] 莫里森 . 理论犯罪学――从现代到后现代 [M]. 刘仁文,等,译.北京 : 法律出版社 ,2004:140.

[11] 靳高风 .2010 年中国犯罪形势与刑事政策分析 [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12] [法] 加布里埃尔·塔尔德. 模仿律 [M]. 何道宽,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161.

十、公交车招聘司机的要求?

1、有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服从管理,遵章守纪,服务热情,爱岗敬业,身体健康。

2、初中及以上学历,校车取得A1驾驶证并具有3年以上驾驶经历,公交车取得A1或A3驾驶证1年以上、道路旅客运输从业资格证

3、最近连续3个记分周期内没有被记满分记录。

4、无致人重伤或死亡的交通责任事故记录。

5、无饮酒后驾驶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记录。

6、无犯罪记录。

7、男性要在40岁以下,女性在35岁以下,身体健康。城市公交驾驶员需要经验,也需要责任心。

   招聘后公司将对应聘者免费培训,培训合格以后驾驶员还将有一段时间的“适应性监护驾驶”。在这段时间里,驾驶员不能单独进行驾驶公交车,公司会安排其他驾驶员同行,这样可以保证行驶安全。在一段时间过后,通过考核就可以驾驶公交车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