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谁是大神”这种事,是不是要在自己也得有点知识储备的前提下才能进行呢?如果自己对真相一无所知,谁对谁错是不是也无从分辨?所以要我说,本着负责任的原则,还是推荐一些自己能够验证水平的大神才比较合适。而且也不能意气用事,自己看不顺眼的人就不认同他的能力。
以我为例,我本人比较偏科,只对日本战国的部分片段略知一二,对明史的了解还处在拿不出手的阶段。就给大家介绍几位在日本战国领域实力比较强悍的“知乎大神”吧!
第一个要吹的肯定是锅哥 @不懂战国 ,锅哥是世界第一的日本战国史藏书家,其藏书量无人能及,大概只有一些图书馆才能跟他的藏书量相提并论。在如此庞大的藏书基础上,是锅哥无与伦比的涉猎广度。锅哥的大脑内有一套非常精确的战国史目录,对应他极其精湛的图书分类法,每当有人问及日本战国领域的相关问题时,锅哥总能准确找到哪本书里有相关记载,然后细心地把书里的内容分享给大家听。
锅哥最受欢迎的文章有织田、丰臣、德川、上杉、北条等各大家族的奇闻异事,特别是有关本能寺起因的分析,在网上非常有名,我前两天还看到一篇明显是从锅哥那里洗稿而来的XX号文章,可以想象锅哥的名气有多大。
锅哥由于收集了大量的相关书籍,自然是对哪位专家擅长哪块领域了如指掌,想要深入研究日本战国史的朋友,不如就看看锅哥推荐的书籍。哪些有用哪些没用一目了然。
但收集现代书籍也有缺点。据我几年来对锅哥的了解,锅哥似乎是从来只看现代学者的研究成果,而并不参考原始史料(且对学者的说法过于执着),一旦发生学者水平不足的情况,翻译出来的东西也会跟着跑偏,譬如在我所知道的领域里,就发生了“柴裕之惨案”这样的事情:
如何评价柴裕之在论文集中犯下的错误?锅哥本是好心翻译柴裕之主编的“尾张织田氏”一书中柴裕之所写的总论,结果碰上了柴裕之这位看不懂本国史料的“学者”,柴裕之在看不懂爱知县史、又懒得跑去查证寺社记录原文的情况下,稀里糊涂的将A割让给B的领地说成了B割让给A,弄了这么一个巨大的乌龙,而锅哥因为没想过要查证史料(其实本书下文中其他作者就把这事写对了),就跟着写错了。俗话说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有些看似简单的小问题,一旦出错,便会把历史搞得非常糊涂。我们知道,《信长公记》中,尾张西南部的海西郡一直都盘踞着服部氏,并不是织田氏的地盘。而尾张东南部的知多郡也不在清洲织田氏的控制之下,爱知郡东部也不在清州织田的控制之下,春日井郡靠近清州城的一带反倒是清洲织田氏范围内的(这两块“东部”正是山田郡当时的范围,松平清康拿下的岩崎城、品野城都属于被合并之前的山田郡),因此尾张的局面并不是上下四郡4V4的情况。而柴裕之把这个地方搞错了,你就不会明白清洲织田氏这两郡是怎么来的。也就是说,清洲织田氏这两郡正是借助应仁之乱得来的,他们之前并没有更多地盘,并不足以“割给岩仓织田氏两郡、还剩两郡”,你就会顺势知道尾张并不是“双守护代”形式,清洲织田氏只是“后来者居上”了,而岩仓织田氏名称的由来也正是被赶出了尾张核心地带,在稍北的地方建立了岩仓城,才有了后来的名称。而这一切,如果你听信了柴裕之的话,必然会一头雾水。
当然,我们也不能一竿子打翻柴裕之和锅哥的贡献,这篇文章大多篇幅还是很有价值的,比如尾张九郡早期的形势、斯波氏的所领范围和织田氏早期的经营经历等等,虽然这么早期的故事关注度不是很高,但也是贯通前后历史事件的重要转折点,很值得一读。因为我个人能力有限,并不足以将每篇文章逐一“挑错”,这里想告诉大家的是,学习现代学者的成果虽然是一条捷径,但偶尔验证一下史料原文也是挺有必要的事。
锅哥跟洗稿写手有很大的不同,最大的区别在于锅哥从来没有一次将日本学者的成就占为己用。锅哥的每篇文章你都能从中找到明确标注好的作者及书名来源,这是锅哥谦虚谨慎、不贪图名利的最好证明。而在翻译现代学者的研究成果之外,锅哥以前在混迹论坛的时期,也有非常有趣的作品出现,可能大家不太熟悉,介绍一篇:
原创旧文--关于上杉谦信是女人【信长之野望吧】_百度贴吧这篇文章非常详细的一一驳斥了流传在“圈子”里有关上杉谦信是女性的各种谣言,条条有理有据,打得各路神论哥措手不及、闻风丧胆。把许多人关注并津津乐道的段子拨乱反正,这不正是大家需要的文章吗?
介绍锅哥篇幅用去太大了,接下来要介绍的是我的老朋友老司 @司任平 ,我跟他认识大概有五六年了吧,那时候我才刚接触战国史,基本全靠他的指点,可以说是陪伴了我整个战国史生涯的人了。老司既读现代学者的作品,闲暇之余也会翻看史料,这是老司的长处。而老司的最大优点就是从不摆架子(不像我),总出没于战国史爱好者的群体中,不厌其烦的对历史新人耐心讲解。老司玩贴吧已有数年,对贴吧神论哥有哪些神论、该如何破除可以说是了如指掌,只是在知乎不太会带节奏而已,可不能因为他没有头像就把他忽视哦!
老司和我一样,特别热衷于织田信长有关的历史,对于织田、武田、上杉等家族的历史故事,老司都有独到的见解,神论哥哪里说的不对,老司总能准确予以“击毙”,看看贴吧网友怒喷老司的帖子实在是非常有趣的事。只不过由于老司在信野吧过于活跃,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总会拿老司“开刀”,假装“打败”了老司冒充大神,但真金是不怕火炼的,吹弹可破的虚假大神怎又挡得住老司的攻势?
老司目前在贴吧的ID叫“我是司任平”,他经常在信长之野望吧发布一些有关战争或是历史转折点的事件帖子,有些战争和事件虽然关注的人不多,但也相当重要,很值得一读。现在一些新人不知道的是,老司以前很喜欢整理各种史料的说法,中文维基的许多词条都是老司的成果,以至于被百度百科复制、又被一些新人粘贴。也就是说,新人们在网上借助百度百科论战的时候,在无意中没准就会用上老司的依据和观点,自然而然成了老司的“徒弟”。
但据下面一位将要提到的“恶人”所说,老司比较喜欢用江户时代的史料,或文言文史料,有时候并不区分史料的价值,“有什么就用什么”,这一点虽然没什么太大的问题,但也容易造成类似锅哥一样的问题,特别是细节上会出现一些莫名其妙的情况(比如采信后世史料中夸大的兵力等等)。当然,这并不能掩盖老司的光芒,因为老司可是一名原·创·型·作·者!在抄袭洗稿层出不穷的今天,有一位不摆架子、爱说话的原创大神,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呢?
下一个要介绍的是混世魔王糗缝小骡 @方笑尘 ,此人有N多小号,经常换ID,酷爱换马甲骂人、匿名挂人、无恶不作。因为这个人实在太过于邪恶了,往往被大家所嫌弃,但若推荐起战国史领域,提到老司和锅哥却把他故意去掉的,只能说眼光是差的可以了。这个人经常见首不见尾,对网上的“神论哥”也不感兴趣,所以跟大家交流的不多。但真要比起来,他的史料收集能力和解读能力都是要远超老司和锅哥的。他原本是糗在缝隙里的一头小骡驹,最近几年才和我认识。此人人品虽然很差,但是历史功底十分深厚,以前涉猎非常广泛,什么不该买的书他都买,近年来开始专注于日本战国。他对历史的态度十分奇怪,喜欢揭别人的短,哪壶不开提哪壶。比如上杉谦信、立花道雪打仗厉害,名气很大,他就偏要把人家的败绩挨个翻出来,非常的不正经。
糗缝小骡最大的本事在于他找史料的能力是我见过的人里面最强的,什么冷门史料他都能找到,并且给它详细归类。举个例子吧,我以前自己在日本的国立国会图书馆上找东西,刨去没用的,收集了不到20个G,400来份,而糗缝小骡给我的史料,足有96个G,1万多件。这人对我很慷慨,2017年年初我写桶狭间一文的时候他就主动给我一堆史料。就不说有用没用,光看这个数量就知道他是多么能找东西了。
光找到了史料还不行,他的解读能力也是很强的,而且会横向对比其他史料,选出其中史料价值最高的来采信。这使得他的作品可信度极高,有时甚至会远远超过日本学者。此前他已经在战争事典中发表过不少文章,还准备出一本专讲上杉谦信的单行本,不过我是不用买的,我就在这等他送我一本。
除了上杉谦信以外,他对周边的北条、武田、织田、本愿寺等家族都有不浅的研究,而且有些小家族看起来写的很乱,如果理顺关系的话还是很有趣的。今年大概年初的时候,他告诉我要搞万历朝鲜,先从人数开始,结果发现这位大哥做的表中错误非常之多,根本没法用:
方笑尘:【勘误】丰臣秀吉侵略朝鲜的动员名单于是我就给他重新做了一个表,这次是包括御检地账、松浦丛书、日本战史、毛利家文书等多份史料互相对照的表格。过程中发现日本战史朝鲜役里面的数字不少都是直接抄袭毛利家文书的,这里还有一个故事:
文禄之役日军派出了158700人这个谣言大家应该都听说过,但我既然说了是谣言,就肯定说明它是错的。这个谣言最早出自日本战史,它骗过了全世界的“研究学者”,不过日本战史也不是自己编的,他是出自毛利家文书,甚至将原文中的错误也给原封不动的抄了下来,比如说这些人数总数是158800,毛利家文书错写成了158700,日本战史就原样照抄下来(X番队等说法也出自这里),后来的各位“学者”也不过脑子,无脑抄来,不看日本战史的原文。其实不管是日本战史还是毛利文书,都没有说过派往朝鲜的部队是158700或158800,看看前后文便知,其中有几万根本没有直奔朝鲜,而是对马、壱岐在阵,并且属于“国都表出势众”。结合多份史料可以发现,虽然部分将领的兵力细节略有出入,但总人数都是30来万,其中分为在阵、渡海两部分,渡海又分为“先驱御势”和“国都表出势众”。说白了15XXXX这个数字根本就是“先驱御势”加上部分“国都表出势众”所得出的人数,他们只是一批次离开日本,但并没有同时抵达朝鲜。我在做表时看到这个差异的时候还有些奇怪,因为对朝鲜之役并不了解,我还特意找糗缝小骡逐一确认“国都表出势众”里的XX、XX有没有去朝鲜,发现这些人确实在文禄之役去了朝鲜,那么只有一种可能,15XXXX就是一个人chu分界线,这个数字既不是第一批派往朝鲜的人数,也不是文禄之役派往朝鲜的总人数,瞧瞧那些XX史大神,维基、马伯庸、郑洁西三点一线,还在那里到处粘贴15XXXX,不看史料的原形毕露了不是?包括某位“精研日本战国史”的大神和某位朝鲜高丽史大神都是这种水平。这是连最基本的人数都搞不清楚吗?后面这位大神超搞笑的,抄袭马伯庸小说里碧蹄馆的日军人数差,照那个思路越打反而越多的黑田军他就给删掉了,呵呵!
糗缝小骡这人只要不犯主观的毛病,写的东西还是可以看的(但他经常犯这个毛病)。做朝鲜之役的人我看过不少了,这么说吧,糗缝小骡是我见过的唯一一个可以看的。
我其实本不想自吹,但知乎日本战国这一块,把我忽略掉怕是不太可能的。我抽神论功夫不如老司,找史料能力不如小骡,藏书的本领就更没法跟锅哥比了,该怎么自吹呢?也就多少在一些极为偏科的问题上,有我一些独到的见解而已(当然,比看不懂中文资料的大神还是要强一些的)。
“等人大”这个称呼,其实是源自一件被抄袭的事情。当时在贴吧,有个人抄了我的帖子,过分到什么程度呢,他直接把我的帖子截图粘贴到别的贴吧冒充是他自己写的。事后又发帖子说其实自己的所有东西都是抄来的,抄袭了秋风大、司大、不懂大等人。。。
可不是么,被抄最多的就是我,我就是那个“等人”,等人大就是这么来的。
我和老司一样,都爱玩贴吧,所以对里面的神论可以说是了如指掌,虽然覆盖面没有老司那么大,但打击力度那也是相当凶狠的,这类想要装X的网友就会选择拿我的观点和说法进行洗稿,直到前不久还有人在抄袭我在知乎上发的东西往另一个网站上发,被抓了现行还反咬一口,就跟反咬糗缝小骡如出一辙。
我最早在2013年初突然对日本战国一石米的重量产生了兴趣,因为当时国内没有可靠的说法,我东拼西凑算出了第一个版本,现在想想,那时所用的数据有很多都是错的,后来加以修饰,做成了新的版本,便一直用到了现在。
知道一石米的重量其实是非常有用的,米的重量决定其能提供的卡路里,可以对当时士兵的体力指标有一定掌握。反过来可以推算日本耕地的产量,根据产量和米价可以算出总产值,根据税率和收税方式又可以知道这些资源都流到了哪里。由此可以清楚的推断若干领地能养多少人,若干人的军队有多少后勤人员,军队里的各阶层人数是什么样的情况,这些都跟米的重量息息相关。
像一些小说里,动辄百万大军,有了重量你就可以知道这些人多长时间需要吃掉多少粮,这些粮需要多少人运输,需要多少耕地来生产,反过来也可以从耕地来逆推极限兵力,相当的有用。
此外,我还对日本战国的军事比较感兴趣。但对武器的用法比不上学剑术的,对日本刀的了解也比不上收藏刀的,顶多对军制和物价有稍稍的优势,可“不知道谁比自己强”也不能当成自诩天下无敌的理由不是?
还是让我们时刻保持谦虚的心态,清醒地认识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残酷现实吧!
介绍到这,可能还有些不错的人物没有讲到。有些是不玩知乎的,没法介绍,有些是不怎么活跃的,不敢冒昧评价。又有的研究的是“泛日本史”,而我只能对“日本战国史”有所评价,所以也不在此列。还有一些朋友,可能是我没看到,毕竟人这么多,您可以在评论里自荐一下。再有一些,在知乎日本战国史非常活跃,但又没有提到的,就不好说太多了:
比如某一位,全副的本领就是靠猜字“翻译”日文维基,一看到什么问题就查维基,查得到的就从一个页面抄写下来,绝不参考第二个页面,因为看不懂闹出乌龙也无所谓,反正知乎上的人也挑不出来。维基查不到的就百度一下,然后把百度到的结果稍微改一改当做是自己原创的。这种人要是能被捧成大神,粉丝岂不是连维基都不会看,百度都不会搜了?
还有某一位“爷”,自称“日本古代史学者”,全副本领靠维基,其次靠《重订日本外史》,再次就是靠抄袭我、锅哥、老司和小骡的文章过活了,或是装摸做样的把日文读物猜字翻译成中文发到网上冒充是自己的。自称翻译了信长公记,实际上是微博上一人翻译好了,他直接给拿来用罢了,而且那人用的底本还是现代日语版,搞了半天还没看过原文。因为不懂日语,看不懂别的史料也看不懂信长公记,闹出的神论比比皆是,到现在反倒越来越自我陶醉了。
还有一位什么都懂、“最擅长日本史”的大神,其日本史最高水平就是看维基,而且比前面两位还不如。第一位最起码能把一篇维基看完,这位大神连一篇都看不完的,比如仙台藩页面有这么一句:“このことから仙台藩の実高は200万 - 250万石に達したとする説が広く流布しているが、これらの数字は何れも推論に基づく誇張された数字であり、実態とかけ離れている。”前面传说仙台藩实高200多万,后半句就给否了,上下前后又有明确的反驳依据,而这位什么都懂最擅日史的大神却只看懂了这一句,拿着伊达二百万石当事说,我真是无话可说。
以上这三位,还都是其他答主在回答里提到的,所以我说,想评价别人的水平,最起码自己得有验证的办法。史料可信度的高低、史料如何解读,这都是有明确对错的定数,至于他们用这些史料证明什么,能不能够站得住脚,这个见仁见智,但史料选的如何、解读的如何,这都是有明确对错的,再看看这三位呢?
维基、维基、还是维基。你要你会抄维基会洗稿,知乎就一定有你的立足之地,你都不用像锅哥那样买那么多书,你都不用像老司那样到处分析神论,你都不用像小骡那样收集那么多史料。
所以推荐大神的答主们,咱就别说史料了,咱们连维基都不看就来评价别人,是不是挺没礼貌的。
可以想想看,我不能挨个拆穿的其他领域又有多少伪大神还在那招摇过市呢?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