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个学生,本文主要记述李白的生平,还望谨误。具体时间线点击标题,前面先做点回顾总结。
1、李白不是王候将相,他的人物生平都是根据诗作推测,而人物百科和诗作百科中,又互有矛盾之处,
举例1:人物百科中《梁园吟》是732年,诗作背景中《梁园吟》是744年。
结合“千金买壁”的传说和诗里的意境,我采用744年。
举例2:7人物百科中《蜀道难》是732年,创作背景中《蜀道难》是742年。
742年是根据贺知章点赞而推断的,那么我相信诗中是规劝王炎,而王炎的百科,没任何信息,(名气不高)
所以说李白的人物生平,是很神秘的,网上流传很广的李白足迹图之类,都是根据人物百科做的。
2、再说根据诗作推测李白,又有很多假借李白之名的诗,而李白又多靠想象,很多地方未必到过。
那么今天,我就来说点准确的吧。
李白是距离我们一千三百多年前的人物
701年出生,今天是2023年,李白6岁时,正是武则天退位之时。他活跃在唐朝玄宗时期,多次给玄宗献诗,但玄宗至至李白40岁了,才召见他。
网上流传李白因种种原因不能考科举,但又说他去投奔在山东做官的父亲,结识东鲁女,这就有点迷了。
然后我查李白父亲李客,有这么条信息:为任城尉。但更详细的,没了?
真的是神秘的李白啊,一家子都神秘。
李白的年龄
李白701年生,因此很好记,702年即1岁,依次类推,762年死时,为61岁。
比李邕小23岁,与王维同年生,比高适大3岁,比杜甫大11岁。
所以四个人在一起打麻将的话,李邕是40岁叔叔,其它人都是20岁的小年轻,其中王维和李白是大,高适其次,杜甫就是个弟弟。
那人物关系上来说,
人物关系之李白与李邕
李白写过《上李邕》,但疑似非李白所作,在其后生涯中,二人又有过三次关系交织(详见《上李邕》解读,本文略)。
人物关系之李白与王维
虽是同年生人,但二人没什么关系交织。
坊间传言1:“李白与王维是情敌关系,二人与玉真公主都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所以有李白的局,王维都不参加,有王维的局,李白也不参加”
坊间传言2:两人,一个“诗仙”一个“诗佛”道家和佛家,本来就有不同,道不同,不相为谋。
坊间传言不可信,我在广东打螺丝,过年没回村,村头阿姨就说我在广东打了人,现在坐牢呢。离谱!王维是个很重感情的人,一生一娶。
文人相轻更是偏见,可以确定的是,王维是学霸,考试嘎嘎猛,高中进士的时候,李白还在四川匡山读书呢。
安史之乱时,王维被俘,安禄山给他伪职,平乱后,按律当斩,又因文才,被放过了!
人物关系之李白与杜甫
网友笑称:李白眼里没有杜甫:“杜甫爱李白,李白爱孟浩然,孟浩然爱王维,王维钟情杜甫。”
闭环了这是,据我所知,杜甫给李白写过很多诗,算是小迷弟之一,而李白回复很少,属于爱搭不理那种。
高适、李白、杜甫、三人同游时: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杜甫《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李白集有寻鲁城北范居士诗)》。
网友的笑称,有一定的道理,孟浩然还给李白介绍过第一任媳妇呢,这关系。
人物关系之李白与高适
高适:安史之乱中三路大军平永王,其中一路就是高适,文中说“捕获李白,押送长安。”但是这个实料,我不是很确定,因为新读内容为:李白先是被宋若思解救,然后才是被清算,应该没有押到长安吧。
人物百科中,显示为自浔阳出发,那没道理在浔阳入狱,押到长安,又发到浔阳(今江西)关起来,又发配到夜郎(今贵州),这不是瞎折腾吗?
所以网文我会看,但会怀疑,会求证。而书本呢,当然也有错误之处。
我为什么写这些文章
1、小时候被强迫背过很多诗,才大了不自觉吟出来,就想查查是什么意思。
2、有网友要推荐我看某本书的,我其实不太喜欢看自传体之类书,例如《曾国潘传》《苏东坡》传,有买过,但内容太长了,那么多名人,难以理解完。
关于李白的文章
写完李白简史,竟然长达一万多字,所以我把他们拆分开了,共有5篇。
1、李白简史,神秘的李白?(6千字)
2、李白是个什么样的人(千字)
3、744读《梁园吟》解析李白的四段婚姻(2千字)
4、32岁,重读726《上李邕》解析李白的一生(3千字)
5、742读《蜀道难》探寻古蜀国(千字)
都发布在知乎专栏“人物传记”但是太多了,我写的时间不同,难找齐。我也不确定要不要接着写,目前仅是爱好。
复制粘贴到知乎,很多颜色如:人名加红,地名加蓝等格式,失去了。有兴趣可以文换文。伸手党就算了,再次强调,老子不是营销号。
也不是专家教授之流,嫌我写的不好,买书去啊,读你的《论语》去啊,&…%¥…。
李白时间线(701—762)
终于到正文了
童年时期
701年:长安元年,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与王维同年、比杜甫早11年
这年武则天从洛阳回长安(691年武则天迁都洛阳。)
碎叶城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属外国,古代属西域,汉武帝收西域的年代,距李白有八百余年,汉亡后,三国,魏晋,南北朝并立……唐朝并没有将西域纳入管理,一直与吐蕃爆发争端,西南也并不安分,这是唐史了,我会详写,这里略。
705年:4岁,迁居青莲乡(今四川江油市)
707年:6岁,这年武则天退位,同年驾崩。
711年:10岁,梦笔头开花,有成语“妙笔生花”
青年时期
722年:21岁,春归家昌明。此后三年均在匡山读书,是年王维二十一岁,登进士第。
726年:游渝州谒见刺史李邕,因李邕瞧不起人,作《上李邕》回敬。
同年,旧历九月十五,作《静夜思》,病卧江苏扬州。
727年一婚:详见李白四段婚姻。
730年:29岁:土蕃屡次入侵,早春,出游江夏,与孟浩然相会。
731年:30岁:离安陆,首入长安,谋求从政。当时,玉真公主(玄宗亲妹)在终南山建有别馆,常有文人雅士如王维、储光羲等人在此聚会,李白也躬逢其盛,与这些朝野名士广为交游。与此同时,李白还拜谒了京师的许多名流政要,希望通过他们的荐引入朝为官,然而盘桓数载,始终未能如愿,只好怏怏离去。 隐居终南山?
732年:31岁,整日斗鸡走狗,在长安被暴揍,幸被陆调所救。沿黄河东下,漫游太原、洛阳、江夏。
734年:33岁,《江夏别宋之悌》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谷鸟吟晴日,江猿啸晚风。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
诗作背景:在江夏与贬赴交趾的宋之悌分别时所作。
宋之悌:为著名诗人宋之问之弟,李白友人。
江夏(今湖北武汉武昌)
交趾:(诗中称碧海,碧海指朱鸢,而朱鸢就是交趾,真是典中典啊:朱鸢在唐代属安南都护府交趾郡,当时有朱鸢江经此入海。)
千里:据《旧唐书·地理志四》:交趾“至京师七千二百五十三里”,则朱鸢至江夏亦相距数千里。
735年:34岁,献《明堂赋》
李白不能应常举和制举以入仕途,只能走献赋之路
《唐六典》规定,商人和罪人之子不得参加科举,所以李白一生,入仕不得。到底是那一种,诸说纷芸,有说李白祖上获罪的(炀帝时事),有说李白严重偏科的。
进士考试艰难,那时便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画外音,王维想举手发言:直言小儿科)
738首任妻去世
741年:40岁,隐居徂徕山与孔、韩、裴、张、陶合称「竹溪六逸」。
徂徕山:山东泰山东南,孔子故里,文中的东鲁就是春秋时期的鲁国,《东鲁》一名取自“子由”的诗句“至今东鲁遗风在,十万人家尽读书”,“子由”就是苏东坡(苏轼)之弟。是宋朝人,那是不是说明,“漫游东鲁”,“东鲁女”,是宋朝之后才有的说法。
这一千多年间,到底为李白编了多少故事?
二婚三婚
743年:42岁,天宝元年、南游会稽,与道士吴筠成为好友,二人结伴隐居于剡中(今浙江嵊州市)。不久,吴筠奉召入宫,向玄宗推荐李白。当时,李白的诗名早已传遍朝野,尤其是时任太子宾客的贺知章点赞:“此谪仙人也!”(《旧唐书·李白传》)于是,在玉真公主、吴筠、贺知章的联袂推荐下,玄宗下诏征召李白入朝。
贺知章和玉真公主的事,是老皇历了,这次吴筠一讲,不知道为啥就忽然召见了。???难道之前贺知章和玉真公主没推荐过???
李白回南陵家中,与儿女告别,作《南陵别儿童入京》
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李白为何用典会稽愚妇,嘲讽他的妻子(猜测为甩了他的刘氏),据查。
朱买臣:西汉会稽郡吴人。好读书,四十岁时还一事无成,武帝时被封为会稽太守。
有民间故事“朱买臣休妻”,在四十岁那年离开了朱买臣发达后,妻子羞愧投井。
想来也是牵强附会,万一朱买臣没成为太守呢?万一朱买臣被抄家灭族呢?羞愧投井,不至于。
正史记载:
前115年:朱买臣参与诬陷御史大夫张汤,下狱处死。
张汤知自己必死无疑,写下遗书称三长史(朱买臣、王朝、边通)陷害他。写完遗书后,挥剑自杀,当即毙命。
我们在解读诗文的时候,教科书版本,还是拘束了啊。
蓬蒿:蓬和蒿都是野生杂草,意思就是我岂是平凡之人。
……
入宫当翰林供奉,写得又肉麻又有才。
《青平调三首》
其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其二: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其三: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743离宫
743年:春,李白对御用文人的身份日渐不满,呼之不朝,尝奉诏醉中起草诏书。
加上“力士脱靴,贵妃研磨”之类的荒唐事,李白自知留在宫中已经毫无意义,遂「恳求还山」。玄宗允准,秋,赐金放还
离京那年,途经华阴县,醉酒骑驴,县:“汝何人,敢无礼?”
李白:“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
县令连声拜:“不知翰林至此,恕罪恕罪”
744年李杜高适相会
744年:李白、杜甫、高适相会
夏、洛阳相会杜甫,约定秋天梁宋会面,又结识了高适(汴州)。“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杜甫《与李十二同寻范十隐居》)
745年:《梦游天姥吟留别/别东鲁诸公》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753年《上安州斐长史书》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向时为安州长史的裴宽辩解自己遭受诽谤谗言,蒙受不白之冤的情况,更多的是投诗干谒,希望裴长史能够重视自己,任用自己。
四婚
详见《梁园吟》解读
757年:受李琰牵连,下浔阳狱
安史第二年,避居庐山,入永王李璘幕府,李璘与萧宗争位,兵败被杀。李白受牵连(作了《永王东巡歌》,下浔阳狱,被宋若思解救,宋若思就是《江夏别宋之悌》的儿子。
758年:清算乱臣贼子,郭子仪求情,李白改为流放夜郎(今贵州)。
759年:西行巫山,朝廷因大旱再次大赦天下,由白帝城回江陵,作《早发白帝城》。这一年,萧宗去世,代宗继位。这一年,杜甫写了《不见》说好久没见到李白了,你头发都白了,什么时候回匡山(四川老家)呢,“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然而李白,还想报国,实现平生志愿。
761年:请缨杀敌,随李光弼讨伐安史余部。行至金陵,因病折回。
762 年,逝。醉酒捞月而死(传说存疑)
李白在长安呆了几年
答:40多岁,入长安不到两年就被赐金放还,但之前,有过他31岁在长安被暴揍的历史。他一生,行踪飘突不定的,太迷了。
李白的偶像是谁
答:谢安。谢安出山42岁,李白40岁,给自己的定位是帝师,宰辅。强调他要作谢安“谢公终一起,相与济苍生。”“小隐慕安石,远游学子平。”
金陵,“冶城访古迹,犹有谢安墩。”
喝花酒,“谢公正要东山妓,携手林泉处处行。”
带妞出游,“我今携谢妓,长啸绝人群。”还要“欲报东山客,开关扫白云。”
“携妓东土山,怅然悲谢安。我妓今朝如花月,他妓古坟荒草寒。”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不向东山久,蔷薇几度花。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
——摘自“东野主人”的知乎文章。
李白的诗(节选)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胡歌《琅琊榜》有个人就叫:“飞流”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有说他根本没杀过人的,就是吹牛。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孤独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老板就是个傻*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思乡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思乡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得意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被嘲讽
我们总是能根据诗中文字推测意境,比如思乡,比如励志,比如格局,但我三十了,不想那么解读,相信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见解。
李白,何许人也?
白衣、仗剑、纵酒、狂歌、放浪、诗仙、剑仙、富二代,散金三十馀万。
隐居四川
李子柒式的隐居四川,李白也做过,养珍奇,引得太守来看。我怀疑四川,就是个隐居地。
李白也拍过马屁:《上安州裴长史书》、《上安州李长史书》、《与韩荆州书》,
“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耶!”
“宾朋何喧喧,日夜裴公门!愿得裴公之一言,不须驱马将华轩!”
李白入宫前,早有盛名。在天宝元年,面见玄宗后,达到顶峰。两年之后便是下坠与屈辱(安史之乱?)
唐天宝元年,是玄宗年号,用了29年,这年改元,为什么改,各方有各方的猜测,十四年后,天宝十四载,即安史之乱。
杜甫写李白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又言“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李杜诗篇万古传,这里的李杜,当指李白和杜甫,而小李杜,则指李商隐与杜牧。安史之后,盛唐不再,小李杜的作品,再无盛唐气象。他们中间,还隔中一个中唐。是不同时代的人。
未查到确体写作日期
《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天山、玉门关在我国的西部,敦煌,是丝绸之路的咽喉之地。
汉下白登道:汉高祖刘邦曾在此受白登山七日之围。
胡窥青海湾:青海湾是唐军与吐蕃连年征战之地。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在这之前王翰写过:古来征战几人回?
李白到长安之前,王翰就是长安的超级偶像,名动天下。
王翰687年—726年,李白701年—762年12月。
李白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宣城:(今属安徽)
写作背景:753年,天宝十二年,秋,与其叔李云相遇并同登谢朓楼时创作的送别诗。虽然李白称他为叔,但二人并非族叔关系。李云是散文家,文中的蓬莱文章就是夸李云。
这是李白被赐金放还后,第十年的事了。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就是在李白被赐金放还后第二年写的,诗名《梦游天姥吟留别 /别东鲁诸公》其中的别东鲁诸公很容易解读为离东鲁,但事实上是离京回东鲁老家。
从第二年到第十二年,还在说愁,可见他对这段生活感到憋屈。
李白屡战屡败,你们叫他励志。
阿Q屡战屡败,你们嘲笑:切~
都是凡夫俗子之见,我喜欢李白,但不会神话。我也喜欢阿Q,但不会嘲笑。
以成败论英雄,以学位定高低,都是狗屁。
儒家的人不会说狗屁,有身份的人不会狗屁。
但我没学历,也没身份,还是个聋人,所以我没有顾忌。
我的一生,就像李白一样,不能科举,求之不得,爱而不能。不同的是,李白一直在努力,而我早已躺平。
不能科举,说的是我英语为0分,严重偏科。
躺平说的是不求济世,但求小温小饱。
好了,瞄一眼,六千多字了,今日发布,不改了。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