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华黎(Muqali,1170年—1223年[1]),札剌儿氏,又作木合里、摩和赉、穆呼哩[2]等,大蒙古国成吉思汗铁木真手下骁将、开国功臣,孔温窟洼第五子。 木华黎早年被父亲送给铁木真做“梯己奴隶”。[1]他以沉毅多智、雄勇善战著称,与博尔术最受器重,被铁木真誉为“犹车之有辕,身之有臂。”四十年间追随铁木真,无役不从,辅佐铁木真统一蒙古诸部,战功卓著,与博尔术、博尔忽、赤老温并称“四杰”。成吉思汗元年(1206年),封为左翼万户长,为征金大元帅、太师、国王,赐九斿白纛,代成吉思汗施行恩威。经过六年征战,先后征服了金朝大部分国土。 成吉思汗十八年(1223年),木华黎于凤翔之战结束后的班师途中病逝于闻喜县,时年五十四。至治元年(1321年),追赠开国辅世佐命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鲁国王,谥号“忠武”。[3] 本名 木华黎 别称 木合里、摩和赉、穆呼哩 所处时代 大蒙古国 民族族群 蒙古族 出生地 阿难水东 人物生平 忠肝义胆 木华黎出身札益忒札剌儿氏,世居阿难水东。出生时白气充满营帐,有神巫见而异之,曰:“此非常儿也”。木华黎“身长七尺,虎首虬须,黑面”,“沉毅多智略,猿臂善射,挽弓二石强”。 铁木真征战主儿乞部,木华黎的祖父估列枯秃伯颜让父亲孔温窟洼率木华黎和弟弟不合,拜见铁木真,从此木华黎跟随铁木真左右。木华黎 铁木真有一次与塔塔儿部对阵失利,适逢大雪,丢失牙帐,卧草泽中,木华黎与博尔术站在雪中整夜张毡遮蔽。又有一次,铁木真等十余骑行经溪谷,回头问木华黎:“途中如果遇到贼寇怎么办?”木华黎答道:“以身挡之”。不久果然遇寇突袭,箭下如雨,木华黎引弓,三发射中三人,并解马鞍屏卫,终于将寇击退。 为声援克烈部王罕,铁木真派木华黎等击败乃蛮部。1203年,铁木真与王罕分裂,双方大战,铁木真先败后胜。反击时,木华黎奉命选精骑夜袭王罕彻彻儿温都尔的营盘,王罕败逃。在铁木真统一蒙古高原各部的战争中,木华黎已经战功卓著。成吉思汗元年(1206年),大蒙古国建立时,木华黎因功封千户长兼左翼万户长,统汗庭以东至哈剌温山(今大兴安岭)的广大地区,子孙世袭罔替,与博尔术并列诸将之首。 木华黎与博尔术、博尔忽、赤老温一起,以忠勇辅佐铁木真,号称“掇里班·曲律”(dorben-kuluhud),意为“四杰”。世任怯薛(护卫军)之长,为元初十大功臣之一。 南征北战 成吉思汗六年(1211年),随从征金,击败金将独吉思忠于乌沙堡(今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兴和县),郭宝玉来降,攻占西京(今山西大同)及昌州(今河北九连城)、桓州(今内蒙古正蓝旗西北)、抚州(今河北张北县)。金兵号称四十万,驻防于野狐岭(今张家口市西北),木华黎说:“如今敌众我寡,如果不报着死的决心是不能击破敌军的”,于是策马横戈,大破金军,乘胜追至浍河堡(今河北怀安县东),伏尸百余里,尽歼金军精锐,野狐岭之战彻底扭转蒙金双方强弱形势,具有深远意义。 成吉思汗七年(1212年),攻占德兴府(今河北涿鹿县)。成吉思汗七年(1213年),从成吉思汗入紫荆关,败金兵于五回岭,攻占涿州、易州(今河北易县),又分兵率军攻占益都(今山东青州)、滨州、棣州(今山东阳信县),屠城密州(今山东诸城),还师途径霸州(今河北廊坊),史天倪、萧勃迭儿来降。 成吉思汗九年(1214年),从铁木真围攻中都(今北京),迫金帝献女请和。后受命统军征战辽东,攻占高州(今内蒙古赤峰市东北)。 成吉思汗十年(1215年),平东京(今辽宁辽阳),陷北京(今内蒙古宁城县西),击败金国守将奥屯囊所率二十万大军,斩首八万余级。而后招降兴中府(今辽宁朝阳),继取锦州、广宁府(今辽宁北宁),镇压张鲸的叛乱。 成吉思汗十一年(1216年),剿灭张鲸之弟张致,攻占复州(今辽宁瓦房店),辽东、辽西从此平定。 成吉思汗十二年八月(1217年),木华黎被铁木真封为太师、国王、都行省承制行事,全权指挥攻金。攻占蠡州(今河北蠡县)、大名府、益都、淄州(今山东淄博)、登州(今山东蓬莱)、莱州、潍州(今山东潍坊)、密州。  太师国王木华黎之印 成吉思汗十三年(1218年),攻占太原、忻州、代州(今山西代县)、泽州(今山西晋城)、潞州(今山西上党)、汾州、霍州(今山西临汾)、平阳府。 成吉思汗十四年(1219年),攻占岢州、岚州(今山西岚县)、火山军、石州(今山西吕梁)、隰州、绛州。 成吉思汗十五年(1220年),率军至满城(今河北保定),武仙在真定府(今河北正定县)投降,木华黎采纳史天倪的建议,下令严禁劫掠百姓,广得民心。进至滏阳,金邢州守将武贵投降。率轻骑入济南,收降南宋济南治中严实及其所辖相、魏、磁、等八州三十万户。在黄陵冈(今河南兰考东)激战中,灵活用兵,下马督战,令将士引弓齐发,打败号称二十万的金军,攻占卫州、单州。 成吉思汗十六年(1221年)。冬,连取葭州(今陕西佳县)、绥德,旋于延安城东设伏夜战,击败金兵三万,斩敌七千余人。 成吉思汗十七年(1222年),围攻京兆府(今陕西西安),因金兵二十万婴城固守,不克,遂留兵六千与金军对峙,还遣三千人扼守潼关;自率主力西取凤翔,围攻月余不下。 病逝军中 成吉思汗十八年(1223年)春,渡黄河至闻喜(今属山西闻喜县),病卒于军中,是年五十四岁。临终前,木华黎对其弟弟带孙说:“我为国家助成大业,擐甲执锐垂四十年,东征西讨,无复遗恨,第恨汴京(今河南开封)未下耳!汝其勉之。”其子孛鲁袭爵,领军继续征金。后来铁木真亲自攻打凤翔,并对诸将说:“要是木华黎在世,我就用不着来此督战了!” 蒙哥汗二年(1252年),汉地编籍完成,蒙哥汗分拔五户丝户时,赐给木华黎家共三万九千一百三十一户,在东平。至元十八年(1281年),忽必烈建江南户钞制时,赐给木华黎家四万一千零十九户,在韶州。 元英宗至治元年(1321年),追赠木华黎为体仁开国辅世佐命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鲁国王,谥号“忠武”。 至治二年(1322年),朝廷命建木华黎祠于东平。人物评价 总评 华黎姓性格沉毅,足智多谋。手臂抵膝,擅长射箭,可挽两石强弓。他功勋卓著,英名远播。与博尔术最受器重,被铁木真誉为“犹车之有辕,身之有臂。”四十年间追随铁木真,无役不从,辅佐其统一蒙古诸部,战功卓著,与博尔术、博尔忽、赤老温并为“四杰”之一。后受任征金大元帅、太师、国王,代成吉思汗施行恩威。经过六年征战,先后征服了金朝大部分国土。 木华黎后人世袭札剌亦儿部首领,称国王;另一支封东平王。终元之世,其子孙袭国王称号者共12人,又有建国王旗帜者7人。四怯薛之一,恒由木华黎后人为长。作为“大根脚”,其后人起仕往往以一品至三品的高官为起点,其第四代孙安童、第六代孙拜住与朵儿只均曾为相。在元代,功勋显赫、地位崇高的木华黎家族以“忠”与“武”为其家风。同时,他们日渐儒者辈出,至安童、拜住与朵儿只为相时均以维护汉法为己任,成为蒙古贵族汉法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历代评价 成吉思汗:吾有汝二人(木华黎和博尔术),犹车之两辕,身之两臂也。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