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公众号:从何说起工作坊
原文链接:最早在香港升国旗的珠海人
1949年10月1日,最早在香港升起五星红旗的人,正是珠海市离休干部林帼冰。
林帼冰(原名林清扬),出身于阳江东平一个破落的封建渔民家庭。其祖父原有九艘大拖船,沦陷时期,其中八艘大拖船被日军烧毁,叔伯哥哥被杀、嫂姐被奸,家破人亡,只剩下她父亲一条渔船流落在香港长洲。
阶级仇、民族恨,使林帼冰从小就萌发对殖民主义者抗争的意识,踏上了寻求革命真理的道路。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无条件投降。在港英政府未接管香港之前,广东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派海上中队队长林五、副队长肖春去接受香港、九龙的日伪物资组合财产,同时留下部分地下党在长洲、香港仔、筲箕湾、大澳四大渔区进行革命宣传活动,以建立教育基地、培养渔民和工人子弟,为将来全国解放接收华南沿海地区时输送革命骨干。
同年9月,肖春副队长在长洲新澳后街创办第一所“长洲渔民学校”,该校的教师大多是地下党员。当时的地下党詹郁芬老师了解到在长洲女校读书的林帼冰的家庭背景,有意识培养她,并叫她动员20多个渔家姑娘到长洲渔校读书。
林帼冰在党的培养下,很快当上了学生会会长。1947年9月20日,她第一个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之后她在先进学生中培养了6个同学入团,并被任为团组长。
中共港九水上支部第二任书记何史(语文老师)为团员秘密开办政治学习班,以提高团员的政治觉悟。团小组在党的领导下,广泛开展革命活动。
1948年冬,港英当局心怀不轨,对当时港九及海岛的渔民学校、劳工子弟学校等90多所我党秘密领导下的进步学校进行经济封锁、迫害取缔,并宣布全部接管为“官立”学校,企图取而代之,实行殖民主义的奴化教育。
林帼冰根据党的指示,在劳校联合召开万人大会,掀起了一场“反英护校”的政治斗争,得到了各校的互相声援,于同年11月25日迫使港英教育司收回接管“官立”学校的命令,取得了斗争的最后胜利。
1949年9月,林帼冰从长洲渔校毕业,组织上安排她和林美英、黎惠萍等几个团员转到香港“务实中学”读书,任务是组织当地渔民姐妹组,发展团组织、开展革命宣传活动。
务实中学是爱国华侨孙起孟(共产党员,建国后为中共中央委员)创办的,后因其回国,参加革命,遂将学校转让给香港教育司。当时,一些国民党残余潜入香港并以此作为反共基地,务实中学也潜入了几个国民党特务,由一个姓陈的中统特务当校长,他们利用课堂进行反共宣传教育,学生们把这些国民党特务称为“白华”。
这时,人民解放军以风卷残云之势,挥师南下。为支援解放大军,9月27日,地下党周天然指示林帼冰在学校召开“劳军晚会”,发动学生和群众捐款,以实际行动,迎接祖国的解放。
林帼冰接到指示后,与林美英、黎惠萍、陈志明等7位同学成立了一个学生代表团,她当团长。学生们冒着被逮捕坐牢的危险,一起到二楼校务处,要求校长(中统特务)同意在学校召开“劳军晚会”。
当时陈校长直接回答不同意。林帼冰说:“解放军是人民的子弟兵,热爱祖国,慰劳解放军是我们应尽的义务。”
这个陈校长是个胖子,外陋内险,两只细眼滴溜溜地向她身上扫视了一下,然后用一口浓重的客家口音对她说:“呀,这样不行的,这是英国人管辖的地方。”林反驳说:“我们是中国人,香港地方都可以做我们的善事。”驳得他哑口无言,只好推搪说请示香港教育司。
然而第二天,校方没有答复他们的要求。学生代表团在上午9时,又到校务处,与之谈判。双方唇枪舌战至下午5点多时,突然天空雷鸣闪电、雨骤风狂。国民党特务还指派了10多个童子军,手持匕首,把守楼梯,监视着代表团。
陈校长见他们大雨回不了家,假惺惺说道:“这么晚了,你们的肚子也饿了,我叫饭堂做些饭菜你们吃了再谈吧。”这时,有些学生代表怕对方在饭菜里下毒,劝团长不要吃他们的饭菜。
林帼冰泰然自若说:“不要怕,我们吃,要坚持到底。”直至6时,他们送来了牛肉饭,学生代表们毫不客气地大口大口咽下肚里,饭罢又继续与之谈判。
陈校长见请了他们吃饭还没有回心转意,一脸无奈的样子。最后谈到深夜1时,林帼冰见他仍没有答复代表们的要求,便向他声明说:“如果校方不答应我们召开劳军晚会,我们在10月1日就发动全校罢课。”
陈校长见她来这一着,心里暗怕,到一个课室里与几个同党密谋,来一个假答应、真围攻。
9月30日晚,代表团在学校大操场召开劳军晚会。来参加的老师、学生和群众有300多人,他们非常踊跃,纷纷捐款,共得款项1000多元港币。
正在这时,有一位打入敌人内部的同学过来通知林帼冰,说敌人准备在今晚11时出动军警和童子军,用机枪包围逮捕学生代表团。林听后很镇静,叫大家继续开会。劳军晚会开到10时50分,林帼冰突然宣布大会结束,学生们将捐款包起来,迅速撤离学校。不一会儿,军警和童子军果真蜂拥而来,包围学校,却扑了个空。
学生代表团连夜将捐款送到地下党周天然手里,顺利完成了任务。这时,周天然告诉大家一件特大喜讯:明天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为迎接开国大典,他把升旗任务交给林帼冰和陈志明负责,两位同学表示坚决完成任务。
1949年10月1日凌晨5时,星斗依稀,东方泛白。陈志明从家里揣来一面由姐妹车衣组缝制的五星红旗,与林帼冰相约在务实中学,两人悄悄登上三楼顶,把国民党的青天白日旗扯下来,然后换上五星红旗!
林帼冰手擎旗布,陈志明手拉旗绳。当他们仰望看到第一面五星红旗在香港上空徐徐升起时,心情十分激动,感到无比自豪!新中国国旗的高高飘扬,象征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次日,香港大公报、文汇报、华商报等各大报纸,均以头版头条报道此事,人们议论纷纷、奔走相告,欢呼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报社评论认为:两位青年在香港高空升旗符合国际法则。这令港英当局无可奈何、又气又恨,非常不满,于是港英政府勾结国民党特务登报通缉林帼冰等革命分子。
党组织见他们暴露身份,将他们保护起来。1949年12月21日,林帼冰与一批香港进步青年考入了两广纵队青年训练班,并于次年4月17日退伍到珠海地区搞渔改,从此走上一条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从往昔的山河支离、百废待兴,到如今的红日当空、其道大光,这个国家走过坎坷和磨难,经历沧桑。现如今,共襄盛举,万众敬仰,我们切莫忘往昔,道阻且长。
那一抹鲜艳的红色,是国家的力量,是民族的荣耀和尊严,是让我们挺直背脊的热血和底气。随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是人民对祖国恒久而坚定的爱意,亦是华夏儿女赤诚的中国心!
撰稿:何志毅阅读原文:最早在香港升国旗的珠海人
原稿于1997年6月28日刊登在《珠海特区报》
采编:李倩雯
编辑:何绮婷 唐亦思
画师:希风
审核:何志毅
运营:从何说起工作坊
支持:珠海市唐家湾镇人民政府
珠海市唐家湾镇前环社区居委会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