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武帝刘秀。
原因:出色的人格魅力,出众的个人能力。
相较于能力而言,其实我更喜欢光武的个人魅力。喜欢他幽默、务实、开朗、谨慎、自律的性格。也许对于喜欢快意恩仇的人来说不喜刘秀这类,但我非常欣赏这种帝王。当别人想着千秋万代时,刘秀有着不敢远期十岁的敬畏,“天下重器,常恐不任,日复一日,安敢远期十岁乎?”更欣赏刘秀单骑降铜马的胆魄气度,单骑入敌军阵营,以德服人。让敌人感叹推心置腹,为此折服。
老媪呼字的气度
甲申,幸章陵。修园庙,祠旧宅,观田庐,置酒作乐,赏赐。时,宗室诸母因酣悦,相与语曰:"文叔少时谨信,与人不款曲,唯直柔耳。今乃能如此!"帝闻之,大笑曰:"吾理天下,亦欲以柔道行之。"
称帝多年后,宴请父老乡亲,宴席上老媪直呼其字,刘秀听后非但不摆架子生气反而大笑着回答治国之策。
不舍亲人的执着
汉兵败小长安,诸将多亡家属,光武单马遁走。遇女弟伯姬,与共骑而奔。前行复见元,超令上马。元以手捴曰:"行矣,不能相救,无为两没也。"会追兵至,元及三女皆遇害。
小长安之战汉军惨败,刘秀逃跑中遇见妹妹,带着妹妹一起逃跑。又遇二姐和三个外甥女,刘秀让她们上马,可是马只有一匹,二姐知道耽搁下去都逃不了。对刘秀说你们走吧,救不了的,到时候都跑不了。二姐作为一个母亲是舍不下孩子独自逃跑的,一匹马也驼不了六个人。史官简言意骇,我们不知道当时具体对话,只知道刘秀只能选择带妹妹先走。二姐之死是刘秀心中的痛,多年后邓晨病逝,刘秀招二姐魂与姐夫合葬。生死存亡之际,刘秀想的不是自己逃跑,而是能带一个是一个。这份不舍亲人的情感在乱世是非常难得的。
天子不与白衣同的自律
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臧主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困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枹鼓不鸣董少平。"
湖阳公主的奴仆杀人被董宣当街捕杀并当街数落公主,公主气愤难当便跑去向刘秀告状,刘秀初始很生气,要杀了董宣。董宣说愿死前说句话,说完便要撞柱自杀。被刘秀命人拦住了,刘秀认为董宣的话有理,便让董宣给公主磕头认错,给个台阶下。但是董宣硬骨头不愿认错。刘秀没辙了。湖阳公主埋怨刘秀,说他还是平民的时候敢藏匿,官吏不敢上门,怎么当了皇帝威严不能施加给一个县令吗。刘秀笑着说:天子不与白衣同。做天子和做百姓权力不同,责任也不同。虽然天子是天下至尊,但也不能为所欲为。刘秀这份谨慎自律正是统治者该学的,这也是强项令列入教科书的原因。
以人为贵的仁慈
十一年春二月己卯,诏曰:"天地之性人为贵。其杀奴婢,不得减罪
刘秀是历史上第一个提倡以人为贵的帝王,他并非空谈,一直言行如一。前后九次下诏书释放奴婢,把奴婢变为庶人。又下令保护奴婢,主人不能虐杀奴婢,胆敢虐杀,依法处置。
保全功臣之仁义
武为人嗜酒,阔达敢言,时醉在御前面折同列,言其短长,无所避忌,帝故纵之,以为笑乐。帝虽制御功臣,而每能回容,宥其小失。远方贡珍甘,必先遍赐列侯,而太官无余。有功,辄增邑赏,不任以吏职,故皆保其福禄,终无诛谴者。
刘秀不杀功臣是出名的,他虽然也制御功臣,但能包容他们小过。马武喝酒大嘴巴子在刘秀面前对同事评头论足,刘秀也纵着他,以此为乐(八卦)每次地方进贡珍果,先赐给功臣,自己不留。有功就赏,虽然没有全部委任重要的职务,但是给富贵,最终保全他们。
诏曰:"仓卒无蒌亭豆粥,虖沱河麦饭,厚意久不报。"
有人上书刘秀说冯异专制关中,斩杀县令,威权至重,百姓归心,号为咸阳王,刘秀把信给冯异看,冯异惶恐自辩解,刘秀和他说相信他,为了让冯异安心,刘秀下诏书引豆粥卖饭为落魄之时的情谊,深情厚谊他不会忘的。
中元二年刘秀驾崩,邓禹听闻吐血引发疾病导致不治没多久也死了。这也侧面反映他们君臣感情很深。这些情谊也是刘秀不杀功臣的原因之一。
仲长公理言世祖文史为胜,晋简文言光武雄豪之类,最为规检之风,世诚以为子建言其始,孔明扬其波,公理导其源,简文宏其说。则通人之谈,世祖为极优矣。
说光武比较完美并非今人,实乃古人。仲长说刘秀文史为胜并非虚词,史载刘秀高才好学,博览群书,前世无比。管理员说刘秀最有学问也不是空谈,刘秀的诏书显示了其文才,一生创造了三十多个成语。没有学问是无法出口成章的。
这里就不说刘秀逆天的军事能力和出众的治国执政能力了。
最后说一句刘秀外貌比较出众,这点史书很多地方都反映出来,比如别人说起刘秀,严尤直接说是那个美须眉吗,没想到他是这样的人呢。这种语境下显然不是再说刘秀的胡子。另外刘秀吃烤鱼被百姓围观,气质太好,被当做仙人。史书记载其气势形体,天然之姿。刘秀本人还自恋臭美,大敌当前,兵临城下还有兴致梳头洗脸,古代版的头可断发型不可乱。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