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你最欣赏哪本历史人物传记?
陈寅恪,出生于清朝光绪年间,去世于新中国成立之后。
作为百年难遇的奇才,陈寅恪被列为清华大学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与吕思勉、陈垣、钱穆并称为“前辈史学四大家”。
国学大师王国维将其视为唯一的知己,傅斯年称之为“近三百年来一人而已”,季羡林、王力、蒋天枢都是他的学生。
而且,陈寅恪还精通汉、蒙、满、藏、日、梵、英、法、德、波斯、突厥、拉丁、希腊等十几种语言。
但是,就是这样一位大师中的大师,却心甘情愿为一名青楼歌妓立传。
更让人难以理解的是,陈老还是遭受双目失明、双腿瘫痪的肉体折磨,以及十年政治动乱的精神摧残下创作的这部传记。
就连钱钟书,也讥讽陈寅恪“小题大作”。
这名歌妓,就是明末“秦淮八艳”中最负盛名的柳如是。
陈老晚年耗尽十年的精力完成的85万字巨著《柳如是别传》,在豆瓣评分高达9.5。
如果不是这部《柳如是别传》,人们很难把陈寅恪与柳如是的名字连在一起。
两个人在时空上相隔三百多年,一个是史学巨擘、国粹鸿儒,一个秦淮八艳、才女名媛。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历史上真实的柳如是,虽然幼年遭遇不幸,沦为青楼歌妓,但是在品格气节上,绝对不输那个时代的任何一个男子。
在风雨飘摇的明朝末年,灾祸四起,百姓民不聊生,国家危在旦夕。
这名秦淮河畔的歌妓,却用一己之力照亮了那个时代的愁云惨雾。
当时,她倾尽全力救助抗清义军,在清军兵临城下之际,她奋身跳入池中想要殉国。
不料却被丈夫钱谦益救起,还想拉着她投降清军。
柳如是羞于和丈夫同去北京,坚持留在常熟家中。
后来,钱谦益去世后,乡里族人聚众想要争夺房产,柳如是为了保护钱谦益家业,竟悬梁自尽,吓走恶棍。
一代奇女就这样结束了一生,年仅四十六岁。
虽然柳如是的一生被我几句话带过,但是陈老简直是耗尽了自己的心血在写,是用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诠释。
正如陈寅恪先生对柳如是的评价:“不被陋俗所羁,敢于追求人生幸福,且明于民族大义,远胜当时许多高官巨儒,堪称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奇女子”。
二、各位大神,有哪些历史人物传记的好书可以推荐?
谢邀。
作为一名文学狗,人物传记首推《史记》。一本文学巨著,史学巨著,语言学巨著。
后面在深入一些,可以去读《曾国藩》,配合《曾国藩家书》一起读。曾国藩的人格魅力满满,时代巨匠。
然后神话级别的人物王阳明,现在可以找到《知行录》的一部分,读的懂的话可以读读看。
最后可以在补充一些现代的人物自传。
三、有哪些历史人物传记值得推荐?
一说起历史人物传记,人们大多映入脑海的都是一本专门写一个人的专著。无关厚薄,但这本书就写一个人。但其实,在中国历史长河之中,古文的魅力,恰恰寥寥数笔,短短数页,就可以再现一个鲜活的灵魂,还原一段绝艳的生涯。
《史记》,其成就和魅力主要集中在七十二列传里,七十二篇,不仅仅七十二个人物,他们或游侠,或思想者,或名臣,或勇将,或佞人。逍遥的,轰轰烈烈的,豪气的,悲苦的,卑劣的,构成了名著,也说尽了我们当下的人间百态。
作为编年史的《左传》和《资治通鉴》,没有纪传体那样专门的“传记”篇章,但在历史的絮语中,主角还是人,他们怎么活,怎么说,怎么做,而我偏爱编年史,一点儿没有觉得编年史里面的人物传记有何逊色,甚至,对于某些人物的描写,要比纪传体史书中的更丰富,更饱满,用笔墨更多。
如果非要说那些人的传记值得读,那就推荐一下东坡。一个,是他的资料很多,好找,一个,他是个特别有意思,特别丰富,又特别可爱的人。一生的光影,领略了他一个人,就含纳了许多优秀的灵魂的多种生涯。他出过名,入过狱,当过官,援过边,写过文,作过诗,填过词,信过佛,访过道,乐过,苦过,笑过,痛过,一时情深似海,一时苍茫人世,一时豪气纵横,一时凄凉暮气,他一个人,就是一个时代,就是一群人。
他的文集、诗集、词集、传记、画作,书法,立体性的留存下来,观览他的作品,领略他的才气,体会他的内心,了解他的时代。东坡,是个奇人。就看他吧,看他,赚到了。
图片来自发布善意的网站:Pixabay
四、关于记载历史人物传记的书有什么推荐?
我有几本传记或者偏传记的书,有些完整看完了,有些实在缺乏耐心仔细去看。如下
再如下
基本属于相对没有目标的乱看,纯属兴趣,书摆在眼前对内容也没有多少记忆。
真正让我能沉下心的一本书,却只是这本
我应该买过两到三个不同出版社的版本,唯一留下来的是上学时买的这个三联版本。里面还附了几张珍贵相片和不少作者的书信,笔记的影印照片。我很愿意看,而且每次随手翻一页,都能感受到那种寓学者气质于内的父之慈爱,和对儿子事无巨细的关怀。
另外,前几天刚买了这本,在网上看过几段,印象难忘。
术业有专攻,每个人的兴趣不一样,很难有效分享。比如你喜欢军事人物,那么我就一点不清楚了。
希望有用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